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地理教學論文範文8篇 《開啟地理教學新篇章:範文分享與實踐探析》

本文以“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為主題,旨在為廣大地理教師和學生提供優秀論文範文參考,促進地理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在這裡,您將找到最新最全的地理教學論文範文,涵蓋了地理教學方法、教育技術應用、課程設計等方面,幫助您提升教學水平,豐富教學內容。

地理教學論文範文8篇 《開啟地理教學新篇章:範文分享與實踐探析》

第1篇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教學資料有目的的將學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設計的環境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到達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夠提出一個巧妙的地理問題來吸引學生的關注,也可帶給一個解題思路參考資料,將學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我正面臨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激起學生困惑、驚奇的心理,從而產生積極探究的慾望,積極思考。如,在學習地球大氣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為何交通燈要以紅色燈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綠色燈表示安全通行,以黃色燈表示有危險呢?進而透過學習大氣對不一樣光譜的散射與折射,從而逐漸解答問題,學習知識。

我國領土廣闊,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眾多,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將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與名詩、名詞相結合,必定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氣候時,用不一樣的詩句來描述不一樣的季節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講述氣候的垂直分異規律時,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講述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時,用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天河、醉時不覺乾坤轉,醒來才知星斗移。

民謠諺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學中能恰當的運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能有效的`加深學生對相關係列知識的理解掌握。如在講述我國內陸地區氣候溫差大時,可借用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既生動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講述生態平衡能量逐級遞減的特點時,可借用諺語一山不容二虎,不僅僅言簡意賅,且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在講授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徵時,可引用搶季節、不違農時等諺語。在講述草原地區的地理特徵時,可利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方馬兒跑,讓學生理解到草原的壯麗與遼闊。

地理教師在教學時,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地球在宇宙中一課時,學生常常對宇宙的概念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可透過一些趣味故事。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地理教學應透過更加寬泛的概念向說學生說明我國領土、領海管轄區域,地理教學要承擔起讓學生熟知我國的領土、領海、領空、專屬經濟區、毗連區、專屬探礦區大陸架等,從而使學生更加愛國,自覺承擔起建設國家的重任。

地理教學論文範文8篇 《開啟地理教學新篇章:範文分享與實踐探析》 第2張

第2篇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 “引趣教學”作為吸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對於國中階段居副科地位的地理科來說,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順利上好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現就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幾種引趣法作一簡單介紹:

很多學生喜歡聽故事,地理老師講課時能聯絡課文講一個故事給學生聽,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洋流”一節內容時,就採用了下面一段開場白:1489年,航海家哥倫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沒,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員又不聽指揮,航行遇到極大困難。於是他向西班牙國王寫信匯報一切。他把這封信裝入椰子殼,外面塗滿瀝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漂流他急盼這封信能儘快漂到西班牙,讓國王火速派人來增援他,幫他渡過難關。可是這隻椰子殼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開灣一個荒灘上,一擱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風暴而停泊到那裡的船員們發現。椰子殼怎麼會漂到比斯開灣呢?在海洋中傳遞“郵件”的信使是誰?他不是別人,而是今天我們要學的“洋流”。學生聽了這一開場白,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課文的重、難點,設計若干有趣的問題作為引子提出,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例如在講“地圖概念”時(容易講得枯燥無味),我首先問學生“你在哪裡見過地圖呢?”馬上就會有近半數學生爭先恐後地相繼舉手回答:家裡的書房、動物園、公園、車站、機場、電影、電視、書刊、報紙等等,表揚了他們記性好見識廣之後我再問:“你什麼時候用過地圖呢?”同學們答的更起勁了。再問:“那麼什麼是地圖呢?”這時候學生全盯著我,等待我的點撥。於是我拿出一張準備好的照片,要學生比較:“地圖與普通的照片有什麼異同?”(都有方向、都縮小,但地圖上有符號、有註記,於是方向、比例尺、圖例註記等知識水到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掀起了高潮。又比如在講“地形的變化”一課時,可先提問:為什麼在喜馬拉雅山頂的岩石中發現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而在臺灣海峽海底卻有古代森林的遺蹟?而學生若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上完了,問題的答案也就出來了。

詩詞歌賦,琅琅上口,應用得法,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能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境,從而轉入新課的教學。如在講地球的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描述內蒙古草原的遼闊富饒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形容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解長江時,可吟誦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短短四句,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餘。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把學生領進了寂靜、美麗、遼闊的俄羅斯。

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則可啟發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如:“一張紙,不太大,整個世界容得下;看方位查距離,不需再用測量儀”(地圖)。“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裡航行不用燈”(北極星)。匯入新課時運用一些謎語。活躍了同學們的思維,然後開始講新課,效果不錯。講課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謎語,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船出長江口——上海;“空中碼頭”——連雲港;“用圓規畫圓”——太原;“大言不慚”——海口;“銀河渡口”——天津等等。

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絡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我國海運條件優越,沿海多優良港灣,需要記的開放海港城市有十四個,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藉助歌訣記憶較好:“江海連波通三州,秦皇雲煙上青天”。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世界上不斷髮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子,使它成為學生注意的焦點,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迫切性。比如:中東海灣戰爭就是學習“西亞和北非”這一區域地理極好的引子。而在學習“我國的降水變化”時,可聯絡當前我國的水、旱災害進行匯入。

總之,教無定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多樣,老師要儘可發揮個人特長,大膽創新,積極嘗試。一堂有趣的引言課、一堂難忘的野外實習課、生動的電教課,甚至任課老師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講課的幽默風趣等等,都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第3篇

摘要:高中地理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真正認識、欣賞所處的環境。本文首先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現狀,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出策略,對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重要意義。

文精神的現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一些學生缺乏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地理學科的育人作用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和體現。同時,部分學生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首先,教師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有待提高。很多教師對人文精神一知半解,只是將地理教學作為謀生的方法,忽略了對學生性情和品質的培養;其次,教師並沒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第三,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方面,教師通常採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學效果不理想;最後,教師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只限於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致使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地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鄉土地理,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發展和變化,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發展觀,從而激發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他們的人文主義精神。如在教學《產業轉移》時,教師可以設計明暗兩條線,明線是學生家鄉的發展歷程,暗線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師可以先講述學生家鄉經濟落後的局面,然後介紹家鄉通過建立工業發展園區、吸引外資、實施產業轉移等策略,最終成為經濟發展水平不遜於全國大多數地方的城市,提升學生內心的自豪感,培養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引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並以此為基礎,延伸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等內容,實現了人文精神的滲透。

探究教學是指學生選擇特定的地理問題,通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最終得出相關的結論。如在教學《為何要停止開發北大荒》時,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探究的問題和方向,並按照教材內容提出探究問題:“為何要停止開發北大荒?”學生在思考討論後,再對問題進行細化;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需要蒐集哪些地理資料。如北大荒的地理位置、人文環境、地理環境以及開發前後的情況等;再次,教師要把學生分為兩個討論小組,第一個討論小組梳理北大荒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並展開討論:“為什麼要開發北大荒?”第二個討論小組梳理北大荒開發前後的情況,並展開討論:“北大荒開發後為什麼又要停止?”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北大荒以前被開發,是因為具有豐富的溼地資源,能大幅度提升糧食的產量。但在開發一段時間後,北大荒的溼地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出現了生物多樣性銳減、黑土流失等環境問題,所以要停止開發北大荒。”

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不能僅僅侷限於地理課堂,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外地理活動,引導學生考察學過的地理現象,通過親身參與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會講到某些地方的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汙染,但學生並沒有深刻的體會。如果教師能帶領學生展開實際調查,那麼學生對我國環境汙染的情況就會有切身的認識,從而將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銘記於心,這是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

筆者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教學現狀,同時結合教學案例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但因為個人條件和能力有限,研究不夠廣泛,開發出的人文精神教學資源有限。希望其他學者在後續研究中,不斷深入剖析,開發出更多的人文資源,以期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第4篇

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學什麼科目,只要對一門科目有了興趣,那麼即使是再難學的科目也會有著攻破困難的決心,鼓勵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進。但是興趣,也並不是說培養就能夠培養出來的,還需要教師一點一點地引導,以及學生自身對於地理看法的轉變,我們明白高中地理不一樣於國中地理的學習,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廣,需要了解的知識也很多,給出一道圖,就需要學生從圖中看出該地區的建設、經濟發展等等。而這些往往一下子就擊潰了學生想要學好地理的決心。

因此,興趣很重要。首先,能夠培養自我對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簡單而枯燥的讀圖、看圖,而是學好地理益處多多。比如,能夠先從身邊的事情出發,培養自我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當主持人在進行廣播時能夠適當的聯想自我學的地理知識,看電視的時候不要沉醉於泡沫電視劇的體裁,能夠將遙控器轉播到世界地理頻道,在欣賞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時,閱歷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增長,還能夠時刻聯想到地理課本的一些知識點。其次,聯絡生活實際,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增加對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學科的學習並不是脫離於我們的生活實際的,實則我們息息相關在觀察每一次的太陽東昇西落時,能夠聯想到每個季節的晝夜更替及時光長短,晚上的雲多少,關係到夜間溫

度的高低,學習了大氣環境後,就能夠利用大氣自身的逆輻射具有保溼的作用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能夠防霜凍。不怕地理難學,就怕自身對地理沒有興趣,沒有了興趣的指引,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會感到吃力。因此,地理興趣的培養很重要,其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關鍵。

新時期,賦予我們更多的職責。我們要提倡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饋學習,構成良好的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反饋,明確學習動機、態度、策略、方法及學習效果,及時找出自我的學習差距,使自我檢查、評定、調控的潛力隨學習的升級而發展。當學生剛進入高一新學期學習,我就在第一堂緒言課提請學生注意學習方法,注重知識的理解、比較、歸納梳理;按章節總結知識網胳結構體系,掌握知識系統;加強高中知識的內在聯絡相互融合;善於圖文轉化,注意讀圖、析圖、用圖、繪圖等基本技能的提高;靈活運用典型範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並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把握好三個過渡,感知方式上由聽覺型為主向視覺型為主的過渡,記憶方式上由機械記憶為主向好處記憶為主的過渡,思維方式上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為主的過渡。透過上述指導,使學生明確高中地理與國中地理學習特點與要求等的區別,從而幫忙學生隨著學習的升級而改善原有的'學習方法策略等。對於學生來講,問題的成功解決有利於學習經驗的積累,但並不等於已構成學習策略。學習經驗只有經主體內化方可轉化為學習策略, 透過學習活動的深入,在教師的幫忙指導下,學生逐步擁有必須的

其實,課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精華。課本教材是其重要的支柱,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在掌握了必須的學習方法之後,就必須要熟悉課本,要對課本的各類知識點進行必要的理解,該死記硬背的就下狠心、花時光努力的背誦。該深刻理解的就務必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閱讀並積極思考,從而對教材有一個系統的把握與理解。相較於國中地理的學習,高中地理知識更為系統、複雜、理解難度比較大。所涵蓋的知識點也逐漸地增多,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就有必要在教師的引領下對不一樣學期的教材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比如,對於概念性的知識的學習,能夠先背誦。在背誦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必要的理解、消化,這樣才能在做決定、推理等問題時遊刃有餘,不會混淆其中的概念。另外,一些原理性的知識。就要緊抓基礎知識,一步一腳印的掌握、過關,氣溫氣壓之間是什麼關係,生態平衡的條件差是什麼類似於這些知識點的學習,就需要理解的基礎之上做到舉一反三。除此之外,每一名學生都就應透過對課本知識的總結歸納,構成自我的一套學習規律,只有構成自我頭腦中的特有的學習方法,才能夠真正地將所學運用到所用。學習地理,不僅僅要講究方法還需要一股子韌勁兒,應對困難的時候不能夠輕易地放下,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

,那就耐著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請教老師、同學,多做題、勤複習,遇見困難解決後記下,不斷地總結經驗,把容易錯的知識點記在一個小本子上。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這樣有助於提醒,有助於自我進行不斷地反思。其實,高中地理的學習不一樣於國中地理,國中地理更多的是講究是什麼,在哪裡。而高中的地理學習則是更多地在強調為什麼。因此,對於剛剛從國中步入到高中的學生來說,需要轉換當初學習地理的觀念,多問些為什麼。我們要重視高中地理課本,其是多位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 總結的經驗,其對我們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忙。綜上所述,對於高中地理的學習,我們要足夠的重視,同時由於地理學科的特殊性,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倡導自我學習,並找到適合自我的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潛力。

第5篇

摘要:新時期新教學,如地理等邊緣學科怎樣才能最佳適應國家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本文就此作一論述。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強的邊緣學科,內容涉及到數理化、生物和天文學等,知識跨度大,實際應用廣。從古自今,一直在影響人們的認知和探討。然而,隨著認知和社會需要,它落入邊緣學科範疇。形成一個學生聽的多,獨立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少,興趣降低;教多少學多少,不教不學,教亦不學;因考而學,不考不學的怪圈子。為此,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進而運用上它,我們得雙份地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的重要性,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開展辯論、自學討論、動手畫圖製作、實驗操作、多媒體、角色扮演、新聞釋出、小老師上課,乃至社會調查、野外考察,蒐集資料、展示、彙報等等,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根本上調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要達到此效,我們得明白地理教學為何學、怎樣學,它的目的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遂,地理思維辨別能力的培養是中學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之一。因為惟有讓學生形成相應的思維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地理思維辨別能力的培養一直貫穿中學地理教學的始終,從簡單的地理現象認知,到理解以及分析,進而最終的解決一些簡單地理現象問題的運用。

地理課堂教學是地理教學最主要的組織形式,絕大多數的地理教學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直接影響到整個地理教學的質量。為此,我們必須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任務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

第八次新課改施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地理新教材遂配套體現了自主創新和實踐運用的精神,以培養學生思維辨別能力為目標。新教材的推行是為了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促使全面成長。當代學生視野開闊,個性化傾向明顯,教學中多采用自主、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達到個性化、自主性、全面成長,培養思維辨別能力的成長的目的。

通過了解地理現象,直指地理原理;充分應用例項來判斷、分析、評價地理原理。新教材設定了大量的“活動”和“閱讀材料”,如何利用好這些材料,增強實踐活動,既是培養學生獨自由地理現象到地理原理的解構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辨別能力的成長過程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積累地理知識;掌握思維方式,理解知識;廣泛的聯絡實際,注重知識的應用。

教學難點,即學生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識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往往成為教學活動的嚴重障礙,使學生在學習中“知難而退”,喪失信心,視學習為苦役,甚至產生不學的念頭!

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地理教學難點可以分為記憶、理解和運用性難點;亦可分為發散、綜合、抽象難點之分。不管怎麼分,教師都得有針對性的在教法、個性化上予以化解。

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個性化上,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第6篇

摘要:伴隨著日益深入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依據新課標理念,通過對地理教學現狀的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地理課堂教學的思路。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要對學生有益,能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基於此,構建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打造開放式的課堂學習模式,對傳統地理教學的方法和方式進行給予革新,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給地理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對地理教學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自從頒佈新課標之後,廣大地理教師對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同時對“標準”認真實施,這些做法對地理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還有很多問題存在於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目前,地理教學還是將重點放在對地理名詞的記憶上,很多教師照本宣科,甚至將地理課作為自習課,教學內容單一,根本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地理課程設定的課時不夠,無法與新課標要求相符合,使課堂教學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對於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理課堂知識不便於記憶,有些雜亂無章,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所以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師採用滿堂灌的方式,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學習的基礎是紮實的理論知識。而如果老師僅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理論知識,就會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無法真正感受。作為一項複雜的技術,教學設計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夯實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師精心的指導。現在學生的特點是具有較差的自制力,但卻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所以必須在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和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與之特點相適應,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科學設計教學環節。

新課標下,地理教學以新的內容和形式,對傳統的教學提出了挑戰。它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開放的、動態的課堂環境,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活動應強調的是一種創新和探索的精神,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對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模式上,應結合地理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應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相結合,多采用思考和啟發的教學方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探究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研究地理問題,而根據地理課堂現狀,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最關鍵的是合適的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地理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講授法,它對於傳授基礎的理論知識具有顯著的效果。其次,應用案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探究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特徵,應用案例教學,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

設計地理教學應立足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步驟進行構建,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將教學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對課堂教學結果進行優化,將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真正地融會貫通。

地理教學中要真正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係,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據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合理設計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師要大膽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地理課堂充滿生氣和趣味性,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掌握良好學習方法的同時,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田巨集文.轉爐氧槍系統的自動化控制[j].冶金能源,20xx.

第7篇

為了解決學生地理學習中的困難,教師必須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

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方法很多,教師可採用幽默的語言去吸引學生,或是通過列舉案例的方式等。在吸引學生的眾多方法中,情境法是一個理想的方法。教師創造出一個情境,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學生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東西,運用到課堂上,採用地理知識對這些常見事物、現象做解釋,讓學生相互討論,各抒己見,這樣課堂氣氛立即變得活躍起來。例如,在上地理課之前,教師可開展地理資訊釋出會,在課程結束之後,鼓勵學生自行組織地理學習小組,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屬於情境創設。此外,教師還可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情境。學生在多媒體環境下,可通過視訊、圖片等來幫助自己理解知識,這樣即使對地理不感興趣的學生也會被吸引,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採用情境法教學,可使無聊乏味的課堂變得活潑生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主動參與,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展地理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還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

對於多數文科生而言,地理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學科,很多文科學生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有些學生甚至是產生了要放棄地理學習的念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實踐能力,將地理知識理解難度降低,讓學生能透徹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為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在小組中互相討論,敢於說出自己的看法,再派出代表總結本組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同學彙報。在聽完學生的彙報之後,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肯定,即使學生出現錯誤,教師也不可立刻否定,更不可打擊學生,要對學生存在的錯誤進行分析,鼓勵學生要勇於探索、質疑。例如,在學習天氣系統中的冷鋒和暖鋒這一課程時,教師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觀察兩個鋒面存在的差異,然後再向學生解釋其中的奧祕,這樣學生便可掌握知識。教師採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把知識難度降低,學生可更好地理解,這是提高學生地理成績的關鍵,而且可幫助地理學習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與同學、教師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新課標下,地理教材在編寫上做了很多改動,教師不可繼續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因為很多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於今天的教學。不管教材在編寫上做了哪些調整,教師都要進行因材施教,把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呈現給學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新課標除了豐富教材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地理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要有效提高地理成績,必須要參與實踐,通過實踐來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所以,地理教師在備課時,要增加實踐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參與實踐,自己動手、動腦,全面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學生根據教師所佈置的任務,自己收集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製作成ppt,交給老師,教師通過學生完成任務的效果,掌握學生知識理解程度。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現代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是高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在新課標指導下,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簡易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8篇

摘 要: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教育界大力進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運而生。已由過去的單媒體轉化輔助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繼而發展為網路教學,其功能也從解決難點,發展為全方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公開課、示範課都離不開多媒體,離開了多媒體就好像不成課了。再加上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決定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將在地理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因而對教師的要求就是“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於是學校裡就颳起了教師們必須學電腦,用電腦備課、上課的大熱潮。到底有沒有必要如此“熱”呢?我覺得有必要對此進行一下冷靜的思考。

以前的教學模式十分簡單,教師帶的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最多再加上一張地圖。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一些學生因此就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因為本來地理教學內容豐富、時空跨度性較大,既有美不勝收、風景怡人的山山水水,又包括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人文地理知識,還有抽象的空間天體和自然萬物。但由於教師單調的教學模式,至使地理教學失去了它的本質。但是現在不同了,多媒體不僅能演示播放音像、動作。還能變靜態為動態,形象地展現畫面,具有極強的表現力。還能說明概念規律,時簡明準確,省時又省力,同時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掌握精深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使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得豐富的地理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好地達到教育教學目的。

在所有學習中,記憶是一大難題,許多學生一提到要記憶頭就痛。其實,要提高學生記憶效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的各器官要全運用起來,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實還可以再加上一個“耳到”即“四到”就好了,因為多媒體教學還能播放影音,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們做到了觀賞美不勝收的山山水水,記憶山川河流、品味民間的風土人情融為一體。

在2000年,地理教學改革,新教材出爐,強調地理教學的人文性。地理教學的任務首先是讓學生對地圖有所瞭解,而後進一步對以此為載體的中國文化有所瞭解,從中得到真、善、美的薰陶,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多媒體可以用精美的介面、典雅的音樂營造出良好而又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這一優越性,我們傳統的地理教學手段是無法做到的'。

有不少內容離我們這個地方很遠很遠,要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很大的難度。比如火山、地震,如果要我們進行講解,感動學生有很大的難度,然而多媒體能做得到,加上它配上一幅製作精美的圖片,又是恰到好處的音樂……再加上專業人士的解說,就能很快喚起學生的共鳴,引起學生的思緒。

多媒體這股熱潮一刮就有不少教師一哄而上,用起多媒體來上課,全然不顧教學目的,而是為了多媒體而去多媒體。既使在地球儀教學中,也有不少的人盲目選擇這一手段,將各個地方表達出來,想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宮,耳到、眼到、心到,感受知識……誠然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個個讀者有一個個哈姆雷特”,如果把學生看作是一種容器,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又被動地學習,那麼創新思維又到哪裡去了?又從哪兒來呢?

多媒體又不是簡單的聲、畫、像的簡單組成,一個好的課件,不但是聲音、圖形、視訊、文字等的簡單組合,而要製作一個優秀的課件,首先必須對聲音、圖形等進行一系列的處理,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對計算機軟體掌握比較熟練,然而在我們這邊遠的山區,對計算機才走進學校的教師來說,無凝是件比較難的事。專業的計算機人員也只能懂得皮毛的東西,再說其它科目他並不熟悉教材,條件又比較差,有這沒那的,這就使得每位教師在製作課件時難度大大增加了。

3.工作與生活中難找到教材所需要的素材,也不利於課件的製作

製作一個課件時最令人頭痛的是去弄素材,這是每一位教師共同存在的問題。多媒體素材的準備工作量佔去了教師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這樣也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為“巧婦難做無米之炊”。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多準備一些“米”,只有平時“深挖井、廣積糧”才能有充足的資料,才能製作出好的課件。

所以目前最關鍵的應該加強對教師計算機知識能力的培訓,培養大家平時多留心身邊的事,多積累,變被動為主動去製作課件。變為了應付交差了事的去做課件為製作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課件,而去學習,去探索,去發展。

1.《中國教育科研與實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