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消毒管理制度6篇 "無微不至,安全呵護:高效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是指為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對各類場所進行有效消毒的一項綜合管理規定。本制度包括消毒操作流程、消毒工具與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消毒人員的培訓與督導等方面內容。旨在提高消毒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保障人們的健康與安全。

消毒管理制度6篇

第1篇

為了幼兒身體健康,根據國家衛生部頒發的《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兒園特制定以下消毒衛生制度:

一、空氣消毒。幼兒教室、寢室、活動室、洗漱、衛生間每天用紫外線燈照30分鐘。

二、水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水杯,每日消毒一次。

三、毛巾消毒。擦手、洗手、洗臉、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並每週清洗、暴晒一次。

五、門把手消毒。教學區幼兒在園期間,每隔3小時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區幼兒每次回寢前,用消毒液擦洗。

六、玩具消毒。幼兒玩具每週用消毒液浸泡一次,並晒乾。

七、廁所消毒。保持廁所清潔衛生,每日用廁清或消毒水沖洗消毒。

八、床上用品消毒。床單、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枕套每月兩次。被子、墊被、枕頭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九、做好幼兒每日晨、午檢,掌握第一手材料,預防疾病。

十、如遇傳染病毒傳播時期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加強衛生消毒工作。

消毒管理制度6篇

第2篇

1、室內外環境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清掃(比例1:100的84消毒液),保持整齊清潔。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冬季每半日通風一次,每次10—15分鐘。夏季要安裝防蚊、蠅、鼠、蟑螂等病媒昆蟲動物的設施。垃圾要有專門容器集中存放。

2、兒童使用的餐具要餐餐消毒:餐具、水杯每天消毒櫃消毒,毛巾每天用1:200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圖書、玩教具每週一消毒。

3、廁所要兒童專用,並定期用酸類刷洗消毒,保持無異味。

4、活動室、寢室、盥洗室及其它輔助教室每日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時間不低於40分鐘)、來蘇兒等進行空氣消毒。

5、用自動飲水機的園所,後勤負責每月對飲水機進行一次清洗和消毒並詳實記載消毒記錄。

第3篇

1、熱力消毒(程式:除殘渣→熱鹼水浸泡洗刷→清水衝→熱力消毒)

①煮沸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100℃的水中煮沸10分鐘。

②蒸汽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蒸汽櫃內,溫度保持100℃,消毒時間不得少於15分鐘。

③紅外線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櫃,溫度保持100℃,消毒時間不得少於15分鐘。

2、藥物消毒(對不宜蒸、煮消毒的飲具、茶杯、酒杯可在洗淨後用化學藥物消毒。程式:除殘渣→熱鹼水浸泡洗刷→藥物消毒→清水衝)

①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必須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生產的產品。

②消毒液濃度、消毒時間必須嚴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說明進行。

經消毒的食(飲)具應有專門的存放櫃,存放整齊避免與其它雜物混放,防止食具重複汙染,並對存放櫃定期進行清洗消毒。

第4篇

學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僅用量大、週轉快,而且與進餐者直接相關,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潔,被病原微生物汙染,通過就餐環節,病菌或病毒就會進入體內,造成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為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應當遵守國家制訂的操作規範及衛生要求,嚴格按照洗消程式進行消毒:

第二步是溫水清洗,去除殘留油脂等(水溫以30℃左右為宜);

第三步是消毒,可採用物理的或者化學法殺滅餐具上的殘留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

第四步是沖洗,即用清潔衛生的清水沖洗掉餐具上的殘留藥物;第五步是保潔,即將洗淨消毒後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潔設施內備用,以防止再汙染。

二、餐具洗滌消毒人員應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

餐具如何進行消毒呢?目前國內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兩類:一類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熱力滅殺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紅外線等;另一類是化學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學消毒劑滅殺滅病原微生物。但後一類有一定副作用,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國家對用於餐具的化學消毒劑實行嚴格管制,必須經省以上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審查批准方能生產、使用。目前,經國家批准常用於餐具的消毒毒劑有滅菌片、te-101片、84肝炎消毒液等。其中,滅菌片有含氯量高、穩定易儲存,入水後易崩解等優點,成為餐具消毒的首選毒劑。以上兩類中,以物理消毒法最理想。

(1)煮沸消毒法。消毒鍋應呈桶狀、鍋底稍平,水量適度,以竹籃盛裝餐具,當水沸時,將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時,取出備用,就是沸進沸出。

(2)蒸汽消毒法。這是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種多樣,有簡易蒸汽消毒法、鍋爐蒸汽法、電熱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溫度在80℃上,保持30分鐘即可。

(3)滅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藥物兌自來水0.5公斤的`比例配製消毒液,然後將洗淨的碗盤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內,浸泡3-5分鐘。

(4)84肝炎消毒劑消毒法。用自來水配製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來水加入84肝炎消毒劑10毫升),將洗淨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鐘,取出備用,配製均用自來水,不得用熱水。

食堂指定人員負責餐具容器、用具洗滌消毒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到消毒經常化。

(1)感官檢查。首先檢查洗滌人員是否按洗滌程式操作,有無弄虛作假,省略消毒程式;

(2)檢查消毒裝置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無消毒液,消毒櫃的溫度等;最後檢查備用餐具的衛生質量,一般來講,衛生質量較好的餐具應當是內外壁和底部無油膩,呈現本色。

第5篇

1、發熱門診應設定顯著標志,防止他人誤入。出入口應設手衛生設施。每天應開啟門窗對流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

2、病人由預檢分診護士提供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後,引領至診室。發熱門診實行一室一患者接診制,嚴禁候診人員多人同時進入診室。

3、發熱門診醫生接診時,應按防護級別要求戴帽子、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穿工作鞋、工作服、隔離衣等,在接觸每個病人前、後或接觸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前、後必須徹底洗手,或手消毒。當出現疫情時,根據需要穿隔離衣、戴手套、護目鏡、鞋套等。

4、空氣每天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小時或用動態空氣消毒機消毒,做好記錄。每週用75%酒精棉球擦拭燈管1~2次,每月清洗動態空氣消毒機濾網或按說明書要求執行。

5、拖布、抹布應分割槽域、分室使用,標記明確,用後先清洗後置於500mg/l的含氯消毒劑中浸泡30分鐘消毒,清水衝淨,懸掛晾乾。

6、體溫計用後先清洗再以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以上,流動水衝淨擦乾備用。聽診器、血壓計、袖帶等用後以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擦拭消毒,清水擦拭乾燥備用。

7、保持診療臺、室內環境及物體表面、地面清潔乾燥。對患者及家屬經常接觸的門把手、床欄杆、樓梯把手、餐桌等物體表面,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擦軾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

8、保持診查床清潔、乾燥,若被患者分泌物、體液汙染時,及時清除並採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生活垃圾及醫療垃圾均按照傳染病醫療廢物處理要求,使用帶有警示標誌的雙層醫療廢物包裝物進行包裝;銳利器物棄置於利器盒內,達到3/4滿時,由專人負責收集,紮緊袋口或密封盒蓋,專車密閉運送,集中處理。

9、接診患者的急救車應保持通風,車內須備有快速手消毒劑、醫療廢物容器、包裝袋。醫護人員防護用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防護服等,保持急救車內清潔、乾燥、無汙染。被患者分泌物、體液汙染時,及時清除並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後,清水擦拭揩乾。接診後的急救車內物體表面、地面須做好終末消毒,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

10、發熱門診汙染物的處理:醫務人員用過的布類隔離衣、護目鏡等放入含有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液內浸泡30分鐘,由專人進行分類處理;護目鏡沖洗擦乾備用,隔離衣送洗衣房洗淨乾燥後,滅菌備用。

11、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下班時,把用後的物品分類,放入指定的容器內浸泡後,再洗手(沐浴)、更衣。

12、醫務人員若出現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體徵者,應急時隔離,進行醫學觀察。

(1)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式(摘自《醫院隔離技術規範》)

①清潔區進入潛在汙染區:洗手→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一換工作鞋後→進入潛在汙染區。手部面板破損的戴乳膠手套。

②潛在汙染區進入汙染區: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汙染區。

③為患者進行吸痰、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體內物質噴濺的診療護理工作前,應戴防護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①醫務人員離開汙染區進入浴在汙染區前:摘手套、消毒雙手→摘護日鏡/防護面屏→脫隔離衣或防護服→脫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潛在汙染區,洗手或手消毒。用後物品分別放置於專用汙物容器內

②從潛在汙染區進入清潔區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脫工作服→摘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清潔區。

第6篇

1、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滅菌與監測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

2、醫療機構應當對口腔診療器械消毒與滅菌的效果進行監測,確保消毒、滅菌合格。

3、滅菌效果監測採用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

4、工藝監測包括滅菌物品、洗滌、包裝質量合格;滅菌物品放置滅菌器的方法合格;滅菌器的執行程式正常。壓力蒸汽滅菌監測合格後在常規使用條件下做到每鍋工藝監測。

5、新滅菌裝置和維修後的裝置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確定裝置滅菌操作程式、滅菌物品包裝形式和滅菌物品重量,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在裝置滅菌操作程式、滅菌物品包裝形式和滅菌物品重量發生改變時,應當進行滅菌效果確認性生物監測。滅菌裝置常規使用條件下,無菌物品每包化學監測,每月進行一次生物監測並做好記錄。

6、用包裝方式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環氧乙烷滅菌的,應當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

7、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應進行濃度監測和微生物汙染監測。

濃度監測:對於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易揮發的消毒劑應當每日監測濃度,對較穩定的消毒劑如2%戊二醛應當每週監測濃度,使用頻繁應縮短監測時間並記錄。

微生物汙染監測: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每季度監測一次,使用中的滅菌劑每月監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