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諾貝爾獎18個最聞名的爭議事件盤點

排行榜2.75W

最唯一的獲獎家庭

諾貝爾獎18個最聞名的爭議事件盤點

某種程度上,或許上述獲獎者之最都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畢竟100多年來獲獎者太多了。但是,有一個諾貝爾之最絕對是全球唯一,起碼到現在屬於“前無古人”,至於會不會“後無來者”則要看歷史的發展,這個唯一來自居里家族。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後來居里夫人又再次獲獎,而20多年後,他們的長女也和丈夫約里奧一起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繼承了居里夫婦的科學事業。一個家庭有兩對夫婦獲得諾貝爾獎,其中一人還獲獎兩次,真可謂當之無愧的“諾貝爾家庭”!

最年長的獲獎者

有年輕有為的,自然也就有老當益壯的。迄今,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獲獎者是美國人雷蒙德·戴維斯,他由於在“探測宇宙中微子”等領域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2002年物理學獎,當年他88歲。戴維斯已於2006年去世。另外據統計,還有4人在87歲高齡獲獎。

最年輕的獲獎者

到目前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獲獎者是英國人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他以對X射線晶體結構的研究而獲得物理學獎,獲獎時只有25歲,而且他當年是和自己的父親一起分享了這一獎項。

最有個性的獲獎者

由於健康原因,200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沒有親自前往瑞典領獎,但他事先錄製好了自己的演講稿。不過,很有個性的品特在演講中沒怎麼提及文學,而是重點談論了政治問題。他強烈譴責美國總統布什和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稱他們應該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訴。

最鬱悶的獲獎者

能成為獲獎“黑馬”自然讓人喜出望外,可是,也有一些本來很有實力的獲獎者是在苦等了很多年之後才終於得到了諾貝爾獎的認可,不免鬱悶。1911年,勞斯就公佈了腫瘤是由病毒引起的偉大發現,但是,這一發現一直沒有引起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關注,結果勞斯直到85歲才獲獎。

最冷門的獲獎者

相比起物理學、化學等專業性強的獎項,和平獎更能引起公眾的矚目,不過也會爆出一些冷門。2006年10月,不少被認為的大熱門紛紛落馬,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孟加拉鄉村銀行和它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這一結果大大出乎很多媒體事前的預測。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授予“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事實上,在和平獎傳統中,相比停止衝突的當事雙方,衝突的斡旋者獲獎的機會通常較小。因為衝突雙方經常是拿自己的生命或者政治前途冒險。最近一次因調停衝突而獲獎的人是美國前總統卡特,他在2002年獲獎。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由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其總幹事、埃及人巴拉迪獲得,這一年也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60週年。

而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則是爆出“冷門中的冷門”,獲得者從一個過去很少涉及的行業――銀行業中誕生了。

最巧合的獲獎者

2007年10月10日,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因為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幸運獲獎。

巧合的是,當天正好是埃特爾71歲生日。所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祕書第一時間撥通了埃特爾的電話,告訴他這個好訊息,並送上生日祝福。在生日之際得到如此榮耀的大獎,埃特爾自然也是非常高興,他說,這是“任何人所能想像到的最佳生日禮物”,也是“一生只能獲得一次的生日禮物”。

事後,埃特爾向媒體承認:接獲從斯德哥爾摩打來的通報獲獎電話後,他啞然失語,緊接著淚水開始湧向眼眶……

細數諾貝爾獎之最

迄今為止,諾貝爾獎走過了1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一年年的激烈競爭,一年年的花落各家,很多獲獎者在贏取這份特別收穫的同時,也給諾貝爾獎的歷史留下了別開生面、趣味橫生的“之最”。

10.戈爾獲和平獎

2007年,科學界出現一片喝倒彩聲音,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因為增強全球氣候變化意識,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批評者們稱戈爾並非科學家,甚至根本就不懂氣候變化問題。

據《生活日報》

9.“偉哥”研究者獲獎

伊格納羅博士和他的兩位工作夥伴成功發現一氧化氮是一種可以傳遞資訊的氣體,它可以通過細胞薄膜,去調節另一細胞的功能。他們的發現,開創生物系統資訊傳遞的新理論。正是這一重大發現和對一氧化氮的研究,使伊格納羅博士獲得1998年諾貝爾醫學獎。

伊格納羅憶述,當時他在法國尼斯機場,一名地勤人員請他接一個“從美國打來的重要電話”。他接過電話後,同事通知他得獎,他還以為是惡作劇。

美國一家藥廠利用這個發現,生產出醫治陽痿的“偉哥”。

8.拉賓獲和平獎

1994年,以色列前總理伊扎克·拉賓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一起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很多以色列人擔心拉賓背叛祖國以色列,並放棄大量土地,由此導致更多猶太人死亡。

7.文學獎得主被舉報

1999年,作家大衛·斯托爾稱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戈韋塔·門楚,在自己的自傳中撒謊,但諾貝爾獎委員會並未剝奪門楚的獎項,原因是斯托爾的“舉報”與此無關。

6.黎德壽拒領和平獎

美國於1960年代早期開始介入越南戰爭,從1968年到1973年間曾舉行多場公開及不公開的巴黎和平會談。其間於1970年起,北越領導人黎德壽曾多次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祕密會談,使1973年1月27日的巴黎和平會議能商討兩越停火事宜。

會議繼續召開期間,越南當地尚有一些零星戰鬥,美國於當年3月29日前從越南撤軍,但仍向北越發動轟炸。由於雙方持續違反停火協議,黎德壽與基辛格於同年五至六月繼續於巴黎會晤,商討行使停火協議事宜。至6月13日,美國與北越代表正式宣佈行使條文內容。

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黎德壽及基辛格,國際社會對此噓聲一片。兩位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因此辭職,黎德壽拒絕接受和平獎,他表示越南還沒有實現和平。

5.薩特拒絕接受文學獎

法國作家、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可能是迄今為止唯一自覺、自願且發自內心拒絕諾貝爾獎的人,因為他需要維護自己的獨立人格與自由精神。也可以說,薩特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用金錢和榮譽難以收買的人。

1964年,當薩特得知自己被諾貝爾獎評委會提名並有可能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時,當即致信評委會,表示將拒絕該獎項。但評委會還是把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鄭重地授予了薩特,理由是:為了他那富於觀念、自由精神與對真理之探求的著作,這些著作業已對我們的時代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不過,薩特的拒絕並不是玩虛的。在頒獎訊息傳出後,他立即起草了一份“作家應該拒絕被轉變成機構”的宣告,於當年10月22日由薩特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爾摩代為宣讀。

4.前蘇聯阻止作家接受文學獎

1958年,鑑於《日瓦戈醫生》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世界性影響,瑞典文學院授予帕斯捷爾納克諾貝爾文學獎。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變得十分微妙。有關小說問題的政治化傾向越來越明顯,西方有些人借小說中的某些情節和字句攻擊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蘇聯也開始反擊。一時間氣氛非常緊張,那些從未讀過這部小說的人也開始批判起帕斯捷爾納克。緊接著在11月4日,蘇聯政府授權塔斯社發表宣告,如果帕斯捷爾納克出席頒獎大會並不再回國,蘇聯政府對他決不挽留。

帕斯捷爾納克對事態的發展始料未及,便提前在10月29日宣佈拒受諾貝爾文學獎。帕斯捷爾納克的委曲求全終於起了作用,加上世界輿論的幫忙,他仍得以留在自己的祖國,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小村莊裡,直至1960年5月30日病逝。他是諾貝爾獎百年曆史上唯一一位不僅未曾因獲獎而取得榮譽,反而招致恥辱和災難的作家。

3.希特勒獲和平獎提名

1939年,瑞典一個國會成員提名阿道夫·希特勒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該提名隨後便被取消。

2.和平獎首次頒給“良心犯”

1936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德國非戰主義記者卡爾·馮·奧西埃茨基。但是納粹當局不允許奧西埃茨基本人去奧斯陸領獎。

1937年,震怒的希特勒頒佈一項法令,禁止德國人領取諾貝爾獎,因為他認為和平獎頒發給奧西埃茨基是對他的侮辱。

獲獎的奧西埃茨基被送進一個民間醫院,但始終處在嚴密的監視之下。1938年,由於在集中營長期遭受酷刑和虐待而重病身亡。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和平獎頒發給良心犯,開創了此獎“干涉內政”的先例。正如德國政治家勃蘭特所說:頒獎給奧西埃茨基,“是對掌權的野蠻主義的道義上的戰勝”。從此,諾貝爾和平獎開始面向人權。

1.愛迪生拒絕領獎

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和托馬斯·愛迪生這對“冤家”水火不容,兩人拒絕共享同一獎項,並聲稱如果一個人搶先獲得了該獎,另外一人就絕不會接受。1915年11月,當特斯拉與愛迪生兩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訊息傳來時,他們都選擇了拒絕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