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十四五”期間以綠色驅動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探析

“十四五”期間以綠色驅動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探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的“十四五”期間以綠色驅動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探析,供大家參考選擇。

“十四五”期間以綠色驅動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探析

  綠色是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十四五”時期是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快速提升期,我國將進入綠色發展驅動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時期。基於此,結合對“十四五”期間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分析,提出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六大體系”,從而推動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標誌著我國今後的經濟發展將向綠色發展轉型。在新的發展階段,農業農村的發展應該貫徹綠色的發展理念,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綠色發展作為新興起的理念和政策方向,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實踐層面都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一、“十四五”期間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時期,恰逢“兩個百年目標”交接,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期,更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由理念轉向行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農業農村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蘊含諸多機遇和潛力。

  從發展機遇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業綠色發展,提出以農業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密集出臺了關於農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專項行動計劃。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重大意義、如何走好鄉村綠色發展之路等重大歷史課題進行了深刻論述。這些論述既是對中國古代生態文明思想的傳承與創新,也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與當代中國鄉村建設緊密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結晶,為新時期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指引和基本遵循。二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三農”工作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資源要素加速向農村聚集,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匯聚強大動力。三是在世界農產品需求持續上升、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中國越來越需要提高自身農業生產能力的持續性,這對於實現全球範圍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意義重大。四是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出臺,提出5G創新應用。“十四五”必將是農業農村數字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順應時代趨勢,把握髮展機遇,加快數字技術推廣應用,大力提升數字化生產力,搶佔數字農業農村制高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從挑戰來看,2021—2025年世界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新冠”疫情的出現再度加速了大變局的變化。從外部環境來看,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和平發展面臨相當程度的挑戰。從經濟來看,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均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從國內發展來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穩住中華大糧倉,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勢在必行。從農業發展現狀看,目前中國已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農業生產仍面臨人口增長、耕地面積減少、糧食單產和品質不穩,化肥、農藥、抗生素過量使用等問題,以及生產、儲存和進口貿易之間結構性矛盾的嚴重挑戰。同時,中國食物消費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肉食和果蔬需求快速增長。正如許智巨集院士所言:“中國作物產量的年增長率較低,解決糧食剛性需求任重道遠。”如何保證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這是我國“十四五”期間要重點佈局的重要問題。

二、加快構建綠色發展體系,驅動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加快構建綠色發展體系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綠色生產技術標準體系

  針對“十三五”期間存在的生產標準不明確、不統一等短板問題,建立健全綠色生產的專門機構,出臺切實可行的綠色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實現農業生產全領域、全面積、全過程標準化。制定綠色生產技術標準體系,至少應涵蓋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健全綠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完善綠色有機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如建立玉米生產標準化體系,包括種植區域選擇、積溫帶選種、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等技術的標準化和肥藥等投入品的標準化。二是嚴格執行綠色生產技術標準。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良和培育適於現代農業和市場需要的作物新品種。同時,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改造中低產田、實施輪作套作,藏糧於地。另外,在有序流轉承包地的基礎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作物品種改良和耕作栽培措施、研製新型高效低毒綠色農藥,重點推廣綠色栽培技術和養殖技術。三是挖掘和傳承傳統的綠色生產模式及工藝,充分借鑑國內外綠色生產的經驗,探索適應本地的綠色生產模式。推廣土壤有機質提升工程,強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田節水灌溉技術推廣與應用。尤其要注重挖掘提煉確保農產品質量純正的傳統生產工藝,它們不僅凝聚了幾千年農業文明的精華,還符合當代人對綠色有機安全食品的需求。對這些傳統生產工藝我們既要傳承,也要運用現代農業科技實現融合昇華。四是加快推進各地區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抓好生產基地建設,加強示範園區建設,集中落實綠色生產技術,開展對比試驗。

  (二)構建農產品質量追溯監督體系

  健全的農業生產監督體系是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加大對食物追溯原則的推廣力度,實現食品供應鏈全程可追溯、全程可監管,如生產工藝過程監督、投入品的監督、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督等。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監測、追溯體系建設,提升“網際網路+農業”高標準示範基地建設水平。開展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建立生產經營主體“黑名單”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有獎舉報制度。推進物聯網設施銜接,實現全區綠色、有機產品質量追溯全過程、全領域覆蓋。

  (三)構建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體系

  做大做強“兩頭兩尾”,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重點專案建設。重點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農民合作社。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促進傳統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不斷提高規模化經營輻射帶動力。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本地小型加工產業,培育壯大一批“小作坊”加工叢集,實現“原字號”產業精深加工、梯次增值。

  (四)構建綠色農資供應服務體系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生產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目前中國人口比60年前增加了3倍多,13億多人口消耗的食物量也比60年前增長了3倍多。近30年來,為滿足這些消耗,人們不得不培育大量雜交品種、大量堆施化學物質——化肥農藥及地膜、激素等。為保護環境和食品安全,亟需出臺良種研發和相應的農藥和肥料管理制度。

  一是推進良種研發和統一供種。種子精準設計與創造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需求。通過全面推廣育繁供一體化,推廣國產替代優良品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膽創新研究,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佔領了”。二是嚴格執行農藥和肥料管理制度。堅持以優質和綠色為重點的市場準入制度,實施綠色農藥定點銷售、連鎖配送。嚴格執行農藥、獸藥、新增劑銷售臺賬制度;建立健全農業生產記錄檔案及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制度;建立落實售肥索證索票和包退、包換、包賠償制度。建立農業投入品電子追溯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管理,支援低消耗、低殘留、低汙染農業投入品生產。三是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督管理。禁止非法生產、經營和推廣轉基因農作物種子,依法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

  (五)構建農村資訊金融保險服務體系

  一方面,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出臺財政支援農業綠色發展優惠政策。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設定專項政策性扶持資金,對綠色生產技術推廣應用、品牌培育、綠色認證、市場銷售網路建設等給予扶持。另一方面,支援構建多元化農業綠色發展金融扶持體系。吸引各類銀行開展信貸業務,為農產品生產、收購、儲存、加工和流通等環節提供資金服務,重點向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傾斜。

  (六)構建綠色農產品營銷體系

  一是培育具有區域優勢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集中力量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形成農產品地理標誌,做好區域公用品牌宣傳推介,發揮融媒體的積極作用進行品牌宣傳推介;並嘗試加強綠色產品包裝策劃,集中推廣綠色有機功能產品。二是在國際國內雙迴圈的發展新格局下積極拓展國內外銷售渠道,擴大“訂單農業、定向種植”面積。三是發展智慧農業,嘗試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立一批農村資訊服務站,扶持生態農產品電商示範村,培養一批生態農產品電商致富典型,實現農業資訊化體系全覆蓋。

  綠色發展是我國數千年來農業發展理念的一次深刻變革。它既是中國新常態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趨勢下的農業發展新理念,同時也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戰略相契合。以綠色發展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資源環境問題凸顯帶來的必須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更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業功能和需求變化的必然,關係到我國“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04(1).

  [2] 袁威.“十四五”時期農業綠色發展要實現四個著力.生態文明[J].學習時報,2020,(11):1-7.

  [3] 黃威威.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生態農業的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J].北方環境,2011,(12):1-3.

  [4] 李繁榮.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視域下的農業現代化研究[J].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9-63.

  [5] 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