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紅樓夢觀後感9篇 紅樓夢之探尋人性華章

《紅樓夢觀後感》是一部經典的中國古代小說,描繪了富貴世家賈府的興衰和人物的喜怒哀樂。作者曹雪芹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和封建社會的虛偽。這部小說引人入勝,令人深思,真實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帶給讀者強烈的觸動。本文將對《紅樓夢》進行觀後感分析,探討其中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紅樓夢觀後感9篇 紅樓夢之探尋人性華章

第1篇

87版《紅樓夢》的經典之處,對我說有三:音樂、服裝、眉目。

據說,87版的有一樣從來也沒有招過觀眾非議的就是音樂。音樂作詞是曹雪芹,自然是叫好的,而調與曲則是王立平。他作為曹的粉絲,“一朝入夢,終生不醒”,耗時四載有餘,青燈黃卷,最終找尋千萬觀眾心中不老的音符。看著電視劇,感受他從字裡行間挖掘出的音樂,“滿腔惆悵,無限感慨”不禁油然而生。感片頭曲之一的《紅樓夢引子》、嘆晴雯的《晴雯歌》、唱顰兒才情的《葬花吟》等悠揚婉轉略帶淒涼的音律令人“沉醉不知歸路”。

“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薛寶釵。網傳87版薛寶釵的造型是原電視劇中公認的佳作,高貴、大氣、豐滿。看電視劇時,我也細細欣賞一番,確實設計很到位。印象裡最為深刻的是“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黛玉犯病,寶釵探望並開解她,由此黛玉不再對寶釵心懷芥蒂,兩人成為知己。此處的黛玉不是尖酸刻薄,寶釵也不是世故圓滑,黛玉穿輕紅紗衫,寶釵著粉紅褙子,倆人穿著極為素雅嫻美,寶釵在我的眼中就真成了一朵蘭花,愈發顯得她柔美萬分。此外,這部劇的人物服裝造型與設計,是在沈從文、鄧雲鄉等名家的指導之下確定的,不得不說大師的偉大和用心之妙呀!

“託意眉間黛,申心口上朱。”87版中很具特色的是演員的眉目鏡頭很多,而且很長。高中時候,我覺得這鏡頭停頓這麼長未免太誇張了,有矯柔作態、故作周章的嫌疑。現今看來,卻覺得是點睛之作。就如書中寶玉的多情、傷感、傻氣、調皮、溫柔與瘋癲在這版電視劇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演繹。雖說,我一開始確實無法對這版演員的寬下巴娃娃臉入眼,但是他演繹的眉目傳情尤為我青睞。初見黛玉的似曾相識、在賈母懷中撒嬌之態、首識寶琴的讚許之意、悄探晴雯的悲慟之情等,在這眉目之間表達的甚是微妙,打動人心。

紅樓夢觀後感9篇 紅樓夢之探尋人性華章 第2張

第2篇

最近,某地方臺重播經典電視劇——老版《紅樓夢》,閒暇時間便又追了幾集。經典就是經典,有嚼頭。無論經過多長時間,再看時總有一些新的體會與感悟。

曾經看到很多的點評,在紅樓眾多女子中,最得人心的是薛寶釵。無論是讀者還是老太太、夫人、一眾的丫鬟婆子心中,她都是個端莊大度能容忍的主兒,俘獲一眾人心。就連寶玉身邊的襲人,將來是要做寶玉的妾,心裡都願意讓寶釵來做將來的寶夫人,只因為這樣的主子好相處。

寶釵確實是個端莊的大家閨秀。不似林妹妹似的,動不動就與寶玉耍性子鬧脾氣,也不會因為禮物來的遲些便揣摩人情的冷薄。在王夫人因為金釧與寶玉調笑而將其打罵攆出府去後,金釧不堪這番遭遇投井身亡。後來王夫人回過神來,覺得自己難辭其咎,流淚傷心,懊悔不已,寶釵卻一味把責任推到了金釧的身上,道她年輕貪玩不小心失了足,縱使別的,也是腦子糊塗之人。看到這裡,驚覺寶釵之冷漠,竟如此說一個枉命的烈女子。寶釵的心機之深,令人發寒。她此時寬慰本就犯錯的王夫人,雖然能令王夫人欣慰,為他日自己的前程謀利,但到底於道義上有所失。寶釵到底是工於心計之人,縱然一味的不與人計較,多半也是因為並不把他人看重罷了。

後又看到薛蟠因為妻子夏金桂的挑唆,對無辜的香菱一番怒打。薛姨媽怒而指責薛蟠,為香菱打抱不平,可以說是明是非,有愛心有正義感的了。寶釵是與薛姨媽一同聽到吵鬧聲前來的,卻沒有為香菱說上一句。只道不要因為一個香菱而傷了家人和氣,賣出去就是。劇情到此,更覺寶釵之人,真是面熱心冷之至了。從這兩件事裡,不難看出寶釵之人,雖是心中是非人情世故無一不察,卻從來沒有為誰而出頭為誰而打抱不平。在她心裡,有自己的一套做人哲學。這哲學讓她從不沾惹是非,保她進退有餘,卻失了一份真性情。人無情字,縱然是一身的優點,也不會讓人覺得可愛。

想來寶玉親近黛玉,也多是因為兩人都有一份真性情。在當時的社會裡,這樣真性情的人少之又少,像寶釵一樣有一套處世哲學的人卻多之又多。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社會情況下,寶釵的心機與哲學只會為她添力增色,到底是不能對其指摘的。但是,時光流轉,唯有真字才能打動人心。就像寶黛的愛情。

第3篇

講真,這部36集的劇我看了兩年多才看完。一方面是因為對結局基本瞭解,另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劇節奏的確很慢,適合有興致有心情時觀看,所以我往往是想看時就點開一集靜靜欣賞。不過,最後六七集我是一口氣看完的,因為原著我只看了前八十回,高鄂的續作我並沒有興趣看,所以電視劇後面幾集,演的是後四十回的內容,節奏相對加快,嫁的嫁,死的死,內部矛盾爆發,一步步演繹賈家的衰敗和傾倒,讓人唏噓不已。看到黛玉、迎春、探春、湘雲、寶釵等人的悲涼結局,我趕緊打消了看原著前八十回時對她們衣食無憂、吟詩作對、賭書潑茶生活的一絲羨慕,封建時代女人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力和無奈,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張愛玲說她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紅樓夢就是斷臂的維納斯,沒有人知道曹雪芹具體會怎麼寫後面的情節,這是最大的遺憾。但是,這部劇請了一堆紅學大咖,經過嚴密的研究,在不違背曹雪芹前面寫的判詞、詩句等伏筆原意的前提下,進行了合理的續寫,讓我得以欣賞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從整體上看,劇組沒有對寶玉黛玉的愛情著墨太多,更注重的是整個家族發生的故事,這也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名門望族的生活風貌和思維模式。

87版《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毋庸置疑,三十年快過去了,經典依然是經典。從演員到道具,從服飾到配樂,都稱得起精緻二字。男演員眉清目秀,女演員就更不用說了,那個時代的美女是真美人,美得千姿百態、風情萬種,臉是典型的具有東方美、古典美的臉蛋,不是清一色尖下巴錐子網紅臉,拉近鏡頭你看到的是炯炯有神的眼睛,而不是空洞無神的隱形眼鏡。

電視劇看完了,那幾首經典的配樂依然在耳邊迴盪,又想多去看幾本紅學著作,畢竟,《紅樓夢》裡所蘊含的人生況味是一生都讀不透的。

第4篇

合書,沉思,心中泛起層層漣漪,嗅著書香,百感交集,一個如此強大對家族走向衰敗,一段如此美好的相遇走向分離,如此簡單。賈寶玉的痴情,林黛玉的柔情,一切都是那麼完美,但上天卻給予林黛玉一副柔弱的身體,兩人之間無法改變的地位,所謂的門當戶對將兩人無情的隔開。每一個充滿深情動作,每一聲充滿幸福的笑聲只能儲存的封印的記憶中。當聽說自己的夢可以圓時,賈寶玉內心是那麼激動,當發現那是一個不能圓的夢時,他心中是無比心痛。

黃粱一夢,夢醒了,才發現現實是殘酷的,一切已為時已晚。不要醒夢,更不要做夢,黃葉飄落,心中一片荒涼,淚水滑下,它太殘酷,讓人心痛如絞。翻開書頁,清晰的鉛字講述著這個悲慘的故事,色彩單調的圖傾訴著內心的痛苦。

一個悲慘的故事牽動,感染了多少人的心呢?閉上眼,回想著,一幕幕在腦海裡回放,心中的苦澀漸漸蔓延。如果當時不是別人續寫,曹雪芹是否會改變這一結局,為這個曲折的故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給予一好夢。如果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沒有地位的隔閡,他們是否可以如願以償。如果林黛玉沒有一身柔弱的軀體,當賈寶玉發現後是否會回到她的身邊。一切只是期望,最後的結局將所有的幻想破滅,換來一個悲傷的結局。陣陣涼意,讓人冷的發抖,撥出一口氣,瞬間在冷氣中飄散,心裡只有說不清的悲哀。願望美好,現實殘酷。願世上無一悲哀,在夢裡……

第5篇

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歷史家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假!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並不是文學家、思想家又或是歷史家,我只是無數拜讀《紅樓夢》的平常人之一。我無法從他的文學價值和影響上去精研細琢,我只能傾心於我的感覺,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如涓涓細流一般傾入我心感,令我難以自拔。感動、欣喜、憤怒、心疼、惋惜……我沉浸在《紅樓夢》裡,心也隨著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而在《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正是心清如水的林黛玉。林黛玉是一個才華橫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從小失去雙親,寄居在榮國府。雖然賈母對她疼愛有加,但由於清高自尊的個性,她常生“寄人籬下”的傷感。她多愁善感,常常為別人不曾注意的小事而悲傷流淚。她的內心世界難以捉摸,但也常常將其顯露於外。若寶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氣,淚水漣漣,甚至為他生病。表面上是這樣,其實內心卻仍是掛念著他,藉此去看他。“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但我們也不要忘了汲取其中留給我們的教訓,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過程中,無論是親人、朋友或是陌生人,我們都應該以誠相待,相互信任。

第6篇

故事裡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故事。賈寶玉是這部書中的主人公,性格有柔有剛。他的柔是因家族的原因,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全都是女性,掌管家族興望的自然也是女性。他的家族發展的形式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是從他們家族中一位女子被皇帝當寵妃開始的轉折點。於是他們家族人便天天吟詩作樂,不理正事。而其中又有兩位不同非凡的女子,那兩位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難猜,多愁善感,偏偏賈寶玉喜歡上了她,她身子弱,家長看不上她,便讓另一位女子薛寶釵來代替林黛玉。林黛玉知道後被氣死了。當賈寶玉發現是薛寶釵時,背痛欲絕。不久,他聽到林黛玉死後,更加痛不欲生。最後出了家,當了和尚。

這部故事裡的是是非非是很多很多的,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古人結婚都是父母安排的,未曾見過面就成了夫婦。而且古時候有皇帝的時候,名門貴族都爭著、搶著進宮,因為這樣可以使家族富貴。皇帝是昏君,整天花天酒地,不務正業,嬪妃得寵一時,卻不能得寵一世。皇帝和大臣們飲酒作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儘管這樣,也沒有人管事。那些反對皇帝的人在暗地裡商量怎樣對付,進行造反。

?紅樓夢》這部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看遍了世態炎涼。

第7篇

自陳七子創始之初,獸骨、毛竹、木材,梳篦走過了千年歲月;簡陋、繁雜、精緻,梳篦經歷了千年演變;選材、製作、成品,梳篦經過了一百多道工序。

梳篦從古到今,漸漸變成了人手必備的日用品。從遠古人類用獸骨做出的簡易梳子,到現代人類用塑料、木材做出的精美、便於攜帶的梳子,梳篦的文化可謂被中華民族不斷傳承,成為常州獨特的藝術。

梳篦,是古代八大髮飾之一。諺雲:“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晉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清時,蘇州織造府官員為了諂媚皇上,每年舊曆七月,總要到常州定製一批高階梳篦進貢皇宮。如今,梳篦已不再是皇家的專屬,梳篦的文化也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演變。

?紅樓夢》中可謂把梳篦的文化表現到了極致。先不說著名梳篦“金陵十二釵”,就是賈府中每位女子的梳妝盒中,也不乏各類精美、獨具一格的梳篦。先說清冷孤傲的林黛玉,她使用的梳子雖為簡易的木梳,但卻透著優雅的氣息;再說聰敏幹練的王熙鳳,她用的梳篦雖不是金鑲玉琢,但淳樸的色調卻表現出她的大氣;最後,再來說說賈府中最尊貴的賈母,她用的梳篦可真是既精緻又端莊,時刻體現出她的雍容華貴。

千百年來,梳篦見證了中華民族女子的思想的改革和變化。從古代華美的梳篦可以看出古代女子的小家碧玉、溫婉如水;從現代梳篦的簡單、簡潔可以看出現代女子的大方、不拘小節……

現在,梳篦的製作已成為常州獨特的工藝,也成為常州市民一種心靈的寄託,更成為中華民族一種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的傳承,不僅僅是人們口口相傳的語言,不僅僅是製作工藝的代代相傳,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精神的寄託。

第8篇

第一次對《紅樓夢》感興趣還是在桐華的小說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小孩子卻是不能讀的,於是帶著強烈的好奇,開始看這方面的電視劇。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在劇中,性格最突出的,要屬於林黛玉了。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凶凶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洩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第9篇

四大古典名著,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我都看過不少回了,這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紅樓夢》,特別是電視劇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可以說是百看不厭。這段時間和同事都在談論新版的《三國》和《西遊記》,我也隨便看了幾集,總得來說很失望,可能我是屬於比較懷舊的人吧,總覺得經典始終是經典,再怎麼翻拍也比不上。最關注的還是新版的《紅樓夢》,因為開播的時候沒追上,趁週末休息的時候,連續追了三天,已經是播放到三十幾集了。看了這幾集,心裡有種強烈的感覺,不吐不快。

首先新版整體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群唱戲的,片頭片尾包括插曲有京劇的唱腔,而且那個曲調聽著有點嚇人,像聊齋裡講鬼故事似的。還有演員的頭飾裝扮就跟唱戲的沒多大區別,一大群人站在鏡頭前,一點特色都沒有,看了三天,主要演員還沒分清哪個是哪個,感覺戲裡主人的裝扮還沒有奴婢的好看,至少奴婢們的打扮還容易分清楚。還有一個很重要人物王熙鳳的服裝,王熙鳳是一個非常精明、潑辣的角色,而且性格是那種人未到聲先到,處處喜歡搶風頭的女人,服裝主次上應該是屬於顏色鮮明,如紅色會比較多的,但看了幾集,竟然都是以黑色為主,給人很沉悶的感覺。

另外談一談演員的表演,我覺得老太太和王熙鳳的演員也不好,想想舊版老太太的演員是那種非常富態,而且特慈祥的老人,但新版的這個演員演技先不提,我覺得首先就選錯角色了,臉太瘦,給我感覺是一個過於精悍的老人。還有那個王熙鳳,鄧捷演的時候,那種眼神、舉止,新版的演員確實遠遠比不上。最後談一談那個旁白,我不明白為什麼新版的會有這麼多的旁白說明,舊版裡的一個眼神,一句臺詞,細細揣摩是很耐人尋味的。

以上只是看了幾集新版《紅樓夢》的觀後感,算是對自己喜歡的名著一個關注,以前拍戲是三年才拍完,而且演員全部都是集中式管理和培訓琴棋書畫,可現在翻拍,一年都不用就拍出來了,感覺就像吃方便麵。雖然不喜歡翻拍,但李少紅還是我比較喜歡的導演之一,就當是抱一個寬容的心態看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