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心得體會4篇 國小生垃圾分類實踐:啟發心智、培養環保意識

本文主要圍繞國小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展開,通過對活動的參與與觀察,總結出一系列心得體會。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環保行為,更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在國小生的參與和引導下,垃圾分類實踐活動成效顯著,必將為未來的綠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國小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心得體會4篇 國小生垃圾分類實踐:啟發心智、培養環保意識

第1篇

垃圾,是我們日常中常見的東西,它們有的是舊布料和廢紙巾,有的是塑料瓶和廢電池,有的是果皮雜物。它們給地球帶來了汙染,因此,我們要將它分類,將一些垃圾回收再利用。

有一次,我在家看了一條公益廣告,上面是關於垃圾分類的,它讓我有很大的感想:

廢紙回收,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等,國小作文。那有的人會問了,為什麼紙巾和廁紙不能回收呢?哈,是因為它們的'溶水性太強了,不能回收。現在知道紙巾是不能作為回收物的,所以一定要節省紙巾的使用。

之後,廢紙就會被運往工廠再生產,將它們做成紙漿,再次造紙,然後再回收,再造紙,就這樣的迴圈使用。所以,這種方法不僅再次利用了紙張,還能少砍些樹木,保護生態環境。

有害垃圾,主要有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須丟進有害垃圾桶中,再由專業人員進行處理。在這裡我要提個醒,碰過有害垃圾的人,那手上就會有殘留的細菌,要洗洗手才能吃東西。

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瓜果皮……它們經過生物技術處理,變成了肥料,然後培養植物。就這樣,既不會汙染環境,還能淨化空氣呢。

磚瓦陶瓷、渣土、廁紙、紙巾等,這種難以回收的有害垃圾,它們是經過填埋減少汙染。

看完了這段廣告,我不經讚歎起來,原來我們不知道的實在是太多了。

國小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心得體會4篇 國小生垃圾分類實踐:啟發心智、培養環保意識 第2張

第2篇

這次的“校園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活動從20xx年x月x日展開至x月x日,x天的時間裡,學校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即使在活動結束之後學生們對垃圾分類活動的熱情依然沒有減少,因該繼續鼓勵這樣的行為,將垃圾分類的評比長期的加入每週的'評比中。然後,在這次的活動結束之後,我們對這次的活動總結如下:

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先開展了宣傳期,由各班的班主任召開班會學習垃圾的分類,要保證每個同學都能瞭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在校園中我們在宣傳欄更新了垃圾分類的知識點,幫助同學們學習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同時我們還進行了新一輪的黑板報評比,讓同學們能更加深刻的瞭解垃圾分類。

在這個階段,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同學都是非常有興趣的,畢竟現在垃圾分類將逐漸成為主流,對生活有關心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在生活中已將逐漸開展了垃圾分類活動。

之後我們還增加了分類垃圾桶,但是還沒有啟用,垃圾桶上清晰的寫明瞭該放入何種垃圾。在活動正式開始前的這段時間,也常有路過的同學駐足學習。

在經歷了短暫的幾天學習後,我們正式開始了垃圾分類,各班級也要求嚴格的按照分類將垃圾打包丟進分類垃圾桶,包裝上有各班的班號,以此分別對各班進行評比。

在活動開始的前幾天,因為有些同學參與不積極,或是缺乏分類知識,被發現好幾次亂丟垃圾,對這種行為我們嚴厲打擊!由學生會隨時檢查並記錄到班。在這樣的整治後,情況變得好了很多。

之後隨著活動的推進,垃圾分類的活動也愈演愈烈,在評比上升到班級層面之後,同學們都更加有了積極性,對自我的約束也更強了。班級間也出現了分類的攀比現象,校園的衛生環境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第3篇

在這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中,我收穫了許多心得體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錯,有些事寫在紙上總歸是容易的,但真正實踐的程序確切困難重重。

正是通過這一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我們瞭解到各地針對生活垃圾分類不規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我們一起為了這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去做各種準備,極大地鍛鍊了我們的溝通表達能力、領導組織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感謝組織者能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讓我們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讓我們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們重視垃圾分類教育,在垃圾分類工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安置四個垃圾桶,明確註明每一個垃圾桶回收什麼垃圾。有時候我們費了很大勁去把垃圾分類,但是垃圾車卻把它們混在一起拖走,極大地打擊了我們把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就目前而言,國內垃圾分類回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們仍要堅持垃圾分類回收,不能等到國家垃圾分類回收已到達很高的水平,而我們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仍停留在原地。我們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義務去學習有關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識,並把其落實於平常行動中,並積極帶動周圍的人去參與到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中去,一個人的氣力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更多的人的氣力會聚在一起,垃圾分類回收又有何難?

倡導垃圾分類,創造生態家園,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垃圾分類離我們並不遙遠,環保可以從點滴做起,我們應該積極去提倡和實踐垃圾分類,把好的經驗與建議推廣給自己身邊的人,將”垃圾分類”的綠色概念傳遞給每一個家庭,營造環保氛圍,爭做垃圾分類的宣傳者。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為了保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垃圾分類變成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第4篇

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

1、在xx路上,xx家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製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x次;中午扔了x次;而晚上則扔了x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在xx路的一家小快餐店裡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xx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x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xx個。”

3、延續第二項調查,我們又走訪了xx所。xx所的x叔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瞭解到:xx鎮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x家左右。照這樣計算,僅武原鎮,一天所產生的廢棄塑料快餐盒就多達x萬個左右;

4、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閱資料,但關於“白色汙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5、去了xx環衛所。環衛所的蔣叔叔告訴我們,在我們xx鎮,每天有xx多名環衛工人為xx的環境衛生辛勤地工作著。在那裡,我們還了解到了“白色汙染”的真正組成,並初步瞭解了“白色汙染”危害;

6、為了擺脫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路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汙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白色汙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白色汙染”呢?“白色汙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汙染。

“白色汙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熱門思想彙報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汙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儘管在建立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

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海鹽縣武原鎮,雖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汙染”作著鬥爭。

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

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定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