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5篇 「飛鳥樂園」聽課筆記:自然與生命的交織

今日,筆者有幸參加了由環保部主辦的《鳥的天堂》講座,聆聽了資深鳥類保護專家的講解,收穫頗豐。以下是我的聽課筆記,歡迎閱讀。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5篇 「飛鳥樂園」聽課筆記:自然與生命的交織

第1篇

?教學目標】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體會大榕樹的壯觀。

?教學重點、難點】讀課文描寫大榕樹的重點詞句,啟發學生進入情境,進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樹蔚為壯觀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南國風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匯入: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巴金爺爺的妙筆去南國領略鳥的天堂的風采。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體會作者遊了鳥的天堂後感受最深的是什麼?請用書上的一句話來說說。

為什麼說這棵榕樹就是鳥的天堂呢?哪位同學課前蒐集到了相關的資料,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這棵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

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描寫榕樹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讀懂,記住它,待會兒咱們來交流;哪些地方自己讀不懂,可以在旁邊做上記號,等會兒提出來。

師小結:多麼壯觀的大榕樹啊!難怪作者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鳥的天堂”真是一棵讓人稱奇的大榕樹,可是樹上卻沒有一隻鳥。真是這樣嗎?下節課我們來解開這個謎。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動靜結合,層次清晰,語言準確、生動,使用標點也極其講究,是一篇值得賞析的寫景典範。這樣的妙文,自然磨過千遍,對於我來說,自知上不出什麼新意,於是我首先將自己的課定位於“實”,爭取將這堂課上得真實、紮實。第二步,就是確定教學目標。為了省事,不打算熟悉班級,所以我選擇了上第一課時。但究竟安排什麼內容呢?按家常課上,實在是沒什麼聽頭;想要弄得亮眼點, 35分鐘上第一課時又不怎麼現實。思慮再三,決定將目標就定位於: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體會大榕樹的壯觀。

目標定下來後,我接下來思考的是“怎麼學”。新課程強調語文的學科性質,重視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樣一篇美文,適合於朗讀,這也正適合我的風格。於是我打算在教學過程中,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閱讀反思,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力求達成教學目標──體會大榕樹的壯觀。具體來說,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我以課題入手,先引導學生理解“天堂”、“鳥的天堂”的含義,然後以“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巴金爺爺的妙筆去南國領略鳥的天堂的風采吧。”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並且讀有所思,要求學生用心讀,體會作者遊覽鳥的天堂的感受並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表達。這樣匯入課題,簡單明瞭,能直奔主題──感受鳥的天堂,既節省時間,又能創設一個賞閱南國風光的情境。

當學至介紹這棵大榕樹的奇特時,當學生閱讀了相關資料為榕樹驚歎時,出示榕樹的全景圖。這棵貌似原始森林抑或島嶼的榕樹,立即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目光,譁聲一片。此時學生心中湧動的一定是想更多地瞭解這棵榕樹,與它有更多的交流。我便讓學生用先相關的詞來形容這棵榕樹,有個初步的概念,然後再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讀描寫榕樹的相關段落,體會規範的語言表達,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生帶著直觀的感受再讀課文時,我感到學生們是興致勃勃的,他們很認真地進入文中品讀、鑑賞……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整個教學過程,我採用了變序的結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我從結尾段的中心句──“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入手,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沒有引號。然後以“誰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輕輕一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並明確了兩處的“鳥的天堂”各指的是什麼。接著,再明確我們這節課來賞析作者怎麼描寫這棵大榕樹,嘗試自己讀懂它。學生自學後,再集體交流自己的感悟,分享收穫。這樣設計,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感受到了榕樹的壯觀,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理解中,用解釋、觀圖理解、聯絡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朗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激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還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哪些地方讀懂了,記下自己的感受;哪些地方不明白,作上記號。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尤其是感受榕樹的“枝葉繁茂”,感知“是一棵大樹,有著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這些句子,無須多語,一圖明瞭。

最後,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讓學生綜觀描寫榕樹的段落,感知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技巧的高超:採用靜態描寫,按從遠到近,分幹、枝、根、葉四個方面有條理地將大榕樹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主要原因是為了趕時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多,然後自己在那邊引呀引的,說了很多。

一個原因是時間不夠,第二是沒有安排朗讀,原先的理解、朗讀有些支離破碎,在這裡如果能將描寫榕樹的部分連起來讀一讀,學生的理解便能比較系統,而且也能發現其中的寫作奧祕。另外,“靜態描寫”這一知識點不必呈現,安排在下一課時中,學了“鳥”的部分後,讓學生去比較兩部分“一動一靜”的寫法,經歷一個主動發現的過程,對學生有有益。

如果,我這次的課真如一些老師所形容的──還算成功的話,那麼我覺得我“成功”的關鍵在於“投入激情,不斷鼓勵,信任學生”。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5篇 「飛鳥樂園」聽課筆記:自然與生命的交織 第2張

第2篇

?鳥的天堂》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遊覽順序可以分為四個大段:第一段寫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第二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寫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根據教材的編排,本組訓練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們緊緊圍繞本組訓練重點專案,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第二課時的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後,讓教師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麼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絡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除了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以外,還啟發學生哪些地方讀懂了你是怎樣讀懂的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樹立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3篇

1.學習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後練習題3的9個詞語;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1.課前師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課前,教師提供給學生能體現層次性並帶有方法提示的“預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目標和方法來預習。課前5分鐘,學生對照“預習要求”,彙報自己完成哪些任務。課始,教師抽機檢查,鞏固預習所得。

(評: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自選目標的預習考慮了學生個體差異和潛能的獨立學習。預習成果的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1.交流自學感受:鳥的天堂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來說。

2.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出了作者經過鳥的天堂後發出讚歎的句子。

??讓學生圍繞以上這句話提出問題,從中提煉研讀專題:

①前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後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②為什麼巴金爺爺會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樣的讚歎?

1.引入學習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⑴圍繞描寫榕樹枝杆多、樹大的相關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交流,相互啟發,共享學習心得。教師順勢進行朗讀指導)

⑵圍繞描寫榕樹葉子的相關語句,啟發學生聯絡上下文,聯絡學生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

⑶教師參與朗讀7、8兩段,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感悟榕樹奇特的美。

(評:把閱讀與質疑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引入學習描寫群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⑴演示課件(群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⑶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課件配樂)

⑸師生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評:以不同形式的讀來代替講,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表達技巧,拓展昇華和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

要求:根據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表達。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的讚歎:

(評:把演講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方式引進課堂,把教材“還原”成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化的“生命態”中展開“對話”,活化了教材。)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遊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遊演習一下。

(評: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第4篇

課文記敘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地描寫敢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學習時要通過閱讀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好,在閱讀中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陸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________,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________。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_________地上,伸進______裡。

⑴ “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與下句的關係是__________。

⑵ 第二句話描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2、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能是______,到處都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的,_____的,_____的,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⑴ 這段話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

教材分析:《鳥的天堂》是人教版第7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經典課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讚美.

重點和難點:本文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首先,在課文的整體感知階段,要求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 每次看到什麼不同的景象 為什麼 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當以上的問題解決後,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基本上就已經清晰了.另外,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由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所以,在嘗試提問學生關於分意義段的問題的時候,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我也採取了提出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方法.根據課後練習,提出問題: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裡五次提到鳥的天堂, 為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先讓同學們討論"鳥的天堂"和鳥的天堂的區別,再引出"鳥的天堂"(大榕樹)之所以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從課文裡面找出能體現大榕樹的特徵的相關語句,並通過感情朗讀,講解等方式,發現和感悟大榕樹的特點;另外,在"鳥的天堂"裡生活的小鳥有什麼特點呢 我也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說出理由來想象鳥兒在"鳥的天堂"裡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最後,讓學生說感想,說說他們對"鳥的天堂" 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鳥的天堂"旅行,你會怎麼做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再次感受"鳥的天堂"的美.

總的說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改變以往經常發生的"牽著走"的情況,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為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後提問和課後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不過,由於這篇課文的教學過於注重這種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於文章作為遊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必須的教學程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於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地理解課文,重要的是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對教學內容的重構能力。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會使得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畏手畏腳、患得患失。因此,鑽研教材要學會抓住重點,抓住主要問題,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貫通全文的效果。(摘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說明》)《鳥的天堂》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篇幅較長,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一個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的傍晚時分,這一次,他沒有看到鳥,只見到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這部分重點刻畫大榕樹的美麗:先寫遠看榕樹的情景,再寫近看榕樹時枝幹和綠葉的情態,展示出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是在陽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見到了鳥飛鳥鳴的熱鬧情景。文中寫了鳥聲、鳥影,讓人應接不暇;寫了鳥的形態──大、小、花、黑;還寫了鳥的各種姿態──叫、飛、撲;最後,又專寫了一隻畫眉鳥,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了鳥的可愛和它們在天堂裡生活的情景。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裡的鳥兒數量眾多、種類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和快樂。在這麼繁複冗長的文字內容中,該選取哪些內容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呢?教師迎難而上,圍繞課題引導學生質疑,並把學生的問題歸納為兩個重點: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這裡為什麼被稱為鳥的天堂?以此為中心來選取能幫助理解這兩個問題的段落來學習。重難點都解決了,其他內容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把最後一段中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句難理解的話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從部分到整體再回到部分,既突破了這個教學難點又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完整性。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大膽取捨,重新編排,不正是教師對文字準確巧妙把握的體現嗎?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美麗:景象榕枝繁葉茂,眾鳥歡樂歌唱。作者以樸實優美的語言、鮮明的動靜對比手法,讚頌了這自然景觀,生動地描繪了這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從而讚歎了我國南方水鄉自然環境之美。

在教學本課時,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影,設定了以下幾處情境:

情境1:多媒體出示大榕樹上百鳥鳴,群鳥飛的錄影,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了我來到大榕樹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影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群鳥紛飛的錄影,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中。

當學生閱讀得差不多了,我就請學生在全班交流:課文的哪些地方寫出了大榕樹的枝繁葉茂?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

有個同學說我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他說: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這棵大榕樹充滿了生機。他很有感情地讀了第8自然段最後兩句話: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是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樹。聽到他讀,似乎眼前就是那綠得逼人眼睛的綠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讓人覺得綠葉綠得鮮亮,綠得讓人興奮!有個同學說:我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因為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麼大的榕樹,也沒有看到過樹幹上長出這麼多的根來的大樹,這讓我實在太驚奇了! 她主動地朗讀了第7自然段,並談了自己的看法,抓住重點段來讀也很不錯。有個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的同學說:我從小就喜歡綠色,大榕樹是綠顏色的,所以我喜歡。他朗讀了第8自然段的重點句: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點縫隙。他接著說:這兒的squo;堆squo;和squo;簇squo;,表現了榕樹的茂盛,更表現出了榕樹的綠。課文編排的意圖就是要學生能夠知道作者是怎樣來表現榕樹的特點的。而這個同學們通過談自己的喜好,更好地領悟了教材。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流暢自然,樸實生動,富有熱情。《鳥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語言上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簡潔灑脫,富有節奏感。

在表現榕樹生命力之美時,這樣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裡如果去掉似乎變成寫實,就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顫動如果變成湧動、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準確地刻畫出來。似乎、顫動傳神地把當時作者的感受、聯想融入於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為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第二次去看榕樹,寫群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極言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撲翅膀。充分寫出形態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美麗的大榕樹,自由棲息的鳥兒,它們彼此相伴相融,構成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學生不禁要問:為什麼這株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呢?教學中,抓住學生關心的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可以達到一舉多得:深刻理解課文;感受人鳥共生;保護自然生態。承接了學生的質疑,引出了對話的話題,師生彼此之間互動對話,感受了當地農民愛鳥、護鳥的和諧共生。同時要求學生去保護益鳥。

任何文章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一篇好文章,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給我們以啟示而且在表達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將大榕樹的靜態美和群鳥紛飛的動態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一動一靜,相互映襯。我在教學時就抓住了這一點,在總結課文階段,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及課文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由總體到個體,將作者行文中的表達方法內化為自己的習作素養。學生學習的目的最終是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我們要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訓練,做到了講練結合。

茂密的巨大的榕樹,周圍的河流、農田,農民不許捉鳥。既有鳥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地,也有保護鳥而不是吃鳥的人,於是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人、鳥、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理解了這些文字中的內涵,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自然會更深刻。

目前我校正在建設鳥語花香的校園特色文化,我們要以學習課文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愛鳥、護鳥、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做到人、鳥、自然和諧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