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字10篇 "革命潮湧 雄心決志: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電影辛亥革命》是一部由甄子丹、趙文卓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影。該片以辛亥革命為背景,通過生動的劇情和精彩的表演,展現了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民主革命的艱辛過程以及革命者的崇高精神。本文將通過觀後感的方式分享對該片的個人感受和觸動。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字10篇

第1篇

開始關注這個電影,是因為偶然在網上看到了一張它的海報,上面寫道——“我們的歷史,從這裡開始。”然後我開始拼命回憶,古代歷史真正的起點大概是在夏朝,近代歷史的起點是鴉片戰爭,當代歷史的起點是建國,哪兒跑出來一個辛亥革命。看著看著突然反應過來了,哦,是繁體字的海報,瞬間明白過來了。所謂的我們,其實指的是我們的臺灣同胞。

我發現現在的國人評價歷史電影,都不會先評價電影本身,而是滔滔不絕的講述所謂的意識形態。這部電影是我在歷史課上看的,原因很簡單,在它上映的時候我根本就沒有聽說還有這麼一部電影。猶記得兩個《建國大業》上映的時候,學校、車站、廣告,不知道有多大的噱頭,以至於電影上映了兩個月還有無數國人瘋狂追隨。而《辛亥革命》,同樣是歷史片,同樣是巨星雲集,同樣是壯觀的戰爭場面,卻無法得到人們的追捧。

大陸有一種很特殊的電影分類,叫做“主旋律電影”。什麼是主旋律,其實就是紅色,紅的讓你炫目。可能有些不明真相的人們會責罵當今的學生,為什麼我們對於那些主旋律電影那麼沒有熱情,難道就這麼不愛國嗎?那麼我要說,我們不是不愛看,而是覺得它們不過是歷史書的翻版,不過是把歷史課上的東西搬到了銀幕上。我們來看一看吧,不論是《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還是《辛亥革命》,哪一個不是正史正談,大而俗地描寫歷史的流水賬。它和大陸的電影“主旋律”是分不開的。為什麼我們不愛看?因為那段歷史我們早已熟悉,電影如歷史書一般將正義給予給革命,讓我們想起——“辛亥革命的意義?”“這是一場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所以說它其實是給老百姓普及歷史常識的一部片子。再看外國的一些歷史片:《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萊恩》,都是從一個個體事件,一個看似很小的事件來從側面審視歷史,而不是像我們的電影從1911一直嘩啦一下講到1921。我並不是說國外的電影就有多好,但是的確,外國的歷史片拿到大陸來放,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說到這裡我們肯定都懂了,我們國人的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是不夠的。如果我們連辛亥革命是哪年發生的,牽扯到的人物都是誰還不清楚,那麼何談對於歷史的拓展與反思?如果我們對於歷史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與解讀,那麼我們的電影是不是也能脫離“主旋律”的束縛?

既然形式上不能吸引群眾,那麼必將從另闢蹊徑,從電影的場面和劇情來下功夫。可以說《辛亥革命》在這一點上做的還是很好的。還記得當初我懷著怎樣的愛國情懷到電影院,卻看到我們的偉人在打情罵俏,不亦樂乎,影院裡時不時的傳來悅耳的嬉笑聲,而這部影片帶給人更多的是反思。我慶幸黃興和徐宗漢的愛情停留在最美好的地方,保留了歷史本身的神祕感和嚴肅感,讓它至少可以出現在歷史課上。

讓我感到悲哀的是,這一段蔚藍色的歷史,卻被紅色染的不紅不藍。大陸的近代史電影總是讓我很無奈。過分的束縛會影響孩子的發展,這是現在的社會每一個家長都知道的,就像寫隨筆能寫20字,寫作文卻憋不出800是一個道理。但是我們的制度卻不允許“非主流”電影的發展,似乎“三民主義”並不是他所宣揚的內容。我們背過無數遍的辛亥革命的意義去哪了?我們張口就來的“三民主義”得到體現了嗎?

不過在這種畸形的審查制度下,《辛亥革命》已經算是很不錯的片子了。從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孫中山回國、孫中山就任總統、袁世凱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終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至少解釋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要去總統職位的原因。它沒有刻意的煽情,沒有洗腦,很好的脫離開我們大陸的現狀,至少還原了真正的史實,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真相。

從意識形態上說,我相信《辛亥革命》是有所進步的。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電影出現。它對於袁世凱和黎元洪的刻畫,還是相當令我感嘆的。袁世凱或許是第一次這麼光鮮亮麗的出場,在揹負了叛國,復辟的罵名之後,這位歷史人物的命運總是不怎麼樣。但是撇開道德不談,他的軍事才能,謀略與勇氣,可以說後無來者。他是一個政治人物,而不是一個流氓,不至於讓我們恨之入骨。孫淳很好的詮釋了他,虛偽,但是令人敬佩。黎元洪處事的畏首畏尾,和他在戰場的風雲四起英明指揮,絕對不是簡單的形容詞能夠描述的。其實歷史人物本身就是複雜的,偉人也不是上帝。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名的人,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影響全憑後人給你創造的環境,就像我們和大陸對岸的同胞,文化相通,政治卻不相融。如果你只是隨波逐流,那未免太單純了些。

另外,它對於西方勢力的演繹也很出神入化。一直以來,我們對西方侵略者都是抱有消極態度的,但是從《辛亥革命》中,我看到了冷靜,明事理,沒有偏激的西方人。從荷馬李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人性中光明的一面,看到政治、經濟利益爭奪背後的,超越國籍的信念。歷史並不是兒女情長愛恨情仇,而是理性的,有規律可循的。戰爭或革命或許只是利益的取捨,但它們的背後,也有人性的一面。

所以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陸也可以帶我們走進藍色的歷史,沒有紅色的激烈與熱血,卻富有藍色的理性與冷靜。激情太久,我們需要沉澱下來,從另一個角度去愛國。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字10篇

第2篇

片場的燈已重新開啟,電影《辛亥革命》已經播映結束了,但那滾滾的硝煙,那慷慨激昂的話語,卻仍縈繞在我的心頭。

難忘劇中孫中山先生說的那一句“前線赴死易,喚醒生者難”,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怎樣的無奈啊!流血犧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懼,但怕只怕這些也只是徒勞無功而已。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可犧牲卻總要有價值,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時的中國早已貪腐不堪,清廷因循守舊,粉飾虛張;人民愚昧盲從,苟且偷生。這樣的國家,是一定要有人來改造了!

戰場上,血流成河,硝煙瀰漫,無數人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無怨,亦無悔,他們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人民的清醒,換來國家的富強!就像宋慶齡所說的那樣,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可它已經沉睡太久了,現在是該醒過來了,是該重頭收拾舊山河了!那種不齒於列邦,被輕於異族,任人宰割的時代終於要結束了!於是,辛亥革命便拉開了序幕。

戰爭的硝煙已然四處蔓延開來,無數的人倒在血泊中,他們倒下了,但在他們身後,又站起來了無數人,又有無數人前仆後繼。他們有的家境殷實,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即為人父,但面對肩上的責任,他們毅然拋家棄子,勇於挑起!

但讓他們如此舍小家,顧大家,除了責任,還有信仰!

信仰讓他們捨生忘死,信仰讓他們不顧一切,信仰讓他們無所畏懼,信仰讓他們勇往直前!

國內,革命黨人冒死進軍,而在國外的華僑也並未停止鬥爭,他們也同樣愛著自己的國家,也都有著一顆愛國之心,因此他們也在進行著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在推翻清朝的鬥爭中,革命黨人曾經先後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屢次失敗,而又能屢次重起,海外華僑的大量經濟支援,實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於海外華僑在推翻清朝的革命鬥爭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孫中山先生也曾經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對海外華僑的無限感激之情:華僑是革命之母。

海內海外的中國人都聯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豈會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認為的“辛亥革命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它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廣大人民中傳播了民主共和國思想的種子,促進了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新發展”那樣。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時也失敗了,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統領袁世凱竊取了。就連孫中山在遺囑內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於是,新一輪的鬥爭又開始了......

但無論過去有多麼輝煌, 亦或是多麼不堪,歷史終歸是過去了,新的21世紀,看我們這一代人如何絕地反攻,讓中國立於世界強國之前列!

第3篇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一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華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一主和富強。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影片以秋瑾的活為始,闡述著武昌起義到清帝退位的戰爭。該影片塑造了一大批革命一黨一人和革命先驅們救國救亡、英勇不屈的動人形象,革命期間,孫中山一向處於海外,但他的心卻一向繫於祖國,國內的戰爭由黃興來拼搏,那國外的清王朝貨款事件便由孫中山來做,阻止了清王朝的資金,使國內不至於陷入困境,兩人名奔東西,時時為拯救祖國而奔波。

影片中有許多簡短的臺詞,可是卻完美的代表顧革命“大清索我的命,我株大清的心”“王氏宗親,貴族官夾,因循守舊,粉飾虛張,而老百姓呢?各個都是苟且偷生,愚昧無知”“革命是為給天下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一溫一和寧靜的世界,這兩個孩子就要失去母親,我的死是為所有孩子。”辛亥革命是成功還失敗?同盟會的綱領不是講嗎,建立民國、民國建立就是勝利了。

人物創作過程中,將他們的在大動盪,大起伏面前的真情流露到細節上,從情感出發,從細處著手。從情感出發,人物形象更加親切,飽滿。在仁人志士對中華民族的大一愛一中,我們看到了大人物的細膩入微。徐宗漢在雨中悲憤地抱著黃花崗起義烈士的遺體痛哭,受傷小戰士鋸腿時的聲響……一千個細節把人物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出來。最終影片以林覺民的與妻書為結尾,是一個完美的結尾,它不僅僅說的是一愛一情,更是表達了革命的代價。犧牲,表現了革命者對革命的不屈不撓,一代青年才俊的選擇與抱負。

第4篇

五月的花海,炫青春之華章。五月有我們青年而變得一精一彩。今日我們班組織觀看了紅色影片《辛亥革命》。

一聲聲炮響,喚醒了我沉睡的思緒。一股股血脈紅了半邊天空。當時清朝統治國家年幼的皇帝無法當政。慈禧太后一手遮天,群眾民不聊生被權勢所壓迫那時的一愛一國青年奮勇而起,他們宣揚自一由平等在孫方、黃克強等人的等人的帶領下開始了轟動全球的革命運動。一群二十出頭的一愛一國青年他們熱血澎湃為了救國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寫了絕命書、休妻子書。他們有的家境優越。

新婚燕兒,且他們將抗起機槍奔赴革命前線,他們穿梭在槍林彈雨都毫不畏懼,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覺民他才新婚不久但他並沒有留戀家庭生活離開了新婚妻子與一群青年開始了革命戰鬥。

記得張銘岐私下審判他的時候說。只要他放棄革命與自我同道的時候林覺民斬釘截鐵地說他要與戰士們同革命共生死反而嘲笑張銘岐,想象選擇死亡需要多大的勇氣就這樣手銬鐵鏈的他被扔進了大海。他們為了革命犧牲了自我年輕的生命。

還有一位讓我感觸很深的是革命領袖人物孫文,當他從報紙中得知武昌起義勝利的時候他並沒有仰天大笑而是進入了沉思,當其他人讓他回國的領導革命的時候,他卻毅然決定前往巴黎去說服四國銀行停止向清朝政一府借款起初他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人並且他的意見也不被聽取,經過他多次人講述與他自我的智慧他說服了四國銀行,以便國內青年更順利的革命,減少清朝政一府的反擊。他憑藉自我的智慧與冷靜被廣大革命代表民一主選舉為中國第一任臨時總統。

作為青年的我們就應當向那些革命青年學習,發楊愛國民主精神取於向社會中腐朽現象宣戰、宣揚我們青年人的青春活力做一個有職責、有擔當的社會青年。

第5篇

今日我們班全體同學觀看電一影《辛亥革命》。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日,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一精一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能夠改變滄海桑田,可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聾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能夠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向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鑑。

電一影一精一心塑造了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的形象。同時它也把那個時代的一批知識界的風雲人物活靈活現地呈此刻今日的觀眾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的一精一神歷史,這對我們今日是極富啟示意義的。電一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一精一神寫辛亥革命,同時這部劇的這批演員,確實是在螢幕上為我們供給了很好的藝術享受。

我們今日要肯定和發揚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對待歷史,尤其是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重要歷史的敬畏態度。這些電一影創作人員能夠說是在我們一黨一史專家、文獻專家的帶領下、啟發下,認認真真地學一習一歷史,細心翼翼地走近歷史,感悟創造了貼合曆史人物的心靈,一精一益求一精一地塑造好歷史人物的藝術形象。為今日的觀眾供給歷史營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地對待歷史的傳統,跟那種借歷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徑庭。

以銅為鑑,能夠正衣冠;以人為鑑,能夠明得失;以史為鑑,能夠知興替。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一黨一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一愛一”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佈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6篇

在辛亥革命100年之際,這部電影《辛亥革命》最終以影像史記替觀眾梳理清晰了關於辛亥革命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即1911年到1912年舊曆辛亥年間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先與清廷、後與北洋袁世凱完整的鬥爭經過。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壯烈的出場,他留下的那篇著名的《與妻書》100年來一向被廣為傳誦,我曾有幸見過這位福建青年的手書,筆跡神采飛揚之至。然而資料確實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與妻“吾至愛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複雜的感情,對妻子的深情、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的職責忍受著悲傷,忍受著無限的不捨,與愛妻永別,獻身於為天下人謀永福的革命事業。其感情之偉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優美的散文家書,情韻濃厚,內涵富澤,怎能令人不愴然涕下!

正如孫中山所說,參加黃花崗起義的盡是才華橫溢的中國少年英雄;電影至最終也落在林覺民夫人陳意映和孩子身上,父輩們流血犧牲只為換得下一代人能夠過上自由陽光的新生活,這是電影作品裡少有的能將大時代、大事件歸一為小家庭、小悲歡的一部,也是意圖用百年前的這宗大事件感化當代人的一種努力。

整部電影的起首,鑑湖女俠秋瑾毅然赴死的過程已經彰顯創作者的意圖,即想用樸實的生活道理概括那個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革命歷程。

她昂起頭,堅決地拒絕官吏的最終通牒,毅然決然走向刑場。沉重的枷鎖根本無力使她低頭,握緊的雙手決不會再向惡勢力鬆拳,黑壓壓的腳鏈拖在泥濘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卻是義無返顧的。囚鏈一環扣一環,扣得越緊,封建社會的愚昧愈發顯得深不可測。

兩邊站著的老百姓表情個個太過木訥,正如魯迅那篇《藥》裡夏瑜形象的一般。週記大全

“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溫和寧靜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

捧著與兩個兒子的合照,流下兩行清淚不染灰塵。張口深深嘆息,這是母親對你們最終的鐘愛。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

風,吹入你的夢;你,夜裡追著風。這目光熟悉又陌生,無懼、無畏,亦無悔。

欣喜的是,放眼如今,百姓不再如此木訥!中國人民正團結一心,腳踏實地的走在復興的征途上。世界看得見我們的努力!

我是幸福的當代大學生,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沒書念,不愁沒有發展的前途。每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地迎風飄揚。我明白,革命前輩們,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平靜祥和的藍天上愛撫的凝望著我們。我們,必將不辜負戰士們的流血犧牲,不辜負父母用勞動汗水的養育,不辜負共產黨正確的領導方針!

第7篇

今日,學校組織我們六年級要看《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剛開始放映,我就一頭插進電影中,無論同學們怎樣吵,怎樣鬧,我都會津津有味地看著。我為什麼對這部電影那麼感興趣呢可能是因為對於一百年前的那場偉大革命的崇敬,或者是對於孫中山先生的崇敬,或許也是衝著成龍的面子吧!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心潮澎湃,電影中的烈士一個個鮮活起來,他們為了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撒過多少汗,撒過多少血,甚至犧牲過多少無辜的生命,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們對於革命的解讀在今日聽來仍然鏗鏘有力,激動人心。

所有中國人都明白,此刻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大國了,在國際社會上發揮著舉足重輕的作用,不在是以前那個受人指使、侵略的國家了。此刻新中國建立了,不需要革命了,可是革命的精神卻不能忘,我們要認真地繼承下來,因為它在今日依然有用,有意義。如果不是以前烈士們那辛苦的革命鬥爭,我們也就沒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所以革命雖然不需要革了,可是革命的精神要永垂不朽。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地描述了當年革命時的前因後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孫中山先生的那種精神,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孫中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我都清清楚楚的印在腦子裡。並且影片將辛亥革命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都給了很詳細的描述,像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孫中山回國、孫中山就任總統、袁世凱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終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釋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為什麼要辭去總統的職位。

如今,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國家繁榮昌盛,人才濟濟。我們又怎樣能忘記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我們此刻不能天天趴在電腦前打打遊戲;不能把電視機放到半夜;不能遊手好閒的過完每一天,我們要擔起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讓中國的每一箇中國人都要明白“即使道路崎嶇、佈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即使困難很難抗拒,也要去迎接;即使這件事是不可能完成的,你也要將它變成可能,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日,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能夠改變滄海桑田,可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聾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1911年的中華大地哀鴻遍野,瀰漫著遍地的死氣沉沉,中華兒女們飽受苦難。在這一片漆黑當中,孫中山等人點燃了這漫漫長夜中的第一束火炬——辛亥革命!

第8篇

在公司團委的關懷組織下,我們部分青年團員觀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講述了廣州起義到武昌起義勝利,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為袁世凱取代的過程。

從影片而言,影片整體符合史實,但在秋瑾赴死、林覺民《與妻書》、黃興與徐漢達等情節上過於煽情,這可能是商業電影的通病,由於電影篇幅限制,許多細節也被忽略,當然導演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作為辛亥革命重要的戰役——武昌起義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為導演張黎經過考證後,發現武昌起義勝利不過是件偶然的事件。這也說明歷史常常是在種種偶然事件中被創造的。

儘管電影沒有將辛亥革命詮釋得完美,但在紀念辛亥革命12019年期間觀看此電影卻能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再次回顧辛亥革命,學習當時的革命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響意義,其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思想上的影響,劉少奇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使得更多的有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為一個民主共和的夢想拋灑熱血。但在袁世凱竊取革命的果實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凱作為原清朝的官員,其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當上大總統卻是為再次恢復帝制,在其領導下的中華民國自然無法在臨時綱領的指導下運作。孫中山1921年寫信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時也提到“現在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他在遺囑中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總結辛亥革命最終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性。資產階級革命者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們可以付出一切與大清王朝一戰,但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已經擁有政權的革命黨人趨於保守,希望以和談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後,為了促使清帝儘快退位,在未徵求他人意見的前提下,向公眾提出了“誰讓清帝退位,就將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他”這個觀點,最終讓袁世凱不費吹灰之力就竊取革命果實。二是武裝力量不夠,缺乏強有力的軍隊。辛亥革命雖然勝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權力還是掌握在擁有軍隊的地方軍閥手中,南京國民政府並沒有真正掌握軍權,也就喪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三是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辛亥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其指導思想,發展方向都以資產階級為主,沒有從廣大農民群眾出發,無法為人民解決溫飽等基本問題,難以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援。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認為在今天仍是值得廣大青年學習的。我們的身邊就有黃花崗葬著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們,辛亥革命的勝利是當時的有志青年拋棄富裕的生活、拋棄家庭妻兒、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之後12019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將個人的命運融入於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盛的滾滾洪流,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比較現面臨轉型的中國社會,各種社會問題產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處處可見,趁著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應該進行自我反思。

特別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要走在社會文明建設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業務中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發揚創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參與政治,為社會有利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帶頭傳播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例如近期發生的佛山小悅悅遭車碾事件中路人視而不見的行為足見社會道德的倒退,我們必須勇敢地站出來,做出表率,改變這些窘境。我們不需要如先烈般犧牲生命,只要我們表現出一個有社會良知的青年應有的形象——在需要我們的時候主動伸出手,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電影出現不少關於革命目的的解釋,歸根到底,革命是為了明天我們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國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我們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卻未可言“幸福”,需要我們個人及集體繼續努力奮鬥,借用孫中山先生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與諸君共勉。

第9篇

以前,辛亥革命這個名詞總是在歷史書中看到或是在新聞中聽到。至於對它的瞭解也只是從歷史教師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這個名詞在我腦中很平面,沒有立體、鮮活的感覺。可是《辛亥革命》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電影,它兼顧藝術欣賞性和歷史的客觀性鮮活的展現了辛亥革命這段歷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孫中山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回顧歷史,1911年前後,那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政權搖搖欲墜,人民深受壓迫。革命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改變命運,更好的生活;對於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來說是歷史賦予的不可推卸的職責和使命。他們要為天下人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

?黃花崗烈士序》中寫道:“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而含悲,風雲因而變色。”林覺民、方聲洞、喻培倫等七十二烈士為了革命一個一個倒下,我不禁想問:為什麼要革命呢犧牲了那麼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進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對革命者的選擇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其實,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這樣。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說是要讓大清帝國變成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朝廷在組織內閣的時候過半數都是皇族和滿人。讓人看不到一點兒清政府推行憲政的誠意。所以孫中山等人要革命。僅有革命才能改變命運,才能為天下人謀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向想不明白孫中山為什麼要將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使得他復辟帝制,竊取革命果實。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為孫中山期望中華民國這個共和體制的政體能夠完整,所以他承諾將臨時大總統之位讓給令清帝退位的人。雖然說孫中山不該讓位於一個滿腦子封建思想的軍閥,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後,我理解了孫中山此舉的無奈。但孫中山這樣做也有必須的進取意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的生活境遇,但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此後發生的兩次帝制復辟都沒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湯湯,不可阻擋,順其者昌,逆其者亡。

第10篇

今日我們班全體同學觀看電一影《辛亥革命》。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日,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一精一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能夠改變滄海桑田,可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聾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能夠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向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鑑。

電一影一精一心塑造了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的形象。同時它也把那個時代的一批知識界的風雲人物活靈活現地呈此刻今日的觀眾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的一精一神歷史,這對我們今日是極富啟示意義的。電一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一精一神寫辛亥革命,同時這部劇的這批演員,確實是在螢幕上為我們供給了很好的藝術享受。

我們今日要肯定和發揚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對待歷史,尤其是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重要歷史的敬畏態度。這些電一影創作人員能夠說是在我們一黨一史專家、文獻專家的帶領下、啟發下,認認真真地學一習一歷史,細心翼翼地走近歷史,感悟創造了貼合曆史人物的心靈,一精一益求一精一地塑造好歷史人物的藝術形象。為今日的觀眾供給歷史營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地對待歷史的傳統,跟那種借歷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徑庭。

以銅為鑑,能夠正衣冠;以人為鑑,能夠明得失;以史為鑑,能夠知興替。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一黨一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一愛一”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佈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