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山導遊詞7篇 《探祕中山:一段歷史與文化的旅行》

中山是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素有“孫中山故里”之稱。這裡有孫中山誕生的紀念館和孫中山故居等文化遺址。中山還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人文背景,是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的熱門目的地之一。

中山導遊詞7篇 《探祕中山:一段歷史與文化的旅行》

第1篇

汕頭中山公園於1926年奠基興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鑑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存建園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為紀念中山先生而作,是中國內容最豐富且最有地方特色的近代園林。

汕頭中山公園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於1926年奠基興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鑑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存建園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它四面環水,北面瀕臨韓江,可以眺望韓江的自然景緻,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橋與市區相連。中山公園地處鬧市區又沒有鬧市的喧囂。園內水面寬闊,綠樹成蔭,被稱為是汕頭的“市肺”。

汕頭中山公園原名“中央公園”。1921年汕頭市成立後,劃出舊月眉349畝荒蕪爛泥地,初步指定為建設公園地點,因這地方的形勢,很像月眉,所以叫做“月眉塢”。1923年,在市區改造規劃中,因公園位置在市區的中央,故定名為“中央公園”。1925年,第二次東征軍進入汕頭市,當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為了紀念他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功績,在全市人民的支援下,把原來的“中央公園”正式改名為“中山公園”。[1]

園內六島相接,築長堤,東部小島自然式,西部大島規則式,園中四絕:牌坊、假山、九曲橋、館花宮。牌樓為廡殿頂,斗拱彩畫,仙人走獸;假山用海礁石,下構一洞,上建七亭,旁立一龜,十分壯觀;九曲橋有三亭,紅欄杆,白橋面,紅亭身,藍屋,灰垂脊,黃寶頂;園中園館花宮為盆景園,景牆最出色,有梅洞門、青瓦壁、卵石窗。

中山導遊詞7篇 《探祕中山:一段歷史與文化的旅行》 第2張

第2篇

汕頭中山公園於1920年奠基興建,1920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鑑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存建園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為紀念中山先生而作,是中國內容最豐富且最有地方特色的近代園林。

汕頭中山公園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於1920年奠基興建,1920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鑑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存建園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它四面環水,北面瀕臨韓江,可以眺望韓江的自然景緻,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橋與市區相連。中山公園地處鬧市區又沒有鬧市的喧囂。園內水面寬闊,綠樹成蔭,被稱為是汕頭的“市肺”。

汕頭中山公園原名“中央公園”。1920年汕頭市成立後,劃出舊月眉349畝荒蕪爛泥地,初步指定為建設公園地點,因這地方的形勢,很像月眉,所以叫做“月眉塢”。1920年,在市區改造規劃中,因公園位置在市區的中央,故定名為“中央公園”。1920年,第二次東征軍進入汕頭市,當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為了紀念他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功績,在全市人民的支援下,把原來的“中央公園”正式改名為“中山公園”。

園內六島相接,築長堤,東部小島自然式,西部大島規則式,園中四絕:牌坊、假山、九曲橋、館花宮。牌樓為廡殿頂,斗拱彩畫,仙人走獸;假山用海礁石,下構一洞,上建七亭,旁立一龜,十分壯觀;九曲橋有三亭,紅欄杆,白橋面,紅亭身,藍屋,灰垂脊,黃寶頂;園中園館花宮為盆景園,景牆最出色,有梅洞門、青瓦壁、卵石窗。

第3篇

中山紀念堂位於東風中路北側。原是1920年非常大總統府所在地。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600平房米,高52米,舞臺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紀念堂的建築吸收了我國傳統建築的優秀元素,整體呈現恢巨集壯美、金碧輝煌的特色。從屋頭簷角的細部裝飾處,均體現這一特質。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築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

中山紀念堂是全國及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先生設計,1920年動工,1931完成。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八角形建築,外形莊嚴巨集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築力學的結構原理,採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築空間內不設一柱,更顯氣勢恢巨集。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600平房米,高52米,舞臺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築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1936年,廣州市各界人士在此舉行禁菸行;1945年9月,駐廣州地區的日本侵略軍在這裡簽字投降解放後,每年各種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活動、省市的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都在這裡舉行,如教育基金百萬行、廣州國際集體婚禮、紀念毛澤東誕辰100週年、紀念紅軍長征60週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等等。

現在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巨集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築。整座建築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後左右四個宮殿式重簷歇山抱廈建築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簷歇山頂的中央,高懸著一塊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正面簷下,內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硃色水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樑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青銅大吊燈,懸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著鏤花丹門,襯托得殿堂越發的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紀念堂總體佈局呈方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為6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紀念堂的主體建築為大禮堂,高49米,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宮殿式建築,上部是八角攢尖重詹歇山頂。紅柱黃磚襯著寶藍鈀琉璃瓦蓋,富麗堂皇顯得莊嚴肅穆。樑柱周圍裝飾著世族風格的彩畫圖案,金碧輝煌。大禮堂正門上方,掛有“天下為公”四字橫匾,是孫中山所書。大禮堂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高度的建築水平,禮堂內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大屋頂的8根柱子隱藏在壁內,給人一種新穎、寬敞、明亮的感覺。禮堂的座席有上下兩層,可容納5000人。

孫中山紀念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紀念性建築之一,位於越秀山山頂,與中山紀念堂處於同一軸線上。紀念碑佔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崗岩石徹成的方錐形建築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頂、挺拔向上,頗有沖天之勢。從紀念碑往下約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與孫中山先生有關的建築物,即孫讀書治事處。

第4篇

中山公園原名叫龍山公園,總體佔地2791。5畝,20xx年改名為中山公園。那麼為什麼要改名為中山公園呢?因為在公園裡有一座孫中山銅像。這座銅像是非常有意義的,20xx年為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繼承祖父遺志,發揚偉大的中山精神,為實現祖國統一凝聚力量,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向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捐贈100座孫中山銅像。其中灤縣龍山公園的孫中山銅像是在6月8日揭幕,這座銅像為全球第51座。當日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孫中山孫女孫穗芳親自來到灤縣龍山公園,為捐贈的孫中山銅像揭幕。導遊帶團軟體

這座孫中山銅像全高近4。45米,其中銅像淨高1。83米、銅製底座高10釐米。孫中山銅像身穿風衣、左手拿“三民主義”書籍,右手拄柺杖,目光直視東方,盡顯偉人風範。

這麼珍貴的銅像,全球只有100座,為什麼要捐給灤縣龍山公園一座呢?因為龍山公園是辛亥灤州起義最著名的“龍山結盟”紀念地。“龍山結盟”發生在辛亥灤州起義前夕。 “龍山結盟”是辛亥灤州起義的開端,而辛亥灤州起義又是孫中山和同盟會謀劃的“北方革命”的焦點。孫中山先生在策動南方起義的同時,已經在謀劃“北方革命”。早在1894年他就指出:“北京是中國首都,如能攻佔,那麼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是為上策。”他還說:“北方革命運動,固重於目前一切也。”由於清廷和列強對北京防衛甚嚴,一時難以攻佔,故同盟會就先從北京外圍的張家口、宣化、保定、石家莊、任丘、通州、天津等地發動“北方革命”。當時,來自天津的革命者和當地的革命志士曾在灤州城西龍山祕密結盟,共謀起義大計。1911年12月31日爆發的辛亥灤州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辛亥革命期間北方的重大事件。灤州起義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因灤州迫近京津,大大動搖了清朝軍心,大長了南方士氣”,對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為此,中山公園設有辛亥灤州起義紀念牆,祭奠辛亥灤州起義的革命先烈。導遊帶團軟體

辛亥灤州兵諫和灤州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辛亥革命過程中北方革命達到高潮的標誌,它沉重地打擊了正在土崩瓦解的清王朝,有力地支援了湖北和南方革命的發展,促進了北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對清王朝的滅亡和中華民國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我們要永遠記住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歷史,我們也要記住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偉大的革命業績和光輝思想。

中山公園巧借龍山自然地形,挖湖制水,填土塑山,構建園林小品,依託中國古典園林建造方式,採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造園手法,處處精雕細刻,是一個充滿情趣、富有高雅品味的綜合性生態公園。

第5篇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是蘭州汗青最久長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樑,因而有“全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鐵橋長233.33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樑。其前身始於明洪武5年(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裡處建的浮橋名叫鎮遠橋。

按照清道光“蘭州府志”記實,該橋以二十四艘大船貫連,浮於河面,冬拆夏設。隆冬時黃河結冰,車馬都可通行。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西10裡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批示楊廉將浮橋移至今天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西藏導遊詞,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

清光緒33年(1907年),清當局在蘭州道彭英甲提媾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能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1954年,人民當局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進了五座弧型架拱樑,使鐵橋顯得健壯耐用,氣魄雄渾。

第6篇

從此,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全體將士一起開始了驚心動魄的平叛鬥爭。因此有人說,如果沒有永豐艦的千秋功業,沒有海軍將士的赤膽忠心,中國近代史的程序也許會因此而改變。

在孫中山廣州蒙難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蔣介石。在陳炯明叛變之前,蔣介石曾提醒孫中山先生要警惕陳炯明。因陳炯明居心叵測,擁兵自大,加上盤踞廣州上層的人士多為陳炯明的死黨,所以必須先調整內部,鞏固後方,再圖北伐。當時,由於孫中山先生過分信任陳炯明,沒有采納蔣的意見,所以蔣介石一氣之下,回到浙江寧波發展他自己的事業。在陳炯明叛變的第二天,孫中山以蔣緯國接收的名義發了一封加急電報,電文僅六個字:

在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時,蔣介石因護駕有功,取得了孫中山先生的極度信任,為他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所以孫中山廣州蒙難可以說是蔣介石的政治發跡點。

1920xx年,孫中山先生攜夫人宋慶齡重登永豐艦,與全體海軍官兵合影,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和見證著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的血肉關係和特殊感情。這就是孫中山登上永豐艦保留存世的唯一的一張照片,十分珍貴。

從此,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全體將士一起開始了驚心動魄的平叛鬥爭。因此有人說,如果沒有永豐艦的千秋功業,沒有海軍將士的赤膽忠心,中國近代史的程序也許會因此而改變。

在孫中山廣州蒙難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蔣介石。在陳炯明叛變之前,蔣介石曾提醒孫中山先生要警惕陳炯明。因陳炯明居心叵測,擁兵自大,加上盤踞廣州上層的人士多為陳炯明的死黨,所以必須先調整內部,鞏固後方,再圖北伐。當時,由於孫中山先生過分信任陳炯明,沒有采納蔣的意見,所以蔣介石一氣之下,回到浙江寧波發展他自己的事業。在陳炯明叛變的第二天,孫中山以蔣緯國接收的名義發了一封加急電報,電文僅六個字:

在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時,蔣介石因護駕有功,取得了孫中山先生的極度信任,為他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所以孫中山廣州蒙難可以說是蔣介石的政治發跡點。

1920xx年,孫中山先生攜夫人宋慶齡重登永豐艦,與全體海軍官兵合影,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和見證著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的血肉關係和特殊感情。這就是孫中山登上永豐艦保留存世的唯一的一張照片,十分珍貴。

第7篇

中山陵親愛的朋友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一定要去看看該地區最著名、最有特色的景點。到了南京,如果不去中山陵,只能看到南京的一半。雖然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等,但中山陵無疑是最具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名勝之一。

說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人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朋友稱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使用了"中山橋"他的別名,所以他在中國被尊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象山縣翠橫村。他野心不大,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讀書。畢業後在廣州澳門行醫。後來棄醫從政,於1905年在日本組織了中國同盟會,被選為並提出了“驅逐滿洲、恢復中國、建立人民國家、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以及“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理論。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並於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從那以後,我經歷了“袁世凱竊國”第二次革命民族保護運動保護法運動”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把舊的三民主義發展成新的三民主義,並“提出:聯俄共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年11月,應馮玉祥邀請,北上商討國家計劃,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操勞過度而死。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視野開闊,氣候壯麗,是修建陵墓的好地方。你可能會問;孫先生生於廣東,死於北京。他一生都在為革命奔走。他為什麼選擇南京作為他的安息地?

據說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會長時,靈谷寺僧就曾向他推薦過這首曲子。平川前,清逸後”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了南北和平統一,毅然辭去總統職務。四月初的一天,他和胡、等人在明陵打獵,來到現在陵墓所在的地方休息。孫先生環顧左右,對左右說,以後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要這塊地安葬(再過一天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討一塊地安頓我的屍體)。當然,紫金山風水的氣勢不是孫先生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問:“我死後,可以葬在南京紫金山腳下。因為南京是臨時政府成立的地方,所以我不忘辛亥革命。"所以,雖然孫先生在南京呆的時間不長,但南京對孫先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他選擇南京紫金山作為墓地,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