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感恩父母為話題作文2篇 因父母有我,感恩永存

感恩父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父母無私的愛和奉獻讓我們在成長路上有了更多的支援和幫助。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感恩父母並表達我們的愛和感激之情。

感恩父母為話題作文2篇 因父母有我,感恩永存

第1篇

這是一塊晶瑩透亮的石頭。當你擁有它時,它能化解你心中的不得志,並賦予你一種歌唱生活的力量,讓你對生命充滿希望。——題記

智者說,人要對父母抱以感恩,因為他們締造了你的靈魂。但孩子們往往是不懂事的。小的時候,孩子們成群地嬉耍滾打,好似一群脫韁的小紅馬,在大草原上無拘無束地狂奔。父母們就像那無畏的馴馬人,費盡心思地進行管教,試圖將孩子們鍛鍊成一匹匹英姿颯爽的紅鬃馬,以求在茫茫草原上盡顯風采。長大後,孩子們猶如一隻只放飛的雄鷹,他們需要各自翱翔的空間,不再需要老鷹用遮風的羽翼護衛了;他們學會了如何求生存,不再需要老鷹苦苦地覓食餵養了。

孩子長大了,就讓他飛吧。父母們嘴上說著,但心裡可曾是這麼想的。畢淑敏在《母親無節》中寫道:“普天下所有的父母,心都是分裂者的,神經的觸角都格外悠長。”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都觸動著他們全身。孩子們可以在外瀟灑,徹夜不歸,父母們卻焦急地守候在電話機旁苦等著孩子們的電話;孩子們成家後可以常年不回家,父母們卻始終瞧著孩子們小時候的照片,企盼他們常回家看看。

無知的孩子們啊,讓你們手中的感恩石閃爍耀眼的光環吧,難道只有面臨生離死別時你們才徹底醒悟嗎?一封家書,一通電話,一件棉襖,或許就是父母所期盼的啊!

如果你已是個感恩的孩子,那你可否也是個感恩的社會青年呢?

還記得《感動中國》人物中那位隻身在大山深處支教的大學生嗎?他叫徐本禹。只因自己求學時曾受過社會資助,他就以自己的青春為代價,回報給社會。他放棄了考研的機會,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了這條路。他用自己的積蓄為深山中的孩子們添置了新物。對於付出,他無怨無悔。他說過,“我願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當愛的陽光照射我身上的時候,我願意毫不保留的反射給別人。”

感恩父母為話題作文2篇 因父母有我,感恩永存 第2張

第2篇

這些天,一直有個影子在眼前,間或而清晰地晃動著,讓我心神不定,讓我細淚盈眶,讓我浮思掠憶。

那個影子就是我的父親。他好像一直喃喃地試著給我述著什麼,我那麼認真地尋聽著,卻什麼也沒聽到。我甚至有些惶恐了,我一直很硬強地生活著,莫非是什麼坷坎要混沌了清洌的心緒,要不怎的會如此地脆弱,以至於驚擾了父親的天國?

父親已經逝去了五個足年了,真的不知道他在他天國怎麼樣了?我已經好些時間沒有如此慼慼地念想著他,掂著父親的份量了。

在記憶中,父親從來都是一個孱弱並且主動示退的人。在回憶中,父親大多時候都是默不作聲的,倚在人堆傍邊地也看著熱鬧,生怕驚喜了人家一般,逢人都含著止著腳步的淡輕的微笑。人人都可以老遠地或緊挨著扯開嗓門地呼著他的名字,換回他細脆的止著腳步的“啊、啊”的迴應。正是父親的這種的周遭和行事,一直讓我們幾個做子女的,脆弱著生活,堅硬地成長。

村裡人大多時候都把父親的孱弱歸因於我的母親,說是母親的強勢顯襯了父親懦弱。而母親從不接受這樣的觀點。母親的道理很簡樸:男人的隨性的躬讓等於把執仗的戒尺交給了對方,而至於象父親那樣一個農村的男人沒有生龍活虎的耕種技能也是不會被人頂得起來的。這兩個弱項,父親都佔著份。所以只能是倔強的母親默默地撿拾起了那些本該屬於父親的農活和街坊鄰里的本領。久而久之,在我們村裡,父親和母親的角色便顯出了倒置,父親的份量也就有些偏失了。這一點,我們幾個孩子從小就感覺到了。

其實,父親境況完全因為他是個木匠。一個典型的個體手工業者是不會去同時操練出一手農活把式的。只是因為出身成分好,為人卑謙,技藝超群,才至眾口塑碑,好人一個,要不然大事小事還真沒他說話的什麼份。當然,要說到父親的手藝,從先前手工業合作社到後來的十里八鄉,不是登峰造極也可以說望其項背。業內的班班門門,他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就連我們幾個兄弟,在一直的耳濡目染之中,做個門立條框也曾經是輕車熟路的了。

或許母親是對的。父親雖說生在農村,是個“農民”,卻一年四季到隊裡上門戶給人家打著木工活,從不上田插秧下地掘薯,基本上屬於“四時”不辨“五穀”不分之人。所以一直以來,他的生活姿態都不夠挺撥,總是有些“不務正業”的委身之感。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剛剛實行“包產到戶”那年春耕,父親“被迫”著下水田平地備秧。沒料著大半天的時間,有著一身授繩直木本領的他硬是無法把那丘蕩著泥水的田地平整好,生生地耽誤著我們家幾個手臂纖嫰手法稚拙的並不寬裕的春種時間,把倔強的母親急成個哭笑不得。

好在父親把手上技藝看得很重,練得很是精湛,因之而長久地收穫著鄉里鄉親難得的尊重。東家新屋剛做,都等著要他去封樑。西家嫁女,那十八般嫁妝都爭著請他去做上個十天半月。那一家家圖得都是他手下的鮮活的金剛鑽和耐久的瓷器活,而父親憑得都是他的成年累月品正質純的齊縫對隼的精氣神。他甚至可以只用一柄線鋸和一把銼刀在一張普通的樟木床上上拉下劇左削右銼岀惟妙惟肖龍鳳呈祥來,也可以隨時起墨在人家剛竣工房屋的垛前簷後左描右繪上一排豐滿生鮮的福祿壽禧案圖。這些其實遠非一個木匠的基本功課和應有技能了。

父親也是個施之以教的好手,為藝數十年間,可謂是授有術教有方,桃李盈門。記得有一次,大概我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吧,父親試著要和他一塊拉大鋸。因為站位和力度不得法,父親似乎帶著一絲狡詰的微笑應和著我,結果是無論我怎麼用力,也始終無法拉動那片看著鋒利尖滑的鋸來。然後,他咕嚕著比劃地告訴我拉鋸原理和訣竅:弓身斜用勁,輕推拉緊力,齒與墨線齊。如此一來一往你來我往,鋸屑便紛紛灑下,材板也漸次清晰地展現開來了。如今思舊念新,我竟然還悟出點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道理來。或許當年父親就是在交給我這些道理,只是他用的工匠的方法,技藝的態度。

父親也很有些嚴厲的時候,大概他在外面憋屈的太多太久太主動的原因,我們一直如此地以為。比如,吃飯不準放聲,端碗不可倚門。譬如,橫著條紋的桌子不允許豎放,工具箱裡的工具不可以亂層。林林總總分門別類亂心雜緒的,給了我們不少的岀錯、捱罵捱揍的由頭。每每那樣,總有母親的聲音,哪那麼規矩,誰讓你們不長記性!爭吵激烈的時候,父親會經常丟失威嚴地訓斥我們和母親,並順手把一些易拿好摔的家當弄得個劈劈啪啪,響聲雷動。鄰里往往會及時地出現,或指指點點或護三掩四,家裡片刻間演義成了一出文爭武鬥的大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