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紅樓夢讀後感7篇 “沉浸於紅樓夢的世界:不只是一部小說,更是一個歷史時代的縮影”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之作,被譽為“中華第一奇書”。該小說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愛情、友情、家族紛爭等複雜情節,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讀完這部小說,我不僅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受到了啟迪和感動。

紅樓夢讀後感7篇 “沉浸於紅樓夢的世界:不只是一部小說,更是一個歷史時代的縮影”

第1篇

張愛玲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周汝昌也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紅樓夢》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紅樓夢》,才理解了為什麼有那多人鍾情於它,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研究“紅學”。

就思想資料來說,《紅樓夢》有著卓越的成就,在藝術技巧上也有同樣的很高的造詣,前幾天在網上看過有法國人這樣的評論說,《紅樓夢》的作者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本事。

以往對《紅樓夢》的認識僅限於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感情,也曾為過他們的感情而嘆息,可惜。此刻重讀一遍,就像品嚐濃郁的茶一樣,覺得感情只可是是其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罷了

?紅樓夢》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並且以賈府家事利益和寶玉的一生為主題,經過對這個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的講述,揭露並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會,並暗示著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紅樓夢》第一章就講了一個神話,在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鬱結。到最終石頭變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寶玉,我們不明白,只覺得充滿著神話的神祕和浪漫的色彩,頗引人入勝。

書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別寫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個奇女子。每個女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們統統被放在了“薄命司”。

與此對應,在歌曲的最終,寶玉又形象的對其總結,像欠淚的淚已盡的黛玉,富貴的金銀散盡的寶釵,欲知命短問前生的元春,分離聚合皆前定的探春,還有為官的家業凋零的湘雲,無情的分明報應的妙玉,欠命的命已還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門的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的鳳姐,有恩的死裡逃生的巧姐,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的李紈,冤冤相報豈非輕的可卿。所謂紅顏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開頭曲《枉凝眉》中這樣唱道“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曹雪芹運用了詩歌,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手法,詮釋了這樣一部笑著含淚的杯具,

魯迅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明白,至少,是明白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可是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最終出家,同一小器。

紅樓夢讀後感7篇 “沉浸於紅樓夢的世界:不只是一部小說,更是一個歷史時代的縮影” 第2張

第2篇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杯具為主要資料,經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述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巨集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杯具.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盪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99.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夢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構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經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述,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裡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資料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並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本事."

第3篇

?紅樓夢》讀後感我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感情的,還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在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我很感激續者高鶚,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讓她別了寶玉,我覺得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杯具,可是不是有句話說:賽翁失馬,焉之非福嗎?對於黛玉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的杯具結局,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睡時,看著寶石仍在凡是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是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也是不贊成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當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地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顎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憤恨,氣極至亡。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到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甚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我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種幸福。寶玉自我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樣說,寂寞地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的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問題。

我一向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二離開賈府的,否者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最終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鬥爭,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能夠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感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黛玉的感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如既往地愛著寶玉嗎?

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可是如此。

其實感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感情給了我們很多完美的幻想和期待,就像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完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第4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題記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其原名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前八十回由曹雪芹著,後四十回由高鶚續(一說是無名氏續)。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說家,著名文學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在人生的最終階段,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並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後遺留《紅樓夢》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廢藝齋集稿》。

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族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夢想和主張。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感情婚姻杯具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淒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中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到達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當我讀完《紅樓夢》這部被公認為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時,一種對作者的敬佩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不可否認,《紅樓夢》是本奇書,它就如一場聲勢浩大的夢,指引著我一一次不可抗拒地走進,在它一處處典雅與美奐絕倫的場景中穿梭,以探索之眼,觀看著每一絲飄過大觀園的微風,以及在繁華中沉浮的男人,也憐惜每一輪皎月下的花影,每一位傾城的紅顏……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便是它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讓我每一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初讀這本書時,小小的我便感動於那木石前盟,便沉淪於那句“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便愛上了林黛玉這個痴情、超凡出塵、柔柔弱弱的女子。可是,當我再次翻開《紅樓夢》時,依舊感動於那木石前盟,卻在不覺中也信了這金玉良緣;對林黛玉的熱愛也淡了,卻欣賞起了那朵“豔壓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牡丹——寶釵!

薛寶釵是薛姨媽的女兒,她肌滑瑩潤,皓齒硃脣,舉止嫻柔,端莊豁達,淡雅之中不失秀美,與每一個人都堅持著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相處,是典型的大家閨秀,是長輩們最喜愛的女子。

寶釵有一顆玲瓏的心,一片冷幽的情。她的心,學識廣博,處事周到,屢屢贏得眾人稱讚;她的情,恪守封建禮教的規矩女子,矜持的若有若無,若隱若現。

寶釵的美,不在於真,卻在於實;不在於善,卻在於應變。她的隨分從時是我最敬佩的地方。寶、黛剛進榮府之後,作者比較二人:“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谷”。我認為,寶釵講究的是“又要自我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的現實主義,對姐妹們,待人接物,她不疏不親,不遠不近;可厭之人,未見冷淡之態,行諸生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能審時度勢,卻又能善待眾人,是寶釵得力之處。[由網友投稿]

寶釵是個極恪守禮教的女子,她的遵循禮教,固然沒什麼不好,還能夠令她生活的更好,然而,她在自我的心魂世界,就總如在一片無垠的沼澤地揹負沉重的十字架前行。她本是一位青春的妙齡少女、天真浪漫,卻偏要違背自我的意願,做眾人眼中賢德溫良的淑女,就如同一朵高雅富貴的白牡丹,雖然那麼美麗,那麼嫵媚,卻綻放的那麼不由自主,綻放的那麼空虛與沒有方向。

她的情,原本在胸膛中熾烈地燃燒著,原本在生活強烈地顯現著,也原本在那個時代強烈地迸發著。然而,她生生地壓抑下蓬勃青春的完美,不顯山,不露水,卻又極力掩藏著,最終把自我塑造成了一尊冰冷的時代產物。寶釵常被人稱為冷漠無情,其實,她只是以自我的方式來愛而已。黛玉的心思全在寶玉身上,寶釵又何嘗不是寶玉捱打,黛玉哭得梨花帶雨,寶釵何嘗不是心裡也痛正因為兩人性格不一樣,所以表現的手段不一樣,見地也不一樣。

一個聰慧、熱情、知性的女子,偏偏抹殺了自我的聰慧、熱情和知性,就只為那一塊寶玉,就只為獲得家族權貴們的一片讚揚……當寶釵聽到寶玉夢裡那一句“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時,她的心碎了,卻依舊不願夢醒,依舊在賈家敗落之際,在明知寶玉愛的是林妹妹時,無怨無悔的嫁與寶玉,同守貧賤,只為能為他撫平失去黛玉的創傷,能為他安排世俗的一切,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愛呢木石前盟固然是前生註定,金玉良姻也是辛苦百千世方修來的呢!

只可惜,如此一個為愛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痴情女子,得到的,可是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婚姻,一個紅顏薄命的結局!寶釵,你的自我犧牲,實在不值得;你對自我的不珍愛,實在令我不忍!

如果說《紅樓夢》由“情”、“政”為兩條主線,寶釵無疑是“情”的主角,那麼,“政”呢便不得不使我們想到那潑辣的“鳳辣子”——王熙鳳!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一句話,便道盡了王熙鳳的宿命,也道盡了王熙鳳的悲酸。

王熙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啟笑先聞。她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精明能幹,伶牙俐齒,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喜愛與信任。

曹雪芹似乎很偏愛王熙鳳,用來描述王熙鳳的筆墨總是那麼多,寫她的美貌,寫她的聰慧,寫她的潑辣,寫她的才幹,寫她的狡詐,寫她的惡毒,寫她的貪婪,寫她的虛偽,寫她的善妒,寫她的機巧;寫她的攫取權利的不惜代價,寫她狡黠又強烈的慾望……彷彿要寫盡王熙鳳的悲歡辛酸,巧言令色,當然,就會寫到她的悲慘下場與慘烈死亡。

被賈家拋棄似乎是王熙鳳註定的命運,也是她一手造成。生息與輪迴,皆有定數;聚散與喜悲,也有報應。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王熙鳳在自我的聰明才智中栽了跟頭,把自我絆倒,又能去怨誰呢她只能在嘴邊含一抹苦笑,一個人孤孤單單靜靜悄悄的去醒悟吧……

至於《紅樓夢》中的其他主角,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些許印象:溫柔和順、隨分從時的襲人,磊落光明、直爽要強的晴雯;溫柔沉默、隨遇而安的迎春,調皮卻傷情的金釧……

我相信,若我再讀一遍《紅樓夢》,必定又會有一番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紅樓夢》的價值所在……

第5篇

?紅樓夢》中寫了一大群青春年少的女子,作品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酒和詩。史湘雲作為眾芳中的一員,被喻為海棠的象徵,她有著林黛玉的聰穎和真摯,卻沒有她的憂鬱和褊狹;她有著薛寶釵的才思和醇厚,卻不像她那樣冷漠和矯情;她有王熙鳳的潑辣和爽利,卻沒有她的殘忍和貪婪,她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美女。

湘雲因其姿容瀟灑、高雅脫俗深得眾人喜愛。《紅樓夢》中並無對史湘雲相貌的正面描摹,可是卻從側面寫她和寶玉面貌彷彿。三十一回中寶釵提到:“他在那裡住著,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他站在那椅子後邊,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寶玉,你過來,仔細那上頭掛的燈穗子,招下灰來,迷了眼。’”寶玉的面貌書中是描述過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曹雪芹描述的寶玉的外貌,真可謂美極,湘雲和他相像,女兒的俊秀之外,也兼有男兒的俊朗。

湘雲才思敏捷,是個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她熱衷於創辦詩社,在詩歌評論中也有自我獨到的見解。群芳宴史湘雲掣得海棠花籤,簽上的詩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這是蘇軾詠海棠的名句。吟詠白海棠,史湘雲來遲了,在別人幾乎已將意思說盡的情景下,她竟一連弄了兩首,且新穎別緻,另有意趣,贏得了眾人的讚歎和激賞,被評為壓卷之作。大觀園的最終一次詩會,她的柳絮詞,寫得嫵媚清鮮,黛玉看後笑道:“好得很,又新鮮,又趣味兒。”湘雲詩興到來時,熱情洋溢,忘乎所以,被謔稱為“詩瘋子”。蘆雪庵聯詩,她一邊是忙忙的吃菜,句如連珠,詩如泉湧,力戰黛玉、寶釵、寶琴三傑。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公認的最有詩人氣度和才賦的少女了,作者寫她多次讚賞湘雲的詩,可見湘雲的詩才的確是出眾的。此外,第三十一回,湘雲與丫環翠縷拾金麒麟論陰陽,與翠縷的一問一答中,可能看出:湘雲較之寶釵,黛玉才華出眾,學識淵博,懂得周易之理,陰陽學說,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兼有寶釵的才思,又有著黛玉的聰慧、少女的活力。

第一、她的笑。讀過《紅樓夢》的人,恐怕都不會忘記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的出場,無獨有偶,湘雲的出場也是先聲奪人的,她是和著笑聲出場的。湘雲是大觀園女兒國裡笑得最多一個少女,她常是“大說大笑”,“拍手笑”,“拿手帕子捂著嘴呵呵的笑”,有時笑得“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甚至笑得“連人帶椅子歪倒了”。……,她走到哪裡,哪裡的空氣就活躍起來,就有了歡聲笑語。

第二、她的說。這不是贊她說的妙,而是講她說的直,快人快語。而最能說明她心直口快的事,發生在薛寶釵生日看完戲後,當大家猜出戲中小旦活像黛玉,都不敢說時,湘雲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脂硯齋評湘雲“事無不可對人言”,可見口快口直是湘雲豪爽性格的另一突出表現。史湘雲的真率爽直,不只是說笑,在實際行動中也有不少表現。《紅樓夢》前80回,寫了史湘雲兩次酣眠,一次酣眠芍藥茵,醉後睡姿優美動人;一次酣眠桃花被,睡得痴酣而無所顧忌。這些日常生活場景,看似平淡無奇,卻把湘雲豪放爽直的獨特之美,經過生機盎然的意境,色彩協調的畫面,動人心魄的人物儀態,表現得令人陶醉、神往。

第三、為人、為事。她很少或者說根本不會為自我打算什麼,爭取什麼。即使之後勸說寶玉讀書,遭到寶玉的責備之後,她以後再也沒說過類似的話。並且對寶玉一如既往,毫無芥蒂。她就是這樣一個胸無心機,不用心機的姑娘。湘雲沒有林黛玉的尖酸小性兒,也沒有薛寶釵的世故精明。她是個直來直去,有話明講,從不因口舌齟齬而耿耿於懷的爽快人。異常值得一提的是,史湘雲與奴婢之間異常親密的關係,無論對平兒、襲人或者香菱、翠縷,她都一視同仁,從來不“拿小姐的款”。湘雲思想性格不與封建傳統一致的一面,是她人品美的體現,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史湘雲的身世是悽悽切切的,但她沒有黛玉的自卑心理,也不像黛玉那樣自怨自艾,悲天憫人,用眼淚和嘆息來折磨自我,她總是以樂觀、曠達、寬巨集量忘卻自我的不幸和不快,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她那豪情率真的可愛性格,更沒有扼殺她生活的熱情和活力。愛說愛笑,敢作敢為,率真和豪爽,這是史湘雲性格難能可貴的一點。

總之,人品美、才情美、性格美表此刻獨具特色的湘雲身上,正是二百年來絕大多數讀者深深喜愛、熱烈讚歎這一藝術形象的主要原因。

第6篇

張愛玲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周汝昌也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紅樓夢》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紅樓夢》,才理解了為什麼有那多人鍾情於它,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研究“紅學”。

就思想資料來說,《紅樓夢》有著卓越的成就,在藝術技巧上也有同樣的很高的造詣,前幾天在網上看過有法國人這樣的評論說,《紅樓夢》的作者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本事。

以往對《紅樓夢》的認識僅限於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感情,也曾為過他們的感情而嘆息,可惜。此刻重讀一遍,就像品嚐濃郁的茶一樣,覺得感情只可是是其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罷了

?紅樓夢》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並且以賈府家事利益和寶玉的一生為主題,經過對這個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的講述,揭露並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會,並暗示著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紅樓夢》第一章就講了一個神話,在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鬱結。到最終石頭變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寶玉,我們不明白,只覺得充滿著神話的神祕和浪漫的色彩,頗引人入勝。

書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別寫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個奇女子。每個女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們統統被放在了“薄命司”。與此對應,在歌曲的最終,寶玉又形象的對其總結,像欠淚的淚已盡的黛玉,富貴的金銀散盡的寶釵,欲知命短問前生的元春,分離聚合皆前定的探春,還有為官的家業凋零的湘雲,無情的分明報應的妙玉,欠命的命已還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門的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的鳳姐,有恩的死裡逃生的巧姐,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的李紈,冤冤相報豈非輕的可卿。所謂紅顏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開頭曲《枉凝眉》中這樣唱道“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曹雪芹運用了詩歌,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手法,詮釋了這樣一部笑著含淚的杯具,

魯迅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明白,至少,是明白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可是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最終出家,同一小器。

第7篇

一樣花開到底遲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到底遲,是九月,秋意漸濃。

有風從牆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賈府,那四角的天空,終被風慢慢吹成了秋天。

風從竹籬吹過,浸入即將盛開的菊花的經脈中,喚醒了枝頭上貯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緩緩張開慵懶的蕊,清涼的香氣,不知不覺在微涼的空氣中瀰漫開來。

千古紅樓,夢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這一世,化作了這個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風弱柳的嬌弱身軀裡,蘊藏著超越脂粉的不凡稟賦。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樣精緻婉轉的別樣情懷,還有那深深隱藏在思想深處的叛逆情懷,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樣的不和諧。又該怎樣同那冰冷森嚴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那是個怎樣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瑩剔透,如玉般純淨無暇。從小寄人籬下,“風刀霜劍嚴相逼”,而她只是想與心愛的人在一齊罷了。她那樣的孤標傲世,可又有幾人懂她?人們常把女子比作花,卻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

的確,那淡泊疏野、那孤標傲世、那頑強清高的菊,怎會和纖弱的女子聯絡在一齊呢?千年之前,有一個叫陶淵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昇華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後,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林黛玉,用她纖纖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靈魂就這樣契合在了一齊。因為她本是這樣的人啊!

有人說黛玉不如寶釵穩重、寬厚,可寶釵那樣老成、圓滑處世的富貴花,又怎能和林黛玉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並論呢?

不禁想起爺爺的大書櫃。從那裡,我翻出了多少書?猶記得那四本《紅樓夢》啊,淺青色的書面、老式的線裝本,微微泛黃的紙,連“夢”字都還是繁體。舊舊的樣貌,猶如一位在歲月裡模糊了背影的女子。

然而,那金陵十二釵卻活靈活現地在紙上浮動了。那麼多的人物,那麼多的哀傷,讓我一時不禁莞爾,一時不禁落淚。在別人大叫讀不下去時,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紅樓夢》,和那個,孤傲脫俗的女子。

會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個睡不著的夜晚,怎樣的落寞,怎樣的黯然神傷。口齒噙香對月吟。無人懂。

那樣的孤獨無助,讓人不禁隱隱地心疼。在秋後的某個午後,徘徊在滿園清香中,聽伶人們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偶抬頭,迎風一笑,那樣的林黛玉必須冷到了極點,孤到了極致,猶如一枝秋菊俯視那早已成為春泥的落紅。那一刻的清香,逍遙了整個秋天,逍遙了她的一生。

想,瀟湘館那裡的竹籬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靜悠然的喃喃細語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著書,輕念一句“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還是,如後人所道,瀟湘妃,枉凝眉,千古紅樓夢一回。還是如往常一樣,不悲不喜。

或,應對那菊花,輕攏水袖,漫展柔荑,輕捻一朵菊,念道:“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到底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