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市文化局工作總結3篇 “凝聚力量,激發文化活力——市文化局工作總結”

市文化局在過去一年的工作中,積極開展文藝精品創作和宣傳推廣,深入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同時,針對疫情影響,充分利用數字文化平臺,推出多項線上活動,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本文將對市文化局一年來的工作進行總結。

市文化局工作總結3篇 “凝聚力量,激發文化活力——市文化局工作總結”

第1篇

我局積極配合文化部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管理中心、文化資訊資源共享貴州省分中心開展了新春服務行活動。20xx年1月,文化部向我市14個縣(區)和20xx縣31個鄉鎮(鄉)及5個行政村贈送了48套“文化共享工程”裝置,使我市14個縣(區、市)建立起了“文化共享工程”縣級分中心、鄉鎮基層分中心以及行政村基層服務網點。到目前為至,我市已初步建起了市、縣(區)、鎮(鄉)、村四級網路構架,成為“文化共享工程”實施執行五年來,第一家達到了“全區域覆蓋”的地區。20xx年元月26日,文化部在20xx縣為全市“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基層分中心和服務網點舉行了授牌儀式。

今年,還與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現代遠端教育、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四在農家”、“數字20xx”建設等資源進行整合,傳播“文化共享工程”資訊資源。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立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專門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工作。從年初開始,我局組織力量對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初步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普查、評定,初步擬定在今年七月公佈首批市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積極申報全國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做好充分準備。

一是為隆重紀念長征勝利七十週年,成功舉辦了“中國貴州紀念長征勝利70週年暨紅色旅遊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0xx文工團排練的《長征組歌》成功演出。

二是組織專題文藝演出。在匯川藝術中心與市雙擁辦聯合組織了全市20xx年春節雙擁文藝晚會。在紀念廣場舉辦了全國十省區、二十五州市人大財經工作聯席會文藝晚會。

為了抓好國家發展紅色旅遊的機遇,促進旅遊與文化的結合,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積極組織打造舞臺精品劇目《紅色20xx》,3月,完成了採風工作和確定了劇本結構及編撰工作,並於五月一日正式開始排練,現節目編排已進入尾聲。

一是組織對我市20xx年兩館建設專案綏陽、仁懷、習水、紅花崗四個縣區的專案進行初步審查。

二是為了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我局開展了對我市十四個縣(市、區)227個鄉鎮文化站的基本情況調查工作,為十一五期間鄉鎮文化站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組織以“倡導全民閱讀建立學習型社會”為主題的20xx年圖書館宣傳活動周活動。上半年,市圖書館共接待讀者41048人次,借閱圖書2xx00冊次,解答諮詢450條,定題服務5項,推薦宣傳新書3000多種,新編下庫圖書3000多冊,回溯圖書4000冊次。

上半年,我局對2000年至2005年我市實施“2131”農村電視放映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對14個縣(區、市)包括農村電視放映場次、觀眾人次、放映收入、平均每年每村放電視場次等進行了詳細統計分析,為上級部門對電影決策提供了基礎資料。年初,我局對各縣(區、市)安排了農村電影放映工作,六月份和市禁毒辦聯合下發檔案,組織在全市開展禁毒影片《黑白記憶》、《死亡之吻》的放映活動,在“6·26”禁毒宣傳日期間掀起禁毒宣傳影片觀影高潮。

(八)積極做好文華獎第五屆全國青少年雜技大賽的籌備工作。

我局把此項工作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年初,我局就擬就了雜技大賽的實施方案,並積極與文化部、省文化廳就有關事宜進行銜接。

市文化局工作總結3篇 “凝聚力量,激發文化活力——市文化局工作總結” 第2張

第2篇

市文化局是主管全市文化事業的市政府工作部門。現有幹部職工26人。全域性設7個行政科室,下轄市文物局、市文化藝術學校等23個基層單位。20xx年以來,我局作為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要委員部門之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決定》、《河南省愛國衛生條例》和《xx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等一系列上級有關檔案精神,狠抓機關愛國衛生工作,積極參與全市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和愛國衛生運動,努力創造優美衛生環境,樹立我市文化視窗形象,積極推動全系統建立衛生城市工作的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文化管理部門是反映城市精神風貌、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視窗,作為省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市愛衛會的關心指導下,高度重視本單位愛國衛生工作,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確立了“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分片包乾、層層負責,人人動手、消滅死角,總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機制,成立了xx市文化局愛國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局黨委書記、局長任組長,局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任副組長,並設辦公室,落實專人負責全系統的愛國衛生工作。20xx年7月份,市文化局主要領導調整以後,及時調整充實了愛國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副祕書長,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陽生同志親自任組長,並及時調整了愛國衛生工作辦事機構。

在工作中,局黨委把愛國衛生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全系統幹部職工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開展愛國衛生健康教育,組織滅蚊蠅、滅鼠等活動。同時,實行分片包乾、層層落實的辦法,將愛國衛生工作任務分解到有關科室和單位,制定了工作任務責任書和獎懲措施,並與各單位及個人年度目標考核掛鉤,形成了部門負責、層層落實、人人動手、相互協作的局面,確保了愛國衛生工作的深入開展。局黨委明確要求,要把愛國衛生工作作為落實“文化興市”戰略的具體措施抓緊抓好,把衛生工作與文化工作結合起來,突出重點,以“狠抓愛國衛生,樹立文化形象”為目標,密切配合,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確保項建立措施能夠落到實處。

五年來,我局把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當作推進愛國衛生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以“一申四創”為契機,加大文化基礎建設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援下,先後投入近3000萬元,實施了殷陵園的展示工程、袁林照壁至青白石橋主神道及周圍居民拆遷和恢復原貌工程、文峰塔及天寧寺整體保護維修工程、倉巷街民居維修工程。

目前,殷陵園土建已基本結束,已具備了對外開放的條件,不久將建成一個展示殷商文化的新景區;天寧寺修繕工程在不足二年時間內,落架翻修了大雄寶殿,維修了天寧寺塔、照壁,重建了山門、天王殿,增建了值班房、接待室、供電供水、排水等設施,對院內進行了硬化和綠化,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集文物保護、參觀旅遊和群眾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省級旅遊景區;順利完成了倉巷街11個院落、建築面積2360平方米,具有明、清風格的民居保護工程。完成了袁林神道工程,特別是袁林景區、天寧寺景區開展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保管理體系認證、建立a級旅遊景區申報工作,使景區的制度建設、管理水平和文明服務質量邁上了新臺階。同時,新建了兩座高檔次星級廁所,使得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與此同時,積極配合環保、衛生防疫等部門對公共娛樂場所環境噪聲、衛生狀況進行監控,取得初步成效。按照《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和市政府有關規定,近年來,我局一直堅持設立娛樂場所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實行環境噪聲達標並取得合格證後方可辦理娛樂場所稽核證,提高了文化娛樂場所准入標準,從源頭上解決了娛樂場所噪音超標問題,目前全市文化娛樂場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低於58分貝。加大文化場所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影劇院等文化公共場所設定宣傳專欄,在天寧寺、袁林等文物旅遊景點設定了健康教育專欄。我局還特別重視對職工的健康教育工作,員工培訓率達到98%,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90%,行為形成率達到75%。各影劇院設定禁菸標誌,嚴禁觀眾在場內吸菸;每場次間隔時間不少於30分鐘,在全市座位800個以上的觀眾廳配備了通風及空調裝置。堅持在演出、放映前播放科教影片,進行衛生知識宣傳,努力提高市民衛生知識水平,增強衛生公德意識。

在日常管理上注重加強文化市場稽查,並定期召開娛樂場所負責人例會,在組織學習行業法律法規的同時要求經營者把衛生工作作為提高經營水平的重要措施來抓,督促經營場所不斷改善環境。全市各歌舞廳茶具、面巾定時按要求進行清洗、消毒,做到一客一換。營業時間杜絕使用殺菌波長的`紫外線燈和滑石粉及有害觀眾健康的煙霧劑,製售的食品、飲料均符合衛生標準。

全市文化系統通過紮紮實實開展愛國衛生工作,使機關和各基層單位的衛生面貌和精神面貌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明顯改變了全市文化系統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廣大幹部、職工充分認識到開展愛國衛生工作,保持優美、整潔環境是提高服務水平、從而提高兩個效益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樹立文化新形象的重要環節,環境衛生意識較以前有了較大提高。

局機關率先垂範,把愛國衛生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長期堅持衛生值班保潔制度的同時,還建立健全了《機關衛生管理制度》,規定了詳細的衛生檢查評比標準和獎罰措施,劃分了衛生責任區,並落實到各科、室具體人員,對衛生進行定期檢查,開展衛生流動紅旗競賽。規定每天上午提前上班打掃衛生,每週五下午進行衛生大掃除。每週末和月底由領導小組對各科室、基層各單位進行檢查評比,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在局機關的帶動下,全系統各單位及家屬院按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嚴格落實“門前五包、門內達標”制度,營造了衛生舒適的居住環境。全市文物旅遊景點設定了足夠的果皮箱,一律實行垃圾分類收集,確保了景點環境衛生整潔。

第3篇

做好我市歷史文化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召集對我市歷史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有關人員召開我市歷史文化研討會,暢談我市歷史文化主題。擬定了個與古道文化相關的調研課題,由有關人員擔任課題調研,並制訂相應的獎勵措施。做好申遺相關工作積極向省文物局爭取將仙霞古道申遺專案向國家文物局申報,做好仙霞古道歷史遺蹟的普查和保護工作,做好相關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工作,邀請清華大學教授來江指導申遺工作,與福建浦城交流申遺工作經驗和相關資料整合,做好申遺工作的宣傳報道工作,為申遺工作營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積極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歷史文化資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積極探索文化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文化融入我市城市建設,文化融入我市旅遊發展之路。全面建設和發展我市文化。做好民族民間藝術普查工作組織專業幹部和全市鄉鎮文化站幹部深入到農村家家戶戶普查、登記和整理民間藝術資源。

繼續抓好大劇院建設,完成大劇院的景觀設計,並著手擴初設計。完成市博物館技術防範工程的設計和安裝並試執行。啟動市圖書館業務自動化建設,完成裝置、軟體採購和人員培訓等工作。啟動壇石、風林、須江等鄉鎮的省東海明珠工程、18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設。

我市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卿口碗廠、峽口大公殿、茅阪蘭塢祠堂、大陳汪氏祠堂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一步完善省保單位三卿口碗廠的“四有”工作,向國家文物局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對清湖鎮古街區進行調查和資料整理,制訂保護方案,向省文物局申報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完成黃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線的文保點調查和勘察工作。對廿八都文昌宮維修工程進行檢查驗收。指導督促上餘大夫第、禮賢城隍廟等文物維修工程。制訂鳳林塔、王氏宗祠等文保點的維修方案。

與市委宣傳部成功承辦了五彩我市·元宵大型巡遊活動。本次活動由大型巡遊、焰火晚會、燈展三部分組成。其中,“萬眾一心、興工強市”、深入實施“六六”產業工程為主題的大型巡遊活動,共製作了輛彩車,組織了支民間傳統藝術和現代文體表演隊伍。有名演職人員參加巡遊,觀眾達萬餘人。

巡遊結束後,彩車在鹿溪廣場展覽了一個星期,共有萬多人觀看了展出;與市紀委監察局組織新編廉政教育歷史劇《我市本色》公演活動,在市電影院公演了場,觀眾萬多人;組織市婺劇團外出演出了場,演出收入達萬元;引進了海陸野生動物、恐龍科普知識展覽,共接待觀眾萬人次;創作、排練音樂、舞蹈、小品等五個節目參加18市“錢江源之春”群眾文藝會演,並獲金獎個、銀獎個;參加18建市週年文藝晚會演出;配合全市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做好主旋律影片《鄭培民》和紀念抗戰勝利週年影片的放映工作。抓好中國(我市)蜜蜂文化節暨“興工強市”廣場文化活動周、第屆三山藝術節等文化活動的籌備工作。

繼續實施小時受理舉報電話,面向社會推行舉報獎勵制度,發揮網咖監控平臺和網咖義務監督員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成立文化經營行業協會印刷行業、音像製品、歌舞娛樂分會。制訂並實施文化市場星級管理制度。同時加大節日期間文化市場稽查力度,共查處了家網咖的違規行為。

⒍完成下列幾項重點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完成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多萬元;制訂了局機關工作人員及下屬單位崗位目標責任考核獎勵辦法;完善黨風廉政建設有關制度;制訂了18年公益性文化活動、文物維修專案推介方案;做好第四屆政府文藝獎評選的準備工作。

根據《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以及《中國共產黨我市委關於“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的建議》精神,我市文化工作以爭創“全省文化工作先進市(縣)”,建設“文化強市”為目標,全面對接全省文化建設“八大工程”,加快文化陣地、文化產業、文化精品、文化研究、文化保護和文化人才建設,深化文體改革,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的融合發逐步形成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協調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和文化發展環境,文化建設主要指標居18市各縣(市、區)前列。

⒈、以構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著力點,加強城市與農村文化基設施建設。

一方面,要加快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抓好我市大劇院、文化廣場兩大文化設施工程建設的同時,將現有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單位資源進行重組和整合,建設文化藝術中心,以整體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場館的品位和檔次。另一方面,要加快農村基層文化網路建設,爭取每年建成個省“東海明珠”工程,個18“金走廊”工程和個特色文化村(社群)。抓好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子工程(鄉鎮文化站)建設。

⒉、以仙霞古道申遺為契機,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全力抓好海上絲綢之路我市段——仙霞古道的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工作。爭取出臺《關於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意見》,為我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提供政策支援和資金保障。爭取儘早啟動雙塔主題文化公園和其它城市歷史文化景觀規劃和建設,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做好古瓷村、楊氏宗祠、汪氏宗祠、大公殿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大夫第”、雙塔、“鳳林塔”、王氏宗祠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救性保護工作。

積極做好三卿口古瓷村全國第六批文保單位、廿八都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清湖古碼頭古街區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申報工作。有效地利用好博物館的陣地和設施,組織好經常性的文物展覽展示,發揮館藏文物應有的作用。繼續做好以我市傳統制瓷工藝、民歌、剪紙、壁畫、手獅、古樂等為重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掘整理保護工作,建立廿八都民間藝術生態保護區,打造個我市民間藝術品牌。

⒊、以挖掘古道文化積澱為重點,廣泛開展我市歷史文化研究。

深入挖掘和全面梳理我市和歷史文化資源,以仙霞古道為主線,深入開展古代軍事、古代工商業、古道詩文、古縣城和古村落、我市方言、我市民俗、我市民間藝術、我市民風和我市人精神、我市歷史名人、姓氏及族譜、我市船幫等課題研究,明確我市歷史文化定位,探索我市歷史文化資源與當代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建立我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爭取出版我市歷史文化系列叢書。開展我市歷史文化名人和當代文化名人評選活動。

⒋、以打造我市特色文化為目標,加強文藝創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大力挖掘和弘揚民間傳統文化,打造我市特色品牌。繼續挖掘整理諸如我市手獅、舞龍、迎抬閣、跑旱船等民間傳統文化活動樣式,推進富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創作。恢復中斷多年的政府文藝獎的評選活動。通過幾年的努力,爭取推出一批體現我市創作水準和具有全省影響的文藝作品,一批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並深受群眾歡迎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活動,一批弘揚我市優秀傳統文化和具有傳承和創新意義的文藝成果,一批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市場潛質的文化專案。以元宵節和中國蜜蜂文化節、旅遊文化節等為契機,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繼續做好配合中心的文化宣傳活動和服務經濟主體文化服務活動。廣泛開展廣場文化、社群文化、農村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繼續做好送文化下鄉、送文化進企和邊界文化交流活動。

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進文化市場管理和文化產業發展。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大悵力度,使主體活力迸發,文化資源充分利用,文化事業充分繁榮,文化產業充分發展。

一是全面完成局機關機構改革,完善其管理和服務職能,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格局。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依法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全面推行文化市場星級管理、提高執法水平,維護合法經營。堅持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管人、管事、管資產相結合,建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新體制。完成電影公司、影劇院體制改革任務,啟動婺劇團經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主體地位。

二是進一步規範市場準入,降低門檻,完善扶持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充分調動多種所有制投資文化創業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進一步完善政策,吸引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文化專案,參與公益文化管理,支援捐助公益文化活動。

三是要充分發揮地域文化資源和非公有制經濟優勢,積極培育具有較強實力的文化產業主體,加大對文化藝術服務業、文化旅遊業、影視傳媒及資訊業、印刷包裝業、體育健身業、藝術培訓業、文化用品製造業、藝術品經營業的扶持力度,引導各文化產業門類向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完善文化產業經營協會功能,充分發揮協會作用。

⒍、以實施文化人才工程為抓手,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機制。

進一步確立“以人興文”觀念,大膽探索文化工作“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的途徑和辦法,切實加強文藝專業人才和文化經營人才隊伍建設,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觀念,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選拔機制、人才使用機制和人才管理機制,完善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制度和分配激勵制度。結合事業改革,根據文化發展需要,重新核定“三館一站”人員編制,所缺人員根據專業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試行文化單位“僱員制”,加強民間藝術人才隊伍和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