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與朱元思書教案模板彙總3篇 「精華教案模板彙總——帶你輕鬆上好課」

本文為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與朱元思書教案模板彙總的資料,為您提供了全面、系統的教學參考,幫助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

有關與朱元思書教案模板彙總3篇 「精華教案模板彙總——帶你輕鬆上好課」

第1篇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課文和想像去完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後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後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於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響等裝置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體欣賞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有助於學生想像。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代人的感受,那麼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並展示風景圖片)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麼優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麼寫成的呢?那麼,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生:《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選。

採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恆?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相應的語句。

出示課文景物描寫的句子,讓學生閉起眼睛想像,然後把想像到的畫面用語言描繪出來。

景物描寫:1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4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5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讓學生展示第一課時所畫風景圖片並欣賞,提問:此圖此景使你聯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圖片選擇大致與練習一1-6相同)

同學們,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作者並不是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而是用文字為我們描繪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師:至此點明瞭作者行舟的'路線。富陽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廬則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遊程。請問作者是怎樣評價這段遊程的?

師:這是對富春江景的概括讚歎。然而僅僅發出讚歎並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景的呢?誰能發現作者寫景的規律?

師:從以上句子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清澈透明的靜態美和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靈彷彿也變得透明而無雜質了。富春江水的洶湧急流,不得不讓人的心情隨之澎湃!可以說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在觀察美景,而是在用心靈去感受美景。

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生: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結: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強烈的生命力;而山泉聲、鳥鳴聲、蟬聲、猿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協奏曲,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這種美感更由於作者採用了對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與文章的韻律美結合在一起,我們怎能不與作者產生內心的共鳴: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也採用了對偶的句式從內心感受來寫富陽美景對人的心靈的淨化,真可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師:文章的最後兩句描寫了山上的樹木,齊讀這幾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樹木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師:這四句是寫山谷中樹木蔽天,景象幽深,陽光只偶爾從疏枝葉隙間漏射下來。這種境界給人一種清幽、寧靜之感,可以說是對上文的一種補充。

同學們,吳均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藍天、碧水、青山,蟬抱高枝、猿躍林間,使人讀後禁不住也流連忘返,心中不禁默嘆: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碩的果實,更有一種怡人的心性,一種忘卻功名利祿的自然之心。是誰在後世吟誦: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又是誰在感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同學們,面對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文中的世界,這又是什麼緣故呢?請你就人與自然這個話題談一談你的思考。

有關與朱元思書教案模板彙總3篇 「精華教案模板彙總——帶你輕鬆上好課」 第2張

第2篇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美傳神而富於意蘊的特點。

3、瞭解景物描寫的層次、藝術處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就要會醉於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吳均何許人也?南北朝時南朝文學家、詩人。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文書札見長,表現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稱為“吳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1、對於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就讓老師打先鋒,先示範讀一遍,同學們仔細聽,認真品味。(老師示範讀,配樂《高山流水》)

面對如許美文,不親自品讀品讀,豈不遺憾?還是讓同學們也來享受享受吧!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

2、聽著你們動聽的朗讀,享受著如此優美的文章,老師都有點陶醉了,但還是別忙,為了更好理解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如有困難詞句,可隨時提出來,老師願和你一起分享。

有什麼問題嗎?請提出來。下面我想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請大家來做裁判,看誰翻譯得最好,如有錯誤,請指正。

老師在螢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1、本文作者在文中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銅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無數景物,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將文中的景物劃出來,看誰劃得又快又全。

(學生回答:風煙、天山、水流、小舟、游魚、細石、急湍、孟浪、夾岸、寒樹、清泉、小鳥、鳴蟬、哀猿、橫柯、疏條)

2、這麼多的景物,這麼美的風光,能去遊一遊該是多麼愜意啊!同學們想去嗎?(想!)那好,我們請一位同學做導遊,以我們划起來的景物作為景點,帶我們進入這迷人的人間勝景吧。

(老師放背景音樂《漁舟唱晚》,學生導遊講述:“天高雲淡,神清氣爽。讓我們乘坐小船,穿行於富春江那奇山異水間。這裡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藍藍的。魚兒在水石戲耍,船兒在急流中風行。這裡的山可真高啊,直聳雲天,夾岸寒樹頓生秋之氣,兩壁猿聲送輕舟萬山。泉水衝擊著石頭,發出丁冬丁冬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在林間快樂歌唱,蟬兒在枝頭的鳴叫此起彼伏,猿聲百叫不絕,這裡簡直是音樂的海洋;這裡樹可真多啊,簡直是樹的世界,樹的海洋!橫斜的枝條縱橫交錯,遮天避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一樣陰暗,有時陽光也透過枝葉,灑下一團團金色的光斑……”學生講述的同時,教師在螢幕上投影富春江的風景畫片)

聽了這位導遊同學動情的描述,欣賞了富春江秀麗的風光,同學們大飽了耳福,也大開了眼界,不少同學都還在回味,那我們就帶著這一份美感再次品讀這篇文章,然後分四人小組在一起交流,採用“我讀 ,感受到 。”或“ 字詞甚妙,寫出了 。”的.模式交流對美文的感受。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那麼作者寓於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後,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

整理學生髮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自由探討在當時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語言功底,他還採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寫就了這篇至文?

好,請同學們帶著探尋藝術魔棒的誠切之心再次品讀本文。說出你探尋到的藝術魔棒是什麼?

1、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起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 和”“奇山”兩方面,圍繞“獨絕”二字生髮和描摹。

2、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3、詳略處理適宜,動靜結合搖曳多姿。詳寫“山”,略寫“水”。寫山水動靜結合而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詳寫動態略寫靜態。

4、善於多角度寫景,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人們的感受。

①、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a、“風煙俱淨,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

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迴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於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閒適心情。

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5、描寫、記敘、抒情和結尾的議論渾然一體,這裡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6、運用了大量的對偶句,讀來琅琅上口;用詞精當優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洶湧,用“競”“爭”形容山峰相互依侍,爭相向上崛起的形狀,用擬人化手法,把靜態的山寫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寫景,描寫富春江之美,在如許美景中自然產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隱逸情懷。

學習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不少收穫,你能總結這節課你們都收穫了哪些?

學生甲:學了這篇課文,我欣賞到了富春江奇麗的自然風光,增添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我想長大了我想當個導遊,去周遊名山大川。

學生乙:學習了這篇課文,寫景散文的祕訣就是要善於抓住景物的特點,情景交融。

學生丙:學習了本文,我懂得了寫景要講究層次,就像本文一樣先總後分,先近後遠。此外,寫景還要從多角度觀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這樣才能寫的全面細膩。

學生丁:學習了本文,我明白了好文章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優美的語言,恰當的修辭手法,只有這樣,文章才能感人。

同學們說得真好!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同學們,《與朱元思書》描山繪水精妙無比,讓我們流連忘返,其實在我們古代詩詞裡有許多描寫山水的名句,你能寫出幾句來嗎?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本文和《三峽》同是寫山水的精品遊記,試與《三峽》作比較閱讀,寫出兩者相映照的句子。

1、 急湍甚箭,猛浪若。——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重巖疊嶂,隱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猿則百叫不絕。

學習本文情景交融、動靜結合的藝術手法,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仔細觀察身邊的山水景觀,試寫一篇山水遊記。

第3篇

⑴ 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⑴ 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⑵ 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⑶ 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鑑賞水平。

通過教讀本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1、朗讀法。《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情辭並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蕭疏淡遠的水墨畫,文辭峻潔而又富於情思。句式整齊、勻稱,音節鏗鏘,有一種聲律美。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最好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自然融為一體是文人學士的共同追求。他們用心靈觀察體會自然萬物之美,賦予山水靈性、情感以至生命。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為我們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讓我們悉心體味、盡情觀賞。

1、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家世寒賤,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頗為稱讚。初任郡主簿,後官奉朝清。他有志於歷史著述,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遂私撰《齊春秋》,因實錄齊樑間的歷史而觸怒梁武帝,遭焚書免官的迫害。今存詩一百餘首,所作多抒發鬱勃不平之氣和懷才不遇之慨。如《贈王桂陽》,流露出貧寒之士難於顯達的憤激情緒,“鬆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即為一例。此外,一些寫景小詩也頗著名,如《山中雜詩》,詩中有畫,自成一格,頗具剛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如《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表現了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風格簡淡清新,是歷來傳誦的駢文名作。他在當時文壇上影響很大,《南史》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另著有《續齊諧記》,是當時志怪小說中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文字明淨可觀,其中“陽羨書生”一則,情節奇幻,為人稱賞。(黑體字要求學生掌握)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本文見於《藝術類聚》卷七。由於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與”:給,“書”:信。

⑴ 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⑵ 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於句號,每一個句號後的停頓應小於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後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⑶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⑷ 注意節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詳見教參p401)

?許】一百許裡:表餘數、約數,數詞,譯為:左右,上下。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阻隔,隔絕。(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聽從,順從(採納)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東西”,名詞用作動詞,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橫柯上蔽:“上”,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位,在上面。

負勢競上:“競”,動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爭著。

望峰息心:“息”,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停息;平息。

負勢競上:上,方位名詞,這裡用作動詞,意思是“向上生長”。

互相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形容詞在這裡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一百許裡。許:附在整數詞之後,表示約數。今常用義為:應允,或者,可能

鳶飛戾天者。戾:至,到達。今常用義為:罪過,乖張

經綸世務者。經綸:籌劃,治理。今比喻規劃、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滿腹經綸”。

根據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巧妙。

1、師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遊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山水總的印象。“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者乘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裡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奇山異水”表明這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師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是說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的色和動態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3、師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兩岸高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於聽,動靜相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具有一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中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反覆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延伸拓展,溝通課堂內外。

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並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彷彿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餘。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第三段寫奇特的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山本是靜止的,而在作者筆下,卻彷彿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彷彿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迭嶂。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廕庇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發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可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更令人讚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細細品味,作者的這種志趣,既不同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又不同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一種對輕鬆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讚。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後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並感到親切。

駢文是一種講究形式的文體,作者吳均是南朝知名駢文家,其代表作《與朱元思書》自然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上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採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並於文章後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就取得了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

但本文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運用的句式,這就避免了駢文刻板劃一的弊病,使語言顯得活潑灑脫;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無異於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節),後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駢散結合、疏密相間的安排,使語言靈活多變,更具韻律美;其三,文章沒有像一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鳶飛戾天一處用典以外,均採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力求準確傳神,這使文章語言顯得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在當時以綺麗浮靡為主流的駢文中顯得卓爾不群,超凡脫俗。

文章首段以奇特的山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 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髮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寫景重點上,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徵,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1、關注描寫順序觀察有序,寫作才有條理,這是狀物的基本要求之一。景物描寫的層次是按照人們觀察事物的順序進行的,不能雜亂無章。

2、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就是開放五官,打破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界限,不拘泥於客觀真實,而注重主觀感受的一種描寫方法。

3、在觀察的基礎上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巧妙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藉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其與眾不同的韻味之美。

4、注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明暗結合、內外結合、遠近結合、點面結合等表現手法。

狀物的文章在於寫形傳神,寄託情和意。這樣就必須把理融入生動而形象的具體畫面中,以景作為載體,做到景中含情,情中寓理,並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這個道理。

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這篇課文中描山繪水精妙無比,讓我們流連忘返,其實,在古代詩詞裡有許多描寫山水的句子,你能寫出幾句來嗎?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山隨平野盡,江如大荒流。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