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文化苦旅》讀後感3篇 文化沉思:《文化苦旅》啟迪

《文化苦旅》是一本由蘇東坡院士撰寫的文化讀本,從歷史、文化、文學和哲學等多個角度來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本書內容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對於對於愛好文化探尋的人來說,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文化苦旅》讀後感3篇 文化沉思:《文化苦旅》啟迪

第1篇

時間造就文化的悠久,人類編織文化的魅力,而精神與品質便成就了文化的靈魂。餘秋雨用他敏銳的雙眸和獨特的視角,穿越神州大地萬里河山,帶你感受著歷史的深邃。在他的眼裡,一切妖嬈的景物都脫下華麗的衣裳,還復了最初的本真,因為真正的山水不僅僅只是山水,更飽含著人情世故和文化良知;因此,在西天悽豔的晚霞下,我看見了王圓麓,那個敦煌石窟的罪人;在羅池廟裡,我看見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旁,我看見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在天柱山上,我看見了華髮蒼然的蘇東坡……

從他的書中,我更讀出了歷史人文其實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同時擁有嚴肅與幽默的“雙重性格”。歷史勇敢的記錄著人類的一切與自然演變,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不可預知的宇宙鉅變,這一切的一切都被它悄無聲息的收入囊中,深不可測,令人神往。但它也有輕鬆愉悅的時刻,《洞庭一角》裡有一則關於烏龜的奇事,它每年定時都會爬回家,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洞庭湖流域風土人情的光彩。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既仁既智者則會擁有廣闊的胸襟,去欣賞這世間的萬物,山山水水,和這一片又一片氤氳著墨香的神奇土地。

每當我翻開這本書,便會有縷縷情思揮之不去,在心頭悄然纏繞,燃起我對中國歷史文化深深的嚮往。我想,餘秋雨也是這樣,他並非是在艱苦的漫漫跋涉,而是樂在其中!

《文化苦旅》讀後感3篇 文化沉思:《文化苦旅》啟迪 第2張

第2篇

還記得那時青春年少,輕狂無知,在書架上瞥見了他的名字與作品,那書架是那樣高啊,我不屑地走過了,沒有人知道我的不屑中有許多許多的敬畏。那讓我不敢顧盼的高度漸成了心中最神祕的暗泉,也許正是這份感覺拉著我走近了他。

他有許多頭銜和稱號,許多鮮花和掌聲,但在我心中,他只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旅人。

歷史與現實隔著一段距離,正是這段距離把祖國山山水水中沉澱的文化層層剝離,於是在明媚的湖光山色中,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有誰在覽盡名山大川后找到了其中博大精深的內涵了呢?

然而,終於有一個人肯在旅遊的時候背起沉甸甸的文化,將沉埋于山水間的歷史,執著成一程苦苦的旅行。他在山水之間捕捉文化的氣息,在文化中探索人格的美麗,於是山水活了,歷史活了:西湖水裡亭亭走出了蘇小小與白娘子,都江堰邊默默佇立著李冰,天心閣的風雨飄搖著歷經劫難的書香,莫高窟的絢麗蒸騰著千年不枯的生命,《廣陵散》的餘音來自歷史深處,勾魂攝魄、浩淼的洞庭湖神祕而廣大……幾千年的沉澱重新在人們心中搖曳生姿起來。

讀餘秋雨,就像順著涓涓溪流尋找文化的歸宿,追溯文化的淵源。

讀餘秋雨,就像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覽盡歷史的畫卷。

讀餘秋雨,就像與一位隱士談話,嫋嫋茶香中體會歷史與文化的沉重。

讀餘秋雨的時候,就會覺得生命的本體貼近了歷史,貼近了文化,心靈靜了下來,世界靜了下來。

第3篇

讀完《文化苦旅》,也就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剛開始讀時,對“文化苦旅”的“苦”字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認知中,旅途是快樂的,美好的,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心也跟著融進去了。每一次旅行都是心靈一次美好的體驗。這“苦”也許是旅行的勞苦吧。

讀完以後,我覺得自己的認識太膚淺了,太幼稚了。其實,苦於身無所謂,苦於心才真是苦。作者曾經感慨“文人似乎註定要與苦旅連在一起。”先苦後甜,當你走過一座城市古蹟,瞭解一段段歷史,在苦澀的回憶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們找到了人生的真諦,歷史的感悟,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我們的道德境界,離我們的夢想越來越近

這段旅程是苦的,那段歷史更是苦的。歷史上曾演繹過一幕幕壯士英雄,視死如歸的話劇。那一個個歷史英雄有著我們中華子孫高尚的品格和如梅花那樣的骨氣,但多數人還是逃脫不掉悲劇性的結尾。“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雖然關於他們的回憶是苦澀的,但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卻很多。

回味人生,總有苦澀的時候。那段恥辱的歷史是苦澀,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站起來,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當我們走到最後時會發現,人生總是苦澀的,但苦後的甜,是我們最終的勝利,只有你經歷了苦,回憶時,才會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