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做溫暖的教育者讀書心得範文3篇 教育之光:溫暖心靈,書籍啟迪

這是一篇關於“做溫暖的教育者讀書心得範文”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讀書來培養溫暖的教育精神,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並給予關懷和理解。讀書不僅給予教育者專業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滋養和修煉。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和思考,成為更加溫暖和關愛學生的教育者。

做溫暖的教育者讀書心得範文3篇 教育之光:溫暖心靈,書籍啟迪

第1篇

陳震老先生寫的這本書首先打動我的是標題——做溫暖的教育者。簡短溫馨的用語,卻一語道破了教育的本質——植根在人性的土壤,植根於呵護心靈的花園。可是,我又覺得是一種呼喚,一種祈求,一種渴盼,一種鞭策,一種拯救。所以,他又刺痛著我,刺痛了我似乎已經沉睡了的教育情懷,刺痛了我每天奔波於冰冷的教育現實的蒼白與迷惘。

孔子和幾個弟子談人生理想。他的一個弟子曾點說,我的理想是,在大地開化,萬物復甦的季節,穿上新做的春裝,陪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帶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剛剛開凍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滌得乾乾淨淨,然後沐著春風,讓自己有一場心靈的儀式,然後,大家就高高興興唱著歌回去了。我只想做這樣一件事。

孔子聽了他的話,長長地感嘆一聲說:“吾與點也!”“與”,贊同。即是說,孔子的理想和曾點是一樣的。這個理想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天地萬物與心靈的`和諧,充滿人性的溫馨與高貴。正因為如此,所以孔子才能安貧樂道,才能在活到老、學到老,才能性情耿直、敢於抨擊。而文中所提到“愛心、真心、公心、慧心”,“教師的三寬”寬鬆、寬容、寬厚”,教師的教學三寶——坐如鐘、立如鬆、行如風等,就是在告訴我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一個美麗的靈魂。

文中有許多教育思想也是與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的。比如孔子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而本書中提出的“教育之根在於人性”。孔子提出的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教學方法採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弟子學思結合,舉一反三等;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等,在這本書中多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當然,根據教育現狀作者在這本書中做了更為明確的闡述。比如關愛是要有能力的,教學為什麼需要吸引力,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等等,都是可貴的教學思想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比如《教學之根在於悟性》說到:“教學說到底,就是要弄明白事物的規律、道理。通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學生領悟到所學事物的規律和道理,並能在實際中運用。這就是教學的成功。”一句話就把看似諱莫如深的教學起點與終點準確地表達出來,讓人有豁然開朗。

做溫暖的教育者,是一種教育理想與情懷,也給我們教育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會多讀經典涵養自己、多學習,多反思,勇於實踐,敢於創新,不斷提高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溫暖的教育者的行列邁進。

做溫暖的教育者讀書心得範文3篇 教育之光:溫暖心靈,書籍啟迪 第2張

第2篇

讀著陳震老師的書——《做溫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動。我在思考,作為白下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不僅僅要做一個溫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個智慧的研究者。

做溫暖的教育者,需要我們在工作時,充滿愛心、充滿真心、充滿公心、充滿慧心。讓我們的服務物件能真切感受到我們平等、理解的愛。這應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而做一個智慧的研究者,則是我們每一個教研員應有的追求。

智慧是對事物能認識、辨析、決定處理和發明創造的潛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認識事物、分析事物、決定事物並在實踐中遵循事物規律、實現行為目的的過程中,始終以研究的心態參與其中,不斷獲得新的體驗,得到新的認識,取得新的成果,與此同時增強並發展著自身的這種研究潛力。我想自己是一名從事幼兒教育教學研究的工作人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自己也在不斷地提升屬於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我終身的追求。

教研員的主要工作是開展高效的教師教育,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程研究與編制導論》一書中,斯騰豪斯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有三條途徑:透過系統理論學習;透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在教室裡檢驗已有的理論。教師的學習同兒童的學習一樣,是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是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研究、驗證、發現,不斷吸收同化各種新資訊,從而建構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構成教育潛力的過程。斯騰豪斯的後二條途徑都涉及“研究”。教師成為研究者已是教師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超多的研究證明,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引領教師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

作為一個專業的教研員,要和一線教師組成學習研究共同體,和教師們一齊,用心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幫忙教師逐漸由新手型向成熟型、專家型教師發展。

要引領教師研究,就務必瞭解教師研究的本質和主要特徵,我認為,教師研究的過程就是教育教學的過程,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改善教學,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兒童的學習和發展。教師研究是為了教育教學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學中研究。教師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專業自主”——對於教師個人來說,意味著能夠運用專業知識獨立進行決定、決策。完整地說,“專業決策”是在工作中“運用高階縝密的知識,作為決定和行事的標準。決定即指一個人運用專業知識診斷、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思考各種可能的行動方式,並評估行動及決定可能造成的長遠後果的認知過程。”

每當想起這些,總感到職責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長期追求。我要不斷努力學習讓自己逐漸成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帶動全區的幼兒教師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為共同的追求目標。

第3篇

最近,我讀了《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書中收集了作者從教30多年對為師、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隨筆,內容豐富,論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貫穿其中的,則是作者從生活中採擷教育智慧、在教育中追求人生的姿態,正是這種姿態形成了作者獨特的教育觀、教師觀、教學觀;舉例生動形象,比喻獨到精確,提出了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援、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閱歷和教育思想。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中進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內涵。是啊,在資訊量特別大的當今社會,在大力提倡教育走向書本的今天,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作為一名黨員,應該把讀書視為生活中的平常事、必做事、份內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不作為任務安排,而應該自覺閱讀,持之以恆地閱讀,日積月累地閱讀,整本著作地閱讀,擠出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習慣,使讀書成為我們主動自覺的行動,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書香。

回顧歷史,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愛讀書的人;再看看周圍,那些明智的人也都是手不釋卷的。顯而易見,讀書能提高個人素養,能明心志,能沖走靈魂中的沙礫。讀好書有如品嚐美味食品,細細咀嚼精心細讀,細心品味,充分享受其味,充分吸收其養。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其讀書史。可見,書籍能浸染人的靈魂,書籍能陶冶人的情操,書籍能影響人的`氣質。書籍是人的精神營養液。讀一些經典,與大家對話;讀一些人文,陶冶情操;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讀一點生活書籍,享受生活的多彩。讀書是自己成長的必需,讀書是精神成熟的必需,讀書是修養高潔的必需。多讀點書,即使你不能成功,也可以在失敗的時候知道自己跌倒在哪裡。我們不但要讀專業的書,還要讀政治的書;要讀自然的書,要讀人文的書,還要讀科技的書;要讀有文字的書,要讀經典的書,還要讀生活的書。“每天讀書”並不難,貴在堅持。長此以往,也許成不了“大氣候”,但至少能成就“小氣候”。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需要讀書,在書籍的海洋裡泛舟,品味生命的芳香;在精神的宇宙中徜徉,放飛人生的理想;在閱讀的體悟中提升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我們肚子裡真的有文章,何愁好詞佳句不來呢?讀書,然後使其內化,也正是黨員所要做的。書只讀還遠遠不夠,讀書的同時還得“思考”,離開了深入的思考,所有的書都將是過眼雲煙,如空氣般觸控不到,更談不到拿過來為我所用了。與書為伴,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充實!讓我們享受讀書的過程、讀書的價值、讀書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