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4篇 《安娜卡列尼娜》:文字之美與人性的掙扎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一部長篇小說,描述了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縮影。小說以主人公安娜的愛情和生活為線索,探討了人性、社會倫理、道德與宗教等複雜的主題。本文將為讀者分享關於《安娜卡列尼娜》的精華讀書筆記,帶您深入探索這個充滿思考與啟示的文學鉅著。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4篇 《安娜卡列尼娜》:文字之美與人性的掙扎

第1篇

大學的第一年就這樣結束了。在這一年當中,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書上的知識,還有許多實際生活中該有的態度等等,反正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漫長的暑假我該幹什麼呢?我經常這樣問自己。而剛好學校給我們下發了這樣一個任務,要求我們在暑假裡讀好書寫讀後感。我想:讀幾本有意義的書,既可以增長我的知識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的確也看了幾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通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裡,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豔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後遺症,又對酒與藥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後,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後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拒絕和安娜離婚並逼她放棄兒子。最後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貴族婦女。她不滿於封建婚姻,追求真摯自由的愛情。但作為貴族社會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雖然只是個人的愛情自由,採用的也只是個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於面對整個上流社會,誓死不做虛偽的社會道德的俘虜。在衝破封建束縛,反抗社會壓迫方面,她做到了處在她那個地位和環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這對當時的貴族資產階級社會,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義。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部小說。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黑暗,多麼殘酷啊!她容納不了安娜,很難說現在的社會能容納這樣的女人。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愛,最絢麗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柔弱的身軀,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靈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並非因為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因為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裡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

然而產生這場悲劇的原因是(一)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動盪的社會和宗教及倫理道德摧毀了安娜的愛情,迫使她走上了毀滅之路。(二)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利用婚姻和兒子束縛著安娜的感情,使她身心倍受折磨。(三)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不能脫離所生活的環境和社會,對安娜感情淡化,萬般無助的安娜最終走上了死亡之路。(四)安娜本身:安娜的內心深處存在著激烈的爭取自由愛情和個人幸福與遵守貴族道德原則的衝突。她試圖掙脫封建婚姻的鐐銬,爭得享受生活、享受愛情的權利。因此,安娜一方面需要愛情,大膽地追求愛情,另一方面又信奉貴族社會的道德準則,這造成安娜的大膽反抗行為,不僅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同時也得不到她自己的認可,她靈魂深處這兩方面的內在矛盾至死都在折磨著她。

因為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為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的能力,嚴格來說是經營愛情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與生俱來的,必須後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於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愛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於他們自身缺乏愛情能力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愛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為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有人說:安娜的悲劇也是內涵豐富的社會悲劇。是啊,我們都期盼著理想、寬容、仁慈,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嚮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社會,這一則悲劇帶給人們的啟示,更是深刻且恆久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4篇 《安娜卡列尼娜》:文字之美與人性的掙扎 第2張

第2篇

有幸在假期拜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名作,這本書以往被我開啟,又關上了好多次。這次最終下定決心來閱讀它,但遺憾的是自我才疏學淺,所以只能做個膚淺的書評了。

這本書的兩條線索,安娜和列文。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人物,實際上卻在處處呼應對照。他們都是那個時代裡,有著與同類人不一樣的思想和行為,因而顯得格格不入的人。

我喜歡安娜。喜歡安娜的美,喜歡安娜的智慧,喜歡安娜的勇敢。也喜歡她的瘋狂,她的為愛偏執,她的不顧一切。

也許是我還太年輕,已婚婦女的出軌行為並沒有讓我喪失對她的好感,也不能夠引發我與當時上層社會對她的反感的認同。相反,書中描述安娜以及她與伏倫斯基之間的選擇,讓我振奮,讓我激動,讓我欣喜!

哦!安娜!離開卡列寧吧!他是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你被禁錮得太久了,快要不能呼吸了!快投入伏倫斯基的懷抱裡!快沉浸於愛的海洋!你值得這一切.....

我還是個學生,未曾體驗過什麼刻骨銘心的感情,更別談婚姻二字了。所以,我對於婚姻的定義也許就更為偏頗了。我總覺得:婚姻,應當有了感情才能建立。我不能夠理解為什麼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齊,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兩個不相愛的人卻能夠結合在一齊。

安娜與弗倫斯基大吵的那一節,我看得心驚膽戰。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的感情因為爭吵而變得越來越冷淡,我捧著書卻無能為力!哦,多想鑽進書本告訴他們倆,你們是太愛對方才會這樣!安娜沒有安全感,動不動就要發火,伏倫斯基卻認為她越來越無理取鬧....最終,安娜選擇了臥軌自殺。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列車站臺,而結束也是在列車站臺。

我也很喜歡列文。喜歡他的害羞,喜歡他的真誠,喜歡他滿滿的職責感。作為男人,他難免顯得有一點不懂情調。但他是那麼的專一,那麼堅定的愛著吉娣,從一而終。

還記得,以前列文跟奧勃朗斯基討論過關於一個男人有家室,卻在外面玩其它女人的情景。列文說:“我不理解,一個吃飽了飯的人為什麼還要到麵包店去偷奶油麵包呢?”奧勃朗斯基說:“正是因為奶油麵包香甜可口,才更加的顯得誘人。”兩個人的交流也體現了兩個人不一樣的婚姻觀。不管奧布朗斯基有多麼的浪漫,我相信每個女人最終都會選擇像列文這樣的,雖然不浪漫,但卻很有安全感的人。

書的最終,關於列文的信仰我讀得囫圇吞棗,心裡早就沉浸在安娜自殺的情節中了....期望以後還有機會再多讀幾遍安娜,我相信在人的不一樣階段讀,讀同樣的書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書沒變,但人在成長。加油,共勉。

第3篇

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種蒼涼不覺湧上心頭,自己也彷彿隨著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來也算是個幸福的女子。上帝給她太多: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潑的兒子、能為她帶來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個人又是怎麼定義的呢?上帝卻沒有給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愛情。與比她大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結婚十餘年,丈夫地位顯赫、醉心功名,也會對安娜好,但是這些的“好”,只不過是她丈夫關注的社會性的輿論,遵守並履行結婚的宗教意義,以及為人丈夫對妻子的責任而已。每晚進行循例式的對話,更令安娜生厭。生活上的富裕,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乾渴。

火車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上了結的孽緣。她擁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熱流像海嘯般向她湧來。冷水如熱流的相湧,最終衝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倫斯基的愛如海嘯般一瀉萬里。如果沒有婚姻制度、如果沒有生下愛兒、如果沒有社會輿論,安娜與渥倫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愛,來得太遲且來得讓人感到欣慰。但是現實便是現實,他們的結合,雖然並不稀奇,反而在聖彼得堡,擁有情人是常事。看來違反婚姻制度,失去母親職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毅然破壞了上流社會體面的遊戲規則。但是,安娜,卻頭一回為自己做了主——她想擁有完整的愛情。

可是,最後安娜卻臥軌而死。一個真摯、動人、生機勃勃的生命就這樣逝去。回顧安娜的人生軌跡,從有一個快樂單純的家庭,快樂的生活,到渥倫斯基的介入,並美名其曰“愛情”。而這個“愛情”的到來,卻帶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愛情本如此,蕩氣迴腸的也有,生死相許的也有,細水長流的也有……愛情面前,沒有對錯,只有有沒有真心愛過。難道不是嗎?

第4篇

作者從奧布隆斯基出軌被妻子多莉發現,引出整個故事。

多莉很生氣,跟奧布隆斯基鬧矛盾,奧妹妹安娜來莫斯科為他們勸解,在火車站偶遇前去接母親的弗隆斯基,兩人一見鍾情,弗隆斯基追隨安娜回彼得堡並展開強烈攻勢,安娜淪陷了,生了一個女兒,以為將死請求丈夫寬恕,誰知又康復了。安娜拋棄了大她二十歲,不會表達感情,只是醉心公務的老公和安娜之前寄託了所有情感的八歲兒子,跟弗隆斯基私奔,先去國外,後經歷彼得堡,鄉下,莫斯科,因為安娜和弗隆斯基的關係,安娜進不了之前的貴族社交圈,因而異常孤獨,全部心思就是渴望弗隆斯基的感情,可是感情不是弗隆斯基的全部,他還要社交,要工作,要地位。於是兩人矛盾激化來。最終安娜忍受不了弗隆斯基的冷漠,想讓他悔恨,臥軌自殺了。

另一方面,弗隆斯基本來是在追求多莉的小妹妹吉蒂,吉蒂還所以拒絕了另一個求婚者列文。吉蒂所以還大病一場,在國外療養期間結識了那誰(名字想不起來了)小姐,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在於善,不是刻意給誰看,思想的結解開了,身體也就康復了。列文和吉蒂偶遇,意識到互相還愛著對方,最終放下過去的疙瘩,成功結合。

雖然本書第一主人公是安娜,雖然很美麗,富貴又精緻,很吸引眼球,男人都喜歡,可是我不喜歡她。說是全身心追求感情,為了感情放棄了一切,可是感情是什麼?就是整天膩在一齊,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結果來,受不了情郎經常不在家,成天的吵架甩臉子,雖然愛,可是很痛苦。想正大光明的跟情郎在一齊,又不捨得放棄兒子撫養權,不離婚,就沒有正當身份。我看安娜想要的太多,情商又沒那麼高,單純,但又控制不住自我,又那樣的美麗動人,註定要紅顏薄命。

轉回來,不管是吉蒂,還是列文我都十分喜歡,這才是感情好嗎,臉紅,心跳,擔心自我配不上對方,一點小事就嫉妒,卻又時時為對方著想。

喜歡列文忙裡忙外,想東想西,緊張時的不知所措,哈哈,可能因為我自我性格跟列文也很像吧。要的是心安,所以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