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術心得體會10篇 學術探索:智慧靈感與成長之路

學術心得體會學術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驅動力。在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汲取著寶貴的學術經驗,並形成獨特的心得和體會。本文將分享一些學者和研究者們在學術道路上的心得體會,探討學術的魅力和重要性,希望能夠啟發更多人對學術的熱愛和追求。

學術心得體會10篇 學術探索:智慧靈感與成長之路

第1篇

為期六週的《學術道德規範與人文素養》課程馬上就要結束了,我漸漸體會到學校在研究生期間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剛剛選擇這門課時不以為然,認為道德和人文素養這個話題從我們上學的第一天起便一直伴隨著我們,從幼兒園到國小再到中學,家長和老師從未停止在這方面的教育。入學伊始,甚至覺得這門課開在研究生階段有點多餘。然而等我漸漸深入瞭解這門課,才發現對研究生進行道德,特別是學術道德以及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經過學校的學術道德學習,我充分認識到科研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科學的社會信譽、促進科技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應該多倡導並認真貫徹學術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範,是保證學術正常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積累和創新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學術風氣不僅關係到學術自身的傳承與創新,而且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風氣、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學者的學術研究不僅為社會生產思想和理論,而且為社會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學風不僅損害學者和學術的形象,而且會影響公眾對價值理想和價值導向的認同,從而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和整個國家的社會風氣。研究生學術誠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當前研究生學術誠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會歷史的客觀原因,也有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研究生學術誠信建構的主要途徑在於:從外在方面創設健康的學術生態環境和建立良好的學術評價制度;從內在方面狠抓養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觀念,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術道德品質。

我們當代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高層次培養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學術風氣、塑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建立誠信的學術機制、培養自覺的學術意識以及提升高校學術層次等方面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理應成為學術道德的遵守者和學術規範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學者。我作為一名研究生,杜絕“學術腐敗”、摒棄“學術造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明確要求。

科學技術和人文素養是這個社會進步發展的兩塊基石,缺一不可。通過對以往那些大科學家的瞭解我們可以發現,往往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家都具備相當高的人文素養,或熱愛文學、或鍾愛藝術。人文素養不會浪費我們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相反,它能提升我們的發散思維能力,讓我們在思考學術問題時能有更廣闊的視野。最簡單的方面,人文素養的提升能讓我們在撰寫學術報告、論文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更能讓讀者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因此,現在全球很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都開始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成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那麼,又要如何提高人文素養呢?我認為這個首先應該從個人角度自覺形成對人文學科的熱愛,很多人把對知識的獲取完全看成是“任務”,因而反對對“多餘”的人文學科的學習,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人文學科的好處不在於我們能看見的,很多時候,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思維,總之,它對我們的好處是很大的。而個人應該形成對這個好處的認知,知道它是有用的,並發展對人文學科的喜愛,願意去學習,去享受“人文之美”。其次,學校或企業單位應該多組織人文學科的講座,活動,慢慢培養起科研人對其的認識和愛好,讓大家在科研的疲憊之餘,感受人文對一個人心靈的放鬆。

總而言之,這門課加深了我對道德和人文素養的認識,在往後的學習生活中堅定不移的遵守學術道德,同時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並且在周圍同學朋友中宣傳學術道德和人文素養對一個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為成為一個合格的科研人盡一份力。

老師還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智慧財產權以及文獻檢索方面的有關知識,通過對智慧財產權的學習,首先我們明確了什麼是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在二十一世紀,智慧財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智慧財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國高校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意識相對淡薄,對知識產權制度的掌握尚停留在初級階段。師生們普遍關注的是論文和科研成果,至於其保護問題,許多人似乎並不關注,只要能夠在學校裡得到認可就止步了,並沒有去涉足成果的市場化等後續問題。很多師生在完成智力成果後急著去發表論文、申報科研成果獎勵,其後去申請專利時,卻被告知由於已經公開喪失了新穎性而無法得到授權,這就意味著其他人可以合法地任意使用其技術。

作為一名研究生,應該提高保護意識,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予以充分尊重,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行為給予嚴厲譴責。平時認真積累,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表現,也是把自己的成果和他人的成果區別開來的基本方法。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的撰寫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學術研究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證,學術研究需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工作。

通過對文獻的檢索方法和寫作技巧與規範的學習,讓我對圖書館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個借閱書籍的地方,更是連結你與學術世界的橋樑。網路資源,對我們今後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得知了更多的文獻檢索連結以及文獻搜尋引擎。對於文獻的寫作技巧學習,是我們對論文的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的規範格式有了更加明確的瞭解。

學術心得體會10篇 學術探索:智慧靈感與成長之路 第2張

第2篇

3月10日上午,我在學校學術報告廳認真聆聽了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斌博士所做的《突破課堂》的報告,感覺受益匪淺。下面針對這次報告內容,結合我對課堂改革方面的淺顯認識談一下自己的反思和體會。

張博士在報告中指出,課程改革中的核心是課程標準,他通過一些真實的例項,來講述如何制定好三維目標、如何根據課程標準上課,如何編制課程綱要。他突出理解制定三維目標的重要性,一堂課,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實施。他進一步強調了我們不能太迷於現有的教材和教案,要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定好自己理解教材下的三維目標,寫出自己的教案。

實施新課程標準必須要從根本上轉變以往的陳舊觀念,雖然課改進行了幾年,我們的課堂也嘗試著進行改革,也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但是我們反過頭來研究我們的課堂,與國家的新課程標準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我們還是新瓶裝舊酒,課堂延續著舊的教學模式。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要突破課堂應做好以下三點: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教學中適時指導、監控、反饋、激勵,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要突破課堂,打造高效課堂,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備課方面要準備更加充分,每節課上課前,要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麼?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於課堂有了大概地瞭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麼時間學生自己學,什麼時間老師開始講,什麼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更應該準確把握課堂節奏,重難點精講細講。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備課工作佔了相當的比例。 王x勤教授說過:“無論課程改革怎樣改,鑽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 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才能遊刃有餘。我們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只要我們在課堂改革中認真備課,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第3篇

孩子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他們把亂塗亂畫作為一種自由的遊戲活動。自己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美術活動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質,通過美術活動能生動形象的表現客觀事物,促進孩子思維、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所以說美術教育活動的培養在我們素質教育教學中佔重要地位。

大自然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蘊藏著無窮的奧祕和想象的空間。因此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我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事物為題材,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好地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儘可能地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玩一玩,並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孩子觀察、欣賞的時間,引導他們進行細緻的觀察,使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清晰豐富的印象,幫助孩子們積累豐富具體的、直接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孩子們想畫、愛畫的慾望。如:在進行繪畫“快樂的小蝸牛”前,我們通過與孩子們一起到校園的草地上尋找雨後的小蝸牛、觀察小蝸牛、與小蝸牛交朋友等活動,不但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從中獲得了許多關於蝸牛的感性認識,為繪畫“快樂的小蝸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更好地把它表現在畫面中。

對於我們國小孩子來說,他們的繪畫水平較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因而,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來說,這是讓成人瞭解孩子繪畫意圖及其內心世界的直接途徑。在班上,孩子繪畫的特點之一是邊說邊畫。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我把握好孩子的“說”,允許他們圍繞繪畫的主題輕聲地說,並鼓勵孩子與同桌的夥伴相互交流、提問,如:請小朋友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你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些什麼事情?他們在什麼地方呢?通過恰當的“說”,不但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繪畫環境,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和積極的情感,而且在同伴間的交流中起到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對於我班孩子來說,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仍然受年齡特徵的限制。因此,為了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幫助孩子更好地對事物的表象進行創作與想象,我以參與者的角色,通過講述自己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發現,平行地加入到孩子的活動行列當中。如:在畫“金魚”時,我用朋友的口吻說:“教師剛才在觀察金魚時,發現這些金魚朋友可愛玩了,它們在水裡東遊遊、西遊遊,好象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呢!那小朋友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呢?”通過我的參與,對孩子起到示範榜樣的作用,使孩子們有了新鮮感,從而促使他們有興趣去探究,極大的調動他們投入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積極情感,更好地拓展孩子的聯想和創造。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髮展,許多新的觀念衝擊著我們的頭腦,使得我對美術活動中的示範定義變得有些模糊和迷失了方向,生怕自己的範例或示範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因此儘可能地不出示範例或減少示範,但通過這次的教研活動,讓我對“示範”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感悟。由於我班孩子對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維還處在啟蒙階段,缺乏相應的表現能力,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而沒有正確的示範、引導,那麼就會出現空有過程而沒有結果的局面,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

子美術表現力的發展。為了避免學生對範例的機械模仿,然而又能適合不同層次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因此我在向孩子示範時,並不要求他們模仿,而是通過把所要表現的事物進行結構分析,然後示範其主要的外形輪廓即可。在這過程中,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自編的小兒歌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現事物。如:在教孩子畫“小鳥”時,我邊念兒歌,邊進行示範:圓圓的頭、半圓形的身體、三角形的尾巴和兩隻大大的翅膀通過用各個圖形的組合表現小鳥基本外形的方法,幫助孩子孩子更好地進行表現。其次,在教畫蝸牛、小魚等不同動態時,我嘗試使用“基本形”不變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其中的異同,從而表現出動物的不同動態。通過多次的示範、講解、練習,孩子們對此有了初步認識,因此在繪畫中孩子們基本能用這種方法表現出兩至三種的不同動態,取得較好的效果。

第4篇

隨著急救醫學的不斷髮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創傷患者的安全轉運成為急救醫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各項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了減少醫患糾紛,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創傷患者的安全轉運是急診科人員必修的課題。

12月4日我有幸參加了20××年的廣西醫學會舉辦的急診學術交流年會,第一次近距離聽到國內知名的專家授課,心中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興奮。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解放軍304醫院eicu主任何忠傑教授講的“創傷患者的轉院風險與對策”,給我的感觸很深,院內轉運常需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由於時間短,往往會被忽視,我們在急診科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跟大量的急危重症病人打交道,每天都是在轉運病人、護送病人去做檢查去病房,從沒有意識到有那麼多的風險伴隨在身邊。比如送一個危重病人去做檢查我們,對病人的病情有沒有充分作好評估,各種管道是否通暢,是否有脫落的危險,有沒有攜帶搶救的儀器和搶救的藥品,所攜帶的搶救儀器運轉是否正常,藥品是否齊全,有沒有跟病人或家屬作好溝通,有沒有簽好協議,病人的體位安置是否正確,假如病人在轉運過程中出現病情變化,應該怎麼樣處理,病人的病情我們能不能預見得到,有沒有做好應對措施,這些都是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隨時存在,而需要我們去思考的問題。這就考驗醫務人員是否有高度的責任心,敏銳的搶救意識,過硬的搶救技術。做好創傷患者的院內安全轉運,就要做好院前的風險評估,才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減少醫療糾紛,醫患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在學習中,我細心聆聽,結合實際,認真領悟,感覺到有一種收穫感盪漾在心頭。這次學習讓我增長了不少的專業知識,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與其他醫院的差距,更加激發了我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渴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認真地學習專科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第5篇

市場銷售模式也不再僅僅是以前的吃喝送禮簡單模式,向臨床醫生進行藥品產品學術推廣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更好的做好學術推廣工作,為業務學術支援提供強力保障,特根據醫生反饋和製作經驗作學術幻燈製作幾點注意:

1.不要一上來就介紹產品,應有針對性的改從臨床症狀講起,講疾病危害、機理,然後引出本產品(藥品)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最佳藥物。

2.強化產品優勢。介紹產品時應更加突出本產品與其它同類產品而言的產品優勢,幻燈片中醒目明瞭、簡潔易記的語言凸現產品特點,對產品準確定位,找準產品宣傳訴求點!

3.根據不同市場、醫生需求,明白講課物件最主要問題是什麼?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怎麼解決?你能給他們提供什麼幫助?有針對性地做幻燈,要生動有趣,不要讓醫生感到枯燥,儘量去傳遞醫生需要的資訊。

4.技巧永遠都是為內容服務的。不要做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幻燈上的字要少而精,內容言簡意賅,主要強調產品重點,給醫生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治療理念,重要是幫助他們解決臨床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實際問題,關注醫生需求!

5.適當引用國內外期刊的文獻和臨床資料,增加說服力,為醫生用藥好提供強力的佐證,並引用一定量的臨床資料來增加產品藥效的說服力!用資料說話!提供足夠的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你的產品符合醫生的疾病治療需求!

6.儘可能詳細、全方位的向醫生傳遞你的有用的產品資訊。醫生只有對一種藥品有了充分的瞭解,才可能處方這個藥品,很難想象醫生會選用一種他毫不瞭解的藥物給患者使用。通過向醫生詳細的推廣你的產品的藥理作用、藥效特點、治療機理、臨床療效、安全性問題、用法用量、使用範圍、不良反應、臨床文獻等,讓醫生了解你的產品的療效和優勢!

7.在藥品幻燈中一般應介紹:產品名稱規格、藥理作用機制(與同類產品對比差異)、藥效學特點、適應症(及其側重點、與同類產品差異)、藥物使用安全性問題(代謝、蓄積、毒性)、不良反應、使用注意事項(比如藥物之間的配伍問題、藥液稀釋濃度、給藥時間)、用法用量(不同人群的劑量調整)、臨床治療優勢(重點)、藥物聯合用藥問題、引用文獻有價值有說服力的圖表資料表格、疾病的相關背景資料治療方法、該藥品常出現的臨床使用問題及解決辦法、翔實有力的臨床資料及專家論文。

8.學術推廣的目的在於:讓醫生掌握所銷售藥品的關鍵資訊;醫生將該藥品與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後,差異點一目瞭然;在對病人進行診治時,醫生認為該藥是治療某種疾病或某個症狀的最佳藥物。

第6篇

我們有幸請到了全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家鄭毓信教授來為我們作報告。鄭教授的報告大氣、理性、辯證。既能高屋建瓴,又貼近我們的教學實際,對當前的熱門題目有獨到、冷靜、理性的思考。

聽鄭教授的報告是一種享受,會使我們更加理性地面對當前的國小數學課程改革。 鄭教授談了關於教學研究的一些思考。

提出,要加強題目意識,題目應當被看成教師教學教研的出發點;要努力做到“小中見大”;要保持對熱門題目的關注。當前一個新的熱門題目就是:有效教學。應當堅持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隨潮流,不要迷信專家。關於有效教學,鄭教授指出了三個應當思考的題目:“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不是有一定的公道性?究竟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在相關的實踐中我們應當怎麼做? 鄭教授還對中國數學教學傳統的優點進行了分析。而對於現實中的一些形式主義現象進行了抨擊。

(1)情景設計,究竟應當如何往熟悉情境中設計的意義?如何處理“日常數學”與“學校數學”的關係?提出:數學,對學生來說,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設計情景的終極結果是要往掉情景的。

(2)主動探究,是否應該被看成數學學習的主要手段。教師發揮作用的主要手段有:在突發題目出現時;利用適當的案例;在演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的過程中。

(3)合作學習,是否是小組學習?應當關注的一個題目是:要關注差生。一個好的“合作學習”所滿足的基本要求是:互動與規範;分工與共享;認知與身份。

(4)動手實踐,應以思維含量的高低來區別是否有效。 鄭教授特別指出:不能以“新”、“舊”作為區分教學方法“好”與“壞”的主要標準。

無論如何改革,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鄭教授還談到數學文化的價值,內涵等。指出:數學教育應防止往數學化。並舉例說明了數學課所應具有的數學味。究竟什麼是數學特有的文化價值?

鄭教授還通過語文課的反照指出了數學教學應具有的數學味。指出:語文是情知教學,是以情促知。而數學則是以知貽情。

終極要達到:往情景化、往個人化和往時間化。一個沒有“數學味”的教師不能真正上出具有“數學味”的數學課。中國曆來,不缺人文精神,缺失的是理性精神!

在鄭教授娓娓道來的話語中,我們記住了幾個關鍵詞:題目意識、有效教學、形式主義、數學味、數學文化等。同時也知道了如何辯證、理性地提出題目、分析題目、解決題目。

經常和專家近間隔的接觸,會使我們的眼界更高,視野更開闊,也會使我們長大得更快。

第7篇

8天行程的訪學之路在開始之前被無限憧憬與期待充斥開始訪學之行後被新鮮事物吸引的我每天都在忙碌奔波結束訪學之旅時才驀然回首匆忙整理與細數所獲所得。

隨著東航mu741的降落迎面而來的溼熱拉開了這一次的短期赴泰訪學交流的序幕。由於之前的憧憬讓人不自覺地將理想與現實相聯絡和比較。理想中的曼谷藍天白雲樹蔭與沙灘琳琅滿目的異域風情和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現實中的曼谷天陰沉有點壓抑隨處可見綠色卻不見沙灘的身影充斥“薩瓦迪卡”的泰國風情卻讓我們很難進行無障礙溝通形形色色的美食卻讓我們的味蕾有點望而卻步。雖然理想與現實有差距卻絲毫不消退內在好奇心的熱度也絲毫不影響去感受泰國文化中的善意。體驗的初始帶著獵奇的心理去嘗試周圍的一切。在心理落差中更多地除錯自己去適應。當然事實證明誰也沒讓誰失望因為做到了所以我可以感受到泰國文化的美;泰國文化也很好地接納了來自異鄉的我才讓我在陌生的環境中不至於過分地思鄉。

此次訪學之行分別在博仁大學、亞洲理工大學、朱拉隆功大學以學術講座的形式開展不同的學校體現出了不同的教學風格和展示了不同的優勢專業。在博仁大學學習了泰國“拜”禮傳統舞蹈、語言等讓我感受到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人民乃至社會的重要影響這一點也是最為讓人眼前一亮。在學習“跪拜禮”中堅硬的石質地板讓大家在練習中吃盡苦頭不絕於耳的吸氣聲與泰國老師面帶微笑地多次重複示範相比較相形見絀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當然這並不能夠說明太多可卻足以窺見泰國傳統的禮儀文化之所以值得人欽佩的所在。

早就耳聞泰國是世界上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之一。此次的訪學交流中在高校的學習和城市文化體驗作為初次到訪的異鄉人我卻可以在曼谷找到踏實與安心的感覺。曼谷的幸福不在於基礎設施的高階大氣上檔次而見於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曼谷的司機是不會摁車載喇叭表達自己的心情因此在曼谷的大街小巷不會有嘀嘀嘀的嘈雜聲驚擾到你;在曼谷的大街小巷當地人無論做任何事不管是否認識只要相視一眼都會互相給予一個純粹的微笑和一句“薩瓦迪卡”他們待人的親切與真誠的程度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跨越了國家、種族和語言這也變相印證了一句話微笑是當之無愧的國際語言;此次訪學同行的夥伴們都有一個切身感受就是泰國是一個會讓人變得謙恭與平和的國度除了上述緣由外當地人語氣的溫和且面帶微笑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同化。即使是生氣了當看著對方溫和有禮的態度也會自動熄滅生氣的小火苗。

美好的事物是短暫的。赴泰訪學之旅的美好東航mu742降落在昆明國際長水機場讓我在恍惚中倍感意猶未盡重回故土的喜悅絲毫沒能掩蓋住已經離開與即將分別的不捨。赴泰訪學的短暫讓我留下遺憾的同時也為下一次的再出發埋了伏筆。我相信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第8篇

在大二結束的國小期期間,我們全體自動化的大三的學生分別聽了陳杰教授、武清河教授、竇麗華教授、鄧志紅教授、王軍政教授等5位自動控制系的老師給我們做的學術報告,老師們都是在自控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學者,因此通過老師們的介紹,我們對自控專業也終於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確了方向。

我們在大學的前兩年期間,學習的都是基礎課,所以對本專業的知識並不瞭解,但是,經過這次本專業的老師給我們做的學術報告之後,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原來自動化是很難的。它不再是我們以前上基礎課時學習的簡單的問題的求解了,而是研究實際的問題,對系統進行研究,進行控制,進行應用。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在講述的過程中提到的控制中的“閉環”,用它來進行反饋進行控制。一個簡單的道理,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應用中確並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需要更加認真的去鑽研的一種東西,真是耐人尋味。

我們聽了對控制科學工程與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學科的介紹。瞭解了它的發展歷史和主要內容,以及二十年來代表性成果。也瞭解了我們學校自動化專業的學科的設定與建設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

我們還聽到了有關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學科的介紹,老師還向我們講了部分課題,比如數字化方向盤系統,以及實驗平臺像目標資訊融合處理實驗系統。

然後我們又聽了導航制導與控制學科的介紹,瞭解了學科概況和主要研究方向,國內外發展方向和現狀和本學科領域的前沿和熱點。

最後我們又從報告中瞭解到了運動驅動和控制方向學科的學科內容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礎成果以及發展目標。

老師們給我們講的非常好,因為它不像是上課內容那樣的枯燥,老師的講述使我們對本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這門學科不是很容易,但是我有決心將它學好,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時要踏踏實實。因為現在的知識對以前的基礎知識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我們對以前的知識有什麼遺忘了的要抓緊補回來。

聽過了老師們給我們做的學術報告之後,我們實實在在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它通過書本上的學習更加生動,更容易讓我們理解,這不只是在理性的知識層面上,更是在一個大的方向上對我們所學習的專業知識的用途上有了一種感性的認識,這是很重要的。我在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的去奮鬥。

第9篇

對於肖xx老師,早有耳聞,終於在x月21號這天下午有機會聆聽肖老師的報告,報告中闡述瞭如何開幸福的班會,建立幸福的班集體。而作為一名非班主任,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所領悟到的就是:要做一名幸福的國小教師。只有教師擁有幸福感,才能感召孩子,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幸福,孩子才能幸福學習,幸福成長。教師也需要成長,要與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我記得讀過這麼一篇資料: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據不完全統計,大約百分之八十六的教師感到工作倦怠,這是由於長期進行機械性重複工作,另外還有各種原因造成的。在今天社會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更多的一線教師感到精神上減壓了,開始去追求品味、尋找幸福。

就教師的職業特點來說,現在社會各界都給予教師很高的期望,認為教師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該充當楷模。真正當上老師後,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種期望既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壓力;就教學物件來說,現在的中學生在日漸多元的社會文化生活中,個性特徵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向,這種現象教育教學帶來了許多挑戰,作為教育工作者,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注重學生的個性,忽視它們的共性,又不能“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無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眾多的責任感和挑戰面前,怎樣既能出色工作又能快樂的生活這個問題曾經困擾著我,使我感到頗有壓力。隨著工作的逐漸開展和老教師們的啟發引導,慢慢的我發現,能否快樂生活其實並不在於你做什麼工作,也不在於你取得怎樣的社會地位,更不在於你究竟能夠獲得多少社會財富。真正的快樂其實是一種能力,一種生活態度,它不僅僅體現為願望達成時的滿足,還應體現為在艱難的境遇下保持樂觀,看到希望,抓住機會。我們只有把職業當作一生的追求一生的事業去做,帶著對生活的熱愛,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並超越自我,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快樂。

教師只有與學生成為朋友,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尊重,信任,敬佩與喜歡。回首七年期間,與學生在一起的一幕幕場景歷歷在目。所教的學生性格各異,身體素質參差不齊。在學跳山羊的時候,大部分女學生都不敢跳,我就積極參與到學生中間,主動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反覆示範,一再鼓勵,終於讓所有的女生都勇敢的跳過山羊,她們也成功挑戰了自己的勇氣和膽量,獲得了小小成功的樂趣。他麼洋溢著笑臉,向我作出“v”的手勢。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手勢,但它寓意了成功,寓意了學生對你的信任與尊重。有這樣的學生我們怎能不感到幸福與自豪呢?

在時下的教育中,教師們疲於應付繁瑣的教育教學事務,有心讀書的教師在逐步減少,有閱讀計劃的教師也在減少。即使讀書,也僅僅是讀考試之書,讀教參之書,讀應景之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中國有句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論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閱讀來開拓胸襟,拓展思路,都可以用閱讀來拯救自己,來找到幸福。

曾讀過一本雜誌,記得裡面有一句話這樣說:老師的生命可比作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無私是謂語,奉獻是賓語;教師的生命可比作一個個根號,疊疊作業為她的青春開了無數次平方。的確,作為一名教師,我只希望自己能立足三尺講臺,在平凡的給予與付出中寫就人生美妙的樂章,更希望自己能給學生留下一些除知識以外對他們一生都有用的東西。所以,在這大力倡導“個性教育、創新教育”的今天,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學的成功和失敗,教師是決定性的因素。身為教師,具有極大的力量,我能夠讓孩子們獲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我也可能是啟發靈魂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孩子的未來可能就在我的一言一行一念之間成就。所以我從不敢懈怠自己的教學。

在教學工作之餘,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廣泛閱讀,學習新課改及各方面知識,更加精心於教育教學的鑽研,教學經驗的積累,苦練教學基本功,並且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在和學生一起成長,他們在成長為一名名合格的學生,而我自己卻不斷地向一名優秀的教師努力。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讓學生覺得值得尊敬、佩服及博學的老師;成為一名讓自己以期做到用自己的生氣喚醒學生的生氣,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理想鼓舞學生的理想,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的老師。

我們教師的工作不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似的犧牲,而是一種享受;不是索然無味機械的重複,而是一種創造;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生活本身。在這平凡而簡單的生活中,我要去尋找、品味、享受幸福的美!

第10篇

最近幾天學術活動比較頻繁,社會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講座不斷,法學院又舉辦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論文釋出會,釋出會上不僅可以看到同學和師長報告論文而且有各位一流刊物的編審給予精彩的點評,幾天下來收穫良多,於是要將這種感受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回味。

一、董平教授講座:“儒家的反思與心靈秩序的重建”

昨天得到訊息,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第二期學術大講堂活動邀請了浙江大學的董平教授來進行一場“儒家的反思與心靈秩序的重建”的講座。我得到訊息立即和幾個同學一起趕往獨墅湖去旁聽董平教授的演講。由於,當天晚上回來的比較晚,而且第二天我還要在論文釋出會上介紹自己的論文,回到宿舍後連夜寫第二天的講稿,因此沒有及時整理講座的心得,現在補上。由於隔了一天,有些感受已經沒有當天印象深刻,只能記下一兩點對自己最有啟發意義的內容。

關於仁書中多次論仁,大概統計了一下,孔子書中有六十節的內容談到了仁,過去在解釋孔子之仁的時候往往會引用“樊遲問仁”一節,孔子在那一節中簡單地回答了:“仁者,愛人也。”或者引用“子貢問仁”的一節,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實話,我過去理解仁的時候,也往往將其看成是“愛人也”,並且將儒家的仁進一步理解為一種等差之愛,甚至狹隘的理解儒家的愛是親疏有別的,父子、夫婦、兄弟之愛與鄉里、路人之愛是不能等同的。而在講座中,董平教授指出了這種理解的片面之處。董平教授說,孔子的論語是一部對話作品,每一段對話都有其具體語境的意義,脫離了語境,這一段文字或許就不具有原本的意義。樊遲與子貢問仁,孔子之所以有不同回答,是因為兩位弟子的個性與品格各有不同,樊遲對於父母的三年懷抱之恩不加以回報並且感到心安,可見其不知愛人,因此孔子教誨他仁者愛人的道理。而子貢則比較意氣風發,難免強人從己,因此孔子告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麼,既然如此,孔子的哲學似乎就是隻言片語而不成體系,似乎和黑格爾譏諷的一樣了,《論語》不過是人生格言的大拼湊。其實不然,孔子思想自有其一以貫之之道,是一門成體系的哲學。董平教授進一步闡述了孔子的仁,董平教授認為反思在儒家思想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謂“見不賢,思自省”和“反求諸己”都是反思的重要方法,孟子也曾經說過“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所謂一以貫之之道就是忠恕。忠者,正心也,也即合乎內心之仁的反思過程。而恕,也就是關於仁的實踐方式,是一種個體的經驗的思考。所謂恕,也是儒家的推己及人的過程,儒家的整個政治哲學也正是建立在這個外推的基礎之上,孟子將之稱之為推恩。

1、選題很重要,一位點評的時候指出:今天獲得比較好的分數的都是選題比較有新意的。另外一位老師也說:一個好的題目就成功了一半,即便內容結構有所不足,都是可以彌補的,但是如果選題出現了偏差,則往往是不可彌補的。

2、很重要,很多同學被老師批評的原因都是材料,儘量要引用第一手資料,沒有一定的一手材料是不能動手寫文章的。論證一個觀點一定要有相應的材料支援。

3、法史學的研究尤要紮紮實實的讀材料,用功的寫文章,尤其考驗自己的耐心,學姐的文章獲得了老師的一致表揚,雖然我沒讀到學姐的文章,但是從老師的點評中可以看到,紮實的寫作和踏實的研究作風是最為需要的,這是我過去所缺乏的。

4、要有自己的觀點,有老師批評一位同學的觀點時說:片面的深刻比全面的平庸好,片面的深刻或許有偏頗,但只要論證充分都可以自圓其說,然而如果沒有觀點或者觀點不鮮明則是很嚴重的問題。

5、格式問題:摘要是一篇獨立的小文章,不可出現“本文認為”之類的字樣,重要的是要把文章的主要觀點進行提煉。關鍵詞不是對文章標題的分割,而是文章核心內容的主題詞。註釋要統一,嚴謹。引證要廣泛,儘量引證第一手資料,儘量引證經典著作和有分量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