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優秀徵文3篇 "2032: 共融世界,共享未來"

“2023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優秀徵文”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促進文化交流和加強國際友誼而展開的一項全球性徵文活動。我們希望藉此機會,通過優秀的徵文,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3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優秀徵文3篇

第1篇

擴大金磚合作的輻射和受益範圍,打造開放多元的發展夥伴網路,讓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團結合作、互利共贏的事業中來,這是廈門“金磚+”理念。

這個理念囊括了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發展,促使各國經濟持續發展。有人說:“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所以,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領起這個頭,與世界發展中國家聯合一起團結合作、互利共贏。團結是帆船的船舵,攜以團結,才可到達彼岸,稱為人生贏家。

中國改革開放後,許多企業為了擴資金鍊,擴大生產而選擇了對外融資,而與此同時不少國外資本家為了投資也願意大掏腰包,這種一拍即合的合作使大量企業騰飛,使國外財團也享受到了投資收益。試想一下,若少了這份合作,如今的國內市場甚至世界的金融環境還會有如此繁華與活力嗎?就如我們中國講的“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正是因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利共贏的結果,既能得到合作伙伴,又能收取利益,這買賣做的好。

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這也是團隊團結合作的成果,真是令人驕傲。她帶領團隊展開科研攻關,同事們和屠呦呦一起翻閱中醫藥典籍、尋訪民間醫生,從蒿族植物的品種選擇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廢,從浸泡液體的嘗試篩選到提取方法的反覆摸索,最終發現青蒿素。為了驗實青蒿素的效果,同事們和屠呦呦也心甘情願地在自己身上驗證。取得青蒿素這艱辛的過程,若不是屠呦呦和團隊一起合作探究摸索,它也不會這麼驚人浮出水面,這就是團隊之間的團結協作、互利共贏的結果。

團結合作、互利共贏在團隊之間可以明顯的體現出來。如同一個合唱團、喜劇團和醫療團等,這些都是團隊裡每個成員的協作,順利進行的成果。合唱團中,前面的指揮員,一揮手,節奏一起來,合唱者們就開始唱歌。若合唱者與指揮員之間沒有合作,那指揮員還未揮完棒,合唱者中就有聲音想起來了,那場面會有多難看,真是慘不忍睹。所以團結合作、互利共贏不僅是國家間的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

東南亞朋友講“水漲荷花高”;非洲國家講“獨行快,眾行遠”;歐洲朋友講“一棵樹擋不住風。”如此,無論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還是個人與個人之間,我們都要團結,一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2023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優秀徵文3篇

第2篇

科技與人,終將握手言和,像一對陰陽魚,赫爾曼·黑塞曾說,“在一切對立與矛盾都告消融之處,即是涅磐。”

人類擅長驚恐。從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克斯坦》腐屍爛肉的重生,到如今“人類正在被人工智慧這一新物種趕盡殺絕”的謠言,我們面對新興科技的第一反應永遠是異己排外的。本能地,我們認為自己被侵佔了生存空間;本能地,曾經的西班牙皇室貴婦勒令把火車車頭全部卸掉,換成馬拉車廂。

這種驚恐並非沒有緣由。科技確實曾擠佔我們的生活空間。倫敦工業革命時期,工人被迫下崗,賑濟站門前常隊如長龍。但從另一面看,人類主觀意識也曾侵佔了不少科技發展的空間。自不必提前啟蒙運動時代多少支援格物致知的勇士用肉體浸著火光,中國明清二代閉上眼做翰墨文章,任由萬里疆域上的科技之火苗在貧病交加中奄奄一息。

是每個人都伸出手來,不淪陷在“高翻會計全部下崗”的恐慌中,而是理解科技,瞭解科技。前些日,外國科學家利用胚胎幹細胞技術構建人工心臟並嘗試植入患者體內的經歷被拍成科教片上映,許多我身邊的人紛紛皺起眉頭。試問科技若沒有受眾,從不被理解,它又怎麼可能使眾人獲益?別皺著眉,深吸一口氣,在心中誦讀幾遍郭沫若的《天狗》。是各國家與社會組織聯手共戰。中國要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科技與人類產生巨大分歧,甚至對人類造成危害,很大程度上還是人心不齊,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軋。我們耳熟能詳的“基因武器”,“核戰場”,表面看都是科技之過,實則哪件不是“人禍”?面對科技,只有把我們整個視為“本是同根生”的命運共同體,伸出一隻共同的友善之手,科技才會友善地俯首貼耳。若各懷異心,各自對這隻巨犬上下其手肆意妄為,它可是會咬人的`。

人類與科技的握手言和,是歷史每一步發展的必然。消除偏見,理性認識,上下一心,以愛互感,這兩隻手就必然能有力相握,肌膚相親。畢竟,不論人類還是科技,都是自然之子。

第3篇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但這並不意味著凡事都要爭個你死我活,學會合作才能共贏。

現代社會中,心理學從以前的冷門變成一個熱點,究其內因,是由於現代社會快速發展,許多人都生活在快節奏的程序中,人與人之間充滿競爭意識,因此,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使心理學備受關注。

競爭固然是好事,可以激發人的潛能,但競爭中也要有合作,這樣的競爭才是良性的。然而,現在許多人之間的“畸形競爭”造成了一幕幕“杯具”。日本目前的自殺率很高,每年因心理壓力自殺的人不在少數;美國矽谷同樣如此,許多人為高薪採取一切競爭手段,導致每年失業率很高,同樣也提高了自殺率。

可見,沒有合作的競爭是不可取的。合作的首要前提是有一個共贏的心態,即我們合作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我們參與競爭是為了提升自己,激勵自己,而不是想辦法去打敗別人。每一個參與競爭的人都是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人,即“征服者”與“被征服者”。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參與競爭是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戰勝自己,提升自己。

擁有這樣的心態,我們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時,才能共贏。

諾貝爾獎獲得者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共同合作提取出了鐳元素,並將這一成果獻給世界,與此同時,也有許多科學家與居里夫人研究同樣的課題,但居里夫人衝開“畸形競爭”的束縛,將他們夫妻二人的研究成果寫成報告,並寫明瞭提取方法,研究過程,等等。他們的目的是與其他科學家合作,提取更多有益於世界的鐳元素,他們拒絕申請專利,他們想讓全世界分享他們的成果,並與全世界的科學家合作共贏。

居里夫人取得的成就令我們感嘆,但與此同時,我們有懾服於她不被競爭衝昏頭腦,積極參與競爭,同時又合作共贏的心態。由此可見競爭與合作並非水火不容,它們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們同為提升自己,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強大動力,缺一不可。

處於學習競爭激烈的時代的我們一定要擺正心態,不要只為競爭而學習,而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是為充實自己,競爭的目的是提升自己,一定要在競爭中學會共贏。合作共贏,積極競爭,始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