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戰爭觀後感評語10篇 火與煙:戰爭的殘酷真相

《戰爭觀後感評語》這篇文章將圍繞戰爭觀,以及人們對戰爭的看法和感受展開討論。戰爭以其殘酷和破壞力震撼人心,對人們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何正確評價戰爭、如何以觀後感的視角理解戰爭,將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戰爭背後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戰爭觀後感評語10篇 火與煙:戰爭的殘酷真相

第1篇

看到這電影雖然是在講述一百年前的事情,可是感覺對我們此刻的教育意義更深,更像是一面鏡子在照耀著我們此刻人。我就想了我們當時所購買的艦船不比日本的差,我們當時的人員素質也不比日本的差,可是我們敗了。敗在自我人手中,中日甲午戰爭與其說是中國人和日本人打仗,還不如說是中國人和中國人打仗,隱藏的戰爭,購買軍火這種事情都能夠吃回扣,做交易,那我們什麼不能?中日未開戰勝負已經分出來了,我們不是敗在堅船利炮上我們是敗在自我的體制上,敗在自我人挖好的陷阱之中。電影中說每次海戰都能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這句話振聾發聵。不只是在電影中,在現實中也是一樣的。想想歷史吧,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稱霸全球,一戰中英德海上大戰決定了德國的命運,二戰中日本美國太平洋戰爭決定了日本命運,而1894-1895年的中日戰爭決定了中國命運,誰失敗誰的命運就悲慘,所以海戰真的敗不起。一個民族要想贏得世界的尊重,要想真正的揚眉吐氣,成為大國,海洋便是他們廣闊的空間,誰在海洋上說話算數誰就能真正的站起來。

每當談論起中國近代史人們總是唉聲嘆氣,覺得整個近代史是恥辱史。不錯確實是恥辱史,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洗劫了圓明園,俄國趁機蠶食了北方領土,甲午戰爭讓日本人割去了臺灣澎湖。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讓人感到氣憤和窩囊,國家貧弱百姓遭殃,誰看這段歷史時候都會捶胸頓足。近期看到了1894甲午中日戰爭的電影畫面,感覺有些事情真的再現了當時之情景。把這電影給同事傳過去的時候,同事來了句談到近代真不想看這段歷史,看了就生氣。我告訴他雖然這樣卻是最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讓一個民族別忘了以往的恥辱,讓一個民族別忘記了自我恥辱的時候有自我的民族英雄,別忘記了民族的災難。

我們這個民族是個複合民族,是個融合民族,但我們民族從來都不缺少有骨氣者,可是也不缺少沒骨氣著。看到清末洋務運動所購買的鐵甲艦想到我們此刻自我造的鐵甲艦船。不勝的感嘆,一方面想我們此刻是不是部隊上的那幫將領們是不是也有像電影裡那樣的,剋扣軍餉,中飽私囊者。是不是有置民族大義於不顧的腐敗軍官,是不是所購買的武器彈藥有不合格的隱匿起來的,是不是有坐享和平的將領?覺得此刻沒事不購置軍備的呢?看到甲午戰爭中中方使用的炮彈,魚雷,穿甲彈,以及各式的炮彈,皆不一樣程度的造假,想到我們此刻的軍營中是否也存在此類狀況呢?這麼大的國家這種事情真的不能夠預料,但願此刻沒有這個事情,當然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去想象我們此刻的軍營都是良好的。

話分兩頭,一個只明白和平發展的國家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國家,因為不思進取,一個政權要想穩穩的做好事情,對得起人民,除了委曲求全還有一種守國土的方法叫以攻代守。普京說俄羅斯沒有一寸多於的土地,難道中國的土地就有剩餘的麼?無論是將來怎樣樣海軍要有一種精神,那就是鄧世昌精神,這樣的將領雖然是封建時代的人。可是他的精神會一向激勵著每一箇中國人,愛國的最高境界就是他這種,愛國不分是哪個黨派,哪個朝廷。愛國就要像鄧世昌那樣,為民族大義而獻身。這是一種怎樣樣的精神境界啊,這是一種民族氣節,他們的精神才是中華的脊樑,彪炳千古。而他們的遭遇也值得我們深深的反思我們此刻的政府,此刻的軍隊。以史為鑑,才能真正的懂得什麼是民族的脊樑,什麼是愛國。其實批判也是愛國。

戰爭觀後感評語10篇 火與煙:戰爭的殘酷真相 第2張

第2篇

回顧歷史,異常是離我們最近的清代,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最悲慘,最恥辱的一段歷史。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在日本的蓄謀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應戰。戰爭的結果是殘酷的,讓清政府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賠款割地更是空前的過分,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規定把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這些本是中國的領土割讓給日本。日本可是區區彈丸之地,就能夠憑藉一場戰爭的勝利就要求清政府割讓給他那麼多的土地,這讓那些本就不懷好意的列強們更是加快了侵犯中國這片富饒土地的腳步。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還只是少數人有朦朧的民族覺醒意識。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識的覺醒。

明顯,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它對那時的中國也是有著重大的影響的。接踵而至的瓜分狂潮,更是中華民族的各階級,各階層普遍產生王國滅種的重大危機感。

1、軍風被各種習氣嚴重毒化。'來遠'、'威遠'被日軍魚雷艇夜襲擊沉,'是夜‘來遠’管帶邱寶仁、‘威遠’管帶林穎啟岸逐聲妓未歸,擅棄值守,苟且偷生'.

2、艦艇荒於管理。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曼特爾談過一段對中國艦隊的觀感:'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誤會狼藉,業已無可駛用。'

3、政治腐敗風氣發展至艦隊。艦隊訓練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平日操練炮靶、雷靶,唯船動而靶不動'.直至全軍覆沒,'定'、'鎮'兩艦到底有幾枚305毫米主炮戰時用彈,人人諱莫如深。就此一項,北洋艦隊大口徑火炮方面的優勢立成無有。4、戰火硝煙中謊報軍情。豐島海戰首站失利,'廣乙'沉沒,'濟遠'受傷。但丁汝昌謊報李鴻章:'風聞日本提督陣亡,‘吉野’傷重,中途沉沒。'黃海海戰,我方在有效射距外倉促開炮震塌飛橋所致,奏報卻謊報成'日海排炮將‘定遠’望臺打壞';丁汝昌還向李鴻章謊報稱'倭船以魚雷轟擊‘致遠’,旋即沉沒'.事實則是日方艦隊中根本沒有魚雷快船,'致遠'在沉沒前也未曾'將來船攻沉'.

5、李鴻章、丁汝昌編造虛假的軍情欺騙國人。黃海海戰北洋海軍損失'致遠'、'經遠'、'揚威'、'超勇'、'廣甲'5艦,日艦一艘未沉。李鴻章卻致電謊報軍機處'我失四船,日沉三船';又謊奏'據海軍提督丁汝昌呈稱此次據中外各將牟目擊,攻沉倭海三艘。而採諸各國傳聞,則被傷後沉者尚不止此數。內有一船系裝馬步兵千餘,將由大孤山登岸襲我陸兵後路,竟令全軍俱覆'.事實則是日艦沒有攜一艘'裝馬兵步兵千餘'的運兵船來尋北洋艦隊決戰,完全是無稽之談。李鴻章,丁汝昌為掩蓋失敗,說謊到達登峰造極的地步。一場我方損失嚴重的敗仗卻被丁、李兩人形容為'以寡擊眾,轉敗為功'.虛假的軍情奏報,使全國上下受騙:本不能戰,以為能戰;本已敗,以為平,或以為勝;嚴重加劇了國人對局勢的錯誤確定。

6、繼續謊報軍情使威海防衛戰失敗。丁汝昌、李鴻章謊報擊沉的日艦之後紛紛出此刻圍攻威海的日艦行列中,但直至全軍覆滅那一天,謊報軍情仍未曾終止。1894年11月,'鎮遠'艦在歸威海港時為避水雷浮標,誤觸焦石,管帶林泰曾見破損嚴重難以修復,深感職責重大,自殺身亡。這樣一齊嚴重事故,丁汝昌、李鴻章謊報奏成了'‘鎮遠’進港時為水雷浮標擦傷多處',具體損傷狀況則瞞而不報。1895年2月,威海防衛戰中,魚雷艇管帶王平駕駛帶頭出逃,至煙臺後先謊報威海已失。陸援軍得知此訊,信以為真,遂撤銷了對威海的增援,威海防衛戰所以而戰敗失守。軍風至此,軍紀至此,欺上瞞下,不由不亡。

可是光是這些就能概括清政府的失利的原因嗎我當然是不認同的。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封建思想,被人奴役久了,就忘了子還是有獨立思想的人,還有就是自私是人的本性,自私的偷懶,為享樂而挪用公款,還有好多的自私行為讓我列舉不完。可是不知奉獻的中國人民,如果就只顧及自我的安危,終究走不出被別的國家欺辱的狀態。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人裡總是有那麼一部分覺醒的人,他們帶領著國人衝破枷鎖,經歷了磨難,建設了新中國,有了此刻的完美生活。辛亥革命,廣州起義,五四青年運動,新文化運動,這些偉大的運動雖然它們所代表的觀念不一樣,可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擺脫當時悲慘的現狀,創立一個讓人民幸福生活的國度,這是一個偉大的夢,它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最終實現。

第3篇

看完了《鴉片戰爭》這部優秀的電影,能夠說回顧中國之前的屈辱史讓我倍受感染,思緒也瞬間被開啟。

在這部電影中印象深刻的場景很多,但其中最令我思緒綿綿並且意久彌長的是片中林則徐說:“此刻世界上已經大國林立了,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以及他在被髮配到新疆臨行前拜託琦善把一個地球儀交給皇上這兩幕。

我們明白,中國古代在清朝之前或是說在鴉片戰爭之前的歷史長河中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一向都是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但可能正是這種長期積累下來的傲慢讓中國變得不可一世。(他確實需要點失敗來警醒下自我了)

於是,所謂的天朝,完全籠罩在一片愚昧之中,在無知的閉關鎖國中早已落後於西方的先進禮貌,之前積累的所有優勢瞬間土崩瓦解。而大清國在戰爭來臨前仍還以為自我很了不起,因為無知所以虛妄!

最終兩國兵戎相見時,只能是以卵擊石,失敗妥協也就不可避免。空流幾滴民族英雄的血淚罷了!

所以我一向很佩服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創舉,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決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偉大的鄧小平已經深深意識到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並以自我非凡的魄力將之變為現實。改革我那裡就不多說了,我想說下開放的問題,開放意味著資訊的流通,意味著兩個不一樣的個體之間交流的過程,這透漏出一個我認為最為重要的理念—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我一向把學習看得十分之重,因為我深知其重要性,每個單獨的個體,不論你是多麼多麼的優秀,相對於整個大的群體來說絕對只是縹緲。所以,任何個體,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不斷地進行資訊交流,不斷地學習。

第4篇

我看了《鴉片戰爭》這部電影使我對這位一百多年前的這位禁毒英雄――林則徐,產生了無比的敬佩之情。他不為個人利益,不畏強權,不顧個人生死,堅決的打擊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動不已。

這部電影裡,我記憶最深的是林則徐把洋人的鴉片當眾燒燬後倒入了大海里。我為林則徐感到驕傲,為祖國有這樣的清官感到自豪。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為吸鴉片身體越來越差,連農活都幹不了;士兵因為吸鴉片精神越來越差,連武器都拿不動了;官員因為吸鴉片思想越來越腐敗,連國家都能夠出賣。鴉片的很多侵入了致使我國白花花的銀子從中國人的腰包流進了外國人的腰包,從中國的倉庫流進了外國人的倉庫,中國的財政越來越空虛,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困苦。

然而就在禁毒活動將近成功之時,林則徐被貪官誣陷,被撤職查辦這場轟轟烈烈的禁菸活動就這樣夭折了。當時我恨得咬牙切齒真想衝上前把那個貪官打死,把真相告訴當時的皇帝――林則徐是個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歷史是不能辦法改寫的。

看完了這部電影使我瞭解了毒品對我們的危害,它會吞噬我們的肉體和靈魂,毀滅我們的完美生活。所以我們要從小立志,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第5篇

1937年7月7日警鐘長鳴,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國難當頭,中華兒女挺身而出,救國救民,赴湯蹈火,視死如歸,他們就是我們的英雄啊!

如果沒有抗日英雄,我們的祖國就沒了!他們不畏風險,他們拯救人民,拯救了全中國的人啊!

抗日英雄像夏日中的一場暴風雨,也像一棵抗擊風雨的大樹……抗日英雄,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榜樣!

抗日八年中有許多故事發生,我來講講吧,日軍佔領南京後3個月幾乎把南京的人都殺光了。南京血流成河,鬼子殺了30多萬人,鬼子的暴行真是罄竹難書啊!

抗日英雄是一座高高的山峰,我們是一個個艱難地往上爬的登山者。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想起抗日英雄,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國小課堂裡唱過的一首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讓我們回想起了抗日英雄在戰場上打仗。從來不後退,如果有人說要投降,那是不行的,還不如和日本人殺個痛快,同歸於盡。

抗日英雄很多很多,很多也默默無聞,他們不會讓人看不起,不會讓別的國家笑話,只會讓子孫後代幸福又快樂。

抗日英雄能在日軍進攻時保家衛國,能在危險時刻解救同胞,能讓我們子孫贏得和平和幸福。

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儘管先烈們犧牲了,但是抗日英雄的精神我們永遠永遠不會忘記,因為抗日英雄是我們祖國的超級大英雄!

第6篇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大人給我講了許多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雄人物的事蹟,他們有的是久經戰場的老兵,有的是剛入伍的新兵,有的卻還是孩子,他們不怕犧牲,敢於為國家獻身的精神便在我們的心裡紮下了根。

隨著我慢慢長大和對歷史的深入學習與瞭解,我終於明白了抗日戰爭這一具有歷史偉大意義的神聖戰爭對世界帶來的影響。七八十年前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擊日本法西斯侵略,全名抗戰的序幕,歷時八年的錚錚歲月,中國人民終於熄滅了日寇在華夏大地燒起的戰火。

遙想當年,祖國那積貧積弱的時代,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肆意踐踏了我國的大好河山,置我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滔天罪行。一邊是戰爭狂人的陰森獰笑,一邊是國土淪喪、血流成河。處處燃燒著戰火,人民家破人亡。在南京大屠殺時,敵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和投降的中國軍人進行了殘忍的屠殺,致使三十多萬同胞含冤而死。

今天,我們紀念這場偉大戰爭的勝利,就是銘記歷史,銘記慘遭日寇屠殺的中國人民,銘記在抗戰中英勇獻身的戰士,銘記參加抗戰,為戰爭做出貢獻的愛國人士,海外華僑、國際友人。銘記他們的浴血奮戰,銘記他們的智慧與聰明,銘記他們的大公無私,銘記他們的深深愛國情。我們紀念這場戰爭,不是為了仇恨,而是著眼未來,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忘記意味著背叛。這段歷史,本應滲入我們的血脈,合成在我們的dna中,成為子孫後代與生俱來的記憶,就像一個永遠醒著的傷口,以一種永遠無法迴避的痛楚,時時提醒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華當自強!

回顧中國人民抗戰史實和整個中國近現代史,放眼當今世界現實,我們更深切地認識到。只有國家的統一,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習近平總書記說:“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知恥而後勇。”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今天的我們,在深深的被那些英靈們所觸動的同時,更是要居安思危,飲水思源,牢記歷史,發奮圖強,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第7篇

鴉片戰爭是一部真實的歷史電影,它講述了清朝時期大臣林則徐因銷燬鴉片而引起一場戰爭的故事,我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人生道路。

林則徐是大臣中支援銷煙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書給道光皇帝,指出如果不立刻阻止英國賣鴉片,幾十年後,中國就恐怕沒有能戰鬥的人了,軍錢也全用來買毒品了,中國也就陷入危機了。道光擔心自己的江山和統治受到影響,便讓林則徐去廣州禁鴉片。到了廣州後,林則徐立刻圍住了英國販鴉片客商,並逼迫他們交出了鴉片,在虎門銷燬了它們。然而好景不長,英國人見林則徐銷燬鴉片後惱羞成怒,再加上英國女王本身就已對中國虎視眈眈了。於是,一場戰爭引發了。英國佔領了定海,並繼續向著中國心臟——北京進發,情形迫在眉捷,中國人面對英國強大的勢力,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最終,懦弱的道光以林則徐為替罪羔羊,罷了他的官,令大臣琦善前去求和,以割香港為代價,終於結束了這場戰爭······電影中的主人公林則徐的銷煙行為令我十分敬佩,他那種為了國家不畏權威的無私精神以及挺身而出,不顧自己安危的精神徹底打動了我。這樣一位有氣節,有民族責任感的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儘管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也還是無法力挽狂瀾,我國的腐敗已無可救藥,昔日的輝煌不復存在,就連那自稱最厲害的炮臺也瞬間灰飛煙滅。當時的中國就像英國人說的;驕傲、自大、不堪一擊。李世民曾經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現在的中國雖然富強,但我們也不能驕傲自滿,要以古人為鏡,才能使中國更加強大!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正視和反思曾經屈辱的歷史。我們也要反思過去,使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祖國。

第8篇

記得去年的夏天,爸爸、媽媽帶我參觀了位於東莞市虎門鎮的鴉片戰爭博物館。

從廣州坐車出發,約一小時就到了虎門,踏進博物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林則徐紀念碑。林則徐是福建人,清朝時的一個大人物,著名的“虎門銷煙”就是他組織和指揮的。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離開林則徐紀念碑往左走,就到了銷煙池,銷煙池有兩個,呈方形,比游泳池小一些,池子旁邊有一涵洞,通向大海。爸爸說,別看池子不起眼,一百多年前,林則徐就在這兩個池子裡銷燬了二萬多箱鴉片,也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我問爸爸為什麼要銷燬呢?爸爸說,鴉片是毒品,是英國侵略者用來毒害中國人的,人吸食鴉片後就會上癮,骨瘦如柴,什麼事都幹不了,弄得家破人亡,害國害民。我心想:這些外國人怎麼那麼壞,林則徐真是太偉大了,鴉片燒得太好了。

離開了銷煙池,再往前走就到了一幢三層樓的門前,上面寫著“鴉片戰爭博物館”,走進大廳,陳列櫃裡擺了很多東西,有鴉片煙具、大炮、火藥缸、大刀、長矛,還有洋槍洋炮等等。有一樣東西,特別引人注目,它黑黑的、圓圓的,大小有的象乒乓球,有的象鉛球。講解員阿姨說,這就是鴉片,它是從嬰粟這種植物裡提練出來的,當時主要在印度種植,提練好後英國人把它運到中國來,毒害中國人。阿姨說,虎門銷煙後,英國人不服輸,發動了鴉片戰爭,英國人用大船大炮打敗了中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把香港給搶去了。

走出博物館,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國家不強大,就會有人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加強大。

第9篇

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八月十七日中午,北洋海軍艦隊在黃海遭遇日本艦隊來犯,雙方展開了激戰,戰鬥異常慘烈,以至鄧世昌'大將怒沉舟',全艦將士為國殉難。

看到那裡,我悲憤難抑,淚流滿面。我們國家有如此英勇的將士,為什麼還慘遭失敗?我認為首先與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密不可分。

中國看起來是一棵龐大的樹,但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政府官員掏空了樹心,風雨一來,便弱不禁風。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僖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興建起頤和園。致使北洋水師無法更新裝備,彈藥也嚴重不足。戰鬥在即,北洋艦隊才匆匆從德國加急購買炮彈。將士們拼著老命將炮彈打進了日本軍艦的彈藥,卻沒有炸沉敵艦,因為那壓根兒就是一臭彈――打不響的。

樹雖然被掏空了,但還有些忠心的根牢牢抓住土地,不讓風將樹吹倒。北洋艦隊上的官兵去英國留過學,日本聯合艦隊中的吉野號艦長和他們是朋友,勸他們投降,但他們卻選擇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艦在人在,艦亡人亡。'就這樣,很多將士和艦隊一齊投入了大海的懷抱,在海洋的胸堂中靜靜地守護著國家的領土。

有英雄如此,北洋艦隊仍敗走麥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勵精圖治。為了富國強兵,明治天皇捐出了皇室開支的十分之一,甚至拿出了餓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飯,鼓動著他的臣民為戰艦捐出口袋裡的最終一個銅板。

敵強我弱,敵儉我腐,這就是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影片中,隨著軍艦的沉沒,戰爭的硝煙慢慢離我們遠去,但其中有一個畫面,定格在了我的腦海:鄧世昌一手拿衝鋒旗,一手把住螺旋槳,開著致遠艦朝吉野號撞去。他長髮飛揚,一臉悲憤,為祖國為人民,他的眼中射出堅定的光芒。那光芒,耀眼得能夠把太陽比下去。在滾滾濃煙中,他似乎能夠永遠屹立不倒!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如今雖然戰爭不再,但依然到處都充斥著弱肉強食,要想不再被欺負,不再捱打,僅有富國強民,才能使中華民族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第10篇

?甲午戰爭》十分確切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和日本當時的社會形態和國家實力,異常是對日本人和中國人的性格和思想詮釋得相當深刻和到位。當時慈禧太后一心忙著萬壽慶典,清政府腐敗無能,整個政府和皇族窮奢極欲,國內民不聊生,軍隊同政府一樣腐敗,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軍隊毫無戰鬥力。而此時,日本明治天皇卻勵精圖治、臥薪嚐膽,苦心經營聯合艦隊,日本國民不分男女老幼,無不忠勇奮發,以戰勝清國為己任,軍國主義的理念深入日本社會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個日本人,在應對中國時都變成了殘忍狠毒的凶手。

中日甲午戰爭的勝負,雖有偶然,卻又是必然的,落後的軍備加上部隊紀律的鬆散,清兵根本不是訓練有素、裝置精良的日兵的對手。馬關條約,喪權辱國,中日兩國最終走向了反面,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反覆深思。無可否認,戰爭中清兵中那些士卒們是勇敢的、愛國的,這是戰爭中最溫馨動人的愛國心,也是最殘酷的現實,以自我的身軀撲向日本人殺人不眨眼的洋槍火炮,不惜犧牲生命,這種愛國精神也值得後人學習。

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鏡,能夠知興衰;以人為鏡,能夠明得失;願歷史不再重演,願國家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