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6篇 《岡仁波齊:神聖山峰的電影魅力》

岡仁波齊電影《岡仁波齊》是一部由中國導演陳杰執導的紀錄片。該片以岡仁波齊峰作為背景,展現了青藏高原壯麗景色中蘊含的神祕力量和人文精神。觀影后,我深受震撼,從中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考。這部獨特的電影將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和心靈震撼。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6篇 《岡仁波齊:神聖山峰的電影魅力》

第1篇

去看《岡仁波齊》之前,老天爺頗為應景地設計了一場充滿儀式感的橋段——趕在濟南悶熱的夏季晚高峰,下起了一陣夾雹帶雷的驟雨。這使得準備出門擠公交去影院的我,聽著窗外鐵皮雨搭上沒有一絲懈怠之意的雨點聲和不時傳來的充滿恐嚇意味的雷聲,頓生一種彷彿要作一場朝聖之旅的虔誠感和悲壯感。

當然,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略顯誇張的感受,還因為提前知道《岡仁波齊》是一部有關藏民朝聖的影片。

說它是故事片,但其實更像是紀錄片。影片幾乎是以“零度介入”的方式在呈現一段生活、一種狀態,而不像是表現一個分明有編劇設計的故事。當銀幕上那一群自發去拉薩岡仁波齊神山朝拜的藏民一遍遍地全身匍地、磕頭、起身、夜宿、唸經,它所完成的不僅是對片中人物的行為儘量如實的還原,也是電影表現手法上對“重複”的不斷運用或顯現。重複的用意何在?

顯然,用來與內容相對照,影片裡的這些重複隱含著在各種“變數”面前益發凸顯的“定力”——亦是藏民信仰或生存信條的“定理”。電影設計的“變數”體現在一路之上的氣候多變、孕婦產子、拖拉機被撞、跋山涉水、老人亡故等情節,但諸般考驗又都在眾人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動作中變成“執著”“篤定”“堅不可摧”“毫不動搖”的信仰的力證。

對西藏的信仰崇拜,似乎已經形成某種概念化的.印象或思維定式。雖然其中不乏真誠的情感,但單純地展示信仰的虔誠,卻也難免流露出一種他者視角下的“遊客心理”。事實上,信仰與生存之間的關係,在許多優秀的影片裡被闡釋為“救贖”;但弔詭的是,恰恰在有關西藏題材的國產片中鮮有觸及(去年的《塔洛》在這方面不知是否有所突破)。信仰在這裡被懸置。信仰成為一種無須討論、無須思考,更無須懷疑的生命記憶而非選擇,如同《岡仁波齊》中那個還沒學說話就先聽到唸經、還沒學會走路就先參與了磕長頭的旅程的新生兒一般。

然而,這樣一種不問來由、不問結果、單純而熾熱的信仰,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以一種現象學意義上的存在不斷放大、彰顯、渲染、重新整理其意義。此意義不是指向對於這一種或那一種、“愚或是智”的信仰的反思或懷疑,而是對信仰本身的尊重與敬畏。以此,或許影片具有超越他者視角,而賦予普遍關懷的新的可能性。

現代人信仰缺失是普遍問題。尋求信仰,貌似成為治癒現代社會滋生的各種精神疾患(還並非身體病痛),如空虛、迷惘、厭世等的治世良方。然而,過度標榜功利目的的信仰卻往往徒有虛表,顯得可疑,更其敗壞了信仰的神聖性。真正的信仰,應該是兼具神聖性和日常性的屬性。何謂“信仰”?影片用作片名的“岡仁波齊”或許透露出某種玄思與啟迪:信仰,就是像“岡仁波齊”一樣的一個“目的地”;懷抱著對這個我們信其為“神聖”的目的地的執著信念,一路前行,就是信仰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和意義。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6篇 《岡仁波齊:神聖山峰的電影魅力》 第2張

第2篇

影片從藏民的生活起筆,炊具的響動、長者誦經以及羔羊降生。這片高原上的生靈從降生開始就熱氣騰騰,與寒冷抗爭。尼瑪扎堆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朝聖,於是待產的孕婦、酗酒的屠夫、渴望遠方的少年和一個懵懂的女童陸續組成這支隊伍,帶著各自的罪孽和希望出發。

電影第一個震撼我的節點,是一行人在出發時開始叩拜,沒有任何的對話和預示,朝聖路自此開始。這一路沒有任何配樂,故事和時間的推進靠簡單的對白,路碑和沿途的意外。鏡頭記錄著十一個藏民本真的狀態,蓬頭垢面而神情篤定。這一路他們在公路的一側叩首匍行,兩塊木板的敲擊是唯一的響動,聽得人內心空曠而孤獨;公路的另一側不時有車輛帶著噪音呼嘯而過。沿途有雪原,有冰河,有漫山的花朵;也有西醫,加油站,廣告牌,女童甚至用一部山寨蘋果打了電話。這可能就是藏地真實的狀態:現代的,工業的世界在慢慢進入一個閉塞落後又純粹的世界,而這裡的人們,在努力地接受,努力地保留。

這樣的一行人中最吸引我的,是那個女童,這樣懵懂的年紀裡,經歷如此重大的一件事。其他人帶著各自認為的罪孽,帶著自己和家族的願望上路,目光堅韌而篤定;可她沒有,她甚至還不能理解信仰,也沒有更巨集大的緣由。或許只是好奇,或許是耳濡目染,她在這支隊伍中。所以我看到她最純粹她磕頭,是因為母親告訴她磕頭好,磕頭有福報。當一行人被流水阻隔,眾人脫去棉衣磕長頭淌水前進的時候,巨大的水花和眾人虔誠的神情之間,她在笑,孩童玩水的笑。這樣純粹的記錄與不加升華的表達讓人震撼。

這一路,遇見其他帶著故事的朝聖者、遇見勞作著的藏民、遇見車禍、遇見滑坡;這一群人就用身體去丈量一條路,從拼盡全力的存活匍匐著走向無量幸福;這一路上看見人世的辛苦與滿足,看見人世的更替輪迴。一個男嬰在朝聖路上降生,蒼白的,滿身血汙的,哭嚎著掙扎著降生;一個老人在朝聖路的末沿離世,安靜的。這一路的經歷逐漸堆疊,於單調寂寥中孕育著人生的坦蕩與勇敢。

影片在一行人到達神山岡仁波齊時戛然而止,影片的主題,一行人的終點只短短的平常的出現了幾分鐘。剪輯是再創造的過程,信仰,人的精神是沒有終點的旅程,我們活著,我們就在朝聖的路上。這是我在片尾得到的感受。神山岡仁波齊也是至今無人登頂的信仰之地。

第3篇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正是昨天,恰逢自己的23歲生日,帶著給自己找點有紀念價值感的意思買了票。之所以題目中說他敬仰高於價值是因為覺得平心而論電影本身沒有那麼的觸不可及,我尊重的是張揚帶著個三十幾人的團隊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做這件事。現在熱錢充斥著這個影視圈,也許以張揚的名氣可以選一條讓自己很好過的路子在他這個年紀過得很安逸,但是他選擇做藝術是因為由衷的熱愛吧!

朝聖的路漫長且多難,一條遙遙相望的路卻像一面鏡子照得見人心看得出人性。看電影的時候我常在想假如匍匐在那條公路上的是我,我該以什麼心態會做出何種舉動?後來一想我的路也是一場修行,也不覺得自己差勁到哪裡!在北京工作身在大家所謂的娛樂圈中,帶帶著些文人的自詡,常常會感嘆一部好的作品,又常常會被耳語拉回現實,三觀不正偏離主流的東西見的太多,又或者是文人間的風雅俗事早就讓我亂了心去做事,如果說自己唯一感到自豪的話,那就是在自己的堅持裡,在滿足自己物慾之外,道德線以裡畫個圈。所以說張揚能帶來這樣一部靜心之作無疑讓我佩服。

電影值得一提的事節奏感做的不錯,冗長的偏紀錄片形式的電影,節奏感應該很重要吧,如果沒有節奏感估計半年個小時之後影院中就已空無一人啦!安營拔寨,危機下生孩子,偶遇滑坡腿被砸傷,大家不在意時老人去世,意外車禍失去交通工具,整頓時碰上愛情,種種的麻煩事為電影提供了不錯的節奏,拉攏了浮躁的心坐下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只不過結尾的戛然而至讓我有些驚訝,細細回想應該是導演想告訴大家的,朝聖的路很長,人心的修煉也很長,長到你不知道期限。

當ip成為大家哄搶的資源,我們常常忘記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張揚的這次遇劫歸來給我們提了個醒。

最近喜歡上看一些紀實片類的作品,影片《七十七天》,神祕的無人區,風景美得無可挑剔,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神往,去看了《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民的神山,一生希望朝聖的地方。一個距離拉薩1200公里的康芒地方,一位老人覺得時日不多希望去朝聖,侄子說,我陪你去,周圍鄰居聽說了,也因各種原因選家裡的人去朝聖,被選去朝聖的人,有青年,婦女,小孩,還有孕婦,都說,好,我去。沒有抱怨,沒有害怕。家裡人開始籌備朝聖的物資,沒有人抱怨說,少了勞動力,家裡的活計誰來幹,沒有討論,沒有抱怨。

一行10人1200公里的朝聖就此開始。從此一成不變的虔誠朝拜動作,佔據了影片80%畫面,可謂沉悶冗長,故事也是波瀾不驚。路上孩子要生了,接生完,孩子躺在給養物資車裡,母親一起參與朝拜,孩子哭了,喂完奶,繼續朝拜;路上有積水,脫掉衣服,在水裡繼續朝拜前行,動作沒有變形;車子被撞了,一看肇事車上有危重病人,快走,救人要緊,沒有留下電話號碼,也沒有扯皮討論賠償的事,只是說車壞了怎麼辦?那就放棄車頭推著車廂走吧!於是男的推車,女的繼續朝拜,推完一段折回到推車的起點,一個不少地朝拜,推車、折返,朝拜,幾乎沒有語言的溝通,臉上沒有慍怒,只有虔誠。到了拉薩,經費沒了,打臨工二個月,籌足旅費繼續向聖山邁進;一輩子轉經的老人,到聖山腳下再沒有醒來,沒有眼淚,沒有悲傷,誦經超度完,繼續向著漫天飛雪的聖山虔誠出發。

電影就這樣結束了,片後的影評幾乎分了二撥,傻逼、垃圾、差評!震撼,百年不遇的佳作!

在這冗長沉悶的朝拜畫面下,我看到了什麼?說實在,第一反應是沉悶,所有的故事情節,是在電影結束後,沉思與回味中得以梳理,信仰的力量帶來的震撼是由內生髮。不是愚昧、不是迷信,而是全民族對信仰的執著追求,薰陶培養出人們額度品格,大氣、淡定、從容,不拘泥於瑣碎,遇事泰然處置,任何外在的影響都無法阻擋,追求信仰腳步,這種霸氣,是一種怎樣震撼的力量呀!

我們處在鬧市,一切衡量成敗的標準幾乎與錢有關,錢多就是贏,就是成功。所謂的快樂、幸福,幾乎與升官發財有關,而遇到其他問題就算是不幸,焦躁不安,疲以應對,錙銖必究,睚眥必報,人心浮躁、惶惶不可終日。我們,是否捫心問過自己,活著的意義?

遇到一對母子,兒子30了,沒工作還有高利貸,身心疲憊;母親身心疲憊,衝鋒陷陣應對上門討債的債主,咬牙切齒地想挖出兒子欠債的原因,苦口婆心地規勸兒子上班,在這錙銖必究的膠著中,兒子徹夜不歸,即使在家,也要睡到日上三竿,一家人失了生活的希望。

在與雙方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我想起這部電影,突然明白了人生若是有信仰的價值——生活,本就是問題疊著問題,坦然應對就好,不需要每一步、每一個環節都要爭個對錯。心中有信仰,就會由內生髮出一種泰然處置的能力,豁達不抱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成為駕馭生命的主人。

第4篇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複。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樸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群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捨,如此無所畏懼……

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少有狂妄的期許和不安於世俗的過分追逐。路在遠方,路亦在腳下。無論我們前行的'目地的在哪裡,也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的遙不可及。信仰的堅定,會讓我們忘卻太多的設計與籌劃。只是,路在腳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開始,便永遠無法到達。開始,即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為此生,卻為來世。

真正的莊嚴,不在於過度的粉飾。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虔誠之心與我們最大的觸動,也是那不為你我,卻為眾生的離苦得樂而不辭勞苦的前行之軀。

很多時候,我們嚮往一種寧靜,嚮往一種純粹,嚮往一種莫名的感動。往往尋找之時,卻無最好與最真的契合。然而,當五體投地,叩首前行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莫名的感動,不由的叩啟我們內心中,封藏已久的觸動與共鳴。這就是內心純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誦經,只為眾生的祈願與安康。所以,我們被震撼,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該有的最本真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被過度的心與心外的裝飾所迷惑,亂了自我,也亂了內心。

每個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純粹與極致的信仰與虔誠底蘊。那份極簡的純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縛之後的無私無我。所以,在眼觀純樸信仰與不褪色虔誠的情景時,我們的感動也是最純粹的純善復甦,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其實,修行路上,沒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總是口號大於行動,那麼,路,永遠在遠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為眾生的祈願與祝福而前行時,純樸的形象卻波及著我們尋覓已久,卻又似曾相識的內心共鳴。

當我們把信仰落實於當下時,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誠,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的身與心合一。那一份感動與純粹屬於我們每一個大家,只要讓路在腳下,立即前行,最終的殊勝,是人人心中有聖地。然而,那卻是不為你我,是為眾生的無私與大愛!

第5篇

近日,一部名為《岡仁波齊》的電影熱映,講的是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的11名藏族村民乘坐一臺東方紅拖拉機,翻山越嶺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影片中頻頻出現的這臺東方紅拖拉機,引發觀影者的關注。昨日,《洛陽晚報》記者採訪了一拖集團,瞭解到東方紅拖拉機與西藏以及這部電影的故事。

這部電影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影片中的11名主要演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獨臂的少年、遭逢變故的夫婦和他們9歲的小女兒……他們中沒有一個明星,全部由普通藏民出演,連角色名字都是演員自己的真名。就是這11名普通的藏民,為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歷時一年,磕長頭匍匐前進。

2010年,本報記者曾赴西藏昌都採訪在那裡支教的洛陽師範學院的一群畢業生,當時進藏走的也是和這群朝聖者一樣的路線,在這條充滿危險與美麗的318國道上,左貢、邦達、然烏湖……電影中出現的這些地方,記者也曾到過。而川藏線上曲折的“之”字形路線,路上從天而落的飛石,更是在藏區的道路上頻頻出現。

電影中,11個人在前面磕長頭匍匐前進,他們後面是一臺載滿食品、緩緩行駛的大紅色拖拉機,拖拉機上鮮紅的“東方紅”與“中國一拖”字樣屢屢出現。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朝聖者們在路上接受了一位老者幫助,他們又駕駛著自己的拖拉機來幫助那位老者春耕。

記者從一拖集團瞭解到,其實每年藏民的春耕儀式,都在東方紅拖拉機的轟鳴聲中拉開序幕,而電影中田野裡的那些拖拉機幾乎全是“東方紅”。

早在2013年,國機集團、一拖集團向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吞巴鄉、堆龍德慶縣德慶鄉贈送了31臺東方紅拖拉機,以提升當地的農業機械化水平。

今年6月5日,在西藏日喀則市2017年農機補貼交機儀式上,25臺東方紅大中輪拖送到藏民手中。當時,身著盛裝的藏民扎西平措拿到“東方紅”的鑰匙時,他點燃早已準備好的藏香,口唸經文,圍繞拖拉機轉了一圈,然後把香放在拖拉機下方中央位置,從隨身的布袋裡捧出一把糌粑,撒向空中。接著,他又從懷中掏出一條潔白的哈達,屈膝彎腰,恭敬地獻給東方紅拖拉機……

“電影上映後,有人問我們這是不是植入廣告,事實上事先我們並不知道,也沒掏過一分錢。”一拖集團宣傳科一位工作人員說,經統計,目前東方紅拖拉機在西藏的保有量已超過5萬臺,也許這是電影中會出現東方紅拖拉機的重要原因。

第6篇

看過《岡仁波齊》一個多星期了,看過後的震撼、顛覆、平靜、自省……讓我無法消化,今天終於提筆寫下觀後感

岡仁波齊是從一個老人家的談話開始的,老人說,他的哥哥一直希望去拉薩看看,但是還沒有去就過世了,他也想去,但是年事已高。侄子說開過年我們就去拉薩,順便再去岡仁波齊……

我聽過一直在想對於我的一生什麼是拉薩?什麼又是我的岡仁波齊呢?

工作十年,人磨的圓滑世故、少了稜角,但是隨著消失的是我們的夢想。兩點一線的生活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過著,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到了遲暮之年我又會不會後悔?我又在後悔什麼?

當村裡的人們聽說了老人和他侄子要去拉薩的事情,開始有人加進來一起,有屠夫,因為害怕自己一直的殺生,於是也加進來,有一家帶著八歲的小女兒,有一個孕婦……沒有人說你不可以,因為你是孕婦,萬一路上生了孩子怎麼辦?沒有人說你不可以,因為你是八歲的孩子,你萬一走不動路,瞎胡鬧了怎麼辦?所有的一切只是接受。大家因為不同的目的而加入這個隊伍中,接下來一路上就要一路同行。

回想一年前,我哪裡知道這一年我會遇見誰?發生什麼?我哪裡能預料到哪個當下我是喜悅的,哪個當下我很難過……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際遇,遇到了就接受它,離開了就祝福它……人、事、物的相遇有他的緣由,也有他的際遇。說不清道不明,想躲躲不過,想留留不住,就順其自然就好。

開始了叩長頭,一路上總有天氣好的時候,當然也會有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像我們一路上會遇到開心喜悅,也會遇到傷心難過,但是那都是那一瞬間,就像天氣的陰晴不定,人生哪裡會一high到底?那就欣賞路上的風景吧,看夕陽無限,看暴雪泠冽……因為我們知道那都是暫時的,我們知道我們要去向哪裡,所以我們繼續上路。

他們叩著長頭遇到了一個積了水的一個路口,大家停住了,說怎麼辦?突然有人說,繼續,於是,脫掉外套繼續長叩,水花飛濺,但是每個人都像孩子般喜悅。我看到那一張張笑臉,也心生喜悅。

路上遇到山體滑坡,一個父親為了保護女兒,砸傷了腿,他很懊惱,說他的父親,叔叔一輩子沒做壞事,為何他們家蓋房子就出事了,為此還背了債。而這次也是,把腿砸傷了,明天就不能繼續了。老人說,我們休息兩天,等你腿好了我們再繼續。

那個場景特別感動,我以為老人會繼續說教一番,但是沒有,有的就是,我們等你好了,一起上路。我記得朋友曾經說,茜茜,有些黑暗只能自己摸索前行!經過的人才會懂!對於承受的我不能感同身受,但願一直為你鼓掌!加油!其實,對於朋友,能做的最好的就是陪伴。

知道《岡仁波齊》源於朴樹的單曲《no fear in myheart》,當電影結束開始放這首歌,我似乎感覺在給我唱著,“你在躲避什麼?你在挽留什麼?你想取悅誰呢?……”

其實,很多東西現在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是《岡仁波齊》帶給我新的思考,讓我抽離出來看看我自己,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工作,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