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紅樓夢每章的讀後感3篇 紅樓夢章章妙語,讀後指引必看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之作,每一章都描繪了作者曹雪芹所構思的精彩故事,凝聚了中國文化和人性的智慧。讀後感是對於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體味到的情感和思考的總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您帶來《紅樓夢》每章的讀後感,希望能為您帶來不同的思考和感受。

紅樓夢每章的讀後感3篇 紅樓夢章章妙語,讀後指引必看

第1篇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而當時我對《紅樓夢》只知道有叫賈寶玉、林黛玉兩個人。就是現在讀起它,也會被它所深深地吸引。

到了高二年級,那時班裡已有好多同學都讀完了四大名著,可我還有一本《紅樓夢》。當我第一次看時,就被吸引住了。

我發現這書裡的詩句寫得十分妙,讀時不但琅琅上口,寓意也是極深刻,漸漸地,對《紅樓夢》產生了濃濃興趣。讀完後,不禁感慨,林黛玉竟然如此的多愁善感,這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所應具有的性格嗎?或許她的性格是周圍環境所造成的,沒有父母的關懷、寄人籬下。但她受到了賈府上下無微不至的關懷,卻依然有些不滿足。她最終因憂慮而死。我覺得林黛玉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黛”是一種墨綠色,代表她對自由的嚮往。她多愁善感、任性自私,還很愛哭,但實質上,這正是對封建社會束縛人性的一種很好的回擊!她敢於追求自由,反抗社會,尋找自己真正的幸福,這正是她可貴的品質和內涵。在那黑暗的時代,卻有著這種特殊的風景線。

沒錯,她就是一道風景線,以降珠草的身份,給了黑暗、趨炎附勢、欺上媚下的社會留下深深的印跡。雖然有著薛寶釵、賈元春之流的批判,但是她的芳跡、高貴、勇敢以及敢於同時代抗爭的精神給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全書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講述賈府的興衰歷史,也以側面寫應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敗,表現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作者也寫終都透露著哀怨傷感的請調,流露出一種消極思想。

以前初讀出了對於封建剝削階級的腐朽生活和精神實質有切實的體驗和感受,小說自始至《紅樓夢》時,一直都認為林黛玉是不懂事,小心眼的人。每當賈寶玉對別的女孩子說一句話時就又哭又鬧。當別人含蓄地指點她的錯誤時,她總會諷刺別人一番。好像自己是多麼的完美,沒有絲毫的缺點。賈府怎麼容得下這樣的人。但是讀的次數多了,才真正體會到她,所以才會有了先前的感悟。所以我還想再次強調:林妹妹是一道即美麗又特殊的風景線。

紅樓夢每章的讀後感3篇 紅樓夢章章妙語,讀後指引必看 第2張

第2篇

讀完《紅樓夢》,我不禁被裡面優美的語言所折服,同時也為賈寶玉和林黛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而嘆息。

不得不說,曹雪芹是一個傑出的文學家,他不僅把《紅樓夢》這一故事寫得如此美妙,就連裡面的每一句詩詞都是盡心雕琢。

?紅樓夢》語言優美,每一句話都進過千錘百煉,對人物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他用優美的語言,活活把一個柔弱、聰慧的林黛玉捧到了我們面前。”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似水杏“,把薛寶釵的端莊典雅體現得淋漓盡致。

?紅樓夢》結構嚴謹,前後照應,為人物的後續發展處處埋下了伏筆。賈寶玉魂遊太虛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釵,聽了紅樓十二曲,這每一首判詞、每一首曲,無一不與那十二位小姐日後的命運緊緊相連。襲人的汗巾,湘雲的麒麟,都與她們未來的歸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賈寶玉是《紅樓夢》裡的叛逆者。他反抗當時的禮教,不願終日與四書五經為伍。林黛玉則是一個才女,她的詩裡,充滿了女性特有的嬌媚。在詩社的作詩活動中,她屢屢奪冠。她的詩,總能讓人心悅誠服。

他們不服禮教,衝破禮教的束縛,深深的相愛了。叢林黛玉初來賈府的那一刻,賈寶玉就迷上了她。為她摔玉,當她耍小性子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總是跟在她身後,不停的解釋、道歉,直到她原諒。寶玉越來越愛黛玉,為她著迷,到後來,他甚至說,如果黛玉死了,他就去做和尚。可見,他對待遇的痴情非同一般。黛玉也是一個痴情的人,每次的傷心、落淚,都是因為寶玉。為寶玉做香袋,卻又因和寶玉耍小性子而把它剪破。她的喜怒哀樂,全因寶玉而變。寶玉因她變得吃啥,而她,又因寶玉香消玉殞。

他們,本是金童玉女,只因封建禮教的迫害,一輩子無法在一起,註定只能成為封建社會下的又一對犧牲品。我為他們感到嘆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卻只換回了一個悲慘的結局。

不管《紅樓夢》的結局如何,它始終是一部流傳百世,難以超越的經典。

第3篇

也許,看過《紅樓夢》的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無需別人理解,因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會了解她內心深處的嚮往的。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汙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後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