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3篇 傳統節日:中國的文化又一盛宴

中國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不僅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是中國人民的重要精神紐帶。每逢傳統節日,無論是紅燈高掛、煙花奏響的春節,還是詩酒歌謠,花燈燃放的中秋、元宵節,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和民族情懷。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3篇 傳統節日:中國的文化又一盛宴

第1篇

今天我要寫的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春節,也叫過年。

我知道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曾經遭遇過一種最凶猛的野獸,你知道這種野獸叫做什麼嗎?“年”,他捕獵百獸,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進村莊裡吃人和家禽,讓人惶惶不可終日。人們和“年”鬥爭了很久,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色、火光和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口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在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鑼打鼓。這天夜裡“年”又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的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為了紀念這場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上紅紙對聯,在門上掛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我們現在叫守歲),第二天,大家清早互相祝賀道喜(就是我們現在的拜年),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春節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大人們工作勞碌了一年,大年三十這一天再遠再忙也會趕回家過年,我也可以和哥哥姐姐,妹妹們一起玩了。大圓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年糕,豆腐,餃子等等豐盛佳餚,全家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把酒言歡,盡情享受美食和團聚的快樂,整個屋子都瀰漫著熱熱鬧鬧的氣氛。

春節有很多習俗:貼對聯,掃塵、守歲、吃年夜飯、壓歲錢、放鞭炮等等。我最喜歡放鞭炮,但是現在城市裡不能放煙花爆竹。記得前年我們在玉山老家過年,吃過年夜飯後,我和哥哥姐姐們一起在院子裡放鞭炮和煙花,哥哥他們負責放煙花,我不敢用打火機,姐姐就告訴我可以玩甩炮,直接扔到地上就會響的鞭炮,小小的,長長的,圓柱體,但是立不起來。如果你把那一盒裡的小鞭炮一起扔到地上的話,那響聲真的和煙花一樣大聲。看著天空中美麗的煙花,有的像太陽一樣散發光彩,有的像花朵一樣絢麗多彩,還有的像五顏六色的繡球一樣綻放開來。

這時我想到了王安石寫的一首古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3篇 傳統節日:中國的文化又一盛宴 第2張

第2篇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蘊和異域風情,面對這些文化我們應有的態度是去了解,吸收。但要有主次之分,在不丟掉民族文化的同時,適當的發揚具有色彩的西方節日。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優秀傳統文化當然也是代代相傳,並且相當注重本位文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更為頻繁。難道就不應該發揚其它有色彩的節日嗎?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節日文化極其豐富。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捧西方節日。就好比說情人節,當天不僅會有手牽手漫步街道的情侶,各個街頭還會有許多賣花、氣球的小販。各大商場的商家也藉機營造氛圍創造商機。這足以說明大家都很享受這種節日帶來的快樂,並且一些中老年人也慢慢開始接受西方節日,追隨時代的潮流開放思想,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發展,這何嘗不是一件美事。中國的七夕首次被寫進中辦國辦檔案,在這種洋節的影響下,人們也並沒說不過中國節,不注重中華文化了。所以好的洋節還是值得被借鑑。

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奮鬥至今,是人民的榜樣。在面對洋節影響越來越大的現象,他們曾刊發《黨員幹部不應過洋節》這類檔案。黨員幹部內心中愛國,重文化的情懷是值得人們欣賞和讚揚的。但也有對立面,迄今為止沒有一種文化可以說是完美無暇,所以各國之間才要不斷進行交流溝通,黨員不能一票否決所有的洋節。當今不是隻有中國過中國節,在溫哥華一些有華僑居住的國家也開始置辦中國節日,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說明我們的文化也在影響別國,而當地政府沒有拒絕阻止這種行為,說明別國是積極認可,吸取我們的文化,而我們的黨員又怎該全盤否定這些有特色的洋節,黨員應該領導我們過好節。

我國在不斷髮展的同時,也日益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並且制定了相關的意見,現代青年人思想開放,凝聚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即使這樣也要在不丟掉本位文化的情況下進行,不能本末倒置,要振興我國傳統節日豐富文化內涵,加強民族文化主體性,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切忌一味追求新鮮事物。

國家繁榮昌盛,民族文化至關重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熱愛節日,人民應過好節。

第3篇

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奶奶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奶奶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奶奶包的香嫩。為了能一直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我硬是央求媽媽必須學會,不能讓包粽子的手藝失傳。今年媽媽包的也終於有模有樣了。

可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還是後來媽媽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其實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粽子,後來,慢慢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慣。

怎麼樣?知道了嗎?其實呀吃自己包的粽子感覺特別好,這不,奶奶給我買來了粽葉、糯米、紅棗、還有繩子,讓我自己包粽子,啊,媽媽都不會,這可讓我更傻眼了,怎麼包呀,奶奶看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笑了,併為我講了包粽子的簡單過程,然後耐心地指導我。可我一個人還是呆呆地站在那兒,真是狗吃刺蝟——不知如何下手,按著奶奶的樣子,我先把粽葉做成漏斗的形狀,往裡面加了點糯米,再加紅棗,然後把它的“角角”往裡面塞了塞,用繩紮好,啊哈,一個粽子做成了!

可乍一看,既不像粽子,也不像菱角,更不像三角形,唉,真是四不像!算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我的勞動成果吧。向下一個粽葉發起了“進攻”!我又放了點糯米在漏斗狀的粽葉裡,嘴裡還哼著小曲,終於做好了,嘿,奶奶包的粽子一個個挺著將軍肚,威武無比!媽媽包的還算精神抖擻,像一個個備戰的士兵,再看看自己包的粽子,一個個像洩了氣的皮球。算了,不如把它放在裡面濫竽充數?對,這主意不錯,於是我把自己包的也放了進去。看著一個比一個不像的粽子,直搖頭!但我堅信:我一定可以學會!

隨著自己慢慢長大,我不僅僅覺得粽子甜香味美,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同一種情懷。滿口噴香的糯米,撲鼻的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我對屈原的深深敬意,更讓我肅然起敬。

現在我明白了,每一種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是一種信仰與堅守,更是一種精神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