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3篇 "探索數學學習的樂趣:深入理解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的教案"

本文介紹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案例,重點講解了這兩個法則的概念和應用。通過舉例說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兩個法則。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3篇

第1篇

1.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加法驗算,初步感受到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1)談話:隨著學校開展的“植根童趣,放飛童心”的活動以來,課間同學們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出示掛圖)

(2)你能根據這些資訊提出一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4)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1)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3)仔細地觀察這個算式,在等號的兩邊,什麼變了?什麼不變?你有什麼發現?

(4)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試試看。

(5)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我們發現的規律簡單明瞭地表示出來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

(6)談話:剛才同學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我們發現的規律,這些規律叫運算律。但是自己創造的符號只有自己明白,還要學習數學界公認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我們發現的規律就可以寫成a+b=b+a,這個規律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加法交換律。

(7)誰來說說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樣表達?

(8)其實加法交換律我們早就會用了,想想看,什麼時候我們用過?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個問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第二個問題,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3)比較一下這兩道算式,他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道算式結果相同,我們可把它寫成怎樣的算式?

(6)觀察這三個等式,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和不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

重點討論第四個等式,引導學生髮現這裡同時運用了兩種加法運算律。

學生計算第1小題,並用加法交換律驗算,請學生板演。

男生計算每組題中的第1小題,女生計算每組題中的第2小題。

(3)問:如果讓你來選,你願意做哪一題?為什麼?

(4)小結:因為運用了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而每組中的第2小題都運用了加法運算律,所以第2小題做得快。

(1)談話:在做第4題時,大家覺得先把和是100的兩個數加起來,下一步就容易算了,那麼什麼樣的兩個數和是100呢?下面我們來做第5題,你能很快找出哪兩片樹葉上數的和是100嗎?

(4)小結:看來,在計算過程中,要有一雙敏感的眼睛,看到數字就能很快地判斷出能不能湊成整百數。

有個成語叫“學有所成”,請同學們說說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新的收穫?

教學反思:這節課主要教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根據資訊自由地提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對兩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感知加法交換律,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和概括性,發展學生的符號感。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又複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為以後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3篇

第2篇

教學內容:p28例1(加法交換律)例2(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問題。

學生髮現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88+104+96)=88+(104+96)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特點。

教師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155+(145+207)=(155+145)+207

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

第3篇

國標本蘇教版四年級上冊p56—57例題,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播放《朝三暮四》視訊)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麼?猴子很笨,同學們很聰明,栗子的總顆數有沒有變化呢?什麼發生變化?

引入: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數學中也有類似《朝三暮四》故事裡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研究一下?

談話:天氣漸漸轉涼,學校要組織大家參加冬季比賽了,看,四年級同學正在操場上開展體育活動。

提問: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指名說一說)

學生提到的問題可能有:跳繩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的人數?(跳繩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談話: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連線起來。改寫成28+17=17+28

提問:比較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提問:你能照樣子再寫出幾個像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學生動筆寫,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板書三個)。

談話:既然寫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板書省略號)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像這樣的等式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

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並作相應輔導。教師實物投影出學生寫得情況。

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是用字母a、b來表示兩個加數,說來說說怎麼表示?

小結:兩個數相加,交換這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是加法運算律中的一條很重要的規律,我們這節課就是來研究加法運算中的規律。

(3)同學們學的真不錯,接下來我們來玩個遊戲,看看同學們的反應快不快。

(4)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過去我們學過的計算中,哪些地方應用過加法交換律?

下面一道題357+218,請同學們計算並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解決“跳繩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其他同學提到的問題,看看有什麼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