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五篇

觀後感8.22K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後感五篇》,以供參考。

電影《八佰》觀後感五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1
  
  看完這部電影,心裡會湧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螢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終戰士都是主人公。
  
  應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我身上,應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我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瀰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向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向在做自我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鬥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鬥,是全中華民族的戰鬥。
  
  而在最終,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應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後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期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期望,那期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電影《八佰觀後感2
  
  星期六晚上,媽媽帶我看了《八佰》這部電影,我覺得異常有意義。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僅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僅有400人卻對外聲稱有800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於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為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理解。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進取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藥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為什麼呢,因為日本人要求用飛機重炮和挖掘機等重力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可是會避開租界。這讓我感覺到,國家不強大就會到處被欺負,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可是別的國家只是看熱鬧,所以,我發現僅有自我才能救自我,自我國家變得強大才是根本。
  
  戰爭打響了。此刻士兵僅有300多人,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可是他們永不放棄,必須不讓上海淪陷,不讓四行倉庫毀滅,他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謝團長謝晉元,讓所有的士兵舒舒服服的洗個澡,乾乾淨淨的去打仗,不要給國家丟面子。首先英國士兵鋪了一大面紅十字,那裡就是安全區,之後,日本人的飛機會對四行倉庫進行慘烈的攻擊,士兵需要跑到租界那邊才有重生的機會。所有的士兵都在樓底下進行準備。首先,謝團長帶領敢死隊去探道,其他軍人再一排一排的過去。日本人的飛機上有重機槍,他不斷的瘋狂掃射士兵們,眼看著士兵一個個倒下,忽然,英國人也拿起了獵槍,他們幫忙士兵攻打日本飛機。其中在租界有一個教授,他從家裡拿來了一杆珍藏已久的獵槍,也開始射,有一個人聽見士兵需要藥品嗎啡了,也把家裡的兩大箱嗎啡拿出來貢獻給士兵,2萬多中國人,都在為士兵加油。最終三小時到了,日本沒有攻下四行倉庫,全國人民都在為他們歡呼,中國勝利了!
  
  我異常激動,因為中國靠自我的努力和堅持,打敗了日本強大的軍隊。中國不亡,人民就不會亡。我以後也要做個軍人,保衛祖國,效力國家!
  
  謹以此文,致敬共和國的勇士們!
  
電影《八佰觀後感3
  
  《八佰》這部電影近期上影,一週時間票房幾近20億,勢頭仍然猛烈,作為“後疫情時代”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大片,無疑是成功的,並且有衝頂之勢,也許能夠與當年的《戰狼2》並駕齊驅,伯仲之間。
  
  軍事題材,愛國情懷,在中國是最不缺乏資源與市場的,中國歷史久遠,經歷坎坷,戰爭一向都攪動人們熱血的魔法棒。壯懷激烈之士愫裹家國情懷,不能在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也要在“銀幕前”過一把英雄的癮,而《八佰》恰好讓這個時代的“英雄”與那個時代的壯士相遇,於是,花點小錢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體驗一番熱血奔湧,過一把家國情懷的“癮”。
  
  電影的資料與場面無疑震撼人心,“河界”兩岸,一邊烈士喋血,“瓜慫”奮勇,一邊歌舞昇平,紙醉金迷之中良知觸動,由漠不關心到揪心隱痛進而化為果敢行動,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捐軀赴國難,視死復如歸”之慷慨悲歌最終奏響時代最強音,這是一部“喚醒”之作!那裡沒有“娘炮”,有的是鐵血男兒與巾幗英雄!
  
電影《八佰觀後感4
  
  今日,媽媽帶著我來到了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
  
  這是一部抗日片,根據保護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介紹了上海四行倉庫,由420位官兵來守護。
  
  剛開始日本兵來攻打的時候,中國士兵用伏擊戰把日本兵給打了回去,把屍體扔到樓房外的水裡。為了鍛鍊新兵,長官讓幾個新兵近距離將日本的俘虜給擊斃,新兵們嚇得都不敢拿槍,戰爭的殘酷,鮮血使他們心裡崩潰,可是沒有辦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國先進得多,開著防彈車和一個大型機器拆掉三個窗戶,企圖強攻,然後呢,中國士兵無奈之下,揹著炸藥包,然後從樓上跳下去,每跳一個人,都會高喊著:“我叫×××”,隨之與裝甲車同歸於盡。看到這個場面,觀眾們無不流淚,我們的戰士,就是這樣,用自我的身體和生命,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把日本軍打得魂飛魄散。記住吧,每一位英靈的名字,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他們,那一個個名字寫進了歷史,刻在我們心上。
  
  為了死守上海最終一塊陣地,僅有420人的第一營,號稱“800”人,雖然失敗了,但還是完成了任務,到達了預期吸引日軍注意,掩護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個場面,同樣讓我們淚流滿面,同時熱血沸騰,在明明白升旗會引起日本人瘋狂的報復和更激烈的攻擊,為了喚醒每一箇中國人,他們用血肉之軀,把旗子高高升起。一邊流血奮戰,一邊卻歌舞昇平,當時的民眾,還沒有意識到戰爭的危險和民族的危機。
  
  耳邊至今還響起團長謝晉元說的話:“雖然我這場戰鬥註定是失敗的,可是我要用自我的鮮血喚醒全國四萬萬同胞的覺醒。”
  
  英國租界同意說讓中國士兵從租界撤離,本來是中國自我的土地,卻變成英租界,冒著槍林彈雨過了橋,卻被迫被解除了武裝,這是多麼恥辱!之後,撤離了的士兵們大多結局悲慘。
  
  在電影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還是個小孩,他很害怕戰爭,可是隨著他在老兵的帶領下,越來越不害怕了,奮勇殺敵,在戰爭中成長,在血的洗禮下勇敢。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明白了,我們的今日來之不易,無數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日的中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當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輩,讓中國強大,傲立於世界。
  
電影《八佰觀後感5
  
  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來說,電影《八佰》演繹出了另一種我們無法體會的人生,因為大多數人的態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倉庫時一樣,抗日救國民族大義是別人的事情,他沒有殺過人,也不想殺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實卻證明了,當戰爭真的來臨時,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的道理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影片《八佰》講述的是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戰役,又或者說它甚至算不上一場戰役,這只是身為軍人的他們猶如困獸一般最終的堅守、支撐,堅守著他們身為軍人的榮耀,支撐這國人對這場戰爭的期望。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升旗”的片段,同時也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更有甚者甚至認為這是導演的一種渲染手段,為了讓影片到達悲壯的感覺,可是這部影片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它從開場就已經註定了是以悲壯而結束的,如果你以“升旗”為中心點上下串聯來看,升旗前,有的人想逃,河對岸的群眾在看,所有的人都想要遠離這個悲壯的舞臺,安安靜靜的當個觀眾,升旗之後,逃跑的人不逃了,群眾開始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我必須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雖然還在被動的防守著,可是士氣、心氣卻完全提升到了極致。中華民族的崛起,正是因為有著一群這樣不怕犧牲、勇於犧牲的人用自我的血肉之軀鋪就而成的,同樣坐在影院的我們也不是看客,因為僅有我們把我們心中的旗升起來,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近代的中國是一個苦難的時代,可是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勇氣展現出了我們不畏強暴、敢於橫掃一切來犯之敵的氣勢,我們要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我們每個人內心中對和平的堅守,更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我們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