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7篇 反思高一數學教學:回顧過去,迎接未來

本文是一位高中數學老師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的反思與總結。通過深入剖析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案例,探究出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數學學習體驗。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7篇 反思高一數學教學:回顧過去,迎接未來

第1篇

1、高一學生在國中養成的固定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進入高中以後,相當一部分的同學滿足於課堂上認真聽講,滿足於課後的作業模仿,缺乏積極的思維;遇到難題或者沒有見過的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甚至有少數同學抄答案,還有少部分學生還相信可以通過“考前突擊複習”來取得好成績。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少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法方法。

2、剛開學,高一數學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根據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第二章課時數要適當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習時注意形象、直觀。證明函式單調性時可以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課堂5分鐘小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做的好的學生的過程貼在教室,讓錯誤的學生自己看,章節考試題難度不能太大。求複合函式的單調區間問題,要不斷的練習,幫助學生找出求解規律,學習才可能很好的理解。通上述方法,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儘快的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3、嚴格要求,打好基矗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難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的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學習上在每一章節有學習技巧和方法應及時的告訴學生,指導學生改進學學方法。教師還要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的學習特點,聽課的方法,答題的書寫要求,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基本的概念能牢記,在記憶的基礎上去理解,去應用。這樣才能學習好高中數學。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7篇 反思高一數學教學:回顧過去,迎接未來 第2張

第2篇

這是我在興寧跟崗學習中,有教學實錄的一節課。也是自己感覺上的比較成功的一節課。本節的知識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基礎上引進的,通過點斜式方程的學習,學生已具備獨立推導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方程的生成過程,通過“設點——找等量關係——列方程——整理並檢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為以後“曲線與方程”的教學做了鋪墊。從而 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獨立思考並在學案上完成,教師點評並表揚學生。另外教學過程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開闊思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突顯強調每種形式方程的特徵,並讓學生領悟記憶。引導學生小結2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的適用範圍;3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的特徵,並板書方程。

本節課的思想方法:1. 分類討論思想;2. 數形結合思想;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1.逆向思維;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歸思想。並在教學過程中設定在補充的例題練習中有幾道易錯題,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體驗”將會有助於加深記憶,所以可將應用公式的前提條件等學生容易忽略的環節,以便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這樣教學設計,不僅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還要關注學生的思考習慣,為了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通過例題2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積極主動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之間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 使學生落實基礎知識,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學生獲得了知識和情感的體驗。本節的推理邏輯性較強,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筆去推導方程,讓學生參與一個 “開放性例題”的設定,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嚴謹性,並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老師,我有必要在一些細節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細節工作,比如每個環節銜接的打磨等。同時還必須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回過頭來再尋求更好解決途徑的過程。

第3篇

1、剛開學,高一數學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根據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第二章課時數要適當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習時注意形象、直觀。證明函式單調性時可以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課堂5分鐘小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做的好的學生的過程貼在教室,讓錯誤的學生自己看,章節考試題難度不能太大。求複合函式的單調區間問題,要不斷的練習,幫助學生找出求解規律,學習才可能很好的理解。通上述方法,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儘快的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2、高一學生在國中養成的'固定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進入高中以後,相當一部分的同學滿足於課堂上認真聽講,滿足於課後的作業模仿,缺乏積極的思維;遇到難題或者沒有見過的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甚至有少數同學抄答案,還有少部分學生還相信可以通過“考前突擊複習”來取得好成績。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少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法方法。

3、嚴格要求,打好基矗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難學習的五大環

節提出具體,可行的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學習上在每一章節有學習技巧和方法應及時的告訴學生,指導學生改進學學方法。教師還要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的學習特點,聽課的方法,答題的書寫要求,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基本的概念能牢記,在記憶的基礎上去理解,去應用。這樣才能學習好高中數學。

第4篇

20xx級高一學生是我校歷史上招生人數最多、層次較為複雜的一屆學生。個人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也參差不齊。如何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新要求。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人人有所獲,既要讓優秀生出類拔萃,又要讓後進生學有進步,也成了我們教學探索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校高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教材中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增多,如二次函式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國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國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不知道或不明確學習數學應具有哪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

3、對自己學習數學的好差(或成敗)不瞭解,更不會去進行反思總結,甚至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成敗。

4、不能計劃學習行動,不會安排學習生活,更不能調節控制學習行為,不能隨時監控每一步驟,對學習結果不會正確地自我評價。

5、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針對我校高一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在高一數學新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究中,貫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則。以學法指導為突破口;著重在“讀、講、練、輔、作業”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俗話說“不讀不憤,不憤不悱”。首先要讀好概念。讀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內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數學中的一個原始概念,是不加定義的。它從常見的“我校高一年級學生”、“我家的家用電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數”等事物中抽象出來,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於特殊具體的實物集合,集合的確定及性質特徵是由一組公理來界定的。“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詞。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學生解釋清楚,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和與x軸的正半軸重合的細微差別;根據定義如果終邊不在某一象限則不能稱為象限角等等。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去認識和掌握數學概念。其次讀好定理公式和例題。閱讀定理公式時,要分清條件和結論。如高一必修2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斷中由三個條件推匯出一個結論;對數計算中的一個公式,其中要求讀例題時,要注重審題分析,注意題中的隱含條件,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書寫規範。讀書要鼓勵學生相互議論。俗語說“議一議知是非,爭一爭明道理”。新課程教材中每一節內容都輔以相應的探究內容和思考的內容。例如,讓學生議論分別通過圖象與單位圓的三角函式線分別掌握正餘弦函式的性質等。

外國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師的作用在於將“冰冷”的知識加溫後傳授給學生。講是實踐這種傳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學手段。首先講要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每堂新授課中,在複習必要知識和展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老師著重揭示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學生疑惑。比如在學習兩角和差公式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五套誘導公式,可以將求任意角三角函式值問題轉化為求某一個銳角三角函式值的.問題。此時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於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過查表而求出精確值呢?這樣兩角和差的三角函式就呼之欲出了,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中注意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要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鼓勵學生應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全過程,教、學同步。讓學生自己真正做學習的主人。例如,講解函式的圖象應從振幅、週期、相位依次各自進行變化,然後再綜合,並儘可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容易接受。其次講要注重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以問題為中心。學生怎麼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必須進行練習。首先練習要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切忌過早地進行“高、深、難”練習。鑑於目前我校高一學生的實際現狀,基??

訓練是很有必要的。課本的例題、練習題和習題要求學生要題題過關;補充的練習,應先是課本中練習及習題的簡單改造題,這有利於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摸得著”。一定要讓學生在練習中強化知識、應用方法,在練習中分步達到教學目標要求並獲得再練習的興趣和信心。同時老師們在現有習題的基礎上基礎上簡單地做一些改造,便可以變化出各種不同的題目;其次要講練結合。學生要練習,老師要評講。多講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與錯誤的。特別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錯誤的思維發生過程,在課堂造就民主氣氛,充分傾聽學生意見,哪怕走點“彎路”,吃點“苦頭”;另一方面,則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評判各方面之優劣,最後選出大家公認的最佳方法。還可適當讓學生涉及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思維的多面性和深刻性。要求學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時,也要講究特殊解法。最後練習要增強應用性。例如用函式、、三角、向量等相關知識解實際應用題。引導學生學會建立數學模型,並應用所學知識,研究此數學模型。

鑑於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差異較大,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更好地學習數學,得到最好的發展,制定“分層次作業”。即將作業難度和作業量由易到難分成a、b、c三檔,由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選擇,然後在充分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再進行協調。以後的時間裡,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隨時進行調整。

以上是我這近一年來的教學體會。新課程下制約高中數學教學的因素很多,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也很多,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要相信“沒有失敗的學生,只有有問題的教育。”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用最優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由此可見,只要我們立足於課堂教學改革,就能活躍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防止學生出現“高分低能,低分無能”以及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不良現象。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第5篇

當代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主導作用.而研究性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其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所以研究性學習符合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在做研究性學習時,老師一般自己去選擇一些專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我覺得還應當更進一步.老師選最後過渡到學生自己選,即讓學生自己提出一個問題,並解決它.這對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有巨大幫助,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①多采用啟發式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問題貫穿整堂課始終,問題由學生提出.

ⅰ)對比方法教學:正面與反面對比,正向與逆向對比,題型間對比都會與原有認知衝突從而提出問題.

ⅱ)在講授猜想,歸納,證明時有助於學生提出問題,故不可輕視.

ⅲ)特殊化思想教學有助於學生在事物的特殊處提出問題.如常常驗證公式在特殊情況下是否成立.

⑵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社會與生活各種現象的能力.這主要在課堂教學中找到概念的實際模型,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應用能力教學.⑶給學生講講科學家提出問題的故事,激起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並意識到提出問題的重要性.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費爾馬大定理都給數學注入活力.

⑸老師自身要加強修養,培養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把自己提出問題的過程,思路,當時情形講給學生聽.當老師把自己的親身體會講給學生聽時,學生由於老師思維的別開生面,新奇,他會由不自覺到自覺模仿老師的行為.

最後當學生初步具備這種提出問題的能力時,在實行研究性學習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它.

第6篇

摘要:結合一名剛入職的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分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常見的一些不好習慣,並進行較好的反思,希望可以對剛入職的教師提供很好的幫助。

關鍵詞:新教師 教學習慣 高中數學教學

作為今年剛入職的老師,通過幾個月的高一數學教學,我得到了一些很深的體會,其中主要是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談一談在教學過程中一些不好的習慣,並進行反思。

一、上課時直接進去就上課,不喊“上課。起立”

反思:很多老師認為高中生都已經接近成年人,感覺沒有必要向教國小生一樣去強調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其實就我自己的體會,上課之前行上課禮最大的作用倒不是提升學生尊敬師長的意識,尊敬師長需要在平時的教育中慢慢地滲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我覺得它的最大作用在於給學生一種震撼,讓學生轉變下課休息時那種散漫的狀態,讓學生儘快進入上課的氛圍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反思:就數學學科來說,符號作為一種代號,用哪個符號對處理問題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萊布尼茨說過:“我們利用符號的目標就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需要闡述的含義,而不至於產生邏輯上的混亂。”所以用什麼樣的符號只在於如何表達簡單。一般來說,學生在學習之前都對課本進行了簡單的預習,最先進入他們腦海的是課本中的符號,如果在上課時用一個其他符號來闡述問題,就會讓學生浪費一些完全沒有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課本中的符號一般都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在長期的學習和練習中使用最多的還是課本中的符號,這也為以後的學習省了很多事。

三、對於在上課時出現的預期之外的難題輕描淡寫地帶過

反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老師又不能立刻解決,一般的常見做法是:這個涉及我們以後學習到的知識,今天不討論。其實,我覺得這樣很容易扼殺學生求知的動力。既然這個問題在課堂中被提出來,說明它的產生是合理的。如果確實要用到以後的知識,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指出用到以後的哪方面知識,可以查詢哪方面的資料等等。另外,如果老師壓根對這個難題沒有足夠的瞭解,那完全可以向學生指明:備課不充分,以後再解釋等等,這樣做並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

反思: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可以反饋其接受知識的程度。一般來說,課本上的內容是最基本的內容,僅僅理解課本上的內容和練習課本上的作業是完全不夠的,但是學生要同時掌握多門功課,並不是只學習數學,其中分配在練習數學習題上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應該在課堂結束時出題練習,鞏固知識。而課本中的習題融眾多教師的經驗,應該屬於效率最高的一類習題,所以以課本為綱的練習是效率最高的,老師讓學生多學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並一定不對學生都有利。

反思:現在教材裡面的內容非常簡單,但是一些數學思想、基本運算都包含在內,如果老師展開得太多,雖然會讓學生練習時比較輕鬆,短時間內可能會提高分數,但從長遠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因為從課本到練習,實際上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即使剛開始不太適應,但從長遠看,應該對學生幫助更大。

反思:高中內容相對國中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跳躍,同樣學習寫解題過程也應該從頭開始。解題過程反應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老師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自然覺得很輕鬆,但是學生初學時很生疏的,老師應該有耐心,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快。

在新課程的教學體系下,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因此教師更多的都要以學生為中心。所以,尤其是剛入職的數學教師,對教學的把握力還不夠完善,有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主,儘量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這樣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助於自己更快的成長。

[1]王智慧,教學習慣: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j].江蘇教學研究,20xx(5).

[2]常自強,農村中國小教師必備的幾種教學習慣[j].教育實踐與研究,20xx(15).

[3]姚金鈴.玲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數學教學[j].新課程,20xx(1).

第7篇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擔任高一(5)、(6)班的數學課教學, 兩個班分別屬於高一年級的普通班和平行班,學生剛剛經歷會考,他們有的是朝氣,但同樣也缺乏耐心和信心,畢竟他們來時不是最優秀的,或多或少有數學上的缺點,可能是知識也可能是技巧,但是我告訴他們要對自己負責。

回顧這半個學年的教學,通過對新教材的實踐,對學生學情的掌握,我逐步適應了這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也慢慢適應了我的這種教學模式。這是對我的一個檢驗,也使得我對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為以後的教學做更充足的準備。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認識和感想:

我和我的同事通過相互聽課,評課等教學活動,讓我進步很快。另外我們還通過教研組備課活動來討論和安排教學活動,我們一致認為不應該急於求成趕進度,應該將學生的基礎夯實,並將國中的部分相關知識點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新課程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用生動的課堂過程激發學生的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理解所學的基本知識點,把握學生在一節課內的情感流線,加強學生對解題過程的理解,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後才是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

二、認真聽取學生對數學課的意見和建議

開學前幾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況不是很好,上課睡覺的學生大有人在,作業完成情況也不樂觀,解題格式不清楚,概念混淆等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我在某節課上留了5分鐘給學生,把他們對數學課的感受以及意見和建議都寫在紙條上交上來(無記名方式),我在閱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和學生的基本情況:

1、講多練少。這一點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已經逐步改善。

2、課堂例題應以課本為主,出題要有針對性,還要從易到難逐步遞進。

3、題目講解、分析要清晰明瞭,步驟要分明。這方面在聽取多位老教師講課後,大為改觀,尤為體現在作業完成情況上,解題格式明顯清晰許多。

4、上課互動性的增強:在課堂中,對學生完成課堂練習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學生的解題情況,通過提問其他學生,讓全班學生幫助分析錯題原因,做到講、練、評的有效結合。

特別是高一(5)班的學生,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所以要耐心加細心,不能太急於求成。每次備課、上課前都應先考慮上一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備課、教學。並且在每次儘量將相關的國中知識點進行復習記憶,幫助學生鞏固國中知識。

針對學生的上課表現以及課後作業情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明確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三個要求:

1、課前必須要預習新課內容。做好預習工作是學好這堂課的先決條件,沒有預習,就不知道這節課所要上的內容是什麼,自己所不會的是什麼,更不清楚新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哪了。

2、上課時必須準備一本數學專用的筆記本,用來做課堂筆記以及課堂練習所用。上課要做到動腦、動手、動筆,只有多動手做題,理解解題過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將知識點吸收、理解和應用,才能更好的記憶有關知識點。

國中教材偏重於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式的`定義,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

對映等知識,緊接著就是函式的問題(在函式中,又分二次函式,指數函式,對數函式,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象)。函式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立體幾何想象空間又大,學習有一定難度.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於國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期會考試後,我看到學生的數學成績,心裡很不是滋味,我覺得自己教的不錯上課反映也挺好,可是學生的成績??私下裡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習情況,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是國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後,都要佈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成績,不少國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覆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學生剛開始接觸聽有一定困難,我想這一點上我要做的還有很多。

高一學生在國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於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後,認為可以鬆口氣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採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師要鑽研國中大綱和教材。又特別是像我這樣的新老師.

高中教師應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摸清三個底(國中知識體系,國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當的教學計劃,確定應採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

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 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如講對映時可舉“某班50名學生安排到50張單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觀例子,為引人對映概念創造階梯。由於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能力,所以證明函式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增加應經常化,用以督促、檢查、鞏固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