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徵文5篇 "求知問學,無心旁騖"

本次徵文活動旨在鼓勵廣大讀者在工作、學習之餘,保持專注、持續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我們期待傾聽您的學習歷程、分享您的學習心得,共同推動個人與社會的進步。歡迎投稿!

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徵文5篇

第1篇

她清瘦、睿智,看起來倒頗像位數學老師,周身沒有一絲浪漫的文學氣息。可是她敬業、她博學,她心無旁騖。

那個課堂很大,雖然只有一扇可供出入的門,但絕擋不住好學老師的腳步——從上課的第一分鐘直到下課前的最後一分鐘,始終有人“學而推門”。由此可見,她是極具吸引力的。

很小的時候,老師告訴我“藝高人膽大”。沒錯,遇到這種不停被別人打斷的情況,恐怕許多人會如我般的皺眉甚至回頭看。因為我等沒有那種能完全駕馭課堂的能力、沒有“藝高”的水平、沒有沉浸其中的境界。所以,適時藉機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以緩解緊張情緒。進一步說,我等也可以順便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以彌補自己準備不充分的缺點。

可是,她沒有。她始終都沉浸在自己營造的清淨閒適的氛圍中。那種投入,令我汗顏。要知道,整個課堂幾乎每隔五分鐘便有人推門並大動作入內。學生甚至許多聽課老師也不斷被突然開啟的門引去目光。

我想,心無旁騖者方能成大器。備課時,心靜才能有清晰地思路;上課時,心無旁騖才能打動學生。

我從來不相信精美的外表可以折服學生,卻始終認為底蘊+投入才能成為優秀的教育者。技巧的東西學起來很快,也許看兩眼就可以實行。但是,修為絕非一日之功。恐怕要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閱讀、思考才可能提高修為。

也許她不會成為頭頂光環的名教,但她一定是位能影響學生的人,一個全面的人

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徵文5篇

第2篇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面對記者的三問卻只答“不知”,哼,這究竟是該為他尋找反物質,在宇宙深淵中茫然探索,心無旁騖高聲喝彩呢?還是大膽提出質疑,進行諷刺呢?

在我看來,他的這份過分專注並不是成功者的體現,15年來的兩耳不聞窗外事,是難,可結果呢,反物質至今還是個迷,在他的腦海裡,除了科學、宇宙、反物質,其他的只是過往雲煙,過分的傲視,使他錯過了很多,這樣,對於他的研究只弊並不利!

且說居里夫人,她有永恆的百年美麗,心無旁騖的探索浩瀚宇宙之美,面容的損耗,花季的流逝都無法阻擋她在那間小小的實驗室裡奉身,換來的星星藍光點點塑造了她不朽的豐碑,她的黑色素裙之下,迷倒了多少千千萬萬,又創造了怎樣一個非凡世界啊!可是,她只一心探求鐳麼?不,她不被鐳所囿,會拉著皮埃爾·居里先生的手,或許一起傾聽窗外鳥鳴,眼看風中飄舞的金色落葉,撫摸清晨荷葉上的露珠,沐浴在夕陽下,一起散步……多麼唯美的畫面。

要懂得釋放,給心靈留一點空間,才會成功。就像一根弦,拉的緊了,不也會崩麼?何況是個人。

以科學家著名的愛因斯坦,在文學藝術領域也頗有成就,難道他在探索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時真的做到完全心無旁騖,致力研究麼?不,科學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對文學藝術一概不通的人又怎麼會對科學有很好的見地呢?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他說“我未曾把享樂和安逸當作生活目的本身,我稱他為豬欄的理想,吸引我並讓我愉快生活的是善、美、真……”可見,他對生活也頗有一番見地呢!

又何言霍金,小小的輪椅成就了他非凡的夢想,可他的大學生活並不只是那個不斷吞噬著他的宇宙黑洞,他也有自己的消遣時光啊!

所以,在宇宙間勇於不停尋找反物質這種心無旁騖的精神值得世人肯定,可一旦超過了那個界限,過分了之後,留給世人的只是一個問號,引人深思。

就像死讀書,在本是青春年華的歲月裡,應是有驚心動魄的回憶和完美悽然的感情,可沉溺於書本對於窗外之事不聞不問,只知反覆唸經,不成呆子才怪!如今的莘莘學子,陷入書山題海不能自拔,誇張的就連夢中也在求解x、y、z。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如今的我們該衝出枷鎖,要學,但不要死學!

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霍金等創造跨時代的一代偉人,心無旁騖是真!

我們的求學之路應是“!”而絕非“?”啊。記得千萬別超了心無旁騖的界限,別鑄成一問而三不知的大錯。

第3篇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其他人之過哉?

此之於那些稍有成就就沾沾自喜,高調地稱自己有多麼成功的人,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和著名畫家黃永玉卻簡約樸實,謙虛低調,一聽他們說的話就讓人受益匪淺。

他們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說出瞭如出一轍的話:“別的什麼都不會,只好做××”,其實他們並不是“別的都不會”,而是專注於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一件事。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專注投入,心無旁騖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們生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花花世界裡,有許多來自外界的干擾和誘惑,想要取得成功,專注是必要條件,專心致志於你的目標,才會有所成就,才能取得成功,活得多姿多彩。

專注是一種滴水穿石的信念。多少的科研人員只是在背後默默的工作,而不能像其他科學家一樣廣為人知,也許他們並不缺乏雄心壯志或毅力堅持,最終無所建樹是因為他們沒有專注於一個目標。袁隆平在做雜交水稻的實驗時,多少人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勸他放棄,可他卻一直堅持,專注於他的實驗,最終他取得了成功,為中國億萬百姓帶來了溫飽。所以,朋友,如果你還默默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幹著平凡的事情,不要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專注於本職工作,說不定哪天你也會出人頭地。

其實,成功者未必是那些絕頂聰明,智慧超群的人群,而更多的是能夠全身心地傾注在自己的事業和愛好中的人。相反如果總是心不在焉,心猿意馬,朝三暮四,魂不守舍。即便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只會恃才傲物,耍小聰明,而與成功擦肩而過。何不讓我們在所有事情上能更專心致志一些,能夠心無旁騖一些。

這些無不向我們闡釋了心無旁騖,求知問學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高逃課率、高不及格率等現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國際化、教學手段資訊化、學生就業市場化等複雜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學生的學風,已成為眾多高校關注的共同問題。

據統計我國在校大學生中大約超過25%的學生都有重修課程的經歷。導致逃課、重修的各種原因中,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缺乏學習動力是學習不好的主導性原因。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的學生很少,多數情況下能完成作業的學生也只有一半;這說明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沒有有效地利用課餘時間學習;經常去圖書館的學生寥寥無幾。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根本不怎麼學習,只是到了要考試時才突擊一下。還有的同學常常通宵達旦地上網玩遊戲、看小說。很多同學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學習的問題。

從古至今,心無旁騖,刻苦求學一直都是我們民族值得發揚精神,什麼王羲之吃墨,毛主席鬧市讀書等等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正處於學習階段的我們,就應該具有像愛迪生、巴爾扎克那樣的心無旁騖、不懈追求的精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在追逐夢想的舞臺上一顯身手。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只有腳踏實地的將一點一滴的知識掌握,才能最終走向成功。若是連學都不想學,吝嗇與付出自己的勞動,怎麼會學懂知識,掌握知識,有怎麼會品學兼優,出類拔萃呢?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耕耘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付出辛勤的勞動,收穫的時候才會有滿意的果實,才會成果豐碩,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人生能有幾個花季,雨季?過去的就沒法改變了。所謂“黑髮不知勤學早,百首方悔讀書遲。”就是這個道理。

同學們,努力學習,心無旁騖,用學問把自己武裝起來,這樣,你才會使出類拔萃的!

第4篇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其他人之過哉?豬跑進了派出所,太絕!——題記

此之於那些稍有成就就沾沾自喜,高調地稱自己有多麼成功的人,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和著名畫家黃永玉卻簡約樸實,謙虛低調,一聽他們說的話就讓人受益匪淺。

他們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說出瞭如出一轍的話:“別的什麼都不會,只好做××”,其實他們並不是“別的都不會”,而是專注於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一件事。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專注投入,心無旁騖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們生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花花世界裡,有許多來自外界的干擾和誘惑,想要取得成功,專注是必要條件,專心致志於你的目標,才會有所成就,才能取得成功,活得多姿多彩。

先秦時期的哲學家荀子曾說:“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情必須專心,否則不可能對所學知識精通,還會有許多疑惑。

陳毅小時候愛好讀書,有一次因為他完全沉浸其中,竟然把墨汁當做水給喝了。文學家聞一多先生,他有一個別號,就是說他太專注於讀書而起的,有一次讀得太認真竟把等了三個小時的客人置之度外。發明大王愛迪生,他專注於實驗,使用了6000多種燈絲材料,終其一生,愛迪生共獲一千多項發明專利。

他們取得成功的祕訣便是堅持努力,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心無旁騖。為了達成目標,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為自己尋找一個人生目標吧!切記,要專心致志,堅貞不移,心無旁騖,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從現在起,讓自己形成一個好習慣,做事時心無旁騖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持之以恆,不拋棄,不放棄,做到精益求精,一步步慢慢地積累成功的經驗,一步步地實現人生的目標,成就人生的輝煌,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第5篇

如果一棵樹忘記自己的職責而貪戀路邊的風景,它還能參天聳立嗎?如果一隻蒼鷹迷戀溫暖的巢穴,還能搏擊長空嗎?如果胡楊林不能夠專心致志地尋找生命的水源而站成哨兵的姿勢,沙漠衛士的美名還能承受得起嗎?大自然乃至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無論是在學習上,工作上,個人修養上,無不體現著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心無旁騖這樣的特點。

且不說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這些經典的傳唱,且不說那些競技冠軍們幾年如一日的辛苦遭逢,枯燥乏味,一舉成名之後的光纖亮麗。且不說飛天夢想,航天大業的支撐著們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論證、試驗、模擬的錙銖必較後的一鳴驚人。即便是一個普通人,若想完成一個目標,實現一個承諾,也必須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的積累、鑽研和打磨之後,才可能“梅花撲鼻香”。

君不見,弈秋的課堂中,一個孩子在聚精會神地專心致志地下著棋,而另一個孩子雖然拿著棋子卻在幻想著天外有鴻鵠飛來,孰優孰劣,自見分曉。君不見,管寧華歆同在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寧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歆捉而擲去。又嘗同席讀書,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最終管寧漢末亂世,講聽學者諸多,影響甚廣,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而華歆,東漢時投靠曹操,進宮刺殺漢服皇后,是一個及其熱衷功名利祿的人。君不見明九年級大學者之一宋濂家貧苦讀,寒冬抄書,跋涉求學,同學香囊秀劍,光彩照人,然而宋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凡大智慧的人,均是不為外物所動,能夠保持內心安寧的人,能夠沉浸到自己所喜歡的事業當中,坐得下,守得住。

有時候,他們的行為不被常人理解,像牛頓,他的天賦並沒有明顯的超人之處,然而他特別勤奮學習,學習和研究都專心致志,簡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他常常一連幾個星期都留在實驗室裡,直到實驗完成。有一次,他迷著搞實驗,竟把手錶當雞蛋放到鍋裡去煮。又有一次,牛頓的朋友來看他,他把飯菜擺到桌上後,又一頭鑽進了實驗室。這個朋友等得不耐煩了,就先吃起來,吃過後沒有告辭就走了。牛頓做完實驗後出來,一看桌上的盤碟,自言自語的笑著說:“我還以為沒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說著又走進實驗室去了。痴迷如此,令人費解。

當《阿甘正傳》風靡全球的時候,我們認識了那個智商只有75的小夥子,卻看到他身上那種認真執著感恩真誠等優秀品質,他並不比常人聰明,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的用心專一。

當那位身材矮小的佝僂者能夠輕而易舉地捕捉到靈動的蟬的時候,孔子問他有什麼訣竅嗎?他的回答也只是:“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他的心思全在蟬的翅膀上。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萬事成功之道。

這讓我想起了美國著名射擊運動員埃蒙斯,連續12年參加三屆奧運會,比賽開始的過程非常順利,成績也穩居前三。但是三次都在最後一槍上出現了重大失誤。解說員說“這是宿命”,但我認為是埃蒙斯的心態出現了問題,他在最後一槍時已經不能夠專心致志,心無旁騖了,或許他在想著鮮花,或許他在念著獎牌,或者他在提前享受別人的膜拜,總之是他的心態壞了,這讓他12年沒能走出失誤的怪圈。

其實,成功者未必是那些絕頂聰明,智慧超群的人群,而更多的是能夠全身心地傾注在自己的事業和愛好中的人。相反如果總是心不在焉,心猿意馬,朝三暮四,魂不守舍。即便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只會恃才傲物,耍小聰明,而與成功擦肩而過。何不讓我們在所有事情上能更專心致志一些,能夠心無旁騖一些。

專心致志,手、眼、心、腦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天、地、景、境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