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愛活動學生心得體會2篇 “愛心漫溢,成長無限:活動學生心得體會”

在日常生活中,關愛活動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享他們參與關愛活動的心得體會。通過這些經歷,不僅可以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和關懷,還能夠培養自身的社交能力和責任感。讓我們一起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關愛活動的魅力和意義。

關愛活動學生心得體會2篇 “愛心漫溢,成長無限:活動學生心得體會”

第1篇

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總會碰到這樣的學生:倔強、不聽話、不愛學習。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特別需要老師的熱愛、關心、幫助和信任。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

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總會碰到這樣的學生:倔強、不聽話、不愛學習。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特別需要老師的熱愛、關心、幫助和信任。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

一、 學生對老師的不夠尊重的態度有時並不是衝老師本人而來的,他可能正因情緒不佳,找不著機會發洩自己的情感。如果老師不能冷靜理智地對待和處理,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後果。老師需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懷、誠摯的愛心、高度的責任感,寬容學生一時的不當,並努力探究這種外在表現的深沉原因,運用自己掌握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適時地給予疏導和並通。

二、 要細心的觀察,善於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很多學生的心理、想法並不直接暴露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善於捕捉、發現、瞭解,善於分析和探究學生的深層心理動機,找出問題癥結,抓住教育引導學生的最佳契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 學生所產生的一些困惑和心結,可能遠遠大於教師所瞭解的程度。學業上困頓時,生活上不如意時,交友不當時,與老師相處不融洽時,與父母關係不良時,面對競爭壓力不善調節心情時,等等,都有可能產生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往往使學生感到難於啟齒,故而在靈魂深處隱瞞下來,心理壓力得不到及時緩解,就會積澱產生一些嚴重心理問題。但無論何種狀況,學生總會通過一定的外在形式對自己的心理有所顯露。這時,教師更應慎重處理,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關愛,耐心細緻地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此外,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絡、溝通,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引導家長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創造一個舒適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關愛活動學生心得體會2篇 “愛心漫溢,成長無限:活動學生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愛,多麼沉重的一個字,也是這個字牽連的人的一生一世,懂得愛,學會愛,愛在您身邊。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沿海走著,一邊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窪裡,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捲上岸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窪裡,回不了大海,雖然大海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的。男人繼續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窪裡彎下腰去,原來他在撿起水窪裡的小魚,並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著小魚的生命。終於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說:“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條、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小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

“教書育人”,這就是教師的職責。我終於悟出了這個最簡單的真理所蘊涵的意義。要教好書,教師不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學術知識,還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以及心理學知識。要育好人,教師必須具有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師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教育素養曾說:“教育素養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我加入讀書會的初衷是:多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多看一些書,我希望能有充分的知識把每一堂課上好。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存在很多的問題:專業知識素養的缺乏、教學實踐能力的欠缺、課堂調空能力的不足等等。所以,讀書就顯得尤為迫切。尤其是現在正處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新課改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對教師的挑戰。因為傳統的教學是要求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重在結果。而新課標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就是課程,教師該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生的內部活動把課程中的理想轉化為現實,把一堂課真正上到學生心中,這個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身對教師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師必須專業化,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學術知識,還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以及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自如地在課堂上與教材對話,與學生對話。有一位歷史老師,他開了一節公開課非常成功,於是別人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備這節課?”那位歷史老師回答道:“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得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這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給了我很多啟示。作為新教師,年輕是我們的優勢。 我們必須讀書,必須每天讀書,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不至於把教書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在這次的讀書會活動中,朱子善老師的精彩發言確實也留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我們必須不斷地讀書,讀書,再讀書。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這個職業很重要,因為它“生產”的是人。如果我生產出一個不合格的衣服,我們可以把它當廢品扔掉,可是我們“生產”出來一個不合格的人如何處理呢?所以我們必須把全部的愛和精力投入其中。正如故事中的小男孩所說的“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即使不能讓每一條小魚都可以在大海里暢遊,我們也不可放棄,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那些需要拯救的靈魂。因此,我們這些新教師要樹立高度的服務意識,真正地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記得在樂清舉行全國語文教學研討會上,許多的特級教師都上了一堂堂精彩的課。然而,讓我震撼的不是他們精妙的教學構思,而是他們在課堂對學生所傾注的關懷和熱情。他們基本都已年過五旬,卻依然用高尚的師德和人格感染著在座的每一位教師,包括我在內。我想,不管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上,我們都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比如,我覺得大部分的教師(包括我在內)在備課過程中把重點放在講授內容和邏輯上,而忽略了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方面也談到了這一點,就是有關備課。他認為“在備課過程中應把自己置身於學生的地位,用學生的眼光來看教材”。誠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應把重點放在講授內容和邏輯上,而應把備課的重點放在學法引導上,即如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教育過程中來。在課堂上,教師關注的物件不應是課本內容,而是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這也是新課改的一個要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這就需要教師能做到真心地關懷自己的學生。

我們讀書、研究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學生,學校建設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教育學生。教師的素養直接決定了學校建設的成敗與否,也關係千千萬萬學生的教育問題。以淵博的知識教育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也將成為我終身的追求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