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7篇 跨入藝術殿堂:教育心得分享

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藝術教育也不斷得到重視。通過參與各種藝術形式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學生們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和藝術的力量,培養美好情感和審美觀念。本文將分享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探討藝術教育的作用與價值。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7篇 跨入藝術殿堂:教育心得分享

第1篇

通過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感觸頗豐。學習中使我對(20xx版)藝術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老師的解讀中我感受到新課標內容的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這些特點決定了音樂課程的實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的各種教學方法和途徑,都要體現出音樂課程性質。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感覺在以後的教學路上,還需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課下多給自己充電,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給學生在藝術道路上的發展引好路。藝術教育在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充滿美。此外,教師應從學生出發,為學生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總而言之,音樂教育要堅持以生為本,章顯美育的功能。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用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待每一堂課的教學。在教學中多思考,多創新,多反思,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悟課程的理念,能夠更好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

新課標的修訂由音樂課標轉為藝術課標,根據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的.育人內涵及指向,凝練出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核心素養”。讓我感受到了在未來的音樂教育中會更加註重多元綜合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各種方法和途徑,去體現出音樂課程的性質。新的藝術課程標準給我們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指明瞭方向,使我們在備課時,思路更為清晰,明白音樂教學的側重點。從而,更好的設計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後達到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最終目的。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改進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要教好學生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動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怎麼突破,教學難點如何解決,都需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與幫助。一節課中如何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如何將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如何讓學生享受情感審美,這還得靠新課程標準的指引和幫助。不管從事哪一科的教學工作,我們的專業基本功都要勝任你所教的專業。要本著學習提高的目的,取他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專業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過短期的訓練就能達到,那是要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勤奮刻苦的操作學習,才能在不自覺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新課標還使我明白了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增加了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情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去了解每位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去制定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這樣師生間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係。其次要注重“課堂設計思路”。在所有的科目中,學生們普遍都喜歡上音樂課,因為音樂可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但如果總是一種課堂模式來進行上課,學生就會對課堂慢慢地失去興趣,新課標中要求教師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在音樂實踐中,可以將音樂知識、技能完全的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同學們在實踐中將知識記得更加牢固。最後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尊重藝術,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音樂是廣泛的,他代表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就是在上課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要讓學生理解與掌握這首作品的時代背景,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創造了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意義。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薰陶,帶領著學生愉悅的進入了音樂中去感受,不僅可以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力,對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作為新時期的音樂教師,相信我們會伴隨著新課程標準一同成長,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美好的音樂人生。

新課程還要求每一位老師必需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中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只有把課堂的主動性交給學生,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樂”是陶冶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繼而塑造創造性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此外,我們的教育並不完全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儘量避免那種生硬的技巧、技能性訓練,而應從學生出發,多為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從而激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讓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多多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等各方面逐步轉變教師角色,儘量適應新課標,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擔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聖使命。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將會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改變自己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用最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勤學苦練、勇於創新,在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把智慧、情感和力量奉獻給我們偉大的教育事業。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7篇 跨入藝術殿堂:教育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作為班主任,僅僅德才兼備、剛柔並濟還不足夠,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去愛每一個學生。只有注入了愛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今年是我第一次接觸一年級。我們班有一個家庭情況“特殊”的小朋友,她有一個新媽媽。小朋友面對新媽媽時會顯得比較任性。特別表現在早晨遲到這一點上,每天早晨穿衣服都要一件件試,直到滿意才肯出門。第一次遲到時,我儘可能地耐心勸阻,對她講道理。可是小朋友似乎不能聽懂我的話,眼睛直直地看前方,問她遲到的原因和以後的想法,一點反應也沒有。幾次三番下來,我的耐心也漸漸告罄。於是,我便改“利誘”為“威逼”,表情嚴肅地批評了她,希望她能覺得羞愧而改正過來。哪知,她卻像是被我嚇到了,隔天早晨又遲到後,她竟站在校門口,怎麼也不肯進校門了。聽到這個訊息,我趕忙來到校門口,叫她趕緊進班級,可是她卻一動都不動。我想:這次說什麼也不能讓她在這麼任性了,一定要“懸崖勒馬”,讓她養成遵守校紀校規準時到校的好習慣!於是我下課見到她,就更頻繁地提醒她。結果卻發現她“守門”的次數更多了。我心中越發焦急起來。

正在我糾結該如何教育這個孩子的時候,我有幸研讀了《陶行知教育著作》一書。通過這本書,我瞭解到:“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讀了這本書,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於是,我潛下心來,認真反思我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我發現問題可能出現在這些地方:其一,原來我在教育這個小朋友時,總是站在我的角度,過於重視老師的需要,沒有真正讓她明白她自己守時的需要。其二,發現她“屢教不改”後,我對她總是以批評的方式來教育,沒有考慮到孩子本身的個性特點。這個孩子個性比較強硬,直接的批評教育讓她很難接受,最後導致她和我在心靈上越來越遠。其三,我沒有及時去了解孩子行為表現出的內心的感受。她守在校門口不肯進來的行為,正是在說明她對我這一教育方式的不認同,相同方式的教育再多,都是起不了作用的。

明白問題所在後,我改變了教育的方法。當這個小朋友再一次在校門口因遲到而不肯進門時,我沒有板著臉叫她自己走進來,而是若無其事地走上前,輕輕地牽起她的小手,輕輕鬆鬆就把她帶進了教室。知道她可能暫時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接受我,路上我並沒有說多餘的話。孩子進了教室的'表現也鎮定多了。回班級後,閱讀課上,我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一本《遲到大王》的繪本,孩子們都被遲到大王的各種理由逗笑了,她,也笑了。故事的結束後,孩子們對於“守時”有了比原先更豐富的想法。下課以後我留心觀察了這個小朋友的反應,欣慰的發現,在開心之餘她的臉上出現了一絲懊惱。我想,這一次“講道理”的教育,可算是成功了吧!中午吃飯時,小朋友吃得特別快也特別乾淨,我馬上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在她高興時,我有意提了一句大家都很喜歡她,想要早上想早點見到她的想法,她也眼睛亮亮地點頭答應了。果真,她遲到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也越來越活潑了。

經過這一次的經歷,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愛,並不是流於表面的教育,也不是“錦上添花”的誇讚,而是要設身處地的以學生的立場來思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來為孩子選擇他能接受的教育方法。

教師給學生的愛,應該像母親那樣細膩而溫柔,應該像父親那樣廣博而深沉,讓每一個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沐浴著的都是溫暖的陽光。只有不斷學習,用師愛譜曲,用師責填詞,才能腳踏實地地當好一名國小老師。

第3篇

首先,我面對的是國小的孩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簡單、天真、純潔,而作為孩子的啟蒙者,老師自己的言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將會是很重要的。我們給予孩子的應該是“真、善、美”的東西。通過學習,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靈魂對靈魂的塑造,因此,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發展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教師自身的心理不健康,人格有障礙,將會給學生未來的身心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應是教師職業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實,老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生活和工作中也存在著種種壓力,教師不僅面臨來自教學改革的壓力,而且還有學歷、職稱、論文、課題、競聘上崗、評等級等各種壓力,知識更新的`速度更需加快。教師需要不斷地充電,補充新知識,才能適應教學;教育改革的力度增加,學校之間、同事之間競爭激烈,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期望越來越高,這些都是加大教師心理問題的壓力,而且由於教師的社會角色,往往更容易隱藏自己的心理問題,不願意向外人透露。

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能面對這種壓力,一方面能對壓力進行自我調節,我想,作為一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還是能較好地對自己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的。

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具備這些素質,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在工作中,我們總可以接觸到不同能力、性格的孩子,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他們當中,有的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也有讓我們感到頭痛。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家長,我們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從他們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真心地為他們考慮,耐心細緻地做好工作,就沒有難得倒的人和事。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有清晰的角色意識,經常意識到自己是個教師,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並經常用優秀教師的標準衡量自己,自覺地評價與調節自己的行為,自尊、自重、自愛、自強,並且意識到自己所充當的角色會遇到的衝突,及時進行調整和克服。這樣就能緩解教師的心理失衡和失落感、相對剝奪感,使其以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工作之中。

教師不僅是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更是在塑造人格,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第4篇

班級管理工作中,表揚與批評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表揚與批評都會對學生的情緒、感情、心理、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聽人批評是難堪的事。班主任批評學生主觀上希望通過批評促進他們克服和改正錯誤的思想行為。批評含有品評、判斷、指出好壞,其積極作用應該可以激勵人、鞭策人、教導人。只有適時、適度、有效的表揚與批評,才能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因此,要做好班級工作,班主任必須掌握必要的表揚與批評的言語技巧,在批評學生時更應講究方式方法,講究批評的藝術性。

一、批評學生的語言要客觀公正,要有所指。

批評通常是在事情發生後出現的,教師一定要深入瞭解事實,調查情況,通過研究分析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公正合理的批評。客觀公正是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的最基本要求。教師要明確要批評的是針對學生的哪一件事,哪一個行為。點明瞭某一值得批評的行為,教師不致於將犯錯誤學生的所有行為籠統地納入批評的目標,也不至於因某位同學有違紀行為而在班會上批評全班同學。

二、批評要注意選擇適宜的場合與時機。

對於自尊心較強的學生,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批評時機和場合,才能達到教育目的。一般來說,對於個別同學批評宜單獨進行。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批評場合與時機。對於那些一時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比較固執的學生,可以適當在辦公室進行批評,藉助其他教師言論的旁敲側擊。對於自尊心很強又"愛面子"的同學,則應以單獨聊天的方式進行批評,創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氣氛,讓其在與老師平等交談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被批評的錯誤具有代表性,批評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學生時,才可公開批評,起到對全班同學"敲警鐘" 的作用。另外,對於學生缺點錯誤的批評應隨機進行,不可等錯誤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採取措施,應隨時發現,隨時批評。

三、語言要和氣,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用訓斥、威脅的口氣,也不要用斬釘截鐵的語氣,那種瞪眼睛、拍桌子,大聲叫嚷等發怒的表現都是不得法的,會使學生產生對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損於教師的形象。每個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用平等和氣的態度,講究委婉含蓄,設身處地為接受批評的學生著想,班主任滿懷愛心,滿懷理解,用平等和氣的態度點明學生的錯誤,用真情感化學生,啟迪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自我批評的意識,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要側重轉化,達到學生積極效果的內化。

批評時要說明該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讓學生用積極的'態度思考批評的問題。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感到後悔,這時教師應給予關心和體貼,給予改正錯誤的機會,通過教育有了正確的反應,接受教師的指點並積極付諸於行動,改掉了錯誤的行為習慣,這時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讚許,恰當地給予表揚,批評轉化為表揚,達到了批評的最佳效果。

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一般宜通過鼓勵達到批評的目的。使他們從鼓勵中發現不足,看到希望,增強信心。例如我班有一名班幹部工作一直積極主動,各項工作做得很好,深得老師讚許和學生認可。但有段時間學習下降,作業也不認真做。同學們也說她這樣不行、那樣不好。該同學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再不像原來那樣積極、主動、熱情了。我多次找她談話,查詢原因,提出奮鬥目標。學習上每當有了進步,就特別提出來表揚。使她堅定了學習信心,各方面又像原來一樣好了。

關注情緒變化,防止過激行為。嚴厲批評後要關注其情緒變化情況,個別情緒不穩定的同學可能會做出逃學、出走、破壞、報復等過激行為。關注改正錯誤的情況,防止坐失良機。批評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錯誤,所以認為批評結束就萬事大吉,而要進行有意識的觀察、輔導、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注意安撫技巧,批評後必要時可以採取適當的方法向學生表明為什麼要批評,為什麼要這樣批評,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

總之,教師在工作中不要過多地使用批評,以免造成學生消極悲觀,應少運用且善於運用批評才是上策,要講究方式、方法,講究藝術性,以提高教育學生的實效性。

第5篇

學習了《教育的藝術——怎樣做個好老師》這篇講座後,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學藝術的基礎與定位。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因為教育是公益服務事業,教師是提供這種公益教育的實踐者!在許多學校的標語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句話更加說明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而教師是引導者。同時我們的教育培養的是一個個將來為國家為社會有用的全面發展人,而不是一個有著言聽計從的因循守舊的人。所以,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來對孩子進行教育要充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藝術。通過學習我掌握了以下幾點:

在學生教育中,學生身心發展有著客觀的規律,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其選擇的'教育內容、方式和途徑也各有差異,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拔苗助長。同時,在教育中,由於學生家庭環境不一樣,學生個體間也存在著差異,因此,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以及對不同知識感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自身特點來進行教育。

教師的自身修養深刻地影響著孩子。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美,給孩子創造美的環境,和孩子一起來分享、品味生活中的美;要增加自身的行為體驗,可以帶著孩子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增加自身的體驗,在體驗的積累中學習知識,從而逐步提升自身修養。

在課堂教育中,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提高自身教育修養,消除功利思想,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與理解學生,從而促進學生自身全面發展。

第6篇

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教育是慢的藝術》所說的“慢教育”這個詞。教育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著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著學生長成參天大樹。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

“不管貼著什麼標籤,永遠不要去愛使兒童備受折磨的教育體制。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反覆思量,只要稍加觀察,我們眼中就會時常含著淚水。”這一段話是張文質先生《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斷句一則中的兩句話。類似的話語在張先生的這本書裡比比皆是。直面教育、直面教育的責任、直面自己內在的責任,似乎是張文質先生在本書中的.核心觀點。回想自己平時的教學實際,我很有感觸。

平時的教學中我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給我的教學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但每次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總是不願放棄他們,雖然有時自己耐心也會耗盡,也會大喊大叫,但不管同事怎樣好心提醒,我就是不願就此放棄。但卻不可否認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還是太多。今後真的要肯定孩子們的進步;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啟發、引導、耐心、寬容、等待……。自己今後還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教育是需要感悟的。為人父母,育人的經驗是慢慢感悟出來的。我們老師的許多教學經驗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靜下心與孩子交流,開啟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溫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教育的魅力在於激勵與喚醒”。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乾脆不起來,等著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揮慢的藝術。

“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立竿見影’的背後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為,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真是一劑清醒劑,並時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

教育需要永恆的責任。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如何讓孩子明確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走出校園後,還願努力頑強的活著,甚至讓自己更好的活著。這才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真正需要承擔起的責任吧。

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著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也讓孩子慢慢地學會欣賞這種成長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7篇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此次培訓通過講座、研討、採風、聽課、評課的形式,使此次活動更加有意義和更有實效。學海無涯,透過參加此次視覺教研組活動的學習,我又一次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遺憾。感到快樂,是因為學習讓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遺憾,是因為學習時間很有限。通過這次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點,講座,題目:審美時代下美術教育的思考,主講:麗水市青少宮副主任周巧紅,她結合平時的教學和研究,在美術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覺得兩點可以借鑑。一個是關於美術教學的策略思考,(一)孩子愛上你,才會愛上你的課。(二)家長參與學習。(三)引導觀察。美術教育是“想象力——創造力——觀察能力——審美認知——美學規律”的過程。所以對於美術教育者們更應該引導孩子們觀察,以及審美認知能力的`培養。

二、11日上午,活動安排去古堰畫鄉、大港頭採風。下午的活動安排是在蓮都區大港頭學校,1點鐘我們先聽了校長關於《借勢鄉村少年宮,畫鄉學校人文發展》的講座。他介紹大港頭學校依託大港頭這個地方,學校把油畫作為自己的一個特色去抓,學校設有油畫成立廳,定期向家長、孩子開放。2點半安排我們聽了一節大港頭學校王偉靜老師的美術課,題目是《映日荷花》,聽了這節最大的感受覺得這位老師個人素質、教學把控能力、語言組織、課堂的呈現等都很好,值得我學習,反思自己課,要想上好一節課,我需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平時個人不斷的積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們書法老師在麗水市青少年宮聽課。兩節45分鐘的課,授課的兩位老師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宮的,一位視覺教研組組長戴春霞老師,還有一位書法老師叫盛傑。這兩位老師的課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先說下戴老師,為人親和,語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麼很喜歡。這堂課學習提,我平時生字時就是直接出示幾個漢字,但是戴老師先提問在哪裡有見過提畫的字?讓學生舉出帶有提畫的一些字,在同學舉出的字中進行教寫,在教寫“蟲”字時,提問字的“提”為什麼不用“斜提”,我在教學生寫“蟲”字就很直接說用“平提”,學生們缺少動腦思考。書寫要領會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盛傑老師的課,教學生寫一個筆畫,從書法專業術語的角度編要領幫助學生理解筆畫。整個課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

四、12日上午是寧波青少年宮金巨劍老師的關於《寫生漫談》的一個講座。他向我們展示了很多寫生的作品,作品內容豐富,從教師教法和學生的學習兩個角度和我們聊了關於寫生的問題,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個人深入、細緻和對美不斷推敲而創造出來。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興趣的人可以看下。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束我的講話,“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於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