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文章5篇 《從大學生到鄉村振興志願者,我的扶貧之路》

大學生扶貧是指在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中,通過自己的行動和努力,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擺脫貧困,改善生活條件。本篇文章將會分享一些大學生們在扶貧過程中所得到的心得和體會,探討大學生應如何更好地參與到扶貧工作中。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文章5篇 《從大學生到鄉村振興志願者,我的扶貧之路》

第1篇

不知不覺三下鄉已經程序過半了,今天我們來到了石泉縣的雲陽村進行支教活動。雲陽村位於大巴山脈之中,所以我們是沿著山路過去的。山路周圍混雜著大片的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梯田,同時還有大量的植被,理論上說應當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但是我看見了一些掉落的樹葉和針葉樹木,所以可以看出這裡的氣候相對溼潤但是由於海拔導致的山間溫差過大以及土地難以利用,可能使得當地的經濟和交通都不是特別的發達,因此今天我們去支教的孩子們可能也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之中成長。而這些在我之後與一些孩子的對話中得到了一些印證。

到達目的地後,大家開始在村幹部和老師的指揮下著手準備。今天到場的約有40餘位家長和孩子,我們將家長和孩子分開,孩子們去教室,由備課的同學進行教課,家長則在會議室和其他同學以及幹部們進行座談和問卷調查,由於我主要是在教室裡,所以我就談論一些孩子們的情況。

第一堂美術課,孩子們一開始還比較拘謹,同學們也缺乏經驗,好在吳老師及時鎮住了場面,而隨著教學的深入孩子們也慢慢放開,開始向我們展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在紙上天馬行空的畫著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教課的同學也細心幫助同時與孩子們互動,第一堂課非常的和諧美好。第二堂語文課,本身我覺得可能同學選擇教授的內容有點“超綱”,但是這些孩子的基本功比我想象的要好,無論是識字水平還是朗讀發音,不遜於在城市裡上學的孩子,所以語文課上的很順利,效果也很理想,尤其是最後讓孩子們給爸爸媽媽寫信的環節,我看見了一個孩子親口給她爸爸讀出信的內容後,她的爸爸很明顯的動情了,讓我看見了也很感動。最後的活動課把孩子們的興奮點燃了起來,無論是籃球,還是老鷹捉小雞,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很投入,而我也親身投入其中與孩子們一起玩耍,感覺是找回了童年的美好。

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在結束了表演以及午餐後,匆匆告別了這些孩子們,也告別了這大山中的雲陽村。雲陽村孩子們的天真,村民的淳樸,景色的秀麗,都是我們這次下鄉乃至人生中最美好的經歷。我們生活在城市,能夠了解農村孩子的機會很少也很難得,對他們的幫助也是十分微薄,但是在僅有的機會裡,我們全身心投入,用汗水去踐行我們大學生經世濟邦的諾言,得到的將不僅僅是他人的讚許,更將會是自己心中的感動和幸福。

來時陰雲遮天,去時陽光明媚,我們的付出在孩子們的快樂中得到回報,我們的汗水收穫了孩子們的喜悅,這樣的感覺,是最幸福的。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文章5篇 《從大學生到鄉村振興志願者,我的扶貧之路》 第2張

第2篇

20xx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黨和政府決心在20xx年讓全國人民全部脫貧。作為在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村官,我對未來信心百倍,每天的工作充滿著激情。同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為群眾做點事情,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有覺得責任十分重大。

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以來,我就開始接觸扶貧工作,至今四個月了,在這四個月裡,有很多的觸動,當然不乏悲嘆。有的人因殘、因病或因學致貧,可他們沒有抱怨,一直在為走出貧困而奮鬥。但是也有人勞動能力俱全,卻甘心處於貧困之中……

在當今社會,每一個健康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能力養自己。當自己處於貧困時,首先要想如何靠自己的能力脫離貧困,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救助。可是現在有些身處貧困狀態的人,並沒有想著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勞動來努力脫離貧困,而是在等待:等待政府、社會的救助。當我走村入戶調研貧困戶時,很多人都在極力的展示,他們是如何如何貧困,欠了多少外債,或者家裡有多少病人。農民是樸實的,他們在用最簡單的方法,讓你相信他是貧困戶,希望得到政府或者任何一個源自他人的救助。對於因學、因殘、因病貧困,我認真的記錄,生怕因為我的疏忽而漏掉他們對未來的希望。扶貧首先要扶志,那些健健康康,卻甘於貧困,甚至享受貧困,拿貧困戶身份洋洋自得的人,是可氣,更是可悲: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這是可氣;身處貧困,卻甘於貧困,徹頭徹尾的“乞丐”,丟失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使他丟失了做人的尊嚴,是可悲。對於扶貧,首先要做到精準識別,類似於這樣的“貧困戶”,應該予以剔除,甘願貧志,不可救,亦不必救。

在走訪過程中,很多人提到五保和低保,他們簡單的認為,扶貧就是給他們納入低保或者五保,每個月給他們幾百元錢,而有幾百元的收入足以。古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扶貧不是簡單的給錢,更加應該是給與有脫貧意願的人創造財富的路子和幫組。貧困戶的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精準扶貧就要首先找到貧困的根源,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假如,缺技術的給錢,錢花光了,他還是會返貧。黨和政府舉全國之力扶貧,是為了從根本上車底消滅貧困,讓老百姓都有致富的額能力,從而邁入小康的生活。誠然,貧困戶貧困的具體表現是缺錢,但是他們更缺少的是“對症下藥的方子”。簡單的給錢不僅不能達到扶貧的效果,甚至可能會被質疑社會公平。

在與貧困戶們交談中發現,我感到他們對脫貧的方法認同度不高。比如:土地流轉,這是一個相對實際又便捷的脫貧方法。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每年從承包商那裡獲得租金,而自己有時間去打工賺錢。可是很多的貧困戶不願意這樣做,當然可能這源於他們對土地的感情,在他們的骨子裡,認為失去了土地,就像戰場上的士兵失去了武器。土地是他們的命,只有自己耕種時,才覺得安心,但事實上,拋除種子、農藥、肥料和最貴重的時間成本,分散種植往往都是虧本的買賣。然而,即使種地不能讓他們致富,他們也願意每年頂著驕陽烈日或者風霜雨雪,在田間地頭揮灑辛勤。此外,對地方政府根據市場變化和因地制宜提出的種養殖推薦方案不認同,這就與幹群關係疏遠有關。個別村幹部,故意保持一種威嚴的狀態,不與群眾交談,不與群眾溝通。對於村裡的事情,不開村民代表大會,不向村民公開。這就拉遠了幹部與群眾的距離,失去了群眾的信任。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黨員幹部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該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認真調研,實事求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總之所急,發展集體經濟,摘掉貧困的帽子。

對於這幾個月的工作,有辛苦、有快樂、有感動、有崇敬。我佩服那些不甘於貧困的人,會永遠記得與他們熱情的交談的時光,記得揹著舊書包依然滿臉天真笑容孩子們,記得躺在病床上的也期待美好明天的面孔……這會是我工作的不竭動力,也是我堅定信心走下去的夢想。

第3篇

今天是三下鄉的第三天,“鑄夢青春扶貧普法實踐團”一行人深入石泉縣新聯村分三組進行鄉村基層扶貧工作調研。烈陽高照,山路曲折,但同學們對扶貧調研工作的激情卻絲毫未減。在上午的實踐調研過程中,我們瞭解到因生活所迫,當地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掙錢,因此留守的人員一般以中年人、老人和兒童為主。如何有效地針對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開展脫貧工作便成了新聯村脫貧攻堅中的一大難題。精準扶貧的道路漫長而艱辛,脫貧的重點在於“徹底”而非滿足一時所需,據此,新聯村村委會提出了“授人以‘漁’”的扶貧理念。在確保村民具備基本勞動力的前提下,通過提供部分基本扶貧資金並傳授一至兩門生活技能,例如養蠶、種植食用菌、放牛等,以此來保證扶貧物件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來維持生活所需,實現自給自足。

“授人以‘漁’”的扶貧方式不但給當地的村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技能保證,同時更是激發了他們強烈的生存鬥志,使他們明白了自我奮鬥,自我脫貧,自我致富的重要性,以自主勞動實現長期、永久性的脫貧,而非一味地被動等待國家的扶貧補貼,脫貧一時。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老師常常強調的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授人以‘漁’”反饋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其第一要義便是自主學習。本科教育是為了樹立扎實的專業基礎,為大學生今後的社會就職做準備。然而迫於教學任務及課程的安排,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抓重點,抓要點來進行授課,對於細節上的知識往往只能是粗略地進行介紹而不能夠一點一滴地進行講解,同時,僅憑每週一兩節的專業教師授課,無論是在“質”上還是“量”上均不足以鞏固好大學生的知識基礎。這就意味著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時刻謹記並堅持做到自我學習,通過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下瀏覽相關書籍的方式來鞏固並拓寬自己的知識系統,真真正正地形成完固的知識體系。

在下午的村委會座談會上,同學們站在不同的視角,帶著自己的疑惑、不解向村支書等前輩們討教基層扶貧的實踐工作技巧。當問及如何解決當地流動人口的權益保護時,村支書們道出了實踐工作的無奈。由於外出務工人員工作不定、擔心追究、對扶貧工作了解不清等原因,他們往往都不說出具體情況或者直接拒絕上報自己的外出務工情況。這一方面阻礙了勞動力外出調查表的填寫,給村幹部的扶貧檔案建設工作帶來了麻煩,另一方面,當外出人員的勞工權益受到侵害時,又因為缺少相關資訊資料的證明而致使勞工合同無法生效,使得原本已經貧困不堪的家庭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失去資金支援,雪上加霜。

此問題反映出了部分村民對於村幹部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戒備心理,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對子女安全的保護。受限於文化層次低等因素的影響,村民們害怕如果如實彙報子女的去向會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因此便採用模稜兩可的答案來應對檔案的建立,給基層工作建設帶來了阻礙。

在過去的兩年裡,新聯村共幫助123戶村民徹底地擺脫了貧困,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其扶貧成績之顯著,令人敬佩!然而,做事容易,結事難。新聯村今年的奮鬥目標是幫助餘下的45戶貧困戶實現全面脫貧,而這餘下的45戶貧困戶恰恰皆是關鍵性的硬骨頭。如何去啃硬骨頭,如何在三個扶貧層次的基礎下完成好扶貧的收尾工作,對於新聯村的精準扶貧建設而言依舊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第4篇

天公作美,在這個七月的上旬,我們普法實踐團赴安康市石泉縣新聯村進行實地問卷調研,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我們走進村戶,與他們親切的交談。

第一戶農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戶人家的老人,爺爺已經93歲了,但他的體質絲毫不遜我們這些人,除了耳朵有點背之外,他穩健的步伐讓我們難以想象,在我們眼前的竟是將近百歲的高齡老人。老人的健康離不開政府的財政補貼,對於這些高齡老人來說,每個月的200的政府補助,無疑是對他們精神以及物質上最大的支援!而在接下來的幾戶人家,我們瞭解到的不單單是金錢上的支援,還有其他的扶助。

脫貧的實現,光靠金錢的給予是行不通的,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傳授別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別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在扶貧的道路上,同樣是條真理。國家政府要做的不是一味的發放津貼,而是要在本質上解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需要的往往不是一時短暫的安逸,而是長遠的脫貧。對於那些貧困戶來說,掌握一項賺更多錢的本領直接決定了他們的未來走向。既然大家都是有勞動力的社會公民,何不通過自己的勞動擺脫目前的窘迫?這樣於己有利於本人社會價值乃至人生價值的實現,於社會更是勞動資源的增添,這樣一舉兩得的方式,又何樂而不為呢?在今天的走訪中,我瞭解到,有些農戶在政府的支援下,有養殖蠶來補貼家用的!原本以種田為生的村民,現在掌握養蠶的本領,這正是“授人以漁”的體現。

然而,正如老師所說的,有些人就喜歡享受安逸的生活方式。那些人雖然貧困,但依仗著政府的每月財政補貼,竟過上了“好吃懶做”的生活,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有著勞動的能力卻吝嗇著不肯顯露,吃著國家的卻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對於這些人來說,國家應當實施相應的政策。對他們的扶貧辦法可以多樣化,而不僅是一味的施捨。例如可以給他們提供勞動的機會,在他們勞動之後,給予他們對應的物質獎勵。我們都知道,罪犯在監獄中尚且勞動,更何況這些有著勞動能力的人?

時光荏苒,猶如白駒過隙,三下鄉的程序在不知不覺中已然過半,箇中滋味我們無法言說,因為太多,所以難說!今天,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安逸時代的孩子來說,那內心的震撼是難以表達的。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他們呢?我們肆意揮霍金錢的時候,而他們呢?強烈的反差讓人感到羞愧,而這又確實是鐵錚錚的事實。過去怎樣,我們無法挽回,未來如何,我們無法預料,但現在如何,我們能夠創造!實踐,還在進行著!

第5篇

參加了15日在縣計生委舉辦的扶貧規劃培訓,我由衷的感到高興和激動。在此之前我還從未接觸過扶貧工作,儘管培訓時間短暫,但授課的老師們還是讓我受益匪淺,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待人處事上,都有了與以前不一樣的認識。現將此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小結如下:

一是對農村扶貧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以前由於在鄉鎮並沒有從事過相關工作,所以對扶貧工作缺乏認識,總覺得扶貧工作不如農業、黨建工作重要,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只是一味的閉門造車並不能轉變農民的生活條件,有時必須要藉助外力,才能更好更快的實現新農村建設。必須進一步推進產業化扶貧,不僅能增加貧困戶收入,還要支援貧困戶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進一步優化產品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化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成為帶動幫助貧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來源。要充分利用扶貧開發的有利條件,在產業增收上找路子,想辦法。鼓勵農民在本地城鄉從事二、三產業,組織勞務輸出,拓寬增收渠道,增加現金收入。

二是對自己參與到這次扶貧規劃的編撰有了更深的認識,特別是感受到了上級領導對這次扶貧規劃編撰的重視。這次的扶貧規劃關係到我縣未來的發展方向。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把集中連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總體要求、空間佈局等方面,是指導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重要檔案。新階段的扶貧不再是以金錢、食

物等的方式開展扶貧,而是轉向了以文化扶貧、政策扶貧的轉變。從思想上、行動上使貧困農民能夠自養,從而脫貧,然而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我鄉綜合指標的落後、教育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比較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廣大人民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現階段農民的脫貧致富,除了依靠國家扶持外,更重要的是自食其力,拓寬路子,從過去主要依靠土地增加產量、提高價格轉向提高效益、擴大就業上來,從依靠農業轉向依靠特色經濟和勞動力轉移上來。現階段促進農民增收既要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藉助國家的惠民政策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新渠道。

在今後2個多月的規劃編撰工作中,同大家齊心協力,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完成交予我的任務。確保規劃編撰工作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