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重慶旅遊景點導遊詞2篇 探索重慶:最佳旅遊景點導覽

重慶是一座充滿歷史與自然風光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景點。從著名的山城重慶、巴渝文化、美食、夜景、水鄉古鎮到長江三峽,每一個景點都是值得一看的。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重慶旅遊景點導遊詞

重慶旅遊景點導遊詞2篇 探索重慶:最佳旅遊景點導覽

第1篇

武隆天生橋又名天坑三礄,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型旅遊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 以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氣勢磅礴的石拱橋稱奇於世,屬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 天生三橋 位於武隆縣城東南 20 公里的白果鄉與核桃鄉交界處,大自然造就的 3 座天生石拱橋,具有雄、 奇、險、秀、幽、絕等特點,經歷了上千萬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卻鮮為人知。

景區林森木秀、峰青嶺翠、懸崖萬丈、壁立千仞、綠草成茵,修竹搖曳、飛泉流水,一派雄奇 、蒼勁、神祕、靜幽的原始自然風貌,以山、水、瀑、峽、橋共同構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其中天生三橋,飛崖走壁、擎天一柱、綠茵生輝、翁嫗送歸,仙女洞等景點引人入勝,使人留連忘 返。新增的洞內自然巖壁攀巖專案,極具挑戰。

天生橋橋體溶洞四伏,水簾高懸。橋下溪流潺潺,噴泉叮咚。該地林森木秀,峰青嶺翠,懸崖 萬丈,壁立千仞,綠草茵茵,修竹搖曳,飛泉流水,一派雄奇,蒼勁、神祕、靜悠幽的原始自然風 貌,以山、水、瀑、峽、洞、橋構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其中天生橋、飛崖走壁、擎天一柱 、翁驅送歸等景點更為引人入勝,使人流連忘返。張藝謀曾在這裡拍攝了《滿城盡帶黃金甲》,是 整部電影唯一的外景拍攝地點。

關於三橋,在大自然的無數傑作中,它也可以當之無愧堪稱獨步。這三座橋的高度、寬度、跨 度分別在150、200、300米以上。三橋呈縱向排列,平行橫跨在羊水河峽谷上,將兩岸山體連在一 起,形成了“三橋夾兩坑”的`奇特景觀。即便是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在距離幾百米之內就有如此巨集 大的三座天生石拱橋和兩個巨型的由塌陷形成的天坑也是世間罕見的,因此,天生三橋是當之無愧 的“世界天生橋群之最”。

重慶旅遊景點導遊詞2篇 探索重慶:最佳旅遊景點導覽 第2張

第2篇

從此溪水一年四季芳香撲鼻,美麗的傳說寄託了人們對昭君的追慕,其實香溪的源頭的林間,野花奇草多才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 每逢三月香溪河畔桃花盛開的時候,河水中可看到一種淡紅色的魚,這種魚身分四瓣,形似桃化,人稱“桃化魚”。 河水清清,倒影岸邊桃花,水中魚群追戲,是花是魚確實難以分辨。 清代詩人寫下:“花開溪魚現,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的詩句來描繪這種情景。

與靜靜流淌的香溪不同,你看香溪的水是疊瀑式的,那湍急的水時而如撒腿狂奔的野馬,時而如快速移動的.銀蛇。 在岩石的撞擊中發出巨大的聲音響徹山谷。 這充滿動感的河水其實還是天然的礦泉水。 水中含有14種礦物元素,飲之甘甜,沁人心肺,這水還具有提神健身、滋潤肌膚的功能。 水面上空氣中還漂浮著較豐富的負離子,經常吸收,會使我們血液裡的氧氮含量增加,對增強功能和加快新陳代謝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冬天水面上冒著熱氣,夏天卻涼爽宜人,它的年平均 溫度 大約在4°c左右。 難怪唐代時的“茶聖”陸羽,在嘗過用香溪源頭的水煮的茶之後,頓覺滿口清香,心曠神怡,於是稱香溪源為“天下第十四泉”。

有這樣一首打油詩:“昭君何以美,屈原何以偉,探得香溪源,自知其中味”。 正是這溪水孕育了絕代佳人王昭君和偉大詩人屈原,那麼就請大家帶著這個美好的遐想去體會一下其中的味道吧!

大家向前看,那裡有一潭碧水,那便是香溪河的源頭,相傳那兒便是當年神農老祖宗的洗藥池。 他當年在 神農架 搭架採藥,每天將所採的藥草運到這裡來清洗後漫漫咀嚼,品味,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他就是在這裡完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醫藥書典《神農百草經》。 上面記載了3650種藥草的效能、用途和400種疾病的特徵和療法。 神農百草的精華,神農精神的靈魂也由此盡融於水中,因而有了貌若天仙的王昭君和赤膽忠心的屈原。 也許在他們靈魂的深處還保留著神農精神的遺傳基因吧。 以前這裡也叫跳架溝,為什麼叫跳架溝呢?那是因為這裡落差較大,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瀑布群,給人一種跳躍的感覺,再加上這裡峽谷較深,從山這邊到山那邊搭個架子也不是件難事,因此叫跳架溝。 著名的詩人徐遲也曾在源頭留下“香溪源”三個蒼勁大字,並留下“大三峽不如小三峽,小三峽不如 神農架 ”的動人詩句,香溪源的美名便流傳開了。

名山名泉出好茗,香溪源頭所在地也正是著名的茶葉之鄉,這裡的茶葉分佈在林深綠重、朝日暮雨、海拔1000m―1200m之間的山谷中。 由於空氣新鮮溼潤,日照較少,散射和漫射較多,又無寒冬酷暑, 氣候 溫和宜人,且盡得高山之雲霧、香溪之淨水、萬木之芳香,這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造就了優質的神農有機茶,據《神農百草經》載:“神農採藥,為民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