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大學》有感7篇 《大學》:啟迪心靈,指引人生

大學》是我國古代經典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其中的“格物致知”、“明明德”等思想至今仍具有深遠的影響。閱讀《大學》有助於我們認清人生的目標和價值,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每位讀者必不可少的人生指南。

讀《大學》有感7篇 《大學》:啟迪心靈,指引人生

第1篇

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總結出來的一部書!具有很深的道理的一部著作!然而它也被選入了中學生一年級教科書,讓我們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和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這則讓我明白了每天都懂得自我反省!反省出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並及時改正,是自己更加完美;而我們每天答應別人的事一地要做到;老師每天教的`知識都複習一遍,這才能使自己更完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這更體現出學習了知識之後,要多多的複習,這樣知識才能更紮實。

子曰:“由誨汝(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這讓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一定要謙虛,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學習才能進步!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讓我明白了我們不應該根據身邊不賢之人來影響自己,要看別人的長處,自己的短處來改變自己,使子是自己進步。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這讓我明白了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這體現出孔子的寬容大度,讓我明白了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論語讓我明白了許多,我喜歡論語,更喜歡孔子,我崇拜孔子,因為他寬巨集大量,因為他教育有方,因為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因為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他讓我明白了安貧樂道;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為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學到了很多,以後更加的完善自己

讀《大學》有感7篇 《大學》:啟迪心靈,指引人生 第2張

第2篇

這本書是蘇聯文學家高爾基寫的。主要是寫“我”阿列克塞在童年、人間、我的大學時發生的事情。阿列克塞十分可憐,他十一歲喪父。來到外祖父家的他開始了流浪生活。

“外祖母”陪伴“我”度過了童年時期,但她一生悲苦。“外祖父”性格暴躁,經常打“我們”很看重錢,最後精神失常成了乞丐。童年時的他不僅喪父還喪母了,不久外祖父討厭了他於是把他推到了人間。他就這樣結束了童年,走到了人間。人間的他去了“時肖鞋店”、東家、“善良號”輪船、“彼爾姆號”輪船、聖像作坊和市場工地工作了。我的大學時的他去洛山求學,為了填飽肚子加入了搬運工—流浪漢和無賴的隊伍裡。

他還加入了祕密小組,還去了麵包房。最後和巴里諾夫去了卡爾美克地區的.卡希庫爾—貝依漁場的一個漁民合作社開始了新的生活。阿列克賽的童年太艱辛了,向我們這麼大的孩子應該是在上學。而他不是流浪就是打工,我們以後要勤儉者約、保護環境,長大為祖國做出貢獻。

第3篇

?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就像一本連環畫,頁頁都是那麼扣人心絃,感人淚下;它又像一部電視連續劇,每個鏡頭都是那麼催人奮進。然而,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小鏡頭——《帶著養母上大學》這篇文章中的孟佩傑在我的同齡時所表現出的孝順,責任和擔當的事蹟深深感染了我,四千多個日日夜夜照顧好癱瘓的養母和學業兩不誤的善舉執著深深地鼓舞了我。

讀了這篇文章,我彷彿看到了,當我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前,對長輩們嚷嚷著這個菜不吃,那個菜不好吃時,孟佩傑正在那冰冷的水中用凍得像紅蘿蔔一樣的小手洗著剛買回來的菜;當我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撒嬌,要買最漂亮的衣服時,孟佩傑正端著熱水幫養母擦身換尿布。十歲時的孟佩傑雖說是一個孩子,但她儼然像一個大人一樣擔當了照顧養母的重任。

從孟佩傑的身上,折射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百善孝為先”的'高尚品德,聯絡到我日前在家庭生活中對長輩的態度,我深感內疚!

記得今年十月中旬,我因腸道不暢,爺爺勸我多吃青菜及含有纖維素的食物,我非但不聽爺爺的忠告,反而衝爺爺發脾氣,堅持說吃葷菜營養好,蔬菜營養不好。我對長輩的態度與孟佩傑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孝敬長輩有時需要像孟佩傑那樣有驚人的善舉,但更多的是體現僅是一個眼神、一個問候,一個舉手之勞。復興中華,我要從孝敬長輩的點滴做起,爭做孝敬長輩、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合格的五好小公民!

第4篇

一直認為,做為儒家四部經典之一的《大學》是深奧的,非一般人能夠理解,因此一直不曾染指。要不是此次在語文書中巧遇《大學》,短期內內也不會去閱讀文章的。但是,學了《大學》,還是有一些淺薄的感受的。

修、齊、治、平乃是《大學》中精粹,核心內容。說白了平天下在治其國,治其國在齊其家,齊其家只在修其身。這四者,乃是一一遞進的關聯,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誠心,誠心要格物,格物然後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齊、治、平的壓根。針對大家中國小生而言,修、齊、治、平的範疇未免大了些。現在的我們,無須考慮到怎樣治國,怎樣齊家,怎樣平天下,我們要考慮到的僅僅怎樣誠心,怎樣正心,怎樣修身。從這一視角看來,《大學》還是有較強的實際意義的。

說白了格物致知,詞典裡的表述是那樣的:推究事情的基本原理規律而小結為客觀專業知識。簡易而言,便是根據實踐活動來得到 真知。陸游有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這事要躬行。注重的也是實踐活動得到 真知的必要性。格物致知,放進《大學》中,也是有它的一番實際意義。我瞭解為,根據社會實踐活動來得到 真理,獲得真理後運用真理來誠心。意誠然後心正,正心然後身修。的確如此,僅有情意真心實意才可以使心理狀態端正,心理狀態端正才可以修身養性,修身養性才可以做到一定的人生境界,一種情況。

除開修身,《大學》中最具備效仿實際意義的,便是誠心中慎獨了。說白了慎獨,說的便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留意自身的.品性。君子在人前人後的主要表現如一,而小人,卻經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大學》講到:小人閒居為不當,無所不知,見君子然後厭然,人之視己,如視其肺肝然。說的十分有些道理。僅有心裡真心實意,主要表現才可以端正,僅有誠於中,才可以形於外。

?大學》中儘管道理偏多,看起來很深奧,但事實上細細地感受,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較強的應用性的。大家或許不可以保證至善至美,但能夠為此做為規範,標準自身的個人行為,勤奮使自身保證身修,或許大家如今還不可以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取決於極致自身的個人行為上,也具備很重要的功效。

第5篇

一向認為,作為儒家四部經典之一的《大學》是艱深的,非一般人所能領會,所以一向未曾插手。若不是這次在語文書中偶遇《大學》,短時間內也不會去閱覽的。不過,學了《大學》,仍是有一些淺陋的感悟的。

“修、齊、治、平”乃是《大學》中精華,中心思維。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治其國在齊其家,齊其家只在修其身。這四者,乃是逐個遞進的聯絡,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誠心,誠心要格物,格物然後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齊、治、平”的底子。關於咱們中學生來說,“修、齊、治、平”的規模不免大了些。現在的咱們,不用考慮怎麼治國,怎麼齊家,怎麼平天下,咱們要考慮的僅僅怎麼誠心,怎麼正心,怎麼修身。從這個視點來看,《大學》仍是有很強的現實含義的。

所謂格物致知,字典裡的解說是這樣的:推究事物的原理規律而總結為理性常識。簡略來講,便是經過實踐來取得真知。陸游有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著重的也是實踐取得真知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放到《大學》中,也有它的一番含義。我理解為,經過實踐活動來取得真理,得到真理後使用真理來誠心。意誠然後心正,正心然後身修。確實如此,只要心意真摯才幹夠使心態規矩,心態規矩才幹夠修身養性,修身養性才幹到達必定的境地,一種狀況。

除了修身,《大學》中最具有學習含義的,便是誠心中“慎獨”了。所謂“慎獨”,說的便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分,更要留意自己的.品德。正人在人前人後的體現如一,而小人,卻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大學》中說:“小人閒居為不善,一竅不通,見正人然後厭然,人之視己,如視其肺肝然”。說的非常有道理。只要心裡真摯,體現才幹規矩,只要誠於中,才幹形於外。

?大學》中儘管大道理偏多,看似很艱深,但實際上細細體會,在現實生活中仍是有很強的實用性的。咱們或許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為標準,標準自己的行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或許咱們現在還不能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在於完美自己的行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效果。

第6篇

今天,我看了《心繫祖國健康成長》這本書裡的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貧窮是最好的“大學”》,看了這個故事,我很受感動。

這個故事述說了一個農村的孩子,名叫金鵬。他家裡很貧窮。他上國小的學費是媽媽問別人借的。金鵬知道家裡窮,撿小夥伴扔掉的用短的鉛筆頭用,練習本用完了擦乾淨再用。金鵬學習很努力,他上國小前,就學會了四則運算和分數小數。在國小又自學了國中的數理化。上了國中,他又學完了高中全部的理科課程。1994年他參加了天津市舉辦的國中物理競賽,取得了市郊五個縣學生中唯一考進前三名的農村小孩。他用好成績回報了媽媽。

金鵬進了天津一中,他偶然一天知道爸爸得了癌症,媽媽在這些日子裡天天為了賺錢割麥,站不住就跪著割。金鵬生活更加簡樸,學習更刻苦努力了。他在學校裡是唯一不吃菜、用不起稿紙、不用肥皂的學生,但他並不自卑,他認為,與苦難和厄運抗爭無尚光榮!金鵬為了練好英語,就撿了一枚小石子,洗乾淨,放在嘴裡練發音。半年後石子磨圓了,他的舌頭也磨順了。金鵬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知識競賽中數學得了二等獎。他媽媽說:“要拿就拿一等獎!”於是,他把精力集中在數學上,進入了國家集訓隊。1997年,金鵬代表著中國參加了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得了金光閃閃的金牌,他回到了家,把金牌掛在媽媽脖子上,投進媽媽的'懷抱,暢快地哭了。

金鵬知道媽媽為了他讀書,付出了千辛萬苦。為了報答媽媽,他學習上勤學苦練,生活上艱苦樸素。而我們呢?我們家裡雖然都不貧窮,但也不富裕,為了我們吃好穿好用好和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每天在努力工作賺錢,經常加班加點,出差辦事。而我們卻不知道珍惜父母賺來的辛苦錢,不知道要節約用錢,整天問父母要零用錢,隨便亂花。看到別人有好看的衣服,就要父母給買更好看的衣服,看到別人有好的學習用具、玩具,就要父母給買更高階的學習用具、玩具。看到別人吃好吃的,就要父母給錢買。吃飯不好好吃,總要吃麥當勞、肯德基。考試考得好,還要父母給錢或者給買玩具等等。想一想這一切,與金鵬比,我們做得太差了。

金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就刻苦努力學習,知道能吃苦就什麼困難都不難了。他把石子放在嘴巴里練口音,磨出了血還依然堅持著。而有些同學知道自己作業沒寫完也不寫,知道課堂上沒聽懂的也不問,下課照樣玩。老師留下那些同學,要寫完作業才能走,而有的同學卻想盡一切辦法找藉口逃走。父母為了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讓我們在課外學小提琴、學英語、學奧數,還不願意學。看到別人玩耍,認為自己吃虧了,認為自己辛苦。與金鵬比,我們做得太不應該了。

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要繼承革命前輩光榮傳統,不怕困難,頑強學習,艱苦奮鬥。從小就要愛學習,勤學苦練,不能貪圖享受,長大才能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

第7篇

九月,一個兒童歡樂喜慶的海洋,一段少年激揚文字的歲月,同時更是一條畢業生,特別是大學畢業生人生事業的起跑線,一個起始站。在這個九月的季節裡,無數的大學畢業生,或從容,或堅定,或迷茫,或無奈地走出了曾經一度被忽略的校園,走上了他們終究要去的複雜繁華的社會。此後,又將有一批批高中優秀畢業學子懷著神聖期待的心情走進了神往的大學。上屆大一的新生邁入了大二的行列,大二學生或許卻被冠以了畢業生的頭銜。就這樣,一切按著自然規律執行著。

那麼我們這群大學生如何才能按照自己的規劃順利執行:去學一個好專業,拿一個優異的成績,找一份體面地工作,贏得一份甜蜜完美的.愛情?暫時拋下這個問題,我先和大家,特別是大學生們一起走進“專為我們寫,專寫我們”的經典著作——《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從走近到走進,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而本書作者覃彪喜,卻在書的開篇只用了“其實,我是一個大學生”僅9個字,就似乎讓讀者實現了從觀眾到主角的地位的轉變。當作者進而談及“當所有的人都不把大學生放在眼裡,你不妨用這句話來維護最起碼的尊嚴。進而用一個大學生所應有的標準要求自己,頑強進取,不懈追求,最終成為時代的主導者。”時。我們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的震撼!對,就是這樣一句話,這就是當代大學生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真實寫照,這就是大學生的時代精神,祖國的希望所在。然而更令我們慶幸自豪的是現在還遠不及“所有人都不把大學生放在眼裡”這種惡劣環境,我們更應該有理由相信:頑強進取,奮勇拼搏的我們,理應而且必會成為時代的主導者。

“草木可以在校園裡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註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儘管每次網到得魚的不過是一個網眼,但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就是作者這看似傷感話語,卻讓我們這些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不得不去思考: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關於這個“欲說還休”,說不清卻不得不說的問題,此書中作者也給了我們溫馨的解答:讀大學,必先讀大師。讀大師就是要向老師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去,並在課前課後儘量抓住與老師交流的每一個機會,不斷學習。其次,除了讀大師,最重要的便是讀圖書館。圖書館是一方聖地,在那裡,可以接觸到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感受到書香的氣質!

讀大學,選對專業,學好本領自然就似乎成了我們重要的“賭資”。我很贊同覃彪喜作者的觀點:“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在當代,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肆意侵虐的今天,“一業不專”肯定找不到工作,但“只專一業”也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特別是大學生們,在“專一業”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多專幾業”……人生是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要苦一陣子。我想屬於我們的那杯“茶”現在該是苦的時候了。相信吧,苦盡甘來!

作者說,他給我們講的這些,只不過是他給我們上的幾道菜。而我,也只是點了幾道我自己喜歡的小菜,還有許多的美味等待我們一起去品嚐!如果我們只吃菜,肯定解決不了我們的飢餓。因此,在菜上來了的同時,我們必須結合自身實踐,從現在起,馬上去捕捉自己的“獵物”——適合自己的大學計劃,職業設想,人生憧憬。“凡事預則立”。相信自己,不斷努力,現在贏在大學,將來贏定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