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故鄉觀後感4篇 《回憶激盪心靈,故鄉之美恆久留》

本文將以“故鄉觀後感”為主題,探討故鄉對個人情感和回憶的重要意義。故鄉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承載著我們的記憶和情感。通過對故鄉的觀察與反思,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瞭解自己的身份認同和情感紐帶,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家鄉的懷念與熱愛。

故鄉觀後感4篇 《回憶激盪心靈,故鄉之美恆久留》

第1篇

上週末,世界小姐張梓琳在央視《朗讀者》中,為女兒深情朗讀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溫暖的文字再加上張梓琳溫柔的嗓音,道出了無數女生初為人母時的心聲。昨日,張梓琳在接受微信群訪的時候分享了很多讀書心得、育兒體會。同時,她表示不少粉絲留言稱受到節目影響開始買書。

在《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時,張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個月大的女兒,坐在電視機前靜靜聆聽她的朗讀表演,女兒一會兒看一下電視,一會兒看一下坐在旁邊的媽媽,好像聽懂了媽媽為她朗讀,為她傾注了所有的愛。採訪中,張梓琳坦言道,“在經歷了那次朗讀之後,更加意識到了朗讀行為背後的意義,之前對女兒更多的關注,是生活方面的細節,而這次朗讀之後,女兒聽得很認真,嬰兒也可以聽懂媽媽的朗讀,對於嬰兒來說,朗讀是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張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裡面有不少粉絲留言稱,“看了《朗讀者》後,有很大的讀書的衝動”、“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讀書,但是看了這個節目之後,彷彿又有了學生時代對於讀書的那種衝動”,甚至還有網友留言已經在去買書的路上。對於《朗讀者》的開播掀起全民朗讀熱潮,張梓琳坦言,“這個對於欄目組,還包括董卿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因為他們如此費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這檔節目,我也相信他們也是為了讓大家重拾這個朗讀的習慣,在現在這樣一個多媒體時代,讓大家重新的回到這種紙質書籍的喜愛,我覺得這事特別棒的一件事情。”

故鄉觀後感4篇 《回憶激盪心靈,故鄉之美恆久留》 第2張

第2篇

據瞭解,未來幾期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以及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人都將成為“朗讀者”,分享他們喜歡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說話略有口音的作家劉震雲,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而董卿極力說服他來參加,並向他解釋:“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實感才是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董卿認為:“這個舞臺屬於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說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錄製節目時,她為那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經驗:“隨著音樂醞釀情緒,不要著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還告訴觀眾:“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後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首播之後,來自好友和觀眾的反饋令她興奮不已。董卿透露,婁乃鳴導演用了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裡請來的大神。”她笑:“很多人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真是長知識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身為製作人,董卿直言文化類的節目難做:“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著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火,或者說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另外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類節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第3篇

在教師的強烈要求下,我迫於無奈地觀看了一檔節目——《朗讀者》。

所為一個寧可躺著無所事事,也絕不願意在課外手沾書籍的”厭學者“,我本實在不懂得,一檔僅有朗讀的節目,會有什麼精彩的看點,哪些地方,會惹人眼球。而當我真正走入它的時候,好不誇張的說,我徹底被它吸引了。

週六晚8點,我開啟電視,觀看《朗讀者》,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第一次”遇見“。

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晰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的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有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取了個綽號——”濮瘸子“。

我想,那時候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戚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的轉折點,他從此能夠跟正常孩子一樣了!能夠跑,能夠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度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可是對濮存晰來說,這是他生命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資料講的是老舍對以往將自我領進血統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忙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一天理解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我們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完美,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完美的”遇見“。

第4篇

不久前落幕的《中國詩詞大會》,讓觀眾見識了主持人董卿由內而外散發的文化氣質;而即將開播的一檔閱讀類節目《朗讀者》,則會讓觀眾進一步看到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首次擔任製作人的董卿16日在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朗讀者》每期設定一個主題,由五六位嘉賓分別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朗讀能表達自己情感的文字,董卿負責串聯。節目近幾期主題為“遇見”“陪伴”“眼淚”“第一次”,嘉賓則包括楊利偉、劉震雲、濮存昕、斯琴高娃、蔣雯麗、許淵衝、柳傳志等,將於18日起每週六日在央視一套、三套晚間播出。

董卿說,《朗讀者》的朗讀文字包羅永珍,有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的自創情詩;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大眾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的個人感受。

“《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將完成統一。”董卿說。

她認為,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資訊、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據介紹,相比於文字,《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絡不同時空的生命。

董卿說,針對不同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

“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董卿說,“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觀眾能夠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首次作為製作人的董卿,談及做《朗讀者》的初衷時說,幾乎所有綜藝節目形態她都已經嘗試過,她需要改變,這是《朗讀者》誕生的偶然性,但從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朗讀者》的誕生又成為一種必然。

從《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到《傳承者》《非常傳奇》,嚴肅的文化類節目近年來不斷走紅熒屏。正如主持人白巖鬆所說,董卿製作並主持的《朗讀者》有著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意義,“《朗讀者》是一個迴歸本源的過程,朗讀雖然是一個現代的字眼,但是中國文化一直以來多是以讀、說的形式進行傳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