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八佰》電影觀後感3篇 偉大史詩《八佰》:榮耀與勇氣的綻放

《八佰》電影觀後感:《八佰》是一部由管虎執導,講述了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真實故事的電影。片中將中國民族英雄的壯烈事蹟展現得淋漓盡致,令觀眾熱血沸騰。影片通過精彩的劇情和出色的演技,勾勒出了一幕幕戰火紛飛的畫面,讓人對那段歷史產生了更深刻的反思。

《八佰》電影觀後感3篇 偉大史詩《八佰》:榮耀與勇氣的綻放

第1篇

一九三一年,日軍在那年的今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十幾萬東北父老鄉親成為了亡國奴;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國共聯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當年十二月,南京淪陷,三十萬人慘死於日軍屠刀之下;一九四五年,歷經14年浴血奮戰,成功迫使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在此期間,總計有3600多萬軍民犧牲,將他們的滿腔熱血潑灑在了這片他們鍾愛著的土地上,其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人民築起了一道防線,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四夜,也為中國人民在世界的談判桌上掙回了份量不輕的籌碼。他們就是國軍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史稱“八百壯士!”

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過後不久,淞滬會戰爆發,這是中國對日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總計十幾萬中國軍隊卻在兩萬日軍的進攻下一敗塗地,在上海經歷慘敗之後,便向南京撤退,僅留下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不到兩個營的兵力,他們在背靠英法租界的四行倉庫之中建立陣地,經過一系列戰鬥之後向英法租界撤退的故事。我看得淚流滿面,但是我也為其感到憤恨!一開篇便出現了逃兵,有人說戰爭可怕很正常,逃跑是人性,也是每個人的本能。我一聽便心頭火起,呸,本能?那像鄭凱演的陳樹生為了保住陣地和戰友,不惜身上綁滿炸彈,縱身從四層樓高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李晨演的齊連長總是衝鋒在前,勇敢無畏,最終帶領小隊掩護大部隊撤退而壯烈犧牲,……,他們為什麼不逃?照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有本能,那還有軍隊打戰嗎?為什麼這“八百壯士”不逃?進了軍營,就要有血性,就要時刻準備迎接死亡!再說了,你們跑得脫?古話說得好“躲得過七年級躲不過十五”,那幾個逃兵哪個有好下場?一個臉上被打了一槍,一個手指被打斷,還有一個逃跑途中遇到日軍,在河道里為了不被發現而被活活悶死了,還有被槍斃的。同樣是軍人,連死法都天差地別,一些死得光榮,一些死得憋屈,是個人都想青史留名,逃,我反對!如果人人都向陳樹生他們那樣不懼犧牲,小日本也不會在這裡賴14年不走!

還有一個鏡頭是他們拼死護旗,有人說,一面旗有什麼大不了的,那麼我想說你大錯特錯了,軍旗是軍隊的榮譽,而且,英法租界那的外國人、中國人都看著它,一但它倒下,說明軍隊倒下了,國家倒下了,以前一部電影,一個小國同一實力雄厚的大國開戰,就因其打掉了對方旗幟,對方軍心大亂,最後被攻破,這更好地說明了軍旗乃軍隊之核心。英烈們護住了旗,就是護住了部隊,就是護住了國家,就是護住了希望!

“八百壯士”等英烈用血肉之軀撐起了一片天,令我們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好生活,這部電影上映時期非常好,9·18前後,更好地讓人們記住了今天。今天是9月18日,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的烈士們,請安息吧;今天是9月18日,向為我們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烈士們致敬!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才能回報烈士們付出的生命!當年國家戰亂,民不聊生,英烈們奮勇抗爭是報效祖國之方法。而今,疫情肆虐,人們各司其職,做好了應有的貢獻,這是今天報效祖國的方法。我們呢?未來屬於我們,我們報效祖國之方法在於奮發努力,日後將祖國建設得更好,使國家地位蒸蒸日上。同學們,為了日後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一起努力奮鬥吧!

《八佰》電影觀後感3篇 偉大史詩《八佰》:榮耀與勇氣的綻放 第2張

第2篇

公司組織看了《八佰》,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一股熱血馬上衝上心頭,每個人的刻畫彷彿自己身臨其境一般,四行倉庫的英雄們守護住了國家的最後一點尊嚴,不屈不抗,英勇就義,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祖國同胞們做出的犧牲,國人們銘記在心。

在觀看中段期間,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著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為國獻身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眼睛裡滿是淚水與激情,國人的勇敢與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偉大的,國家的民族氣概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戰勝,國家威武!民族威武!國人威武!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著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杆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杆下的水泥樁。戰鬥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為了儲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百名士兵決定衝過橋的對面,衝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裡流著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處在和平時代的我們,要感謝英雄的先驅們,給了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作為現代的我們也要學習先驅的英雄精神。最後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第3篇

上映的第三天,我去看了《八佰》。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看過了書,四行倉庫的故事早在那時就沁入了我的心裡。從我的角度來看,《八佰》這部電影,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總體來講,算是成功的。

首先是表演。演員的演技自是沒話說的,歐豪、張譯一如既往地好,李晨看起來也不算尷尬,其他演員的演技也相對自然。其次是拍攝與製作,誇張點,《八佰》的拍攝和製作可以算是近幾年戰爭片的頂峰了,從運鏡手法到色調搭配,逼真地展現出悲壯與絕望,讓觀眾身臨其境,彷彿置身戰場。如何評價一個戰爭片的鏡頭質量?是真實。在我看來,《八佰》做得相當不錯。

還有情節,鏡頭下的故事也應當有真實的維度。雖說戲劇化現象必不可少,但本質是不可以改變的。無論是與“天堂”相隔一河的人間地獄,還是說頂樓飄揚的青天白日旗,是有誇張,但也恰如其分地還原了當時的景象。至於人物犧牲方面,在我看來這是整部影片做得最好的地方。回顧以往,似乎百分之八十的戰爭片,在主人公死之前為了達到某種催淚的“效果”,都會讓主人公交代一段感人肺腑的遺言,然後井然有地的死去。但真正的戰場,又怎麼會是這樣的呢?在《八佰》裡,人物死去時沒有過多的煽情部分,戰場不再是井然有序。前一秒還在插科打諢的戰友後一秒就死在了你的面前,血汩汩地流在地上,硝煙四起的是混亂的戰場。

最後是特殊鏡頭。一個是影片的開頭戰爭過後的慘烈場面,不是百分百還原,但也足以令人動容,充分地把當時中華民族的悲壯與絕望淋漓盡致地從螢幕裡滲透出來。另一個是歐豪飾演的角色“端午”身穿趙子龍戲服眺望遠方的鏡頭,與無奈的現實形成對比。“微小”的端午與戰無不勝的趙子龍合成一體,映射出了對中國的無限希望。最令我動容的是存在於炮火中那隻跑出去的白馬,當夜幕降臨,世界有了片刻安寧的時候,它奔跑在了燈紅酒綠的“天堂”,當戰爭結束的號角吹響時分,它從瀰漫的硝煙中躍來。白馬似乎象徵了拼命奔向太陽的民族,它肩上承載著戰士們的無數企盼。

如果說情節的還原是帶給觀眾戰場的殘酷,那這些鏡頭便是從絕望中尋求希望。

優點說完了,再說缺點。煽情太過。這是我認為此片最大的缺點。

先說說我認為還可以接受的兩個地方,一個是那個開賭場的小夥子按血指印拼死送電線的地方。從情感方面來講,這是本片我最喜歡的地方,甚至勝過一直令我熱淚盈眶的升旗。但是理智來講,程度有點過了。另一個就是升旗,如果說送電線是我電影中最喜愛的地方,那升旗就是我書中最感動的地方。黎明時分,國旗徐徐上升,飄揚於風中,租界中的中國人行著注目禮,在那一刻中華兒女心中燃起了鬥志。這是原本的內容,很感人。電影中加入了戰士們冒死守護國旗用肉體接戰鬥機子彈的畫面,更感人了,可也不真實了。我不認為謝團長會使用那麼多兵力守護國旗。精神是重要,可他們原本就只有四百多人,都去守護國旗壯烈犧牲了,這仗,怎麼打?

如果說前兩個場景我還可以接受,那麼接下來就是在我心中足以拉低對這部影片評價的缺陷了。

影片的最後,存活的人在槍林彈雨下衝橋了,一顆顆子彈在烈士們的胸膛綻放出一個個血骨朵,他們轟然倒下。非常感人,但是沒有必要。現實中談判後日軍沒有再次大力開火,僅僅是擺擺樣子,也沒有赴死過橋,也只是受傷了幾個士兵。儘管最終被困於租界,但他們安全過去了。此段煽情嚴重不符合史實,有種強行告訴你“這段非常感人,快哭吧”的感覺。這並不是我所欣賞的電影結尾,略顯牽強。

其實與其安排赴死過橋的場面,還不如像馮小剛的《集結號》那樣處理:謝團長在橋上,驀然回首,留下無限深意。

總體來說,《八佰》作為一部2020年上映的中國戰爭電影,已經做得很好了。我曾在張瑋的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總幻想著英雄們有一個圓滿的終場,或者以為至少是一個悲壯的結局,但真實的歷史,就是會讓你無言以對。”作為又一部商業愛國片,起碼《八佰》做到了打破“抗日神劇”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還原史實,把那些在我們被譏笑為“東亞病夫”的年代中抱著必死決心,唱著“同胞們,起來”的英雄們,帶到了大眾的面前。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永遠不會被忘記。銘記歷史,才能坦面未來。願勿忘國恥,願永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