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李開復的書籍讀後感大全3篇 李開復書籍讀後感:智慧啟迪,成長之路

李開復作為中國科技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涵蓋了科技創新、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對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為大家提供關於李開復的書籍讀後感大全,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和深入思考這位科技大咖的觀點和見解。

關於李開復的書籍讀後感大全3篇 李開復書籍讀後感:智慧啟迪,成長之路

第1篇

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七封信》以後,我感觸很大。作為一名即將跨入社會的在校大學生,這七封信中所賦予的意義是非比尋常的,在這七封信中,李開復博士在其中分別為我們講述了:堅守誠信對於社會立足的重要性、從優越到卓越的價值觀前進方向,成功、自信、快樂間必然的聯絡,大學生活我們應當如何充實的度過,我們應當積極主動的與家長、老師一起規劃自己的人生,有智慧的選擇成功的路線和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七種人才。

對於誠信,我覺得在社會工作當中,只有當你真誠的對待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真誠的對待,和上司的賞識。虛以委蛇,最終只會讓自己失去別人的信任,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流傳亙古,至今仍是不變的真理。真誠,首先我覺得應該是自己要對得起自己,只有當你能夠過去自己心理的關卡,才能夠真正的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價值觀的選取對於我們這樣的大學生而言,是困擾了許多年的話題。作為新生活照耀下的青少年,我們所受過的苦太少,不懂事,價值觀取向僅僅侷限於一個很小的空間。看;了李開復博士的這封信,我感覺豁然開朗,原來從優越到卓越的價值觀離我們並不遙遠。細節決定成敗,認真的對待每一份工作,每一件事。我們便已經進入了這份境界,然而,要真想做到卻並不容易,欺騙別人容易,欺騙自己卻很難,真正的認真對待給一件事,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惰性,因為不論什麼事情,長久的做下去都會讓人感到煩躁,厭倦,如果你能夠長久的堅持下去,你就比別人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李開復博士在第三封信中提到了:成功,自信,快樂三者間的關係,我覺得非常贊同,只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會有興趣把他進行和堅持下去,只有擁有充足的自信,才不會半途而廢。平時的一些小事最能看清一個人,做事的時候,不能鬆懈,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最好,這樣起碼自己有了面對的勇氣和成功的動力。成功,自信,快樂我的理解是,自信是成功的基礎,快樂是成功的必要要條件。我們要挑戰自我,開發自身潛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面對,去拼搏。敢想不敢做,

最終一事無成,敢想敢做,才是真正的勇士。行動永遠都要比語言有效,我們不能夠做語言上的巨人,要做就做行動上的巨人。

看到李開復博士第四封信中,關於大學生在校生活的論述,我才真正反思自己的大學生活,信中講到:“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然而現在的大學生活,真的是如此嗎,很少有人這樣積極主動的控制大學生活。中國學生潛在的思想是,苦中學,玩大學,實際上大學才應該是我們最需要努力的時候,在這我們學習的是以後面對生活的技術,能力等。

對於“我們應當積極主動的與家長、老師一起規劃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有道理,每個人自己的前途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家長,老師作為過來人,他們的經驗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多聽一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能讓我們以後少走彎路,對我們的更快的尋覓到成功的捷徑有莫大的幫助。

有智慧的選擇成功的路線。老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然而為何仍有那麼多失敗者呢?我覺得就是因為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走了彎路,岔路。有智慧的選擇成功的路線,所謂智慧,就對自己有一個真實可靠的定位,認清自己的階級檔次,為自己量身定下一個合適階位。然後才能有智慧的選擇成功的路線。李開復博士為我們提出來八種選擇成功的智慧: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用真心追隨智慧。”這將是我們一身的教科書。

在李開復寫給中國大學生的第七封信中提到了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其中

人。才。1.融會貫通者。作為一個畢業大學生,如果是一個只會背書和考試,而不善於靈活應變、融會貫通的人,將完全無法在社會上立足,這是考驗一個人的邏輯,思想以及應變能力。如果你只能照搬書上的知識,那麼這些知識永遠無法為你所用,一個傑出的人應該擅於將別人的知識化作自己的知識。

2、創新實踐者,一個敢於創新,勇於創新的人,是所有公司都需要的。21世紀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是這個時代背景下,最傑出的能力之一,一個敢於創新實踐者,必將在這個屬於他們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3. 跨領域融合者。所謂跨領域融合,我的理解是在不同的領域都有一定的涉獵,能夠對與工作相關的一些領域,有自己的見解,這樣在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能力,為公司節省資源,能夠大大提高辦事效率。

4. 三商(iq + eq + sq)兼高者。據調查統計,三商高的人,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者。高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著聰明才智,也代表著有創意,善於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前面談到的融會貫通、創新時間、跨領域思考都是“21世紀”高智商的代表。高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參與團隊合作等相關的個人能力的總稱。在高階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高靈商(sq, spiritual quotient):高靈商代表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否分辨是非,甄別真偽。那些沒有正確價值觀指引,無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強,對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有了這幾方面的能力,成功之門已經向你開啟。

5、擅於溝通合作者,社會工作中,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公司工作,溝通給我們帶來的影響都非常大,一個好的者能夠影響一個專案的所有,這也是21世紀不可缺少的人才,也是我最希望擁有的能力之一。

6、熱愛工作者,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收入最豐厚的工作,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正喜歡這項工作。希望有錢不是壞事,但是一個僅僅為錢工作的人所能發揮的潛力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他凡事都會想“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那些真正自覺、自信的學生,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工作——因為只有做自己熱愛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激情和歡笑。

7、積極樂觀者。有了樂觀的態度,主動把握機會甚至創造機會的勇氣和能力,是社會工作中非常可貴的精神和能力。這樣的人往往可以將工作帶離困境,走向成功。

看完了李開復博士的這七封信,我收穫很大,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這讓我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所以我要為此而努力。

關於李開復的書籍讀後感大全3篇 李開復書籍讀後感:智慧啟迪,成長之路 第2張

第2篇

李開復,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於臺灣省,中國臺灣人,現已移居中國大陸北京市。

1966年,李開復在臺灣就讀國小,1972年,李開復跟隨哥哥至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就讀國中、高中,1983年從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19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

1990年到1996年,李開復在美國蘋果電腦公司歷任語音組經理、多媒體實驗室主任、互動多媒體部全球副總裁等職位。1996年到1998年,李開復在美國矽谷圖形公司sgi電腦公司擔任網際網路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cosmo軟體公司總裁,負責多平臺、網際網路三維圖形和多媒體軟體的研發工作。1998年7月,李開復加入微軟並在中國建立並領導微軟中國研究院。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佈將在中國設立產品研發中心,李開復將負責其中國研發中心的運營,並擔任谷歌(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2009年9月7日,李開復宣佈離開谷歌,創立“創新工場”。開闢了中國風險投資和創業的一個新模式。主要的領域是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雲端計算。

不幸的是,因為長期熬夜工作以及過大的工作壓力,李開復於2013年9月被證實罹患淋巴癌。由於養病的需要,他慢慢淡出了公眾視線。

一個人,自己成功了,還努力地做一些事去影響別人。給學生的幾封信,教育了很多年輕人,當然總有人不喜歡說教的,能對一些人起到積極作用就足夠了。建立創新工場,給年輕人更好的創業環境,改變一種創業理念,無論成敗,他努力了。我覺得,很偉大。或許他不完美,但他在當代已經很優秀了。——某網友

開復待人真誠,在青年學子中有號召力,更難得的是在技術領域出類拔萃,而又能在企業管理上獨闢蹊徑,這在留美華人中是個典範,在海歸志士中更是榜樣。開復教給青年學子的,無須多言,書中每章都做了總結。只提一點,即所謂毅力或抗壓力,有人認為智商到了一定的地步,就可以彌補毅力的不足,其實不然,智商高,所處較高社會層級的概率也高,不同的社會層級,需要承受不同的社會壓力和工作環境壓力,而對抗這些壓力的良藥便是個人的意志品

質,開復跳槽google,被微軟訴訟,這個中滋味不是當事人想像不到,就連開復自己都要適時的接受心理醫生的輔導。因此,如果想成就點什麼,別管你身份卑微,還是大眾偶像,拿出點毅力來。——豆瓣評論

李開復的經歷可以說是比較勵志的,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依靠著良好的環境,從一個小小的“程式設計師”走到了今天,有人說他是“打工皇帝”,但他顯然已經成了一名成功人士。他寫《世界因你不同》這本自傳,也是想激勵更多的中國青年,堅持自己的理想。

但是這本自傳除了勵志,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作出選擇。書名“世界因你不同”就是李開復堅持的人生信條。他講到”用你的夢想和理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引領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這些,因緣會給你一切你所應得的。是的,我一直覺得好狀態決定好心情,好心情決定好運氣!不管你遇到些什麼困難,挫折.只要你勇敢,樂觀地去面對,看到好的一面,沒有什麼是大不了的,不管是多大的困難,多深的傷痛,都會過去,明天會有新的太陽,依舊會美麗,燦爛。李開復正是在這樣的思想引領下,不斷做出驚人的選擇,而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這些選擇並不盲目,不衝動,都是認真選擇的結果,這種認真的態度也推動著他在職場上獲得成功。

拋開《世界因你不同》這本書,李開復博士最近的遭遇也能給我們莫大的啟示。

現年52歲的李開復,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勇於創新的人物。但當癌症襲來之時,所有的榮譽和成就的重量遠遠不及那小小的醫學診斷證明。追求成功、努力工作沒有錯,但是一旦沉迷於追逐功名利祿而賠了健康,犧牲未免太大,也似乎本末倒置。財富的最大功能,應該是改善生活,提高社會地位,實現理想和抱負,否則,財富只是存在銀行裡的一個數字而已,對自己和對社會的貢獻都不大。我們需要的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而不是真正地用健康和生命去換取某種成果的拼命,沒有了健康,甚至沒有了生命,一切的輝煌與燦爛都是蒼白慘淡的„„

希望李開復博士可以戰勝病魔,他的精神也會激勵著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

第3篇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是李開復唯一的一本自傳,書的字裡行間,是歲月流逝中沉澱下來的寶貴的人生智慧和職場經驗。

敘述他如何從一個搗蛋的“小皇帝”,11歲的“留學生”,奧巴馬的大學同學,26歲的副教授,33歲的蘋果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職業經理人,成為員工們喜愛的開復總裁,成為學生們尊敬的開復導師。他有著太多傳奇的經歷,為了他,兩家最大的it公司對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過這本自傳,李開復真誠講述了他鮮為人知的成長史、風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燭照人生的心靈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親歷的蘋果、微軟、谷歌等it巨頭風雲變幻的內幕。

娓娓道來,字字珠璣。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將因你不同。李開復的自傳讀起來像是小說,偶爾一些驚險,故事性很強。而唐駿的自傳富有很多哲理其中,大多是處世哲學,這也是坎坷中沉澱的智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3歲的公關高手,終生不抽菸的原因》。對於唐駿,有人評價其: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人見人愛。這麼說絕不是奉承,這與他的辦事風格有關,除了能說會道,還是有他自己令人折服的獨特之處。正因為這樣,才會受到人們的青睞。

“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麼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多麼有個性的話語!發人深省,讓人奮進。這充分體現了他參透了生活真諦,懂得了如何創造生命價值,如何讓短暫人生綻放異樣的光彩。

這是本自傳,剛閱讀的時候,就因他是一個讀理科的人居然有這麼好的文字功底,而讓你吃驚。書的經歷敘述雖然平實但卻很吸引人,讓你愛不釋手。隨著閱讀的深入,你又會因他在職場中對很多事情的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處理而時時讓你停下來思考。閱讀完這本書後,你還會感嘆:李開復確實是一個年青一代學習的楷模、典範。

上了大學後,我想很多大學生跟我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失去學校、老師和家人的強制約束後的一種氾濫。行為上的泛濫,心靈上的泛濫。而我讀了李開復先生的一篇文章《當迷惘在大學氾濫成災》後,心中的感觸更是不少。

在還沒上大學之前,我們都對大學懷抱著很多憧憬,不過,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在想著到了大學該怎麼享受吧。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因為在我眼裡,大學,我們不需要像在高中一樣過的那麼苦,也不用整天埋頭做習題。在這裡,我們應該學會享受大學給我們的資源。可是,在大學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一個詳細,可循的規劃,你會過得很痛苦(這是我的感受)。每天上課,參加社團活動,回宿舍上網。。。。。。渾渾噩噩得過日子,而且這些日子過得飛快,一眨眼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可是我平時很少花時間去學習,這讓我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感到忐忑。

是的,大學生活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單純,因為畢業後我們就要出到社會找工作或者創業,經受社會的洗禮。這樣,在大學期間我們就不得不考慮自己將來的出路了。可是,剛上大學的懵懂,對大學生活的不適從,讓我感到很迷惘。上課時間的不規律,每天除了上課時間就沒再開啟過書本,回到宿舍第一時間就是開啟電腦上網,這樣的日子我只能用一個詞形容--“空虛”。踏進大學的門檻,我少了一個能讓我努力奮鬥的目標。不像在高中,每天雖然要面對很多習題,但卻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考上一個好大學。考上大學後,我整個人就像是洩了氣的

氣球,沒了幹勁,真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這真的讓我很懊惱。

李開復老師寫的那篇文章《當迷惘在大學氾濫成災》就是道出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很多現狀,值得我們好好反思自我。也讓我明白,要想成功,大學這四年不能虛度,做一個苦行僧也未必是個壞事。到了大學,意味著我們逐漸脫離父母的保護傘,我們要學會成長,思想要變得成熟,考慮問題要懂得為他人著想,我們是一個成人了,不能再任性,要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