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5篇 山楂樹之戀:一段動人心絃的觀後體驗

《山楂樹之戀》是著名作家艾米.揚的一部經典小說,也是一部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的作品。這部小說以一對在懷揣著純真愛情的鄉村少年之間的感人故事為主線,通過對時代背景和人性的深刻描繪,展現了愛與親情、友情與犧牲之間的糾葛。本文將對觀影后的感悟進行分享,探索其中的情感內涵和思考。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5篇 山楂樹之戀:一段動人心絃的觀後體驗

第1篇

上一週,我看了當時引起轟動的一部電影《山楂樹之戀》。這部電影,被許多人評價為“史上最純潔的愛情故事”。我想也並無不可。

一部好的作品,它的優秀之處就是能夠被它所傳遞的資訊打動。

這部作品很難挑出什麼瑕疵。它的人物、服裝、對白的安排都是那麼準確、到位。無論是清純的靜秋、清爽的老三,還是鮮豔的紅色泳衣、老三頻繁的“爾康”式情話,不論它們在現在看來是多麼可笑,都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符合劇情需要的。我想,這是忍不住欽佩老謀子的地方。

片尾老三的死一下子改變了全片的基調,暗色,暗色,無邊的暗色。永遠沒有聽到靜秋喊過自己的名字,靜秋的靦腆留給了老三一生的遺憾。那個人走了,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在一種痛苦至極的方式中走向了另一個我們無法觸及的世界。當母親不再阻攔、社會不再限制的時候,兩個初嘗愛情甜蜜滋味的年輕人卻就此天人相隔。這時,回頭看,當時覺得“不過如此、一般一般”的.情節此時都顯得那麼美好,純潔動人。一起走路,一起游泳,相偎而睡……

劇中的山楂樹,寄託著的不僅僅是兩個年輕人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它也是那個村子甚至當時的整個社會的夢想。純潔、甜美,躍動的紅色就是希望,就是信仰。

也許很久以後你已記不清他們的模樣,甚至忘卻了曾經的這一段美好純潔的愛戀,但是,卻一定會有兩個白衣身影,停駐在腦海裡,相攜相偎,在夕陽籠罩下的山坡上,走向空靈、純淨的遠方。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5篇 山楂樹之戀:一段動人心絃的觀後體驗 第2張

第2篇

看《山楂樹之戀》,不是因為它的同名小說被稱為“史上最乾淨的小說”,其實“乾淨”一詞對於衡量一部電影的價值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也不是因為它拍自著名導演張藝謀之手,畢竟一部電影的含金量並不等價於導演的知名度。

只是因為,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一個蒼白的年代。

看慣了悽美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感情:同窗數載,樓臺相會定鍾情,即便沒能長相廝守,亦可化作蝴蝶來世共舞;看慣了幸福和諧如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感情:由學術的探討相識,繼而相知、相戀,一同走過了之後的苦難歲月;看慣了當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年輕男女的卿卿我我、分分和和……我不明白在那個灰暗的年代裡感情之花該如何綻放。

?山楂樹之戀》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瀰漫著政治色彩的年代,一個處處都有教條與“倫理”的年代。靜秋與老三就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裡相遇了,他們相愛了。

靜秋一向細心翼翼地去拿老三手心裡的糖、細心翼翼地看窗外老三跟歡歡嬉鬧、細心翼翼地換上老三送的泳裝、膠鞋……當她聽說老三有物件之後氣憤、悲痛,她得知老三生病住院之後不顧一切地跑去看他,她在醫院借來的宿舍裡告訴老三他想幹什麼她都願意。

而老三自始至終都愛得大膽主動,主動送給靜秋鋼筆,主動與靜秋牽手,主動給靜秋各種幫忙,可是老三也擔心自我的主動,他擔心被靜秋的領導教師發現,擔心被靜秋媽媽發現,而所有的擔心只是源於怕靜秋受到處分,怕毀掉靜秋的前途。他們把最真摯的愛給了對方,無論環境怎樣,他們在一齊的時光仍然是幸福的、歡樂的。

靜秋在老三臨終時撕心裂肺哭聲是影片的結束卻不是故事的結局,因為所有感情故事都不是以其中一方的離開而告終的。相反,那恰恰是靜秋與老三感情之花的完美綻放。

電影上映之後有網友評論說:《山楂樹之戀》的放映是在向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兜售純情,緊之後又有人開始對所謂的純情質疑,類似搞笑的評論接連而起,無非都是圍繞“純情”一詞,是否真的純?有沒有必要純?如此等等。我不明白為什麼一部影片非要用這一個字來衡量,難道僅僅是因為眼下這個時代所謂“純情的缺失”?如果說這部電影真的起到了一些反襯當下的作用,那也僅僅是它的副產品,影射時代,演繹真情,才是它的本質。

那棵山楂樹究竟是開白花還是開紅花我們不得而知,而影片中的插曲即原版為蘇聯歌曲的《山楂樹》,歌曲的最終這樣唱到:“可愛的山楂樹啊,白花滿枝頭;親愛的山楂樹啊,你為何發愁。”這既道出了時代之傷,也道出了人們心靈之傷。“山楂樹”的憂愁,或許就是靜秋與老三的這一段愛戀的傷……

第3篇

愛是那麼多,時間卻是那麼的少,儘管靜秋與老三的愛是那樣苦短,但他們的愛又是那樣絢爛。自老三去逝後,每年的五月,靜秋都會到那棵山楂樹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在她看來,那樹上的花比老三送給她的花更紅,更豔,因為那紅豔的山楂花,流動著老三那殷殷的血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三的殷殷血液,伴著老三的愛,激情巡迴地在靜秋的血脈裡流動著,那流動的愛永遠滋潤著那紅紅的《山楂樹之戀》……

老三和靜秋的靈魂是同一個版本的。所以,老三能慧眼識靜秋。那時,靜秋不過是一個18歲的傻里傻氣的小女孩。他就已經看得懂她的靈魂深處。所以,我說靜秋是不孤獨的。因為,有很多聰慧如靜秋的女孩,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老三。

我感動於老三的愛,愛得如此熱烈,如此偉大,為了愛人的幸福如此剋制,這樣的男人,沒有什麼豪言壯語豐功偉績,這樣的愛,沒有大起大落驚心動魄,卻以真摯純淨,含蓄溫婉的姿態,如清洌的山泉一樣溫潤的流入心底,老三雖然死了,但是相信不會留有遺憾,愛就愛了。即使他在雲端,她在大地,畢竟他們曾經相遇了,正因為此,他才會永遠守候在靜秋身邊,從不曾離去,伴她一生,他們的愛情才得以永恆,這樣一份超越生死,超越肉體的精神愛戀,才能夠被稱之為史上最乾淨的愛情吧!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老三和靜秋的那種痛徹心扉的愛情,儘管老三和靜秋已經離我們很遠很遠了,現實生活中也很難再有這樣真實的故事,在當今物慾橫流,情感氾濫,愛情貶值,視婚姻如兒戲的社會裡,生活中有太多不滅的殘酷,太多的雜質在摧殘著愛情的本身,正因為此,這個故事才會讓我們對單純,真摯愛情的嚮往!

靜秋說過:能為別人故事感動的人,心自然就是年輕的。

我完全理解靜秋面對愛情的那份驚喜與驚慌,包括她的無知與可笑,那一份矜持,那一種禁錮。

幸好靜秋是幸運的,她遇到了老三。那是個現實中難有的真男子啊,是每個女人心中的夢。他用他補實的深情的愛,呵護著靜秋,疼愛著靜秋,他就像在愛著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著靜秋,不!也不對,應該說他愛她,勝過自己的生命。他的愛,像高山一樣高,像深海一樣深,默默地把她託在自己的掌心裡,裝進自己的胸膛裡,疼著,愛著,捨不得讓她受一點點傷害,容不得她受一絲絲委屈,為著她,他奔放著自己,燃燒著自己,為著她,他也剋制著自己,壓抑著自己。他的愛,沒有半點的自私自利,他的愛,博大精深,哪怕後來他死了,這份愛,也將深深地刻印在靜秋的心坎裡,刻印在千千萬萬人的心裡。我想,每一個看過該影片的人,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醉在老三的這份至純至真的愛情裡。

雖然已過了那種風花雪月的年齡,但看完這部影片,內心深處仍觸動很深。為這份純真的愛情流下眼淚。

我以為最後的畫面應該有那像血一樣紅的三楂花盛開或者怒放,但到片尾字幕漸漸淡出都沒有出現我想象的情景。我有些悵然,但我還是要感謝張藝謀的這部電影,它能暫時舒緩一下我們浮躁的心靈,讓我們能有一小會兒時間穿越時空,懷念那個簡單、青澀而充滿激情的年代……

這部電影真實、典型和唯美地反映了上世紀70年代人生活的原質,對比今日,不由令人感嘆:我們曾經竟然那麼幹淨地生活著。這是如今雖然繁華卻無法企及的東西。在當今物慾橫流的世界,使人不由深思:除了金錢和肉體,情感對於人生,甚或對於這個世界,究竟意味著什麼?有多大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張導的這部文藝片,給我們沉悶麻木的生活帶來一絲清風,值得觀看。真正的藝術,都必須是真誠的。真誠的情感,會穿越時空,沁人心脾。能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看過很多愛情片,聽過很多和愛情有關的故事,卻是第一次覺得真實,動人心絃.《山楂樹之戀》讓我信,這個世界是有一種愛是永遠的。靜秋被老三深深的愛著,她是幸福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靜秋感情自始至終都被壓抑著,直到老三走後才意識到此後再也碰不到像老三一樣深愛他的人了。如同老三對靜秋說的:“我肯定不是第一個愛上你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不過我相信我是最愛你的那一個。”靜秋不象老三那樣愛的大膽愛的深刻。在以後的生命裡,一定是充滿了遺憾.相反,儘管老三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真的愛過,一個人只要真愛過,他的一生就沒有白活。也只有真愛過,才會願意去相信,這個世界是有真正的愛情存在著.也許每個女孩看完;都會希望遇到像老三一樣的男孩.但是我更希望自己去做一個像老三那樣的人,能夠有幸遇到一個我願意傾其身心去愛的人,就像老三說的:”靜秋,靜秋,你可能還沒有愛過,所以你不相信這世界上有永遠的愛情,等你愛上誰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麼一個人,你寧可死,也不會對他出爾反爾的”.純粹的愛情總是美好而又讓人難忘的.有時我們習慣把愛情物質化或是預先設定一些條件.其實愛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很優秀,完美無缺.也不是因為他有好看的容貌或者是迷人的才華.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只有遇到了才知道.一直以來,我都是個謹小慎微的人,羞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老三說過:”想一個人,愛一個人,並不是件醜事,不用因為愛一個人而感到羞愧,每個人或遲或早都會愛上一個人的.都會得相思病的.”因此坦然.所以《山楂樹之戀》並不僅僅感動了我,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愛情觀.讓我明白愛情不僅僅是狹義的兩情相悅.它需要一種不計回報的付出.對愛人付出的過程是快樂地.愛情的世界裡沒有應該的主動與被動.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不要吝嗇表達你的感情.

如今的愛情裡充斥著太多剩男剩女.在一個物質條件精神文明都如此豐富的的時代,為什麼戀愛開始成為一個難題.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被愛,渴望遇到愛,但是卻吝嗇付出,害怕受傷害.因此,心門緊閉.如果每個人的愛都可以像老三一樣純粹.一樣坦然.那麼這一定是個充滿愛的年代.老三在生病後對靜秋說過:”你活著,我就不會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他把愛情和生命都交付給了靜秋.他的愛情和生命是同在的.他的愛是永恆的,所以他的生命也是永恆的.就算歲月已經流逝了30年,仍然有那麼多人在為老三而感動.希望看完這部影片,每個人都能勇敢愛,學會愛,懂得愛.相信《山楂樹之戀》那樣純粹的愛情不僅僅只存在於那個年代.願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完美結局的;---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第4篇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這是《山楂樹之戀》的一句臺詞,這也是一句愛的誓言。週末,我看了這部讚美愛情的電影《山楂樹之戀》,它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的作品。影片記載的是大革命時期,清純憂鬱的靜秋與憨厚體貼的老三一段乾淨平凡的戀情。

最令我感動的有這麼一幕。有一次,靜秋在學校打工做水泥地坪的工作,卻沒有錢買膠鞋,腳被灼傷了一層皮,老三見狀,要帶靜秋去醫院,靜秋不肯,老三急了,就用小刀在手臂上劃了一道長長的傷口,紅色的血不停地往下滴,靜秋不敢違抗,只好去了醫院。由此可見,老三是多麼地深愛靜秋啊,他什麼都願意為靜秋做,出生入死也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完全是由靜秋主宰,多好的男人啊,多麼忠厚的男人呀!

可是,靜秋的媽媽卻不同意兩人交往,說必須等再過一年零一個月才能正式交往(靜秋在學校實習期間,還沒有轉正),要等到二十五歲才可以結婚。在這段期間,老三患上了白血病,當老三知道自己身處死亡的邊緣時,便給靜秋買了一張紅色的布料,還留下了他們的最後一張照片。從那以後,老三便靜靜的離開了靜秋,靜秋也忙自己的學業,再加上媽媽的阻止,就再也沒有見過老三了。其實,老三一直在忍受著白血病的折磨,出血不止,紫癜處處。當老三停止呼吸的那一時刻,靜秋才知道老三的事情,她哭著趕來,嘴裡不住地呼喚著“我是靜秋,我是靜秋啊!”在那一聲一聲的呼喚中,老三滴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愛的人。

翻開老三日記的扉頁,有一行明亮的大字:“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這是一種多麼純潔,多麼真摯的愛情呀,老三無怨無悔地為心愛的女人付出。我一直在想:有情人為什麼就不能終成眷屬呢?多麼美好的初戀呀,老天真不公平,真希望他們能走到一起啊!從今往後,我們就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吧!

?山楂樹之戀》20世紀70年代初,響應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老師帶著教育革命實踐小組來到西坪村採風編教材。高中生靜秋被安排在老村長家,村長媳婦介紹情況時,提到了一個名叫老三的小夥子。他是地質勘探隊成員,平日作業,很少回家。靜秋對老三很好奇,終於兩人相見,以山楂樹為話題,袒露心扉,互有好感。

這一陣子,被譽為史上最純潔的愛情電影《山楂樹之戀》成為了各大媒體及群眾口中爭相討論的物件。電影的導演是曾執導奧運會開幕式的大導演——張藝謀,在當今華語影壇,這個名字就引發的票房號召力自然就不用說了,但是電影的口碑還是掌握在了觀眾手裡。電影表達的感情一定是很多人想擁有,但不曾擁有的,儘管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這種純真的感情稍顯做作,但是卻在某種程度上闡述出了愛情最原始的特質。也許導演張藝謀就是想通過對愛情的純潔化,而達到動情而不煽情的效果,作為九零後,我依舊願意相信這種純美的愛情。影片中對時代背景的復原相當考究,貧窮凋敝的農村生活,淳樸善良的人們,隨處可見的革命標語和口號,以及那種戰天鬥地的豪情,都還原了當時的背景。尤其是女主角靜秋排舞的那段戲,對領袖的熱情和機械的崇拜之情躍然眼前。這樣的場面給了我們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彷彿我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那個百感交集的年代。

從這強烈的時代背景上可以看出,導演張藝謀的目光不光是放在年輕一族,而期盼能夠和60、70後激起共鳴,一起回憶思忖懷念那個純樸的年代,那段純潔的戀情。年輕的一代或許更願意對照原著來討論影片中的愛情是否“純潔”。因此,看《山楂樹之戀》要有一種特定的懷舊心情。相較於其他愛情影片的大尺度,靜秋與老三的愛情單純得讓人心疼,兩人之間那種若即若離、欲說還休的感覺,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具有真實性。這種感情在某種層度上有被導演故意純潔化的感覺,但這種純潔化僅僅是意境上的純潔,在當時的社會這些都是真實的,都可以從上一代人的切身經歷中得到驗證。

在影片的結尾:老三得了白血病。在是之前靜秋來看他,他所剩的意識只能盯著天花板上的那種和靜秋合照的老相片。這一情節在今天完全很老套,可是正是這種老套的情節,完全凸顯出了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愛情,是那樣的真、那樣的純,讓每一位觀眾都為之泣下。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不帶著任何的利益慾望;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還原了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感;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真心的只為彼此付出;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帶著最初的美好和單純去愛,即使是離別,也收穫了真情。

第5篇

?山楂樹之戀》20世紀70年代初,響應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老師帶著教育革命實踐小組來到西坪村採風編教材。高中生靜秋被安排在老村長家,村長媳婦介紹情況時,提到了一個名叫老三的小夥子。他是地質勘探隊成員,平日作業,很少回家。靜秋對老三很好奇,終於兩人相見,以山楂樹為話題,袒露心扉,互有好感。

這一陣子,被譽為史上最純潔的愛情電影《山楂樹之戀》成為了各大媒體及群眾口中爭相討論的物件。電影的導演是曾執導奧運會開幕式的大導演——張藝謀,在當今華語影壇,這個名字就引發的票房號召力自然就不用說了,但是電影的口碑還是掌握在了觀眾手裡。電影表達的感情一定是很多人想擁有,但不曾擁有的,儘管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這種純真的感情稍顯做作,但是卻在某種程度上闡述出了愛情最原始的特質。也許導演張藝謀就是想通過對愛情的純潔化,而達到動情而不煽情的效果,作為九零後,我依舊願意相信這種純美的愛情。影片中對時代背景的復原相當考究,貧窮凋敝的農村生活,淳樸善良的人們,隨處可見的革命標語和口號,以及那種戰天鬥地的豪情,都還原了當時的背景。尤其是女主角靜秋排舞的那段戲,對領袖的熱情和機械的崇拜之情躍然眼前。這樣的場面給了我們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彷彿我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那個百感交集的年代。

從這強烈的時代背景上可以看出,導演張藝謀的目光不光是放在年輕一族,而期盼能夠和60、70後激起共鳴,一起回憶思忖懷念那個純樸的年代,那段純潔的戀情。年輕的一代或許更願意對照原著來討論影片中的愛情是否“純潔”。因此,看《山楂樹之戀》要有一種特定的懷舊心情。相較於其他愛情影片的大尺度,靜秋與老三的愛情單純得讓人心疼,兩人之間那種若即若離、欲說還休的感覺,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具有真實性。這種感情在某種層度上有被導演故意純潔化的感覺,但這種純潔化僅僅是意境上的純潔,在當時的社會這些都是真實的,都可以從上一代人的切身經歷中得到驗證。

在影片的結尾:老三得了白血病。在是之前靜秋來看他,他所剩的意識只能盯著天花板上的那種和靜秋合照的老相片。這一情節在今天完全很老套,可是正是這種老套的情節,完全凸顯出了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愛情,是那樣的真、那樣的純,讓每一位觀眾都為之泣下。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不帶著任何的利益慾望;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還原了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感;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真心的只為彼此付出;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帶著最初的美好和單純去愛,即使是離別,也收穫了真情。

幾年前在網上就看過小說《山楂樹之戀》,故事還算不錯,但文筆不是很好(其實我本沒資格評價別人,至少比我好),沒有曲折的情節,小情小調,倒是心理描寫較多,要把這樣的小說拍成電影,我認為很難。

情感是相通的,《山楂樹之戀》的時代只是影片的背景而已,不存在所謂的觀賞代溝。無論什麼年齡,什麼年代,真正的愛情都不會被消解和否定,純愛不丟人!曾經愛過,有愛或者還想愛,能愛的朋友,有時間的話,真的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值得一看,至少讓你的心跟著情節跌宕起伏,回想自己從戀愛到婚姻期間到底有沒有純愛,電影院和網上效果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只要有熱片,我還是愛去電影院。

電影淡淡的,故事就那樣靜靜的展開,好喜歡靜秋、老三那兩張臉,乾淨,生動,兩個演員選得好,笑容好看,讓人心尖就能顫動

喜歡這樣的電影,和商業巨片味道不同,我羨慕靜秋,因為老三和靜秋之間那種雲層之上的愛,無塵無暇、有欲無求、為愛成全、生死不悔,在電影中,我徹徹底底地感受到了那種純愛的美好。

影片裡,老三答應靜秋媽,在靜秋轉正之前絕不見面,從頭到尾傻笑著略顯拘束的老三,捧起靜秋燒傷的腳搭到自己的膝蓋上,小心翼翼的.包紮好傷口,終於,他們為現實的無奈落下淚來。

字幕上,老三為等靜秋是一年又一年,且一直沒見面(眼睛近視,沒帶眼鏡,大概是這個意思),我很感慨:那個年代的愛情怎麼的就那麼偉大啊!想想九十年代到現在的愛情,有誰會為一個真正值得愛的人等那麼久呢,早就耐不住寂寞另娶她人了。

為了等候靜秋轉正,老三放棄了回省城的機會,繼續留在二隊勘探。老三因工作不斷接觸放射性物質,最終引發白血病,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無路可退。這時的老三,只能用一整顆心的溫度倒計時,溫暖著靜秋。

靜秋得知老三生病的訊息,冒著被開除的危險,跑去看望老三,但老三向她隱瞞病情,天真的靜秋相信了他的話……在護士借來的一間小宿舍裡,一張很小的單人床上,這在這一個靜靜的夜晚,老三側過身,看著靜秋,就這樣看著她睡著,看著窗外天亮,忍住了自己的慾望和衝動,真的是偉大,可以給現在的熱戀男女好好上一課。

這一次分別,竟是永別。一對戀人隔河相望,做出擁抱的姿勢久久不願離去。美麗故事的開始,悲劇就在倒計時。無論相戀怎麼美好,終究逃不過宿命。

老三的病情越發嚴重,已經病危。病房裡,親人們圍著床上那個面無血色,全身發紫的人,那個人,早已長進了靜秋的心裡。靜秋走向那個自己一刻都不曾放下的朝思暮想,幾步,不知道走了幾步,似乎走了一輩子那麼長。“他在等你,你喊他啊,再不喊,就來不及了……”可她一直沒喊,她就那麼呆呆的望著他,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突然,她看見了老三胳膊上那條為了讓她去醫院,自己用小刀劃傷的疤痕。靜秋終於忍不住大哭起來,順著老三終於重新凝聚起來的目光望去,天花板上,是他們唯一的合影。靜秋彷彿聽見了照相師爽朗的笑聲,“男同志往女同志靠近一點,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這是純潔的無產階級革命友誼。”閃光燈一閃,底片上兩張燦爛的笑臉被定格,笑的那樣開心。

我感動著,兀自傷心,影片裡自始至終沒有一句“我愛你”,也沒有激情戲,的確是很純很純的愛情故事,我相信每個年代都有這樣的感情,被嘲笑也好,被傷過也好,直到落筆至此的這一秒,我還是相信。《山楂樹之戀》,看過之後揮之不去的,是那顆茂盛的參天山楂樹,像極了老三和靜秋乾淨的笑。

看完《山楂樹之戀》之後,我和很多人一樣,也被劇中情節深深感染,被主人公那簡單、乾淨、純潔的愛情所打動,沉重的心情久久沒有緩和平靜下來。還記得老三在答應靜秋媽媽離開靜秋後,為靜秋包紮傷腳時,掉下的淚滴;也記得老三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後,隔著河岸擁抱靜秋時掉下的淚滴;更記得老三在臨走前,聽到靜秋的叫喊聲時流下的淚滴。老三的每一次落淚都是如此的揪人心腸,令人痛徹肺腑。

泰塔尼克號的傑克和露絲的故事、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因為生離死別的痛楚才會顯得格外感人。似乎所有的愛情故事都一樣,《山楂樹之戀》也是如此。在大革命時代背景下,面對老三熾熱的愛,靜秋渴望著而又猶豫著。這兩把小火苗只能在這冰山下靜靜地燃燒,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就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愛情顯得特別的珍貴,每一次分開,都讓觀眾的心隱隱作痛。老三的逝世,更給靜秋帶來深痛的苦楚,俘虜我們無數的眼淚。

看完之後,我在想,為什麼牽動人心的愛情大多數都是要在一定的限制下形成的呢?在大革命的限制下,老三不得不離開靜秋,但一直在等待著她,兩年依然沒變。而在如今自由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愛情反而變得不尊重。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一次又一次的褻瀆,讓本應珍貴的愛情變得如此的廉價。這是因為限制本身讓我們的愛情變得深刻,還是因為我們太容易忽略自由自在的愛情呢?

為什麼催人落淚的愛情總是要以主角的死為代價?而我們落淚,是因為我們還沒來得及珍惜,愛就消散了的嘆息,還是因為我們曾經不懂珍惜,而在失去後的懊悔呢?在愛得正濃時的突然離開,確實會讓人撕心裂肺。如果老三沒有去世,可以一直陪著靜秋,那有誰可以保證他們往後的日子不會因生活的鎖碎失去當年的激情,而勞燕分飛呢?而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又有誰能保證不會說出“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的語句呢?

電影中,某些臺詞很熟悉,某些話語,似乎我曾經也聽過說過。不過現在想想,如果那份感情真能開始,不知道在多年後,我是否依然能保持著當年的激情,是否還會說出當年的語句?用她的話來說,以後的事,誰能預料。直到現在才明白,曾經的承諾叫童言,曾經的愛情叫兒戲。

“牽著她/他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永遠不會走失”,“讓她/他道世界上曾經有一個人傾其身心的愛過她/他,讓她/他信世界上是有永遠的愛的。”

窗外的煙花迷人,而又轉眼即逝。不知靜秋見到這煙火,是不是也會思念她的老三呢?音箱裡傳來那熟悉的旋律,又再一次輕輕撥動我的心緒,跳動的音符伴隨我的思念一起消散在窗外的漆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