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擺渡人》有感8篇 穿越輪迴,護衛最後一程:感受《擺渡人》的深刻人生啟示

《擺渡人》是由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撰寫的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擺渡人幫助死者渡過湖泊的故事。這本小說不僅深入探討了生死問題,還觸動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它在世界範圍內享有廣泛的讀者群體,成為了經典讀物之一。

讀《擺渡人》有感8篇 穿越輪迴,護衛最後一程:感受《擺渡人》的深刻人生啟示

第1篇

當我開始要讀《擺渡人》的時候,就有人留言要我分享讀後的感想。那時候我不確定我能寫出什麼真正的感想,因為我不知道這本書將會帶給我什麼樣的感覺,僅僅是亟不可待的讀完整個故事?還是震撼心靈的久久回味?初讀時我不確定,此刻,我依然不確定,只因為讀完它後,我久久不能從故事中自拔,我每做一件事我都會想到書中的某個故事情節,以至於到現在我更加不知道讀完它是何感想。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15歲的女孩迪倫,是火車事故的唯一遇難者,當她走出火車隧道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兩人在擺渡過荒原的過程中產生了超越各自身份侷限的情感——愛情。當崔斯坦將迪倫按照規定擺渡過荒原,在最後離別的兩個世界的分界點,他傾訴了自己一直壓抑的情感,迪倫也因此確定了雙方的愛情。而恰恰是這份感情導致迪倫堅持違背常規,冒著被魔鬼吞噬靈魂的危險返回荒原尋找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故事最後迪倫如願帶著自己的擺渡人,在堅強的意念支撐下重返人間……

3月8日,我摘錄了兩段文中的文字,其中一段是這樣的:“她也盡力去想象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自己的身份是什麼樣的感受。自我完全是由身邊的人界定,永遠沒有獨處的時刻,甚至連自己本來的相貌都不知道。她想不下去了。這一次她很欣慰自己還是自己。”這就是迪倫眼中的崔斯坦——她的擺渡人。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了解了什麼是擺渡人――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一切都任由命運安排,每一個擺渡人只負責完成自己的任務,從不考慮界定之外的事。他們真的由身邊的人界定自己,界定自己的姓名、出生、語言,甚至相貌,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崔斯坦在長期的擺渡生活中失去了自我,他不敢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他曾經也厭惡過這樣平淡的生活,但他從來沒有勇氣,或者說是足夠堅定的信念去改變什麼,只因為他已經在平淡的時間長河裡丟失了自己。瞭解了這些的迪倫她慶幸自己還是自己。

可實際上,我們又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呢?是通過職業界定自己是一名打工者或生意人?還是通過家庭界定自己是位父親或母親?也許這樣的界定還是簡單的。你會發現,即便你告訴自己已經界定的身份,你還是依然會感到迷茫。和大家在一起時你是這樣的自己,而獨處時你又是那樣的自己。我們的自我也許真的完全是由身邊的人界定的,我們也許真的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擺渡人——那就是自己,那個內心真正強大堅強的自我,我們內心深處靈魂的力量。我們總是禁錮自己的靈魂,總是不夠堅定。禁錮我們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顧慮和擔憂,是對未知生活的恐懼。故事中的迪倫,即便是憑著自己的一廂情願,摸索著在時刻會失去自己靈魂的危險荒原中尋找著她的擺渡人。沒有太多的資訊,她對荒原的瞭解寥寥無幾,甚至僅是靠自己的推測在尋找,但她依然堅信自己能找到。

我們的朋友圈裡永遠都是我們想讓別人看到的自己,沒有真正的心聲。我們面對未知的生活,總會感到迷茫,無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們是一個個形態百千,本質卻相同的崔斯坦,像迪倫這樣堅定的人不少但也多不到哪裡去。也許是我有點悲觀吧,我覺得這樣很懦弱,我們沒有勇氣面對自己內心深處吶喊的靈魂,更有甚者,有的`時候,我們麻木了,聽都聽不到靈魂的吶喊聲,但是我不想像崔斯坦一樣的活著,我想像迪倫一樣的活著……

另外一段話是這樣的:“在那個年代,你們那裡的人們要比現在虔誠得多。他們不會質疑教會,而且對教會傳導的東西深信不疑。他們把我當成了天上派來的信使——大概,也就是你們口中所謂的天使。他們不敢對我妄加懷疑。現在的人就要麻煩得多。他們全都覺得在積極享有各種權利。”對於宗教和信仰,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我自己本身的認知就是雲裡霧裡,所以不夠格在這裡談論。但是我知道,不要因為無知而信仰,也不要因為無知而不信仰,這已是我最深刻的理解了。

讀完這本書感想很多很亂,我承認自己確實不知道該和你們分享些什麼。這是一本值得去讀的心理類書籍,我沒有讀原版――英文版,我讀的是譯本,付強的翻譯對人物心理的表述細膩而深刻,筆觸柔軟而周到,對周圍景物的描寫也是栩栩如生,映襯著每一種心理的變化。我想每一個內心細膩柔軟的人都會喜歡這本書。讀完了你再看看封面上的那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你會覺得,其實,真正來講,迪倫才是崔斯坦的擺渡人……

讀《擺渡人》有感8篇 穿越輪迴,護衛最後一程:感受《擺渡人》的深刻人生啟示 第2張

第2篇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是自己,或是他人?若是自己,自己的命運便由自己擺渡,自己的人生便由自己選擇。若是他人,他會陪伴著你,指引著你,保護著你,他就像是靈魂與靈魂的相伴。

在荒涼的草原上,夕陽落山不久,此刻,霞光萬道,將半個天空染得通紅,廣闊的草原也染得一片通紅。迪倫迷茫地行走在這片無邊無際的草原上,面對迷茫與未知,她感到恐懼與害怕。可這時,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就出現在不遠的小山丘上,等待著她的到來。她與擺渡人,從此就開啟了艱難的路程,他們要越過一座座山,穿過一個個平原,到了夜晚被惡魔追殺,然後被迫往安全屋的方向奔跑。他們總是要與時間賽跑,總是要在白天的時候趕到下一個安全屋。每當落日已盡,紅霞已褪,暮靄漸合時,惡魔就會發出悽慘、淒厲的呻吟聲,周圍陰森恐怖,未知危險馬上來臨,面對恐懼,他們只能加快腳步。他們經過種種磨合與坦誠相待,互相瞭解了對方,迪倫愛上了崔斯坦,但他們卻不能在一起,崔斯坦只是她的擺渡人,可是崔斯坦也愛迪倫,為了讓迪倫能夠離開荒原去尋找天堂的家園時,他不得不騙迪倫,內心經歷種種的矛盾與折磨,最後到了邊界時,他也向迪倫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故事讀到這裡,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就像洶湧的大海撞擊著礁石,波瀾起伏。本以為他們的故事已戛然而止,但迪倫的勇敢卻沒有讓這個故事結束。

迪倫回到了天堂的家園,可她為了愛情,不怕惡魔的追殺,獨自上路返回那恐怖的荒原去尋找崔斯坦,尋找保護她的.那個擺渡人。“生存、死亡和愛,哪一個是最終的選擇?”迪倫最終選擇了愛情,選擇了與崔斯坦一起。愛情是這本書永恆的主題,它展現了迪倫與崔斯坦強大的愛情,一個靈魂與一個擺渡人之間的愛情看起來是不可能的,可他們卻突破了重重障礙,不懼死亡,不畏魂飛魄散而在一起,迪倫選擇了她唯一可依靠、值得信賴的那個人。

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因門戶不當對,而被家長棒打鴛鴦,他們的內心也不夠堅定,不能突破這個障礙,從而分道揚鑣。只要足夠深愛著對方,不管是什麼困難,兩人都能一起攜手應對,一起攜手並進,可往往能做到這樣的,卻是少數人。他們不夠勇敢,不能像迪倫那樣勇敢地追求幸福,愛情是需要兩個人用心經營的,如若在經營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半途而廢,沒有勇氣往前走,兩人吵吵鬧鬧,那麼最終只能不歡而散了。村上春樹說過:“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合上這本書,望向窗外,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喧囂聲、談笑聲和蟬鳴聲匯雜在一起,枯黃的樹葉緩緩地飄落下來,我的心緒仍在悸動不定。

第3篇

“如果命運是一條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還未翻開書之前,我印象中的擺渡人是傳統意義上撐著雙槳,用漁船載別人渡河的人。但看了此書後,才發現,原來所謂的擺渡人是“陰間使者——黑白無常”的一種存在,他們的任務便是帶著死人的魂兒向閻王爺交差。這樣奇幻的構思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一口氣讀完了它,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構思可謂是別出心裁了。

“如果我是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本書中的'主人公迪倫去探望父親的路上不幸死去了,能看見的只有那個男孩崔斯坦,她一心只想回到列車上去,但崔斯坦卻催促她前進。最終,在遭遇了第一次魔鬼的侵襲後,迪倫從霍斯特口中瞭解到實情,她並不是唯一的倖存者,相反,她是唯一死亡的人。去往地獄的路上,迪倫和崔斯坦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迪倫的關心讓崔斯坦對她產生了好感,兩人暗生情愫,也正是因為這些情愫,讓到了安全地帶的迪倫毫不猶豫地在“生命”和愛情中選擇了愛情,不畏懼死亡,重返荒原,只想要和崔斯坦在一起。也許是上天被迪倫的勇氣感動了,也許是崔斯坦擺渡的靈魂滿了數,兩人都變回了人類,結局是兩人在現實中見面了。

在整個故事中,我和迪倫一起經歷從“生”到“死”,從“荒原”到“安全之地”,書中生動的描述讓我身臨其境,在荒原的夜幕到臨時,我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想著他們會不會被魔鬼捉住,下一個安全屋能夠保護他們嗎?小時候經常幻想人死後是什麼模樣,懷有對鬼神的敬畏之心,看著電視中的孟婆湯、奈何橋,十分好奇。

不忘這本書的簡介上寫著: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癒小說,令千萬讀者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但故事的發展一直很平緩,雖然新奇,但沒有感受到治癒、救贖,直到迪倫毫不猶豫地回到荒原,擰開了門把手,看到她深愛的崔斯坦和傷害她的惡魔,她義無反顧,一路沿著來時的方向,向未知探索而去。我明白了崔斯坦一路對迪倫的保護,使她不被魔鬼吞噬,是對迪倫靈魂的救贖。迪倫不畏懼未知與困難,義無反顧地回到荒原,只為愛。她的愛同樣治癒了崔斯坦,讓崔斯坦有了去往迪倫的現實生活中的想法,兩人雙雙回到人類世界是最為圓滿、令人期待的結局。

回到現實,我不禁深思,曾經閱遍了生死近乎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跳出自己一遍又一遍往返的荒原,向愛人的世界走去。迪倫同樣從一個自卑、軟弱的女孩開始變得勇敢,打破常規,不限於安全之地,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在日復一日、完全複製的生活中,早已經忘記了那個有遠大夢想的自己。曾經告訴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而今早已習慣了千篇一律的生活,其實只有突破限制,才會有更好的自我,就如同擺渡人美好的結局一樣,我們的夢想也會是美好的。

第4篇

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看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的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眼前只剩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有個男孩,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那個男孩——崔斯坦,她的擺渡人,帶著她穿越荒原,在穿越荒原的旅途中,迪倫知道了剛剛發生的一切。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他們由陌生到熟悉,有熟悉到相知,由相知到相依,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的兩個人,走到荒原的盡頭也相約一同走到那一端——那個所有靈魂稱為“家”的地方,但崔斯坦明白,他不可能去到那裡。迪倫到了那裡沒有看見崔斯坦居然就毅然回到荒原,去尋找她的擺渡人——崔斯坦,抱著萬劫不復的決心,奇蹟出現,兩個靈魂如願以償。迪倫找到了自己所愛,也找到了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穿越荒原的過程中,迪倫看到了其他成千上萬的靈魂,它們面前都有個光球——它們的擺渡人,引導著他們。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不缺少這樣的光球,那光球或許你已經遇到並且在他的引導下走到了人生的開闊地,或許你還未曾遇到過,不過不用慌張,努力堅持,你一定會遇到引導自己走出低谷的那顆燦爛的光球。

在我度過的13年時光裡,我也遇到過不少將我從錯誤或失敗的深淵中拉回寬闊大道上的光球。

我的外公,他不厭其煩的教導我要做一個好學生,不要學壞樣,告訴我“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時有餘”的人生標尺,讓我平穩的踏上了人生的漫長旅途。我的爺爺,他仔仔細細地評價我交給他的作文,毫不留情的指出我的不足,讓我更加努力鞭策自己寫出更有文采更具魅力的文章。我的媽媽,她在忙碌中抽時間不斷督促檢查我的學習,講解人生道理,告訴我需勤奮學習,珍惜每一天,要我時刻記住:進入狀態,學習就是享受;心情浮躁,閒著也是痛苦。我的爸爸,時常給我講解和分析數學和物理知識點。還有我的老師,我的同學們,他們無形或有形中,在無意或有意之中讓我成長,讓我不斷進步……

?擺渡人》是一個史詩一般的動人故事,是《三十九級臺階》和《指環王》的綜合之作,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驚心動魄,迴歸人生,引人深思。不僅教我們成長學習愛,也引導我們尋找自己的光球,並讓我由衷的感謝他們。

第5篇

喜歡看書,也看了很多書,年輕的時候喜歡看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現在經常看跟生活有關、跟工作有關、也看調節心理的書。

說到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腦海裡一時之間有些茫然,但是很快便出現《擺渡人》三個字,這本書應該是三年前看過的,我平時讀書速度也極快,可以算得上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很多書一晚或者半天就能看完。

但是擺渡人應該是看了兩遍,每個人看書後的理解不一樣,詳細的內容已然模糊,但常常會在情緒波動的時候想起來一句話:“每個人心中的荒原,只能靠自己才能走出”。

本書作者克萊爾.麥克福爾,是英國文壇備受矚目的實力作家,《擺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在英國出版後大受歡迎,暢銷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量始終高居英美各大排行榜,被稱為最受讀者歡迎的治癒系小說。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在家裡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裡與同學格格不入,唯一談得來的好朋友也轉學離開了,迪倫的生活一片狼藉,痛苦不堪。

她渴望改變,決定去看望久沒謀面的父親,卻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成了列車中唯一死亡的人,跟隨她的靈魂擺渡人大男孩崔斯坦,穿越荒原,到另一個世界。

在長途跋涉中,他們會遇到無數惡魔的攻擊,而崔斯坦是那個保護她,要護送她的靈魂安全到達彼岸的人。

在險象環生的日日夜夜裡,崔斯坦讓迪倫明白了,荒原的平靜與動盪,都取決於自己的內心,你的心平靜,那麼荒原就是平靜的,你的心浮躁不堪,荒原就惡魔叢生。

為了不讓惡魔把迪倫拉下深淵,灰飛煙滅,永不超生,崔斯坦拼勁全力保護她,不惜自己受傷,而迪倫也從最初的.不敢置信不能接受到後來的坦然面之,兩個年輕人的心漸漸靠在了一起,互相愛上了對方。

在崔斯坦的引導下,迪倫來到了彼岸的天堂,當她知道走過分界線後便再也見不到崔斯坦,這種思念讓她非常痛苦,一路從荒原走來,逐漸成熟並堅強起來的迪倫知道了自己真正追尋的是什麼,她決定冒著魂飛魄散的危險逆過荒原回到起點,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

返回的途中,迪倫變得更加勇敢無畏,因為她的心中有信念和愛的太陽,她堅持拖著崔斯坦跋山涉水,回到事故地點。

或許是上天都被這份愛所感動,迪倫甦醒了過來,而崔斯坦也來到了現實世界,他們再次相逢在新的世界。

事故前的迪倫是一個普通的15歲孩子,甚至有一點孤僻、叛逆,內心脆弱,猶疑不安,此時,她心中是一片荒原,唯有愛,才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

事故後的迪倫堅強、勇敢,即使身處逆境,也有勇氣突破各種束縛,因為愛可以戰勝一切。

而我,每每心中的荒原惡魔叢生之時,就會想起迪倫的故事,明白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第6篇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01、這是封面上的話,也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

小時候我總害怕孤獨,特別害怕一個人。吃飯要一起,去小賣部要一起,生怕別人說:你看那個人,連個朋友都沒有。後來慢慢地成長,明白這世間有很多事只能一個人做,有很多路只能一個人走,無論父母,戀人,抑或是朋友。

我想起龍應臺在《目送》中的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有時候,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柴靜說,“孤獨,是一個人的骨頭。”每一個靈魂孤獨地在這世間行走,有些不甘寂寞,沉浸於紙醉金迷的大千世界之中,人聲鼎沸,卻更加悵然若失。

有人問我,“你說,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不孤獨嗎?”我一時默然。其實我遇到過。一盞寒燈,窗邊對坐,酒慢慢地酌,話慢慢地說。可是每一句話都那麼沉重,那麼深刻,問的.是直達靈魂的問題。你問的那麼誠懇,他想的那麼認真。於是你驚訝的發現,這茫茫人海萬千靈魂之中,面前的這個靈魂好像無需多言,他自會懂你。

我當然明白,這有多難得。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可語言者無二三,我想這話說的是對的,但並不一定悲傷。史鐵生是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大哥,他有一篇文章叫做《好運設計》,如果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一直好運,人生中的坎坷都不曾遇到,他會感到快樂與幸福嗎?未嘗苦澀,怎知甘甜。

生命中的苦難並非沒有意義。至少它會讓你懂得苦難本身,以及經歷過所帶來的自信和閱歷。就像爬山,沒有經歷漆黑的夜與痛苦,又怎會湧起在黎明日出那一剎那的激動。

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我們從生那刻就決定了,終將一個人面對死亡。可是,在這孤獨的旅程之中,有些河流會交匯,共同走完那段原本孤獨的路程,共同度過那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可語言者有二三,何其幸運。

02、崔斯坦對迪倫說:“我,是你的擺渡人。”

荒原,這個故事發生的場地,這個讓人瑟瑟發抖的神祕地域。正如擺渡人崔斯坦介紹的,“荒原位於兩個世界的中間,每一個靈魂都要穿過他們自己的荒原,荒原裡之所以出現狂風與暴雨、陽光與草地,其實就是你內心的對映。”

我後來很偶然的機會,意識到不同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即便是同一件事同一個人。或許世界的樣子,取決於你看待它的眼睛。正如笛卡爾那句“我思故我在”,世界是你眼中的世界。

擺渡人的任務是引導靈魂通過荒原,讓他們接受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路途上充滿了魔鬼,稍不留意他們便會撕咬你,拉扯你,一旦被抓住拖入地下,就只能萬劫不復。崔斯坦擺渡過很多靈魂,有時候自保經常會佔上風,所以有時候靈魂會因此被魔鬼抓住。但眼前這個靈魂太重要了,崔斯坦哪怕犧牲自己也要護她周全。當迪倫看著他青一塊紫一塊的出現,眼淚終於忍不住奔湧而出。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是因為你。抵達邊界,迪倫轉過身來,“我愛你。”她本來想著有一大堆的話,可是似乎沒有意義。崔斯坦猶豫了,他知道自己無法跨越邊界。迪倫成功之後,應該他們應該就沒有以後了吧。

如果告訴她真相,崔斯坦確信她是萬萬不肯走的。對不起,我很抱歉。能自渡者方能渡人,迪倫又何嘗不是崔斯坦的擺渡人。不惜一切重回荒原,這是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的,僅僅為了這份感覺,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險嗎?

我想很多事情,就是因為不計代價,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即便這個世界再好,只是沒有你,我無法忍受。他坐在隧道出口的左側,手放在膝蓋上,注視著她。“嗨。”“嗨。”她也輕聲回了一句,嘴脣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原來你在這裡。”“我在這裡。”

第7篇

一本書、一個世界、一段故事,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後的靈魂依然是一個實體。第一次看到《擺渡人》時,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為了消遣時光。看到書的封面畫著一個老人拿著船槳在大海中央靜靜地坐著,好像在遠望,又好像在沉思,自己的腦海中空空如也,想象不到接下來的情節。然而,進入其中才發現,它的故事意味深長、令我久久難以忘懷。

書中描述的是一個15歲的女孩迪倫為逃離自己一片狼藉的生活,踏上了尋找久未謀面父親的那趟列車。然而旅途並非想象中的美好,幸福也沒有如約而至,而是災難從天而降——火車竟然在中途發生了事故,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其實她才是唯一的逝世者,幸好,她遇到了她的靈魂引路人崔斯坦,他在那充滿邪惡又人煙稀少的荒原上用寬容的態度和勇敢的精神帶領著迪倫、保護著迪倫,穿越茫茫荒原走向了終點,在這期間他們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可這份愛註定是他們所承受不起的,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歸宿和使命。當迪倫跨越這段命運終點時,轉身後,崔斯坦卻早已消失在茫茫荒原中。驚恐又痛心的迪倫做出了一個驚天決定,原路返回那充滿恐懼又邪惡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愛人,這會讓她再一次陷入無限恐懼中,甚至是灰飛煙滅,但這都難以阻擋她尋找他的堅定步伐。我想此刻的迪倫,迎來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個畏畏縮縮、戰戰兢兢的小女孩,她願意為愛衝破所有的障礙,勇於承擔,勇敢面對,即使沒有任何保護,她都堅信自己的初衷......

當然,故事是感人的,而結局也是美好的,他們在這個光明的世界再次相遇了。當看到她嘴角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對他說:“原來你在這裡”“我在這裡”時,淚水已經毫無徵兆地淹沒了臉頰,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災難與不幸,我們依然能緊緊相擁,不曾離開。

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是成年前夕的少女,但每個人都是從青春這個階段過來的,很多人年少時的夢想和情愫在青澀的時候雖然沒有實現,但可能綿延至成年也並沒有放棄。在成年之後的工作生活裡,當大多數人都變得越來越成熟、表面榮辱不驚的時候,如果內心仍然能夠保持被一些人和事觸動、對生活還有所期待和渴望,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幸的事。

從生到死,從死赴生。每每回想起書中的情節,心中不免還有悸動、擔心和恐懼,但更多的還是感動和欽佩,面對生活中任何渺茫的希望,她都會渴望去改變,並堅信人生的每個奇蹟都由自己去創造,迪倫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如果我們的人生被抹成了一片黑暗,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掉黑暗尋找光明?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枷鎖,而是心底的懦弱、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擔憂。信念決定了人生,只有無所畏懼,才有可能抵達人生的美好彼岸,離合和悲歡是可以逆轉的。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希望你不管經歷多少的世事磨難,歸來時仍能保留少年時的赤子之心。

第8篇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像是迪倫的那一場靈魂之旅,我們會遇見高山和泥濘也會遇見嘶吼著的猙獰的魔鬼,但是同樣的我們亦會有一個讓我們堅定不移深愛著的崔斯坦,那是光明,是信念,愛,自信等正能量。

這兩天一口氣讀完了克萊爾的《擺渡人》,本來計劃著一週時間讀完,自從昨天晚上開始閱讀,被迪倫的靈魂之旅深深吸引,故事情節一環接一環讓人無法只在每天的閱讀時間閱讀計劃好的章節。

整本書講述了迪倫死後在擺渡人崔斯坦的保護和引導下經歷重重困難穿過荒原走向另一個世界,最終因對崔斯坦的愛戀重返來時的路,到荒原尋找崔斯坦,最終他們一起回到了人間的故事。

書中的荒原是迪倫的內心映像,包括他們途中的避難所也是迪倫的心像所創造,當迪倫心情開朗的時候天氣便大好,他們可以安心趕路,當迪倫心裡感到害怕,心情越是陰沉時,天空便開始變得陰沉,躲在黑暗中的魔鬼就會嘶吼著朝他們飛來,越是恐懼魔鬼便會越聚越多,腳下的路也會越變越難走。

當她歷盡艱險到達另一個世界的時候,她內心念念不忘的是崔斯坦,在喬納斯的引路下,她訪問了伊萊扎之後知道自己重返來時的路若是失敗便會魂飛魄散再也無望和自己的親人相聚,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返回荒原的路。一路上沒有了擺渡人的保護她憑著信念和心中的光與魔鬼和路途中的障礙鬥智鬥勇,終於找到了她心愛的崔斯坦。

其實和崔斯坦重返人間,迪倫戰勝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魔鬼,所謂魔鬼和重重阻礙是她內心深處的陰暗面,是恐懼,自卑等負能量,正如崔斯坦告訴迪倫的那樣,他們穿過荒原那些泥濘和高山都是迪倫的錯,因為他們所遇見的都是迪倫的心像。

正如張德芬所言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你所看到的不過是你內心的`影像".我想這便是這部書被稱為影響深遠的心靈治癒之書的原因,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像是迪倫的那一場靈魂之旅,我們會遇見高山和泥濘也會遇見嘶吼著的猙獰的魔鬼,但是同樣的我們亦會有一個讓我們堅定不移深愛著的崔斯坦,那是光明,是信念,愛,自信等正能量。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靠著對崔斯坦的渴望而戰勝魔鬼和泥濘找到我們來時的路。然而無論是魔鬼、泥濘亦或者美好的崔斯坦都是我們內心的對映,這裡還要引用張德芬曾經在她的書中提到的"你恐懼都會持續",同理你期待的也會如約而至。

願每一場靈魂的跋涉都能戰勝魔鬼和泥濘找到自己的崔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