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觀課報告怎麼寫3篇精選最新範文

數學是個有精彩奧祕的課程,如何引導學生的興趣,將課講得生動易懂?聽了數學課有什麼樣的觀感?報告怎麼寫?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觀課報告怎麼寫3篇精選最新範文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數學觀課報告怎麼寫3篇精選最新範文
數學觀課報告 篇1
  
 
張xx教師《加法運算定律》這節課的優點是:
 
1、教學環節完整時間分配合理:這節課匯入用了3分鐘,小組活動用了10分鐘,交流用了8分鐘,學生獨立思考用時3分鐘,教師小結用了4分鐘,課堂練習用了9分鐘,最終的課堂反饋用了3分鐘。
 
2、課堂中發生的教學豐富:(1)教師的講解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對關鍵點重點強調。(2)師生交流和諧,以談話的方式完成了各項任務,效果較好。(3)學生合作主要是小組合作,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景教師都適時指導,小組成員參與性較高,討論熱烈,達成共識較好。(4)學生獨立思考的題目主要是拓展題目,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了鍛鍊。
 
3、注重知識的構成過程:教學設計思路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討知識的構成過程,小組合作探索和小組交流是這節課的重點,說明在教學中比較重視知識的構成過程。
 
4、創設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歡樂學習。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新知,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xxx取性,在學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資訊,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因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很簡單,讓學生直接進行了列式和計算,經過計算讓學生自然的明白兩個加數位置調換計算結果不變這道理來總結出加法交換律。經過學生自我探討,交流討論理解了加法交換律。學生用自我喜歡的方式表示這個定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效果很好。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尋規律。兩個運算定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一樣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先後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加法運算定律。
 
對張教師這節課的提議:
 
“師生交流”用時較多,而“學生合作”與“學生獨立思考”用時較少,這一點,就說明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還應再開放一點,把更多的時間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的合作與獨立思考機會再多一點,時間再久一點。也僅有給學生機會了,學生的聰明才智才有可能被激發與釋放。
 
因為學生的抽象理解本事還有些欠缺,對於加法的運算定律還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幫忙學生更深入理解。課堂上因為學生講學生討論,時間的分配和把握就顯得不夠合理,導致練習不能及時跟上,這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數學觀課報告 篇2
 
袁xx教師《圓的回顧整理》這節課的優點是:
 
1、注重體現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課前欣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圓的美。應用環節設計了“圍雞舍”的生活問題,經過解決問題和生活拓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大自然中處處有數學,讓“數學有用”的理念深深植入學生心中。
 
2、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呈現,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本節課首先從目標的定位上就體現了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在目標的引領下整個複習環節滲透了轉化的思想方法,由圓周長的“化曲為直”和圓面積的“化圓為方”,引出圓柱側面積的“化曲為平”;由圓周長和麵積計算方法推匯出扇形周長和麵積計算方法。這些轉化過程都讓學生充分體驗、內化,鞏固轉化的思維方法。練習環節又結合具體問題將畫圖、推理的思維方法呈現給學生,對解決幾何圖形問題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法進行了引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幫忙學生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
 
3、本節課將與圓相關的數學史料集中呈現給學生,將德育很好的融入了數學課堂。本節課課中、課後分別引入了畢達哥拉斯、愛因斯坦的名言,最終集中呈現了我國在圓的研究中作出卓越貢獻的數學家的故事。經過教師對這些數學家艱辛的研究歷程的講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家們不怕困難、持之以恆、勇於探索的精神,感受到他們對數學的熱愛,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良好願望,很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德育目標。
 
4、把“溝通聯絡”作為本節課的複習目標之一,由目標引領教學過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中教師將圓這一單元的知識引申到圓柱和扇形的相關知識,水到渠成,銜接自然,讓這節課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
 
5、供豐富的生活情境,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新課程理念強調“要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本節課課前設計了“欣賞生活中圓的美”的環節,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圓用其獨特的曲線之美裝點著生活,從而讓學生親近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環節設計了“走進生活”的環節,經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揭示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用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讓學生更加親近數學。
 
6、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奧妙,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對“轉化”思想的理解感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本節課先借助“微視訊”引導學生回顧了“化圓為方”和“化曲為直”的具體轉化過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對圓柱的側面積進行“化新為舊”,讓學生再次經歷轉化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的奧妙。在滲透轉化思想的同時,本節課還藉助針對性的習題讓學生認識畫圖、推理等分析思維方法在解決圖形問題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學會思考,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幫忙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
 
7、注重溝通知識間的聯絡,幫忙學生建構數學的知識體系。本節課先後溝通了圓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絡,圓與圓柱的聯絡以及圓與扇形的聯絡,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幫忙學生建構了知識的整體性。四、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將德育與數學緊密結合。本節課的最終集中展示了我國在圓的研究中作出卓越貢獻的數學家,用這些數學家勤奮好學,堅持不懈的事蹟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良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文化的魅力。
 
對袁教師這節課的提議:
 
主要是練習學生動筆獨立完成的習題設計較少,不能全面的瞭解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景。第二課時需跟進針對性的評測練習,及時查漏補缺。
 
經過認真的觀課和評課,我自我感覺收穫很大,王莎莎教師的課注重學生已有知識的遷移,學生學習新知識水到渠成,讓人眼前一亮。張麗教師的課注重生活情景的創立,讓學生歡樂學習,課堂氛圍簡便活躍。袁雅輝教師的課注重總結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這些方法讓學生們終生受益。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學習教師們的長處,改善自我的不足,爭取使自我的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讓我的學生在喜歡我的課的基礎上數學成績更進一步。
 
 
 
數學觀課報告 篇3
 
我選擇“教學問題的設計”作為自己的觀察視角,現將觀課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問題設計時考慮到了學生興趣  
 
《有餘數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學習的,在呈現情境圖後,教師提問:你會不會把9個麵包分給4個小朋友?課堂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競相發言,動口動腦,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二、問題設計層層遞進  學生演示完分麵包,老師提問:還有不同的分發嗎?學生演示不同的分發。在學生分完後,老師提問:應該用哪一種運算表示呢?  問題設計有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對於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教師設計一系列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水平,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通過由淺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思維在問題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終達到“能自己跳起來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問題的提問掌握時機  教師在提問設計時,能視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節的不同而不同;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提問方式縱橫交織,多種多樣,採用了多種提問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選擇比較式、填充補續式、追蹤探因式、檢查整理式等。教師在操作過程中能把握提問時機,掌握火候,啟發引導,循循善誘,本課的教學重點得到了落實。  
四、問題的提問注意了對學生回答的處理  提問時注意了對學生回答的處理。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提出問題後,待學生略作思考後,指名學生個別回答。學生答題後,教師又恰當地指名其他學生,引導他們對這一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評價。這樣做有利於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上來。  在問題設計上,胡老師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比如在學生分完麵包列完算式後,老師提問:同學分完了麵包,還有很多的東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寫到草稿紙上?這個問題要求不明確,不具體。
 
 
 
數學觀課報告 篇4
 
王莎莎教師《0的除法》這節課的優點有:
 
1、教學目標完成很好。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瞭解有關0的除法;讓學生能用除法解決--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注重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遷移。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由此出發,讓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本課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了“利用遷移、大膽猜想——自主驗證、深刻建構——學以自用、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教學的匯入方法很新穎。在本次教學中,教師的導課方法很新穎,只是教學只告訴學生0不能做除數,沒有再來研究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他明白了、理解了、自然也就會說了。這個知識點學會了下頭的教學順理成章,不但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並且教學效果十分好。很簡單的一句話,如果學生在不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去重複,去死記硬背,會很困難。
 
對王教師這節課的提議:
 
我認為概念教學必須讓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其含義,這樣學生才會記得更牢固、更深刻。
 
 
 
數學觀課報告 篇3
 
聽了趙xx老師的《乘法的認識》這節課,感覺有很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  
 
1、教師教態自然親切,親和力強。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趙老師在教學中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感到非常親切,聲音也悅耳動聽,在加上肢體語言的輔助,讓學生學得很有味。  
2、情境教學貫穿始終。趙老師本著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熟悉的貝貝遊樂園的場景,從購票、入園到遊戲專案,讓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景中去解決問題、學習數學知識。在練習時,趙老師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3、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趙老師注重讓學生去體會加法算式的多樣性,體會相同加數相加的獨特性,體會到乘法運算的簡約性,為學生架設了從加法到乘法的橋樑。而這種體會都注重了讓學生去發現。  
4、組織教學無痕化。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這就需要老師要強調教學紀律。趙老師在教學中組織教學是非常巧妙的,如:“看誰是個安靜的同學!”,再如“優秀的管理員在哪裡?”,這些話語其實就是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教學正常進行,而讓我們感到沒有刻意進行組織。  
5、注重細節。  趙老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細節,每次寫等號時都是用三角板去畫,寫得認真、標準,這本身對學生就是一個良好的示範,身教勝於言傳。另外,每次活動後,趙老師都讓學生及時整理桌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認識學生到位。  教學乘法的認識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也就是要認識學生。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起點是上好本節課的前提,在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才有了課堂上趙老師情境創設的針對性。  
7、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趙老師特別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引出加數相同時,讓學生去觀察5+1+4+3=13和2+2+2+2=8兩個算式的異同,自然引出加數相同。再如,讓學生去當遊樂園的管理員,讓學生去安排座位,發揮主人翁的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梳理算式時,故意寫錯突出9個3。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在教學乘法算式的名稱時,有學生說到了被乘數,趙老師沒有進行說明。這裡可以說明一下原來是叫被乘數,現在都是乘數。二是在進行課堂總結時,沒有對學習內容進行詳細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