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關於活動主題文章範文3篇

  幼兒園關於活動主題文章範文3篇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幼兒園關於活動主題文章範文文章,提供參考學習,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關於活動主題文章範文3篇

 

文章一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遊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遊戲活動的內在特徵。區域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活動和遊戲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實現“玩中學”、“做中學”。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高,能積極動腦、大膽創作。
       這是因為,幼兒剛剛脫離嬰兒期,他們最接近於人的自然本性,沒有生存和學習的壓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探索慾望在心中萌芽並發展,促使他們去遊戲、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們藉助於遊戲這樣一種類同於社會氛圍來解決需要與現實矛盾,以達到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消除緊張,滿足好奇心。通過觀察,我發現,區角活動的開展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孩子通過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討,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有效促進了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

一、區角活動的開展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區角活動的設定是自由的,開放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區角進行活動,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機會,使孩子的慾望得到滿足。在娃娃家這個區角中,孩子們可以通過商討和自己的意願選擇角色,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和滿足,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沒有任何約束的和負擔的情況下孩子們自由交往,還可以進行自我調節需求,他們一會兒做媽媽哄娃娃睡覺,一會兒帶娃娃去理髮店剪頭髮,高興時還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錶演,孩子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盡情活動,遊戲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也就越投入。我們班的洋洋一直比較孤僻,平時不愛與人交往,話也很少,開展區角活動後,他非常喜歡當菜場服務員,每次都會選擇在菜場裡當服務員,當有顧客來買菜時,他總是積極地介紹,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家長反映在家也願意和周圍的小夥伴交流了,變得開朗了。

二、區域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協商、合作的機會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在家裡說一不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對孩子進行協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兒園的集體教育中,教師雖然比較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但針對性不強,而區域活動的特殊性恰恰彌補了集體教育的不足。如在理髮店遊戲中,有三個孩子都想當理髮師,可是理髮師只能有兩個,怎麼辦呢?孩子們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變角色,當理髮師的小助手等;或者採用輪流的方法解決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等待,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相互協調。

三、區域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廣泛的範圍

“小菜場”等等區域是孩子們自己的天地,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感受、發現和創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們一會兒是娃娃的媽媽,帶著娃娃去買菜,一會兒又變成了菜場服務員,為大家稱菜,一會兒又變成了顧客去光臨理髮店,孩子們你來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雙手和頭腦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孩子們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探索、操作,獲得了更寬廣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悅。

四、區域活動有利於孩子社會性的培養,為孩子適應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孩子們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們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學習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現並體會不同的情感,在照顧娃娃時想象表現並體驗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做醫生時細心照顧病人,做服務員時耐心熱情地接待顧客,做爸爸時禮貌接待客人,學習做菜打掃衛生等等,這些區角活動中角色扮演無形中使孩子增強了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我們班的毛毛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寶貝,家裡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當差,老師有意識地引導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給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飯,通過一次次的嘗試,毛毛變得能幹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搶著做,奶奶笑得樂開了花,這不能不說這是區域活動的功勞。所以說,區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喂孩子將來參與社會獨立活動奠定了基礎。

時代的發展需要培養新世紀的人才,良好的個性發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礎,許多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區域活動是培養孩子良好個性的有效途徑,它對孩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做為老師要利用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途徑,讓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搖籃。

文章二

【摘要】幼兒園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是我國學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區域活動是幼兒進行自發學習的有效途徑,如何使區域活動常做常新,讓幼兒始終保持對區域的參與熱情,從而更好地為幼兒遊戲的發展而服務並促進區域不斷深化,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在區域活動中通過材料的“多元性跟進”、“轉變式跟進”和指導行為的持續跟進,促進區域活動如源頭活水一般汩汩流淌。

一、概念闡述

所謂跟進式,在行為上有“去”的含義,指從施動者指向受動者,靈活根據事物或事件的變化發展順序所進行和調整的行為,強調時效性、主動性、針對性、全面性、互動性、可持續性。

所謂跟進式區域,是指在區域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發展需求,不斷跟進區域材料和區域指導行為的過程。

跟進具體可分為材料的跟進和指導行為的跟進。其中材料的跟進是物質的跟進,指導行為的跟進是意識與行為的跟進,兩者兼具可以促進整個區域互助式跟進。

二、區域材料“多元性跟進”和“轉變式跟進”

區域的重要角色是“材料”,“材料”扮演著“第二”老師的角色,幼兒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和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圖式的,所以材料的初次投放與改進投放就顯得至關重要。但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常常發現老師對材料的投放所持有的態度常常是投放時“滿腔熱情”,一氣呵成,投放後一沉不變、熱情退去,即便是對材料的提供有動態性認識的老師們,在活動中也常常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觀念與行動往往脫節。

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調整和更進策略很重要,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對區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讓區域材料呈現“多元性跟進”和“轉變式更進”,以便達到物盡其用,讓材料體現效益,讓幼兒收穫效益。

(一)區域材料“多元性跟進”啟用幼兒思維

1、材料一元,玩法多元

2、材料多元,玩法多元(多元的效應)

區域活動中所提供的材料呈現豐富和多彩局面的話,玩法也將出現多元效應,這就是“乘”的疊加效應。多元的材料往往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孩子們的探究中也將呈現多元的玩法。如在建構區的北京天安門中,我們原先給孩子提供的都是大塊的積木,在區域活動的開展中,我們發現了用體積相對較大的積木所形成的建築一方面在形態上不像北京天安門,另一方面在挑戰性上無法滿足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需要。於是在大家的共同建議下,投放的材料發生了改變,有牛奶盒、體積較小的積木等廢舊材料的組合。在又一次的區域活動中,我們發現雖然所提供的材料能滿足幼兒建構的興趣了,但是在逼真性方面又有所欠缺,於是我們又將目標鎖定到了顏色變幻上,大面積投放紅色建構材料搭建模擬天安門。一次一次的活動開展,我們的區域材料投放都在不斷地更進,從不完善慢慢地趨於了完善。

(二)區域材料“轉變式跟進”拓展探索空間

區域材料投放後,我們還需要關注材料是否投放時間過長,造成幼兒的厭倦重複感,是否已太簡單,對幼兒缺乏挑戰,是否指向過於單一,缺少選擇性等問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我們要有敏銳的意識,及時地對材料進行轉變,分析觀察幼兒,瞭解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水平,作出適宜的跟進。

在材料的更新調整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些老師將原有的材料、原有的設計思路全部拋棄,全部替換成新的材料、新的思路,這樣不僅浪費了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同時也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再發展的機會,其實不然,我們可以根據幼兒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層次發展水平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達資源的合理化應用。

1、內容不變,表現形式多樣

在計算區“我家的電話號碼”中,我們事先投放的是小圓點、實物指示等,但由於內容比較容易把握,孩子們馬上就掌握了要領,在進行類似的活動顯得有點多餘,於是,我們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在電話本增設了分合式、有相鄰數、創新頁面等,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幼兒對新的內容又充滿了探索的興趣。常常能看到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討論“我家的電話號碼”。

2、思路更新,承載載體變化

科學區中的魔術箱裡有各種神祕的小東西,曾一度成為大家的“眾星捧月”,可是過了不久,魔術箱裡的祕密全部揭曉了,魔術箱也漸漸地跑到了一個冷清的角落裡,鮮少有人問津。為此,我們的老師動起了腦筋,將魔術箱的形式進行了巧妙的轉換,一個小酒缸,裡面盛著螺瑡、金魚等生物,乍一看,裡面什麼都沒有,開啟小手電,往裡照一照,咦,魚兒往燈光方向遊動了,小螺瑡一個一個爬在小酒缸的壁上聊天呢!承載載體的變化讓幼兒在新異的思路學習了科學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三、區域指導行為“三位一體跟進”

教師要實現對遊戲的有效指導,不僅要進行鋪網式的指導,更要進行跟進式的指導。通過參與遊戲的程序,具體指導幼兒的遊戲,引導其深入不斷提高行為質量和活動水平。我認為,教師的跟進指導行為主要包括點撥式即時提攜推動、互動式碰撞推動、螺旋式評價跟進推動,如果能到做到“三位一體”,那麼孩子在區域活動中的發展將勢如破竹。

(一)點撥式即時提攜推動——蜻蜓點水

區域活動不僅擁有一個動態的物質環境,也是一個動態的活動環境,就如同哲學領域所說的道理一樣:人不能同時跨進同一條河流,說明了事物、事情是在每時每刻發生變化的,區域活動的開展也是有同樣的道理的,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發展或是變化著的,教師的藝術在於如何抓住那些關鍵的時刻及時地給予點撥,這樣的點撥形式或許是蜻蜓點水的,但對於幼兒來說是可能這樣一個點撥、這樣一個互動能夠讓幼兒的思路豁然開朗,讓幼兒的活動呈現一個新的局面,活動的層次體現一個難度梯度的變化與遞進。

在KFC中,幾個經營的孩子無聊地坐在店裡,店裡沒有一個顧客光顧,他們似乎也失去了玩這個區域的興趣,隨後,我進行了及時地介入,“不如搞一個優惠活動吧,吸引更多的顧客來吃。”這下孩子們來勁了,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我常常看到人家賣衣服的買一送一呢!”“買吃的東西也可以送小禮物啊!”“對啊,這真是個好主意。”孩子們馬上形成了“促銷”的方案,“趕緊來買肯德基啊,蛋撻買二送一,快來快來,機不可失呀!”不一會兒了,KFC前就已經有了一大批排隊的顧客,這些小主人忙得不亦樂乎了。一個小小的點撥跟進,活動開展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二)互動式碰撞推動——思維碰撞

“綱要”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區域活動是師幼互動的良好載體,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建構有效的師幼互動呢?

1、口頭言語跟進

幼兒在參與活動區遊戲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指導很關鍵。良好的語言引導和介入能提高幼兒遊戲的水平,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反之,則畫蛇添足,干擾幼兒遊戲。

2、體態言語跟進

如今,不少教師在活動中為了樹立教師的威嚴而缺少對孩子的情感交流,忽略了體態語言的作用,其實,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輕輕地撫摸有時候其作用更甚於直接的語言交流,當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體態語言的鼓勵和支援的時候,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增強的,這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與互動,也是促進活動深化的一個催化劑。

3、書面言語跟進

口頭語言、體態言語的更進是相輔相成的,那麼除了這些言語的更進之外,書面言語也是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書面言語包括幼兒的自我評價語言和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形式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瞭解自身的發展水平,並且明確下一步發展的要求。

(三)螺旋式評價跟進推動——紐帶聯絡

對於孩子在區域活動中的觀察和評價不是一時的,而是一個持續觀察的動態的過程,在觀察中評價,在評價中發展,在發展中繼續評價,繼續發展,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如果其中一個環節“脫鏈”,可能會導致整個干預陷入失敗的境地,其實“螺旋式”是我們提供給孩子的一個支架,有了這個支架,孩子就能順勢而上,關鍵是我們如何搭好這個支架,並能使支架順著正確的方向延伸,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機智,在活動中,師幼雙方既是充當發起者,也充當反饋者,教師要善於抓住孩子丟擲的問題,再將一定難度的球拋給孩子,孩子在打球的過程,再將有問題的球拋給老師,往返迴圈中使幼兒獲得主動發展。

跟進式區域能夠活化區域活動,但是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我們需要在挑戰中不斷反思自己的工作,對教育元素本身要不斷思考,不斷深入探索,讓區域活動能夠真正如有源頭活水般流暢起來!

文章三

摘要:遊戲講評是幼兒與同伴分享遊戲體驗、交流遊戲經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個體與集體進行有效互動,教師個體與幼兒集體進行有效互動,它能提升孩子的遊戲水平,對遊戲的發展起到了導向的作用。本著讓評價更快樂的宗旨,針對如何使小班區域遊戲中的講評環節發揮最大的作用,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在遊戲講評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講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本文根據實踐進行了闡述。

眾所周知,遊戲講評是幼兒與同伴分享遊戲體驗、交流遊戲經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個體與集體進行有效互動,教師個體與幼兒集體進行有效互動。它能提升孩子的遊戲水平,對遊戲的發展起到了導向的作用。但教師一方面深知講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卻也困惑於一些問題:“講評該講什麼?誰來講?怎樣講?”。尤其是針對小班孩子的遊戲講評,更是困難,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的穩定性較差,所以如何使小班區域遊戲的講評環節發揮最大的作用,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是我們一線教師一直在努力探索中的問題。

一、講評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老師在組織活動區遊戲講評的環節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

1.活動中忽略講評,覺得無內容講:很多老師在組織活動區遊戲的過程中,困惑的是不知道講什麼內容,覺得孩子們每天就這些表現,常常是整理好物品,教育幼兒幾句就算結束,而忽略了講評這一環節;

2.老師“一言堂”,孩子沒有發言的機會:有的老師覺得孩子年齡小,表達不清,常常會把自己在活動中看到的問題進行羅列,然後告訴孩子該怎麼樣,不該怎樣,忽略了孩子的表達需要。

3.不能及時正確地把握干預時機,抓不住講評點:有的急需在現場及時干預的事件,老師卻無動於衷,而有的卻需要給與孩子一定的時間,老師卻很著急地去加以干預,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給孩子;有時不知道抓怎樣的點才是有意義的,所以在過程中,很多老師看到的是個別能力較弱孩子的問題,會在集體面前進行重點解決;而有些共同的問題,卻以為是個別孩子的問題而把它忽略了;

4.錯把講評環節當成“批鬥”現場:更有老師,利用這一時間,把活動過程中看到的個別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積極地引導孩子,而以批評的方式進行教育,把講評環節變成了“批鬥”會場,常令孩子產生挫敗的感覺。

二.講評時的有效策略:

那麼針對上述問題,在開展小班遊戲的講評過程中,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展開講評呢?在實踐活動中進行了以下幾點的嘗試:

1.避免老師的“一言堂”,讓孩子成為講評活動的主人。

為了避免“一言堂”的問題,我們充分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雖然孩子的語言不夠連貫精煉,但是熱情還是很高的。

於是,每次活動後我都給幼兒自己講評的時間和空間,就以娃娃家遊戲為例,起初孩子的語言有些零散,比如孩子會說:“開心!”於是我就有意識地引導:“什麼事情讓你開心了?”“你們家今天有客人來嗎?發生什麼事情了?”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例如“今天我們娃娃家裡新裝了空調了”、“今天寶寶過生日,買了大蛋糕”。在一次一次的講評中,孩子們的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參與講評的孩子越來越多,原本生硬的話語漸漸變得流暢起來,單調的詞彙也漸漸的豐富了,聲音也變得自信而響亮了,孩子們也主動地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孩子真正成為了講評活動的主人。

2.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適宜的交流形式:

由於孩子年齡小,還處在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簡單的講評形式往往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因此在活動中,我採取了適宜我班幼兒活動講評的交流形式,並根據活動需要靈活採用不同的交流形式。

談話式的講評:老師引,孩子講

案例:娃娃家的開心事

師:“今天你是誰呀?”

幼:“今天我是媽媽。”

師:“發生了什麼開心事?”

幼:“我們幫娃娃過生日。”

師:“那你們怎麼給娃娃過生日的?”

幼:“給他買禮物,吃蛋糕。”

師:“有沒有請很多朋友參加?”

幼:“有的,開心家的人都來了,我們吃了很多東西,他們送了禮物。”

師:“真是幸福的寶寶,幸福的一家呀!”(鼓勵孩子一起表揚)

情景式的講評:孩子玩,同伴看

這種方式主要針對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特點,再現孩子的遊戲情節,使其他孩子感受更加直觀。

如:有一天,《開心舞臺》裡增添了三隻蝴蝶的道具,孩子們裝扮了以後,不但表演三隻蝴蝶的故事,還創造性地表演《巴拉巴拉小魔仙》故事,唱各種歌曲。在講評過程中,我就請小演員們再現一遍,拓展了孩子們的表現方式。

多媒體的講評:老師拍,孩子看

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不會完整重複自己經歷的事情,所以我們常常會用相機拍錄一些孩子的活動過程,在講評時再現過程,這樣更符合了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特點,並且引導孩子針對所呈現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有效地進行講評,讓孩子們知道發生了什麼問題,並瞭解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觀式的講評:老師帶,孩子觀

這種的形式主要可以運用在帶孩子參觀活動中的成功作品,可以一邊看,一邊說,“這些作品好看嗎?”“誰來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呢?”並適當引導孩子思考:“你會這樣做嗎?”,為以後遊戲的開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討論式的講評:老師問,孩子想

當講評的內容是大家的興趣和熱點,而且很有價值,有必要成為大家的經驗時,我就採用小組的形式讓孩子們來講述、討論,再進行提升。如:點心店是孩子們活動的興趣,是談話的熱點話題,孩子經常為點心店裡發生的事而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我去吃點心,點心店裡沒有人”、“點心店的服務員可以去開心舞臺看錶演嗎?”等。針對這些問題,我組織孩子們小組交流,讓孩子們自己在交流討論中達成共識、獲得經驗,促進幼兒遊戲的深入開展。

3.及時有效地進行鼓勵表揚,支援幼兒的講評:

有一位特級老師說:鼓勵是一門藝術。當老師在集體面前鼓勵、表揚一個孩子時,不僅應該在言辭上充滿感情色彩,而且應該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所肯定的具體內容,使幼兒瞭解老師表揚的是哪一件事、哪一點,表揚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既給表揚的幼兒以自信,也給其他的幼兒以啟發。在交流與分享時,面對開放的提問、創新的想法、友善的交往、持久的探索、清晰的表達、良好的習慣等這些來自於幼兒活動中的表現,老師不可輕描淡寫,籠統的給予鼓勵或讚揚,一定要給予明確具體的評價,這對幼兒以後的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

三.講評時要注意的問題:

1.要看透才能講透:

老師對活動區遊戲要沉下心來進行觀察,不但觀察孩子在遊戲中做了什麼,還要觀察孩子是怎樣做的,避免看了白看,沒有看到的現象,所以一定要看透。作為老師,要充分了解本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最近發展水平、孩子的遊戲能力、本階段各領域的教育教學目標。這樣在講評中,才能講得典型、講得透。

2.要了解後才能生動:

老師要清楚地瞭解小班孩子具有年齡小、堅持性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的年齡特點,所以在講評過程中,注意運用生動形象的語氣語調、聲情並茂的表情感染孩子。

總之,老師要在講評的過程中,時而以玩伴的身份、時而以指導者的身份,用平等、互動的交流方式,喚起小班孩子對生活經驗的回憶,一定要以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強小班孩子對角色職責的理解,有效激發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遊戲中感受快樂,得以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