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保定10位最知名的人物

排行榜7.55K

10、劉植

保定10位最知名的人物

劉植,字伯先,漢族,漢朝鉅鹿昌城(今河北省鉅鹿縣)人。王莽末年,劉植據昌城自守,後歸順劉秀,並助其招降劉揚。此後,劉植久經戰陣,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二十八。劉秀稱帝后,封昌城侯,後在密縣陣亡。據城迎主劉植是右北平郡昌城人,劉氏是地方豪強大族,王莽末年,天下大亂,劉植與弟弟劉喜、堂兄劉歆糾集了宗族賓客數千人擁兵自保。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劉玄派遣劉秀以大司馬的身份北渡黃河,鎮慰河北諸州郡。但劉秀到河北後不久,十二月,王郎在邯鄲稱帝,並懸重賞追捕劉秀,劉秀從薊縣南逃。

9、魏裔魯

魏裔魯,字竟浦,號曦庵,明末清初直隸柏鄉(今河北省柏鄉縣)人,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魏裔介之兄。順治二年副榜貢生,歷官至山東鹽運使。工詩文,而政聲尤著。初令山東費縣時,巨寇趙不伐等人攻劫兗州,斥堠日警。裔魯以費縣凋弊,城高不及人肩,令斫棗木萬餘株,銳其尖,倒埋之而灌以水。會嚴冬大凌,城堅如鐵。部勒鄉民環守之,賊騎不得入,費縣賴之得以保全。旋補江西建昌知縣,有大盜呂蘇者,剽掠邊境,扼江為險阻。裔魯預造浮樑三道,率兵南下,駕橋而渡。賊眾錯愕,悉就擒。升淮安河防同知,分鎮徐州。地窪下,多水患,築長堤百里,開渠以灌田,歲獲豐熟。

8、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早年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恢復中原經濟;東征西討,奠定統一基礎;北伐契丹,收復二州三關;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公元959年,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葬於慶陵。

7、孟昶

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別名孟仁贊、孟保元,外號孟府郎君,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孟昶即位初年勵精圖治,國強民富,將北線疆土擴張到長安,與民休息。儒家的經典,孟昶刊刻了“十一經”,在唐朝時“九經”基礎上,排除唐文宗所增的《孝經》、《爾雅》,保留《論語》,收入《孟子》,奠定《孟子》的“四書”地位。孟昶投降北宋後,被送往北宋京師汴梁,封秦國公,不久後便去世了,時年四十七歲,追封為楚王。

6、宋·

宋·(663年―737年),字廣平,河北邢臺市南和縣閻裡鄉宋臺人。其祖於北魏、北齊皆為名宦。·少年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官曆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臺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宋·拜尚書右丞相,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經武、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宋·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與姚崇同心協力,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朝,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5、耿純

耿純,字伯山,漢族,鉅鹿宋子傅家莊(今邢臺市新河縣護駕村)人。耿氏為鉅鹿大姓,耿純求學於長安,授為納言士,後投奔劉秀,參與消滅王郎、劉永等割據勢力,鎮壓銅馬、赤眉等農民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十三。劉秀稱帝后,任東郡太守,封穎陽侯。早期經歷耿純的父親耿艾,是王莽濟平尹。王莽敗,更始即位,使舞陽王李軼向各郡國招降,耿純父親耿艾投降,回去任濟南太守。當時李軼兄弟掌權,獨斷行於一方,賓客遊說的很多。耿純連續多次求見不得通報,過了很久才得見。

4、張果

八仙中的張果老本名張果,是邢臺廣宗縣張固寨村一名菜農。張果種的紅根韭菜,鮮香無比,天下一絕。張果把上等韭菜免費送給窮苦人,還把祖傳的韭菜種植技術傳給大家。常言道:“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太上老君看張果樂善好施、根基深厚便將其點化成仙,成為“八仙”之一而被世代敬仰。張果在八仙中歲數最大,鶴髮童顏,風趣精神,人們便尊稱其“張果老”。張果老常騎一頭神采飛揚、氣度不凡的小毛驢。此驢揚蹄日行萬里,到了所在地便把驢像紙一樣摺疊,放進隨身的小箱匣。想騎時用水一噴,摺疊的紙驢又變成有血有肉、撒歡兒奔跑的神驢。

3、郭威

郭威(904―954),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稱帝,國號為周,定都汴京,建年號為“廣順”,史稱後周。後周太祖郭威在懲治方面異常嚴厲。他的這些改革與整頓,為後周世宗柴榮的著名改革奠定了基礎,開創了局面。對恢復農業生產,郭威也採取了有效措施。他生性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

2、孟知祥

後蜀高祖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龍岡縣(今河北邢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開國皇帝。後唐明宗李嗣源死後第二年,於應順元年(公元934年)在成都正式稱帝。建國號蜀,史稱後蜀。他稱帝后在其所轄地區頒佈了一些對百姓有益的措施。廢除了一些苛捐雜稅,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為了使農業更好的發展,還組織人力物力對水利設施進行修繕。他還整頓了混亂的地方政治,派遣清廉的上任管理政務,贏取了百姓的民心。但他在位半年即去世了,帝位由其三兒子孟昶繼任。

1、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臺的。約在趙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為一位富有韜略的邊將。他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定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訊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

標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