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生清明節作文關於清明節的高中作文4篇 "懷念故人,重溫尊嚴:我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祭祖掃墓的重要日子。對於高中生來說,瞭解和傳承清明節文化傳統是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將為大家分享幾篇高中生關於清明節的作文,讓我們一起感受這個節日的魅力!

高中生清明節作文關於清明節的高中作文4篇

第1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時間過得真快,再記起這詩時,又到了清明。那個令所有人都沉默的節日……

一大早,我和父親就坐在顛簸的車上了。望著來來往往的汽車,讓我感受到了這幾年的時光匆匆,幾位親人也時光匆匆。看著陰沉沉的天氣,不禁難過起來了。經過了漫長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奶奶家。奶奶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她把地上黃色的紙錢和一些元寶拿起來,放在了我的手上,接著父親和叔叔拿起了兩把鋤子,一把耙子,一把鐮刀緩緩的地山上走去。

上了山,我們艱難地走在崎嶇的小路上,感受這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望這成片的竹林,吸收這新鮮的空氣。聽著悅耳的鳥叫聲,知道春天來了……俯下身,一棵棵筍寶寶在向我招手,我驚喜的叫了起來,叫父親趕快來挖筍,父親聞訊而來,對我笑了笑說∶“這是人家的山,我們不能挖。”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之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終於到了我的太爺爺的墳那兒。

只見父親和叔叔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和鐮刀在太爺爺的墳墓上快速地清除著雜草,那動作利落而乾淨。經這麼一打掃,跟我們剛來時的樣子完全煥然一新。我的任務呢,只要睜大眼睛去找筍。突然,我覺得自己踩到了一個很尖的東西,俯下頭來才發現是一顆露出地面只有三分之一的筍,我像看到了寶了一樣,高興的歡呼了起來。

父親立刻用鋤頭把筍周圍的泥土弄走。然後輕輕地把筍拿了出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真大呀”。接下來,父親三兩下就把那個筍的竹根給拔了出來。我在一旁對這個行為很不理解,於是我就去問父親:“筍是竹子的幼苗,拔掉它不是就不能長竹子了嗎?”父親笑了笑說這是習俗,墳墓上是不能長筍的,他也不懂。我這才恍然大悟。之後,我們又找到了幾棵筍。最後,父親拿那些紙錢和元寶燒了起來,讓我磕頭,還讓我嘴裡要念叨,我想,這也是習俗吧。看著這漫天飛舞的灰,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哭出來。正當父親和叔叔在磕頭時,我已經筋疲力盡地坐在一塊大青石上。我突然發現雖然這滿山都是綠色,但仔細一看,還是會發現在嫩綠的小草中,還有很多五顏六色的無名小果和小花。它們只默默無聞地開在石縫裡,山溪邊,人的腳下……但如果春天沒有他們的話,世界將很孤單,只會有一種顏色。離開了太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向另一個親人走去……雖然我們的腳已經很酸了,但前往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過,思念親人的心也從未停止過。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肚子也已經在叫了,我們揹著筍滿載而歸。

吃完了飯,我們就回家了。雖然時間是這麼短暫,但今天的時光我會永遠記著的,永遠埋在心裡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高中生清明節作文關於清明節的高中作文4篇

第2篇

清明節,是個讓人傷感的日子,因為在那一天裡,我們要祭祀祖先、上山掃墓、懷念已經逝去的親人。詩人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正是道出清明特別的情感。

今年清明節,我並沒有那麼悲傷,因為那一天裡,豔陽高照,據說這是十年以來天氣最好的清明節,這個清明節顯得有點與眾不同,這次我們沒有上山掃墓,但我們做了另一件有趣的事—吃清明餃子,清明餃也有一個悲傷的故事:

從前有個年輕人,名叫金蘭。父親亡故,靠母親在家紡紗織布度日。金蘭從小驕橫懶惰,還要打罵母親。金蘭在野地裡無意中看到母羊給小羊餵奶的情景,幡然醒悟,決心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過來送飯的時候,他迎上前去,母親以為自己送飯遲了,又要遭兒子打罵,母親想不開投河自盡,金蘭跳進水塘,但只摸到一塊木板,金蘭將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為了紀念母親,金蘭將母親放籃的地方長出的野草綿青採回來,做成苦餅。清明餃便是用來告誡子孫要孝敬自己的長輩。

而如今我們吃的清明餃卻不是苦的,相反,味道好極了,有豆沙餡的甜餃,有鹹菜肉末的鹹餃,還有艾青拌成的青餃,米粉裹成的白餃,簡直讓我大飽口福,清明餃的味道越來越豐富,但它蘊含的意義可不能忘記啊!心中要愛自己的長輩,懷念去世的親人,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第3篇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裡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麼,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媽媽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於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唸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說,沒關係,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說了這麼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麼不能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不知不覺間,我們錯過了季節,又錯過了回憶,只剩下一幅對聯,在日長飛絮輕的時光裡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簷,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驚蟄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俗稱“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禮記。明堂位》有官社的記載:“是故夏勺、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蠟,天子之祭也。”唐詩人張籍、王駕則描繪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生於山野鄉村,對土地和時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豐盛味美的食物時,我們總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綿陽,最隆重的“春社”祈福儀式,莫過於安縣睢水關的“春社踩橋”。這座橋叫“太平橋”,始建於清嘉慶四年(公元17),距今有200餘年歷史,橋身為20餘米巨型單孔弧架,猶如一道彩虹橫臥水上,素有“漁洞山前懸半月,虎頭巖下見長虹”的美譽。不知從何時開始,當地百姓篤信,在“春社”日這天到這裡來踩橋,可消災免難,祈禱平安。後來,這種習俗被更多的人瞭解,逐漸成了川西北最負盛名的民間春社活動。每到“春社”日,菜花叢中,鞭炮陣陣,潮水般的人流紛紛雲集於此,綿延數十公里,為自己和家人祈福。

與“燕子來時春社”的喧囂相反,“梨花落後清明”就顯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歡樂之節,大禹故里北川,歷來有“清明”賀治水成功之說,鄉人奔走相告,共慶天下太平。從唐代起,“清明”漸成春遊踏青的代名詞,且歷代承襲成為習慣,人們在這個時節,紛紛走出戶外,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其樂融融。孩子們最鍾情的,則要數放風箏,有的風箏上還裝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在現代人眼裡,“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絡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綿陽曆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清明”在千呼萬喚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關於“清明”的解讀,卻仍眾說紛紜。這兩天,著名學者、中國古代韻文專家熊篤又在呼籲,要原清明的“本來面目”。在熊篤看來,按照《禮記》的說法,“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清明節應是提倡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時節。”

熊篤說,清明時節,青年男女最適合去水邊休憩、划船遊玩,甚至到野外談情說愛。但是,熊篤沒有說,如我等中老年人該去做什麼?

清明將近,小姑來電話問爸爸計劃哪天去給我爺爺奶奶上墳,我說我早就期待著呢!

上墳那天,我起得特別早。爺爺奶奶的墓地在臥龍崗,離我們家很遠,墓地又在臥龍崗墓地山頂的十六區,說實在的上一次墳還是很辛苦的。我從三歲開始給爺爺奶奶上墳,已經五年了。

在墳上,我虔誠地給爺爺奶奶燒紙磕頭。爺爺奶奶的墓碑上並沒有我的名字,在我出生的前四年爺爺就去世了,奶奶在我出生三個月後也在病魔纏身多年後去世了,我出生時奶奶已經糊塗了。

雖然我對爺爺奶奶沒什麼印象,但經常聽到爸爸提起爺爺奶奶,這讓我知道爺爺奶奶都是非常善良可親的老人。爺爺奶奶在世時,帶大了七位我的表哥表姐,現在他們工作忙,有的來了,有的沒來,我還要替那些沒有來的哥哥姐姐獻上一柱香。

記得我五歲時在去上墳的路上,我還對媽媽說:“如果你不在了,我每個清明都給你上墳。”這讓媽媽感動了好一陣兒,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只有熱淚盈眶緊緊抱著我親了又親。

我發現今年的墳地上與往年有些不同,很多墓地上都擺著鮮花,爺爺奶奶的墓地上也有表哥表姐獻上的鮮花,而沒有燒紙,這真是一大進步!大量的紙錢焚燒會造成空氣汙染,並且是對紙張的浪費。此外,在林木茂盛的地區燒紙錢還容易引起火災。

一束鮮花一篇祭文,一樣寄託無盡哀思,應該倡導健康、文明、環保、平安的祭奠形式。

清明節前,網上出現了不少網民在網上向逝去的親人或是朋友表達哀思,為逝者“獻花”、“敬酒”或是“點燭”。祭祀從簡,不放鞭炮,也不燒紙錢,網上祭奠是一種文明祭奠方式的體現。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到了清明節,今天,我們班要舉行一次有趣的活動。鬥蛋、吃蛋比賽。

大家先在小組裡比鬥蛋,我們都紛紛拿出自己的“寶貝蛋”,躍躍欲試,先是我和殷兆煜比,只見殷兆煜跳起來,一拍桌子,兩眼一瞪,大叫,“誰敢跟老子比!”我趕緊拿起我的“寶貝蛋” 來應戰。殷兆煜左手緊握雞蛋,眼睛只直瞪著我,瞪的我心裡直發毛,“啪”只聽雞蛋碰裂的聲音,我連忙一看,哎!我的“寶貝蛋”被碰裂了, 殷兆煜則哈哈大笑,“耶!我贏了!”一轉眼,殷兆煜便厲聲大喝“有種得上來單挑,老子今天拼了!”只見石笑語忽地一聲從座位上跳起來:“我來也!”又聽“啪”地一聲,殷兆煜一臉沮喪:“我的蛋寶寶,你怎麼這麼不爭氣呀!”石笑語一副勝利者的姿態,我和張疏桐則哈哈大笑。

該全班比了,我們小組的代表是石笑語,先是王一格和孫佳雨碰,只見孫佳雨雙手緊握雞蛋,目不轉睛的盯著她的“寶貝蛋”王一格右手握著雞蛋,一邊喊“嘿”一邊去碰孫佳雨的“寶貝蛋”,只見王一格一蹦三尺高,我們就知道王一格贏了,都為他高興,尤其是,王一格組裡的同學們都興奮地說王一格的“寶貝蛋”好樣的。

輪到石笑語和樊兆琰比,只聽到石笑語說:“寶貝蛋,你要為我爭氣呀!”逗的同學們哈哈大笑,有的則使勁的鼓掌,樊兆琰用手捏著雞蛋,石笑語用力一碰,哎,結果還是我們小組贏了。

最後,進行吃蛋比賽,一分鐘的時間內,看誰吃多最多。“開始”,石笑語也顧不得她的“淑女”形象了,四口一個、四口一個,我簡直看呆了,而我呢,一定要保護好我的淑女形象,先為自己倒了杯水,然後細嚼慢嚥,一分鐘到了,啊!竟然有人吃了三個!我暈。

我的老家在湖南臨武縣。天剛朦朦亮,我們一家便從縣城往鄉里趕路了。說來也怪,昨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卻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夾雜著陣陣涼風,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莫非真應了那句古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難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這樣的天氣,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我們來到鄉間時,雨少了一些,我們開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爺爺不時地在和似曾相識的路人打著招呼,或許他們正是兒時在一起的玩伴? 而我卻被路旁的景緻所吸引:紅磚壁瓦的矮房,搖著尾巴的家狗,水井邊搓著衣服的農婦,這都是我在城裡從未見過的景象。還有那蔥鬱碧綠的毛竹,鮮豔欲滴的映山紅,整齊劃一的田埂,匯成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山水圖。

終於來到了墓地,家人一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蠟燭,一邊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後的鬆土。準備停當後,接著,爺爺讓我們一起在墓前三鞠躬,並許下自己的心願。我想我就祝願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而我自己也學有所成吧。“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點燃了鞭炮。在升騰的煙霧和鞭炮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掃墓活動。

走在下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我忽然發現爺爺的臉上寫滿了憂傷,想必是在思念故去的親人吧。我們都不忍打擾他。大家開始...

第4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依舊和往常一樣,在我的記憶裡沒有哪一年清明節是沒有下雨的,這應該不是詩中的好天氣吧!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具有獨特的魅力。它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忘本、知恩圖報的美德,人們通過這一節日,表達對先人的緬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先人,我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我每年清明節都會趕回老家掃墓,祭拜先人。國家也挺”厚道“的,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以致大家都有時間回老家祭祖。我相信大家都能親身感受到回老家祭祖隊伍的龐大。真如”千軍萬馬“,攜老扶幼,舉家從四方趕來。只為到先人墳前一訴衷腸,慰陰陽相思之苦。其聲勢已勝過春節。可是,真的只是懷戀先人,敘舊情、訴衷腸嗎?我看不盡其然吧!

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我們一躍而過。中國的發展速度驚顫世界,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奔小康之勢銳不可擋。對!人們的生活寬裕了,大家富起來了。可這得歸功於誰呢?國家嗎?社會嗎?no!這都得歸功於我們的先人,是他們在天有靈,保佑著我們。才有我們的順風順水,平步向前。所以,我們得報恩。當然,我們還有一點點私心,我們需要的`財富,需要更大的權利,需要更高的地位。因此,我們需要先人們繼續保佑自己。我們不遺餘力,從百忙之中趕回老家到祖墳前拜一拜。

當然,中華民族的孝心是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在先人生前沒能好好盡孝,如今日子好過了,可他們已長眠地下。這是我們的痛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彌補心中的遺憾,那就是讓他們在那邊過上好日子。於是我們給他們燒花不完的紙錢,讓他們在那邊衣食考試吧,過上好日子,以盡”孝“道。

清明節延續至今,並被定為法定節假日,自有它的必然性。人們回老家祭祖也是常人之事無可厚非的,這是。可其居心何在,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希望人們做到真正的不忘本,不要讓清明節失去真正的意義所在。清明本流思親淚,莫讓欲心玷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