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擺渡人讀後感3篇 《擺渡人》:一場心靈洗禮的旅程

《擺渡人》是暢銷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Clare Mackintosh)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凱特的揪心而感人的職業故事。凱特是一名擺渡人,每天接送著那些無法自己走出傷痛的人們,而她自己的內心也因此不斷受到煎熬和考驗。這本小說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被譽為現代歐洲文學的代表之一。

擺渡人讀後感3篇 《擺渡人》:一場心靈洗禮的旅程

第1篇

女孩迪倫的生活看起來一團糟,相依為命的母親和她無法交流,同學們捉弄她,唯一要好的朋友也轉學離開了,這時,她想起了她的父親,那個在母親口中“拋棄她們”的人成了她一點溫暖的盼望,她決定在某一天坐火車出發去找尋心中的那個可依賴的存在。

這是小說《擺渡人》的開頭部分,“擺渡”顧名思義就是從此端到彼端,可以是身體,也可以是靈魂,如果此書說的是精神的話,那時父親是迪倫的支柱,能夠將她的精神世界從孤獨駛向溫情。

迪倫乘坐的火車發生了意外,醒過來的她發現,車上除了她已經沒有了其餘的倖存者,她惶惶不安的逃出火車殘骸,眼前出現一片漫無邊際的荒原,一個男孩坐在不遠處的山坡上默默的注視著她,並告訴她,他可以帶她離開這裡。

迪倫一開始以為男孩也是倖存者,順從地跟著他往前走去,盼望著能趕快離開這兒向母親報個平安,最好還能與父親見上面……但是路程出乎意料的漫長,越來越多的疑問堆積在她的心頭,這時候,這個叫崔斯坦的男孩告訴她,迪倫是出事火車上唯一一名沒能逃生的乘客,而他是她的擺渡人,將帶領她的靈魂穿越荒原,到達彼岸。

穿越荒原的道路非常艱難,擺渡人崔斯坦顯得無所不能,他知道所有的危險,知道如何擊退虎視耽耽的惡魔,也知道如何找到安全所在,他在迪倫迷惘時為她指引方向,在她身陷困境時奮不顧身。令兩個人都始料未及的是,這段艱險的旅程竟催生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他們被對方深深吸引,在共同戰勝惡魔、蹚過沼澤、翻越高山途中,他們從相識到相知到相戀,這段時光絢爛得連黑暗的荒原也無法掩其神采,所有的感情都是如此真摯純粹。正是依靠著崔斯坦的強大庇護,迪倫滿心歡喜的來到荒原和天堂的邊界。崔斯坦對迪倫說出最後一個謊言,以愛的名義將她送到那個他永遠到不了的天堂,終於完成了對她的擺渡。

這一路上,他是她的擺渡人,更是她的守護神,他是迪倫此時唯一的支柱,將她的精神從孤獨帶向甜蜜,給她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所以當迪倫到了失去了崔斯坦的天堂後,她立刻四處尋找穿越回荒原的辦法,迫不及待地要返回戀人身邊。失去了依靠的女孩,變得異常堅定和勇敢。正如網路上流行的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沒有崔斯坦保護的迪倫才發現每走一步都是如此艱難。但她仍然咬著牙趟過大湖,翻越山丘,在惡魔的圍攻之下逃生,忍著一身傷痛在安全屋等著崔斯坦的到來。

而此時崔斯坦已經準備好,他將忍著無比哀痛和深深自責,繼續聽從上天的安排做一名盡職的擺渡人,兩人的回憶最多隻能作為漫長餘生僅剩的美好。但是誰知道愛的力量竟會如此強大,而迪倫竟如此堅強。兩人相見時,迪倫高興的向崔斯坦發出回到火車上穿越回現實世界的邀請,但是崔斯坦退縮了。他被禁錮在這片荒原上,按命令必須終身履行著他作為擺渡人的使命,跳出這個輪迴圈對他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時的崔斯坦變得像起初時的迪倫一樣,懷疑、脆弱、膽怯、畏畏縮縮,他既熱切地盼望著如迪倫所說一樣,和她一起穿越回去體驗真正的生活,又不斷的動搖著成功的信念。此時,曾經軟弱得不堪一擊的迪倫成了精神支柱,無懼荒原和惡魔,不停的給他信心和勇氣。

如果說第一次踏入荒原時,崔斯坦是擺渡人,用忠誠的愛將迪倫擺渡至天堂,而再次踏上荒原時,擺渡人的角色已經換成了迪倫,她用堅持的愛帶著崔斯坦回到人間。

此時無法不心生感慨,崔斯坦曾是神一樣的存在,無比智慧、無比勇敢,迪倫在他庇護下風雨無憂,成為長不大的小孩,他也一直以為自己足夠清醒,足夠理智,即使萬分痛苦也要放下這份不可逾越的愛,完成對她的擺渡。而被分開的迪倫此時清楚看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這被愛催生的渴望成了促使她成長的力量,在她看到戀人的矛盾和弱小時,她毫不猶豫回過身緊緊抓住他的手,帶著他一起克服了那些他以為永遠也不可能克服的困難。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道,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其實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有形的枷鎖,而是無形的恐懼。

原來,愛就是相互擺渡,成全對方,它使我們有無所畏懼的靈魂,堅定自己的信仰,來幫助彼此到達美好的彼岸。

擺渡人讀後感3篇 《擺渡人》:一場心靈洗禮的旅程 第2張

第2篇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部小說,講述的是十五歲少女迪倫在一次火車災害事故中不幸遇難死亡之後,與靈魂擺渡者崔斯坦之間發生的故事。小說直面死亡,以死亡之後靈魂所遇見種種匪夷所思的境遇,再次叩問人生:如果你還有能夠選擇的機會,你將如何選擇?

小說的情節描寫現實又詭異,殘酷又溫暖,一切似乎太過艱難、不可思議又順利成章。綜觀全書,實是以小說的形態,向人類向廣大讀者提出、並回答了三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其一,如果有機會遇見,是選擇愛,還是不愛?尚未來及戀愛的15歲少女迪倫在事故中成為唯一的死亡者,當她慢慢的愛上有點像夢中遇見的溫暖男孩般的崔斯坦——那個比她高、長相帥氣但一臉冷漠、內斂的小夥子,她的靈魂擺渡者(救助者)時,才清楚的明白自己已經死去。而所謂的擺渡者,眼前唯一的夥伴,崔斯坦,卻是一個不生不死、無痛無悲,不知從何處來、也不知向何處去的“一束光”而已。他們明知相愛沒有結局、沒有以後。他們的陪伴,僅僅是因為她是他的擺渡任務,只要把她帶出死亡荒原,此外的一切都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即便是這樣的現實,迪倫還是熱烈的愛了,而崔斯坦也破天荒第一次大膽的愛了,像個人那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第一個艱難的選擇。愛情的洪荒之力初洩,逐漸淹沒了死亡的悲哀和恐懼,讓詭異驚悚的亡靈之路顯現了人性的溫暖,這樣的不歸旅途,對迪倫來說反過來是美好的,這真是小說的起伏跌宕之處。

其二,若有機會選擇,是選擇墨守成規一條道走下去,還是打破常規,勇敢做自己想做的?在荒原上,崔斯坦不止一次的告訴迪倫,出去了的人沒有人再回來過,從來沒有人再次出現在荒原。而歷經千辛萬苦走出荒原後的迪倫發現崔斯坦沒有如約跟來時,唯一的想法和目的就是再退回荒原。經過耐心的詢問和求教,迪倫終於找到了再次回到荒原、回到崔斯坦身邊的辦法,儘管這辦法只是一種傳說,從來沒有哪個人經過親身體驗,而且一不小心將灰飛煙滅。而如果忘掉崔斯坦按既定的命運走下去,迪倫有可能再次轉世為人,也可能有別的未知命運。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好不容易走出充滿魔鬼的荒原已經是一種幸運,為了所愛的人再次退回荒原,再次把自己置身恐懼和危險,而且是獨自面對這一切又該是多麼的艱難。但答案是迪倫還是這麼做了,沒有愛人在身邊,前方再好也沒有意義。已經被命運無情的剝奪了一次寶貴的生命,既然還能選擇,哪怕希望渺茫,哪怕那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也要做自己想做的,這就是本書想告訴大家的觀點。打破常規,勇敢做自己想做的,結局不一定都是壞的。

其三,關於愛情的闡述:愛是一種拯救,會讓人生髮生質的變化。於迪倫,還是崔斯坦,在偉大愛情光輝的照耀下,兩個人的生命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千千萬萬年來不知自己是誰,無生無死,只有一個接一個擺渡任務的崔斯坦——一束光,最終在愛情的滋潤下變成有血有肉,有痛有癢的肉身,成了真正的人。與他而言,愛人的出現,何嘗不是他自身的擺渡成功!只有迪倫,千千萬萬人中只有她,讓他不可思議的愛上了,還由此擺脫了千百年來重複單調枯燥麻木的生活。而於迪倫,正好是崔斯坦,因為是他,進而使她在千萬劫難中勇敢的選擇愛他,追隨他,為了他不惜粉身碎骨、灰飛煙滅,置之死地而後生——愛情的力量,最終使她再次穿越死亡荒原,返回漆黑不見一絲亮光的隧道,找回自己的屍首,復活了。

?擺渡人》在閱讀之初有懸念、有恐懼,但讀到後面就只有溫暖。每一本書都有它想要表達的主題和靈魂,此書看似只是一個詭異的故事,實則是直擊靈魂,叩問人生,讓人充滿了思考。同時,這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愛情小說,正如一句話所說:和有情人做快樂事,莫問是劫是緣。愛情是美好的,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有幸活著的人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享受愛情的美好呢?

第3篇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才是你靈魂的擺渡——題記

故事開頭就那麼玄幻而又迷離。女主人公迪倫從小父母離異,在學校裡也常受到同學的捉弄。終於有一天她能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火車卻在山洞裡失事了。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走進了荒原,有一個叫崔斯坦的男孩似乎特意在那裡等候著她。正當迪倫摸不著頭腦時,這個男孩告訴她:你已經死了,到陰界還要穿越這片荒原,而我就是你靈魂的嚮導。荒原之上有許多暗藏的危險,比如說一旦被以靈魂為食的惡鬼吃掉,就會萬劫不復。一路上他們憑藉勇氣與機智化險為夷,也逐漸萌生了好感。正當他們到達陰界時,男主卻突然消失了。迪倫很絕望,但她隨後瞭解到只要靈魂附回原體就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於是她大膽作出決定,就算是灰飛煙滅,也要找到崔斯坦。她又獨自踏上了那片荒原,幾次險些落入惡鬼的魔掌,但她憑藉堅定的信念找到了他。他們一起回到那個車禍的現場,也成功地回到了現實。

讀到這兒,我不禁思考: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時,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很明顯,書中主人公迪倫為了實現他們的諾言,冒著萬劫不復的危險又踏上了新的旅途,她的孤注一擲,哪怕成功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她也沒有回頭。可見她選擇了愛。

都說愛能超越生死離別。是的,迪倫和崔斯坦做到了,一路上兩人彼此溫暖,迪倫喚起了看似無情的崔斯坦內心深處的情感。在那之前,崔斯坦的內心是孤獨的,也是麻木的。他只是成千上萬次地擺渡著靈魂,但不明白終究是為了什麼,直到遇見了迪倫,才明白了生命的珍重。渡人亦是渡己,他與迪倫的愛使他也重獲新生。他們憑藉勇氣機敏化險為夷,憑藉真誠的愛改變了命運這條洶湧的河流。作品之所以被大眾認可,不光是因為可歌可泣的愛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這看似離奇卻又讓人動容的故事背後是四個字——打破常規。

古人都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習慣於安逸是人性的一個弱點,選擇打破常規的高貴在於它需要的是超越平庸的內心。迪倫不接受命運的擺佈,她無法放棄自己在現實中一切愛著的人,所以她知道可能只有死路一條,但她還是憑藉勇氣克服了內心的恐慌。這勇氣從何而來?那自然是源於她與擺渡人之間的愛。荒原之上的邂逅,將兩人命運緊緊相連在一起,直到衝破生死的邊界。

但是他們也不知不覺闖了禍。一個叫蘇珊娜的擺渡人看見他們離開了荒原,也對現實世界心生嚮往,於是她欺騙了一個由她引渡的靈魂,也來到了陽界。他們幾人進入現實世界留下的小洞,導致了成千上萬的惡鬼進入陽界開始殺人。命運的審判者打算懲罰擺渡人崔斯坦使他變成惡鬼,但如果三天之內他能將惡鬼消滅就可免去懲罰。最終他們憑藉勇氣智慧消滅了惡鬼,可以永遠留在現實世界了。

可見輕率地破壞規則,可能只有莽撞,後果也許不堪設想。打破常規一旦出現了意外的後果,也需要承擔責任。荒原與現實間的破洞,殺入人世的惡鬼造成了混亂,儘管是無意造成的,但那一刻起,他們就做好了彌補過失的準備。

規則之內也許是千篇一律的風景,雖然安寧卻又無趣,而規則之外也許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荒原,但當你翻越荒原,在你眼前的就是一片山花爛漫。生活中,我們是否也經常習慣呆在那個舒適區呢?比如說大型考試,一旦自己有免考機會,我們便會安於現狀,不願再去衝一衝,就是因為怕自己發揮不好。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習慣於安逸,沒有強大的信念與勇氣去闖一闖。但也許在不顧一切地披荊斬棘後,你就會後悔當時的退縮。

所以並非萬事都要循規蹈矩,選擇冒險也意味著要衝破荊棘,但這樣才能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更美麗的風景。有時只有放手一搏才不會留下遺憾,打破常規才能突出重圍,才能迎接更好的自己。

假若迪倫當時選擇留在陰間,也許剩下的也只有千萬遍的嘆息與永恆的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