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林和小林讀後感想與心得3篇 林姓兩代:讀後感與心得

《大林和小林》是一篇啟示人們情感與人性的好故事。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在電梯裡發生了有趣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善良、包容和仁慈的力量。這篇文章將分享讀者們對《大林和小林》的感想與心得,引導大家關注和思考品德修養及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大林和小林讀後感想與心得3篇 林姓兩代:讀後感與心得

第1篇

這兩年養成閱讀習慣,幾本書同時讀,精力容易集中時就看詩歌詩論,還有哲學歷史之類,倦了時便拿起有情節的小說散文。最近讀的小說是狄更斯的名著《遠大前程》,以前看過電影的小人書,沒有看過原著。

自從開始學寫詩歌,看小說也與以前側重不一樣,故事的精彩、情節的曲折、結構的安排等,都不是主要的關注目標,更注重語言、哲思等對詩歌有益的方面,或者總結對自我有用的人生經驗。這本書開頭的語言十分有特色,銳利、內斂、辛辣又不失巧妙的幽默,還有一些新奇的比喻,十分喜歡。

小說裡每個人的命運奇特地交織在一齊,那天與好友談及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裡安娜對待感情的態度,我對安娜的態度是不認同的:沒有感情就沒有生命的活力,沒有活力的燃燒便不是真正的感情,最終以放棄自我的生命去挽回自以為失去的感情,讓自我悲慘的同時又把不幸帶給了身邊每一個人,這種不顧一切的剛烈,是說她勇敢呢?還是說她偏執呢?

而同樣的偏執聯想到了《遠大前程》裡的赫薇香,她瘋狂地追求感情,卻中了騙局,在婚禮當中遭到背叛,從此她的生活就停頓而後死寂了,時鐘永遠停在8:40,她穿上的新娘禮服,沒有穿上的一隻鞋,沒有帶上的首飾,沒有合上的行李箱,還有桌上的結婚蛋糕,二十多年就維持原樣不動,她再也不見陽光,不再相信感情,對男人充滿仇恨,她徹底放棄了自我正常的生活,像一個活死人般直到白髮蒼蒼。她不僅僅毀了自我的一生,她把養女艾絲黛拉訓練成報復的工具,也毀掉了艾絲黛拉的青春。

她到底可憐不可憐呢?會對她產生同情之心嗎?一個人歸根結底命運是要靠自我掌握,不能因為一次挫折就仇恨一切,就放棄一切,誰的一生不經坎坷呢?摔倒了爬起來,還要活的更堅強更好,這才是對命運的不公與感情的背叛最好的報復。毀了自我的一生,僅有自我吃虧,失去的更多,那害她的人會有一點點損失嗎?自我又能挽回什麼呢?

而主人公匹普同樣瘋狂地愛上了艾絲黛拉,他十分自卑,因為等級的差異覺得感情無望十分絕望,覺得以往溫暖他的一切都黯然失色,連真誠地愛戀他,青梅竹馬的善良溫暖的貝蒂也選擇無視。等他交了好運變成上等人,感情卻對他依然是幻夢,艾絲黛拉已被試練得不會愛,不懂愛,心裡從小就塞滿了冰,他的感情依然是空。但他不能不愛她,不管她多麼惡劣,所以他覺得無怨無悔。等他的遠大前程走到盡頭,在喬與貝蒂的感召下,他恢復了純樸的本性,決定去尋找貝蒂,重新開始踏踏實實的生活。但他病癒後正趕上貝蒂與喬結婚。兩頭落空的匹普遠赴他鄉十多年。匹普對待感情是真誠的,是無私的,想與貝蒂一齊生活是現實的選擇,這是普通人都會遇到的,也無可指責。

而貝蒂,這個書中著墨不多的人物,卻是女性主角中最光輝的,而擁有最正確的感情態度是貝蒂,她純潔無私,善解人意,總是儘自我最大的努力幫忙匹普,從來沒有要求過回報。在匹普變成上等人之後,在匹普變得自私虛榮以後,依然真誠地幫忙他卻不打擾他,匹普打回原形夢幻破滅,與匹普的姐夫喬一齊,又給予他最溫暖的人間真情。但貝蒂忠於自我的感情,也愛惜自我,不把自我的命運寄託在任何人身上,在明白與匹普不可能有結果,她還是認真地生活,努力地讀書提高豐富自我,但卻不是為了成為所謂的上等人,最終與同樣樸實善良的喬產生感情,過上幸福真實的日子。

看書不太追究情節上的不足與人物設計的超現實,而注重作家設計這個人物想表達的意圖,想頌揚或者批判的現象,而結合我們自身,總結書中人物的經驗或者教訓,以培育自我構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就如我們要像安娜一樣勇敢地追求感情,但不能把感情當作生命本身;像我們要學著像貝蒂與喬一樣無私真誠,不攀富,不嫌貧,不貪不妒,對待友情與感情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我們還要像貝蒂一樣愛惜自我,不糾結以往失去,永遠努力向上地生活;我們也要像匹普一般,在夢幻破碎之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迴歸本性,腳踏實地清清白白地繼續向前;我們不要像赫薇香那樣輕易就仇恨一切報復一切,最終報復的卻是自我。這就是我們普通人讀書的意義吧。

大林和小林讀後感想與心得3篇 林姓兩代:讀後感與心得 第2張

第2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做為任何一本敘述三國的書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詩,也是三國曆史最好的寫照。三國,短短的一百年的歲月,不明白為我們的童年留下多少美麗的記憶,赤膽忠心,一心為匡復漢室,最終遺恨於白帝城的劉備、雄心大志,耗盡一生精力,只為統一中國的曹操、鞠躬盡瘁,只為實現自我的夢想的諸葛亮,哪一個不是我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偉大人物,三國給我的影響能夠說是巨大的,只要是關於三國的一切東西,我都會想辦法弄到手,遊戲啦、書啦都是我每一天的精神糧食,可說我的生活是在三國中醞釀出來的。

自從接觸到易中天的《品三國》系列之後,我對三國的許多看法都悄然驟變,以前,我都以為自我已經把三國演義的歷史背的滾瓜爛熟了,自認是三國通,可是在看到易中天解讀三國這段歷史的時候,愕然發現,自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和幼稚,就像我們讀書越讀的越高的時候,就會發現自我懂得其實很少,甚至完全曲解了。三國不僅僅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也是一段值得大家來慢慢品讀的故事。

曹操,一個在我印象中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完全不把當時的漢獻帝放在眼裡的奸臣,可是經過易中天的分析之後,確實不可否認的是,曹操的的確確稱得上是三國時代的大英雄。曹操不僅僅把當時顛沛流離的漢獻帝接到許昌,並且還幫忙沒落的東漢王朝建立起必須的威儀,儘管這對已經行將就木的大漢王朝來說已經是無所謂的了。

此外,曹操也把戰事頻繁,導致百姓生靈塗炭的中國北方給平定了,這絕對是一項功績,當然這背後確實千千萬萬的人所奠下的和平和安寧。曹操有功也有過,就拿他屠徐州的百姓為例,這就是不可取的例子,史書上的說法是“泗水為之不流”,可想而知死了多少的人。

當然,有人會為曹操辯護,三國是個戰亂的年代,戰爭殺人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曹操卻為了報復而屠城就是他的不對了。事後曹操也為此事深感愧疚,所以在之後的官渡之戰的時候,也把白馬的百姓遷走,以免遭到袁紹的報復而慘遭滅頂之災,這也算是一種補償了吧。曹操統一北方的同時,也鼓勵大力生產,使到東漢連年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和生產力的下降,得以有個喘息的機會。

曹操鼓勵屯田,屯田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用在軍糧可是這也使到原本荒蕪的土地得以發展,就像易中天在《品三國》中說的,“當曹操在豐衣足食的事後,袁紹在北方吃桑葚,袁術在淮南吃河蚌,沒有桑椹和河蚌吃的,就吃人”,“所謂大災人相食”,三國表面看起來十分的波瀾壯闊,也孕育出許多的英雄,可是哪一個不也是踩在屍骨上慢慢走出來的?

曹操的一生疑點重重,曹操的殺荀彧和崔琰更是令人所不齒。荀彧作為曹操幕後的功臣,一向受到曹操包括同僚的尊敬和愛戴,三國志中許多問題之後,總少不了荀彧的看法和提議,曹操基本上都採納了,所以曹操和荀彧的關係可說是挺不錯的,可是就像易中天所說的一樣,他們倆還是在政治路線上發生了碰撞,而碰撞的結果是荀彧被殺,史書上的說法是“以憂薨”,就是猶豫而死的意思。荀彧作為曹操集團的“諸葛亮”確實和諸葛亮極為相似,荀彧和諸葛亮我認為都是“夢想主義者”,就是硬要把不可能的任務給做完,硬是要把死馬當活馬醫,就是要恢復大漢王朝。荀彧正是因為看上了曹操有恢復漢室的本事和心意,所以才棄袁紹奔曹操,期望曹操能重整東漢王朝。

曹操早期可能是有匡復漢室的心意,可是漸漸的就沒有了,可是荀彧的心還在,所以儘管曹操已經變卦了,可是荀彧始終還是要維護漢室的,所以在曹操封魏公的問題上持反對意見。曹操隨著功勞越來越大,野心也慢慢的大了起來,曹操完全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東漢王朝給廢了,可是曹操卻不想揹負這個篡國的罪名,所以一向到進魏王之後,再也沒有窺視帝位了。

我覺得曹操最終沒有稱帝,也許是念在荀彧的請份上,曹操不可能看不出荀彧投奔他的原因,更不會不明白荀彧絕對不會贊成他稱帝,所以曹操封了魏王之後,也就罷手了。

曹操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和軍事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中流露出他對人才和人生的感慨和追求,《短歌行》更是其中的代表作。曹操的詩和蘇東坡的詩可說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他們的詩總是那麼大氣磅礴,氣吞山河,讓人宛如置身在詩中描繪的意境當中,深深感動。

第3篇

我讀了《慈母情深》後,感到這位母親是多麼的辛苦和偉大,因為她天天拼命的工作都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

我們此刻的工作室是那麼的明亮,並且賺的錢也有很多,可是《慈母情深》中的母親卻在那震耳欲聾的縫紉機旁工作,並且光也不是很好,賺的錢僅有十到十二元錢,或者比這還要少一點。但有一天,兒子跑到媽媽工作的地方來找媽媽要錢買書,兒子明白媽媽肯定不捨得給,可是兒子還是把“要錢”這兩個字說了出來。誰知媽媽竟然毫不猶豫地給了錢,兒子十分內疚,並沒有買書,而是買了水果罐頭。回到家,媽媽數落了他一頓後,又湊足了一元五角錢給他買書!

你們肯定認為這個孩子一點都不孝順,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賺錢,他不但沒有幫忙母親捶捶背,反而要錢。但母親卻理解他,因為他期望孩子能多學知識。書裡面有母親的汗水和對兒子的愛!

新的世紀已來到,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可是少有愛母親的孩子,就算口頭說“媽媽,我愛你,你對我最好了”,說這些有什麼用呢?都不是從內心裡發出來的真心話,更沒有實際行動。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母親對我的愛,但也想到了媽媽瘦小的身影,比如:媽媽生病了,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一杯熱水和關心的問候,這些小事我們都能辦到,可是我們做了嗎?在中國僅有那百分之三十的孩子在母親有困難的時候在照顧著母親!可還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在哪呢?失蹤了嗎?其實並沒有失蹤,而是就在我們身旁只是你們不想去做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