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最大的麥穗讀書心得3篇 金色啟示:麥穗啟迪之旅

《麥穗讀書心得》是一本匯聚了最多優質公文的讀書心得網站。我們致力於為讀書愛好者提供最全面、最深入的圖書觀後感。無論你是熱衷於文學、歷史還是科技,這裡總能找到滿足你求知慾望的內容。無論你是教育工作者、學生還是職場人士,我們都相信資訊的分享能夠助你一臂之力。讓我們一同激發內心的智慧火花,共同譜寫最大的麥穗讀書心得。

最大的麥穗讀書心得3篇 金色啟示:麥穗啟迪之旅

第1篇

最大的麥穗這一文主要講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到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弟子們在麥田裡挑挑揀揀,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結果兩手空空的回來了。這一文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浮想聯篇,在現在生活中,像蘇格拉底弟子這樣的人還很多,都丟失了眼前的機會,就舉個例子吧!比如說考試,很多人都認為小考試沒有什麼,就算考得不好,也沒什麼,又不是大考試,考的在差也沒關係只要在大考試時考得好一點不就好了嗎!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你就完全錯了!這樣想是不對的,我們如果在大考試時考得好就應該在小考試時認真努力,心裡自己想著,我這一次一定要考好,只有小考試的一次又一次的積累下,才會有好的成績,就像一句名言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朋友們,機會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均等的,關鍵是看我們是否能抓住它,如果讓機會從我們身邊白白溜走,豈不是太可惜了嗎?很多人認為被人機遇好,機遇多,自己卻不幸運,沒有什麼好機遇,讀了《最大的麥穗》這一文,你應該很清楚了,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大多數人都是有很多機會卻沒有珍惜,沒有抓住機會。所以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請我們善於發現機會,抓住機遇,成功就必將屬於我們。

最大的麥穗讀書心得3篇 金色啟示:麥穗啟迪之旅 第2張

第2篇

人們常說,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說的與《最大的麥穗》中蘇格拉底告訴弟子的一樣。古希臘大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麥地裡最大的一個麥穗,只許進不許退,弟子們總認為機會還很多,不許過早定奪。結果,到了麥地盡頭時,他們每個人都兩手空空。文章最後一句話說: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讀著讀著,我聯想到我的表哥。我表哥讀完大學,考取了本科生。他那時二十多歲,正是志高氣昂的時候,他準備以他寒窗苦讀十多年學來的東西在社會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積極地找工作、面試、他認為他是一個工程師,這門技巧可是很多人沒有的,建築公司搶著要呢!他總嫌人家待遇差,一連找了兩年工作,面試了幾十家公司,姨媽經常勸他說,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就算了,從低層開始,後來表哥終於開竅接受意見了,四年後的今天,他的年薪已是六位之數。做人和拾麥穗一樣,機會便是其中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麥穗,就象做作業,做作業是見識試題的機會,看課外書是獲得知識的機會,做家務是鍛鍊獨立能力的機會……

我們不能好高騖遠,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機會,人生路的確很長,但是這是一條只進不退的路,路上的機會每個人均等,懂得珍惜機會的人才能大展鴻圖。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時機的人只能在他沒有珍惜的機會面前抱怨自己不幸運,沒有機會。星期三上午老師帶我們上了《最大的麥穗》這一課,令我感觸頗深。

第3篇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節課堂——《最大的麥穗》。一天,蘇格拉底與他的弟子們經過了一塊麥地,他讓弟子們去找一個最大的麥穗,並要求說只許進不許退。弟子們聽懂了要求後,便走進了麥地。地裡到處都是大麥穗,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總認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最後,錯失了良機,空手走出了麥地。隨後,在蘇格拉底的引導下,弟子們悟出了要及時把握時機的道理。

雖然這只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堂課,但是卻給我很大的啟發。一節看似很簡單的課堂,卻充滿了無限魅力。課上,蘇格拉底最主要的教學語言只有:“你們去麥地裡摘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如此簡明扼要的話語便把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與要求全部講明,弟子們帶著任務很快進入學習。而最後,蘇格拉底又引導弟子們悟出道理:“這塊麥地裡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可以說,在這節課上,蘇格拉底也就只佔用了這幾句話的時間,其餘時間則是全部給予弟子去尋找、去思考。而這種教學就是典型的“少教多學”。

在如今新課程改革下,要求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佔用大部分課堂時間,成為課堂上的主角,而教師只是起引導者的作用。就像蘇格拉底一樣,先用簡單明瞭的語言告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與要求,然後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去思考、去探索。然而一節課的核心並不是只是單純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就好了,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所領悟。正如蘇格拉底那樣,在弟子們躊躇之際,一番恰到好處的點撥,便讓學生茅塞頓開,悟出道理。

蘇格拉底這種“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雖然簡單樸實,但卻蘊含了教學的大智慧,就算過了兩千多年,仍是我們現在應該學習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