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音美教研組工作計劃4篇 音美教研組:國小教學計劃優化方案

本文介紹了國小音美教研組的工作計劃,旨在通過團隊合作和專業交流,提高音美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造力。計劃包括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如觀摩課、研討會和課題研究等,以期在音美教育領域取得更好的成果。

國小音美教研組工作計劃4篇 音美教研組:國小教學計劃優化方案

第1篇

本學期,我校音樂、體育、美術教研組將繼續認真貫徹市教育局、教研室、學校有關工作意見,以校為本,堅持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以各教育法規為準則,發揮音樂、體育課程多元化、人文性的特徵,全面提高我校音樂、體育教育質量,促進藝術、體育特色學校發展。

鞏固舊有成績,強化質量意識。加強音樂、體育、美術教師隊伍建設,(音樂、體育均為專職教師)提高教師素質。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價值取向,優化音樂、體育、美術課堂教學,豐富課餘音樂、體育、美術生活,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發展學生個性,推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音體美組教師本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我校教育工作的高度責任感,要主動投入業務學習。將定期的組織組內、外學習和平時的查閱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料、相互探討交流及反思、自學自練相結合,深入解讀課程標準,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理論修養。

本著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結合課改精神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⑴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⑵嚴格“五認真”規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學效率。⑶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為主要特徵的主體式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採用聽、說、唱、玩、想、演、做、畫、練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感受,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⑷靈活選用各種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利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創設情景,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⑸組織好課外活動,使課堂學習得以延伸,並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新知,興趣鞏固。抓好聲樂、器樂、舞蹈、體育特長、美術特長等學生尖子,積累優秀作品,積極參加校內外音樂、體育、美術比賽。

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以校本培訓為主陣地,經常化、專題化、系列化開展教研活動,加大研討力度,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⑴重視自身平時的業務學習和提高,強化基本功訓練,不斷提高專業和教學技能。

⑵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注重理解新教材,創造新模式,設計新課型,運用新方法,突出研究性、實效性。

⑶進行經常性的聽課、評課系列活動,作到聽、評、導、學,推動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達以教師教學經驗的豐富。

⑷以現代化教學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學習現代教學手段,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拓寬活動形式,改進評價體系,不斷總結,成長為一名科研型的教師。

本學期在結合上學期課題的基礎上,繼續研討《國小藝術學科教學策略與方法創新的實踐研究》這一永續性課題,力爭將這一課題中對“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落到實處。

1、制定教研組計劃、課題組計劃、個人授課計劃、課程超市計劃、推磨課計劃。

2、認真學習教學五認真實施細則和我校教學五認真具體規定,規範教師教育教學。

4、認真組織節目訓練,參加藝術節的慶祝展示活動。

4、做好學期結束工作,撰寫各類總結,收集整理資料。

國小音美教研組工作計劃4篇 音美教研組:國小教學計劃優化方案 第2張

第2篇

圍繞學校工作重點,充分發揮學校藝術教育特色,進一步加強音體美教研組建設,完善教研組工作機制,以研促教,促進教師的合作交流。加強班級常規管理,發揮教師自身管理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認真開展教研組制定的各種教研活動,提高音體美教師專業素養:

確定研討主題,認真開展音、體、美活動,共同交流畫的技巧,教的藝術和管理班級的水平,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溝通教學工作中的資訊。加強教學交流,提高教師基本功,以教研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實用性。

2、加強教師間的溝通,形成和諧共進的工作氛圍: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上,加強教師間教學上的溝通,互相協作,共同進步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開放式教學的教學新模式,形成教師間團結謙讓的良好教風。

1、在藝體教學的課堂上,強調教師“講”、“改”、“評”與學生“練”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規範教學過程。

2、明確對學生的專業要求,教學中做到抓兩頭,帶中間,保證班級學生的整體進步。

3、嚴格班級常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音體美教師不僅教會學生專業知識,更要發揮自身管理的能力,抓好班級紀律,瞭解學生思想動態,提高音體美教學的工作效率。

4、認真組織好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塑造完美的藝術品格,為學生的發展搭建成才的舞臺。

(三)、組織好音體美小課題研究工作,總結上學期的課題研究,在本學期內完成預定的目標,使小課題研究有新突破。

1、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通過藝術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文化學習和其他思維品質的提高。

2、挖掘教學過程中的生動案例,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心得,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認真做好新學期音體美的各項準備工作,整理清點各類物品、器材,完善借還制度,做到責任到人。

(六)、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教師教學評優課及專業能力比賽,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專業素養。

(七)、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以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正確的輿論導向,端正學風,振奮士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3篇

根據學校教研室20xx年教科研工作計劃的指導思想及工作重點,本學期我們音美組將在抓好音樂、美術老師們的各項常規工作的同時,繼續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立足於課堂,從而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藝術素質,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備課組:加強集體備課制度的實施,發揮集體智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搞好學校各種文藝表演活動。抓好音美課堂的常規教學管理,注意做好特長生的培養和學生作品的收集展覽。協助校團委辦好蘇州中學第二屆校園文化藝術節。

1、加強學習,進一步更新觀念,拓展思路。利用每次的教研活動時間,將看到的、學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進行交流,讓每位教師受益,從而真正貫穿到日常教學中去。

2、*開展教研活動。在教研活動中,力求把備課、說課、上課、評課有機的結合到活動中來,使教研活動做到目標明確,紮實有效。

3、教研活動期間,力求紮實認真地開展教研活動,事先落實研討主題和中心發言人,做到有記錄有考勤,確保教研活動正常、有效地開展。

4、按照學校要求,不斷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學習,做好學習筆記,組內相互交流,互相借鑑,做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5、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活動,借競賽鍛鍊自己,提高自己,不斷學習好的教育教學方法。

6、按時開好備課組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活動,科學組織、精心安排、推動教學、教改工作的開展。

7、以教學資訊化為導向,加強網路化教學探究,至少製作兩節課件。圍繞新課程改革為工作重心,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熟練掌握現代教具的使用,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8、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組織教師進行相互聽課、交流教案,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進修等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建立新老教師幫教隊伍。

9、多與其他組的教師交流、探究,努力構建平等、合作、和諧的同事關係,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共同努力。

第4篇

本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援下,本組成員積極參與、認真學習,藝術、體育新課程。我組成員在“如何把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進行了思考、研究與探討。我們認為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應是課堂,課堂教學不改革一切學習與培訓都可能落空。而課堂教學改革如果沒有一系列新課型來引領與支撐,也同樣不能落到實處。所以,要以生活為基礎,以興趣為支點,以自主為核心,以創新為靈魂,通過研究與實驗,我們音體美學科組在教學工作、運動隊的訓練競賽、興趣小組的活動、群體活動等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一、抓好校本培訓,讓藝術、體育教師儘快瞭解新課程改革,並儘快成長。

轉變觀念,更新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在近幾年的課改中,我深有體會不學習專業理論,將跟不上課改的需要,跟不上學生髮展的需要。為了能夠儘快地理解、執行《課程標準》,全組成員積極參加市、縣、學校、教研組組織的課改培訓活動,通過培訓,使我們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藝術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層的理解,教育觀念有了大的轉變。每天利用上半天,在相關雜誌、報刊、網路搜尋新課程改革的最新動態,討論研究符合課改精神的新教法。每月進行一次新課改專題研究,以教研組為單位總結、交流、反思本月教學情況、思考、研討下月教學內容,在實施教學中,大膽在教學結構,教法上創新,勇於實踐,。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引起教師角色、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改革教育的預期目的就是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有創造能力,有展示能力,身心協調能力的人。”拋棄傳統的循規蹈矩的呆板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的內容、要求、任務,不拘一格選擇教學方法。比如:司守權老師在執教《跳躍、搬運》一課的教學時,就採用遊戲內容來貫穿整個課堂,創編出新奇的遊戲方法,來吸引學生。本課司老師設計了三個教學內容《軍訓操》、《袋跳》、《搶救傷員》。課一開始,先以《軍訓操》活動的形式進行熱身運動,接著在遊戲《袋跳》中,教師和學生一起比賽,既能夠達到下肢熱身,又為下一個遊戲《搶救傷員》做準備,從而將兩個遊戲有機地結合起來。課的最後安排了趣味性強的《自編舞》作為放鬆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旋律中,獲得心理上的歡娛,消除體力上的疲勞。這樣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學中既開啟學生的創造思維,調動了練習的熱情,又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在這樣生動、活潑、寬鬆的環境下學習,體驗到了體育課的情趣所在。

在我校多項課題獲獎的基礎上,王成老師的《快速跑直道途中跑技術》獲得20xx年全國優秀體育課時計劃評比二等獎,張成禮老師的論文《如何加強班級凝聚力》發表到甘肅教育雜誌,王成老師體育評優課獲市級二等獎。陳仁耀老師的《書籍的封面》獲市級三等獎,樑傑老師的課件獲市級三等獎,張成禮老師的《合作跑》體育評優課獲縣級三等獎,音體美組申報的《民樂民歌與中學藝術課教學》、《民樂刺繡在中學課堂教學的應用》《以沙包、毽子為特色,加快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通過並立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多媒體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課題通過縣級立項,再加上我校良好的科研氛圍,我們組內每一位教師積極嘗試藝術、體育新課程改革,尋求研究、探索的樂趣,努力構建具備校本與地方特色的藝術、體育校本教材。加強備課組的課題研究。備課組的課題研究以“問題即課題”、“貼近教學實際、貼近學生實際的小課題”為原則,大力加強新課程實施的小課題研究。備課組的課題研究不是在教學之外抽出時間做專門的理論研究,而是從課題的問題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留心新課改中出現的問題並設法解決,解決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

由於課程標準對學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體化,我們在選擇內容上,只要能讓學生情思躍動、想象馳騁、運動活躍,生命力得以張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可選擇。課改後,由於教學內容發生了變化,上課形式靈活多樣,學生的坐位、分組練習可以隨時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調整。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活動,解放了五官、大腦和手足,大大提高了每個學生接受教學的充分程度,也增加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交往頻度和交流密度。來者不拒。比如:郭立海老師執教的《民樂刺繡》在內容的選擇和編寫教案方面,郭老師打破了傳統的方法,運用主題式的形式編寫或根據課程標準的領域目標進行編寫。採用多媒體欣賞民樂名家的刺繡,然後讓學生刺繡,教師巡迴指導,聽課領導和教師也無意識的加入到指導的行列,隨後小組評選、老師評選,選出了班級小刺繡家,教師當堂點評,並進行了獎勵。正是有了這種努力,課堂教學綜合化的程度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通過教案形式,體現了我組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全新理念。藝術教師從一個藝術知識技能傳授者的身份,轉變成為學生藝術生活的指導者,與學生在充滿生機、無窮樂趣、富有個性的藝術活動中互動、交往,進行心與心地對話交流。將愛投入到學生藝術學習的各項活動中去。記住了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和特長。課下體育、藝術老師經常能參與到學生的各項活動中去,抓住學生在體育、藝術學習中微小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給予表揚。經常給他們的潛能和優勢提供選擇和參與表現的機會,以“說——開口說、大聲說”為切入點,鼓勵學生“有話就說,不怕說。有疑就問,敢於問”,使學生大膽、自信地表現,激勵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傳統的音樂教學以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為主,整節課從頭到位都是節奏訓練、試唱練習、樂理知識的傳授,這樣,固然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但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已經失去了學習音樂的樂趣,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而現在的藝術課程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已截然不同,在付老師的《乘著歌聲的翅膀》音樂示範課中,付老師先讓學生在多媒體上欣賞典型的幾首歌曲,然後讓學生唱自己熟悉的歌曲,教師又引入了比賽時球迷的歌,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老師已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而是起著引導者、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學生群體是由一個個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體育基礎等各不相同的學生個體所組成的。要面向全體學生,和諧構建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程目標的統領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體育需求來組織體育教學,包括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學習目標,選擇練習內容和練習難度,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與學習評價標準。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分層次教學,同質分組教學,按興趣分組教學,自由組合教學等。這些教學組織形式的優點是,有利於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有利於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比如:楊金老師的體育研討課《抱球接力、組合練習》課中,他根據學生的體質差異情況,把學生分成四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練習,達到增強體質,愉悅身心。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本著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心理特點,我們在努力探討易於學生接受的適合他們發展的教學模式。

遊戲玩樂對少年兒童一生有及其重要的意義,少年兒童應該在遊戲中長大,通過遊戲獲取知識和身體上的訓練,從中學會生活、鍛鍊組織能力、會與人相處、養成健全的人格,可以說“玩”是少年兒童認識世界的最好方式,愛玩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剛剛入學的孩子,在幼兒園中是伴隨著歌、舞、畫、遊戲一起成長的,他們在遊戲中玩耍,在玩中學、樂中學。他們已然習慣於幼兒園的遊戲方式,老師和藹可親,學習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可以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一邊畫畫。他們好動、好奇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最長時間為15-20分鐘。因而,課堂上教師們常在“玩”上下功夫,只有“玩”起來學習,學生才不會覺得40分鐘時間的漫長,相反他們的注意力會很集中,既緩解了學生的疲勞,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如:姚老師在上課伊始,全體學生隨教師的琴聲在教室裡唱歌,合著音樂大拍,音樂一停,學生立即停止,然後再上課,這被學生稱之為“音樂靜聲”的方法深受學生喜歡,它不但培養了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和對音樂的快速反應力,同時為新課教學創設了很好的課堂氛圍。授課過程中,教師適時穿插“換位”的遊戲,學生們聽到固定的音樂時便會很有秩序的拍手和同位交換位置坐,隨後進行唱歌,繪畫、表演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充滿了興趣,也使教學過程,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和趣味性。

2、結合實際選準教學切入點,使藝術課堂教學呈現勃勃生機。藝術課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目的在於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藝術的學科融合特點如何體現在教學活動中,是不是每節課都必須有唱歌、繪畫和舞蹈?我們認為,藝術課的綜合不是各種藝術形式的簡單疊加,而是根據單元主題和課題的要求進行有機的結合,並不是每節課都要包含所有的藝術形式。藝術課程強調不同藝術門類、不同學科之間的連線與相互滲透,同一課題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既可以從一個藝術門類切入,達到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綜合。也可以從設計上就是多個藝術門類的相容互通,甚至可以打破學科的界限,圍繞藝術課程的內容,同非藝術學科連線,進行更廣泛的綜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便是根據課題內容的要求,結合自身的特長、學生的情況找準切入點,從事個性化教學的。如:在?茉莉花?一課的設計中,姚老師依據對課程標準及教材的理解,將民樂民歌《茉莉花》為切入點,利用生活中的民歌,學習《茉莉花》的節奏訓練、試唱練習、樂理知識等,引發學生的愛心,學習關愛他人,樂於與他人分享幸福與快樂,在一個寬鬆、良好的學習氛圍裡,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最大能動性。通過聽、看、想、說、唱、做、舞等一系列的活動,潛移默化地過程過渡到情感體驗過程,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3、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濃濃的藝術氛圍藝術是情感的表現,失掉了情感就沒有了藝術,藝術能力的獲得必須以情感的體驗為前提。實驗過程中,教師注意站在學生的視角上換位思考,從學生平凡的生活經驗入手,組織大量的相關主題的音樂、音像材料,並製作與之相關的投影、課件。通過視聽結合、情境的創設,在濃厚的藝術氛圍裡開啟學生的多種感知通道,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去感受、體驗、創造、表現、反思、評價、交流,從而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生動有趣,易於為學生掌握。例如在付老師?音樂在我身邊?一課中,教者首先讓學生用錄音機、復讀機等工具採集生活中的音樂,再到課堂中展示,效果非常好。有許多同學把他一天所聽到的.音樂全部錄下來:早上起來的鬧鐘,早新聞的開始曲,升國旗的國歌,上課的音樂鈴,英語磁帶的開頭音樂,賀卡上的音樂,音樂盒裡的音樂,門鈴聲、晚新聞的音樂等等,同學們都熱情高漲,他們都積極地把自己親手採集的音樂拿出來給其他同學聽,又因為所採集的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音樂,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課堂氣氛活躍,調動了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教育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由學校延伸到了社會,學生在實踐中明白了音樂的重要地位,同時又啟發了學生應更多地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從這個課例可以看出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的是什麼,它注重的是參與、實踐、多樣化,使一節音樂課不再是僅僅培養學生的一點音樂技能,而是培養學生的一種綜合素質,這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把一節音樂課的作用發揮到了及至。

六、藝術課程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方式的多樣,給學生評出了自信。

成功的藝術課程教學首先應該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因而藝術課的評價應堅持全面發展原則和注重差異原則,既注重藝術能力的發展,又注重人文素養的提高。既尊重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又尊重學生富有個性或獨特的表達方式,關注學生在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經濟狀況、語言、性別方面的差異,給予公平對待。在知識技能的評價上,不強求一律,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和肯定。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提倡教師採用質性評價方式,以積極的眼光,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學生,儘可能多的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讓每個學生在自尊、自信中快樂的成長。教學中,每當學生表演結束或完成一幅作品,給他們自評的機會,使其表達自己的創意、鍛鍊語言表達能力。互評使他們清楚的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同時又增強了判斷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其中,教師的引導、指導是特別重要的,評價中不能只說“你真棒”、“你很優秀”,而是應通過充滿人文色彩的激勵性語言讓學生知道他“棒”在哪,優秀在哪?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樹立信心、彌補不足,取得進步。比如:郭立海老師執教的《向日葵》首先介紹中外畫派和代表人物,學生通過欣賞凡高的代表作品,詩朗誦以及色彩原理等,學生從自己的情感體驗色彩美,滲透多元文化,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七、第二課堂的開展,開發和利用了校本課程,充實了新課改。

本學期開展了書法、繪畫、聲樂、器樂興趣小組,成立了男女籃球隊,田徑隊,乒乓球隊,課外活動開展了教職工籃、排球比賽,慶“七一”歌詠比賽,

八、九年級學生開展了籃球、跳繩、踢毽子、慶“七一”書畫展等活動。

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廣大師生鍛鍊了身體,增強了體質。尤其是一些平時較少有機會進行體育競賽的同學,在活動期間,是肢體充分舒展。同學間及師生間增進了相互的信任和了解,班級體的榮譽感在活動期間得到集中體現。為了集體的榮譽大家拼搏、吶喊、感受著團結的力量,齊心協力為集體加油!身心得到了積極性放鬆。平時緊張的學習和工作造成的身心疲勞得以緩解,為更好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新的動力。每個同學的個性得以張揚,青少年活撥好動的天性展露無疑,校園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1、新課程標準是以目標體系為主,沒有具體教學內容,包括教參也只是供參考。所有的實施方案都必須老師自己制定,所制定的教學計劃還必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儘管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內容需要在以後計劃中應重新調整,逐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新課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學生成績的評定。新課程沒有統一的評分標準,沒有評分方法,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終結性、絕對的評價方式,向多元、過程性、相對性評價轉變,對學生採用發展性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自己感覺到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小組互評,有些同學帶有感情色彩,不能公正的評價,自評差異也很大。有的能公正評價自己,有的較謙虛,對自己要求較高,有的則以不負責任的態度每項自評均為最高等級,很不合理,如何引導是以後要注意的大問題。

3、課堂教學實際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體現新課程精神,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差距,這也是以後我們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4、沙包、毽子在課間操中推廣不夠,沒能營造快樂的的校園文化氛圍,在自主學習中學生的誠信有待提高。

1、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必須是長流水”我組全體教師要繼續學習課改理論、方針政策、課程標準,不斷注入新思想、新觀念、豐富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把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

2、除了加強自身的學習外,要走出去學習外校的成功經驗,在與同行們研討中獲益,充實提高自己,使之儘可能與課改同步,在摸索過程中探究適合本校實際的路子。讓學生更喜歡我們的課。

3、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多掌握多媒體的操作方法,爭取使cai進入體育課堂。

課程改革的腳步仍在前行,每一步小小成功邁出的背後都包含了無數的艱辛,但也因此才使得課改更具魅力!相信在課改前沿奮鬥的教師繼續無悔的付出獲取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