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8篇

提前準備好教案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思路,讓課堂更加有趣,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有趣的事教案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閱。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8篇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螃蟹的構造,增加對螃蟹的感性認識,大膽的畫出螃蟹的形狀。

2、能根據螃蟹的形狀,聯絡生活進行聯想和想象,創造有趣的畫面。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螃蟹圖片、ppt課件、畫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圖片觀察

這是什麼?你看到了螃蟹的什麼?它長得怎樣?你還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地方嗎?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區域性觀察,教師區域性示範。

螃蟹的腳是怎樣的?(身體、眼睛)依次觀察。

你們知道這又什麼嗎?(引出螃蟹的一對大螯)它長的像什麼?

教師區域性示範。

三、幼兒刻畫螃蟹。

如果讓你來畫螃蟹,你會從哪裡開始畫呢?

四、教師轉換角度,啟發幼兒想象。

這個螃蟹現在倒過來,你能把它變成什麼?

五、欣賞作品,拓展幼兒的思維。

你們看,螃蟹變成什麼了?

六、創造作畫。

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你想變什麼就變什麼,看誰的螃蟹變得最神奇!

【教學反思】

1、充分體現幼兒年齡特點組織活動。

在選擇本次活動教材時,我就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題材,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在幼兒的興趣點上,鼓勵幼兒生成自己想創作的東西,豐富幼兒的內心創作激情。

2、較好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幼兒美術教學實踐中發現幼兒學習的動機是從興趣出發,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的動力,就會興致勃勃,專心致志地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東西表現出來。否則,沒有興趣的就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這次活動中,我除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外,又在整個美術活動過程中都注重貫徹興趣性的原則。

3、能夠把握好教師示範的尺度。

發揮幼兒美術活動的自主性,教師必須堅持“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原則。在這次活動中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運用範例,少出完整範例,少做完整示範,但要突出重點,簡介方法。給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創作,多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通過這樣的方法既沒框死幼兒的思維,又給予幼兒一定的幫助,是較可取的。從孩子設計的作品成果看也沒有雷同的現象。

過渡環節自然流暢。過渡環節是最細但也是整個活動是否流暢的重要因素,我能正確處理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蛋,感受蛋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2、體驗蛋的不同,用語言表達發現。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過程:

匯入部分: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紅袋鼠袋子,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貝?

請小朋友摸一摸會有什麼寶貝?(把摸出來的蛋放在塑料杯裡)(幼兒說的`都是雞蛋)

基礎部分:

1、做遊戲,把這些但從大到小排一下

2、這些蛋都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顏色名字形狀

3、知道了形狀,知道了名字,一起看看它們的媽媽出示ppt(有蛋和與之對應的媽媽)

4、(1)有沒有比鵝蛋更大的蛋,鴕鳥蛋哪見過出示鴕鳥蛋(讓幼兒摸摸,敲敲,看看)

(2)有沒有比鵪鶉蛋更小的蛋,蜂鳥蛋,英國博物館像黃豆那麼小

5、蛋開啟有什麼東西(蛋清和蛋黃)

6、哪些吃的裡面有蛋?

出示ppt

結束部分:

回去找找看有哪些東西有蛋

還可以做藝術品(出示ppt)

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幼兒的興致也很高。語言生動,富有親和力,教態很好。活動以實物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從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瞭解蛋的種類。介紹了一些少見的蛋來拓廣幼兒的知識面。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並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2、通過情景遊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瞭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遊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麼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裡。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麼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裡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遊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並說說踩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

2、遊戲重複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裡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並列出圖表。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裡。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裡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裡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為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控、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裡,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探究一次性紙杯的多種玩法。

2.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遊戲。

3.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

一次性紙杯每人6個、獎勵貼、簍子、紙杯玩具、小球。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次性紙杯,引導幼兒看看說說。今天我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看我們小朋友們上課。我們跟他們問聲好!

小朋友們,看,楊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呀?

你在哪裡見過紙杯?

它是用來幹什麼的?

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知道得真多,在家裡我們用紙杯喝水,在肯德基店裡、用紙杯喝可樂、喝果汁。紙杯除了能用來喝水、喝飲料,給我們帶來方便。

紙杯還能製作玩具呢!你們瞧!(欣賞圖片)這是什麼?幼兒說:……哦,是娃娃,再看看這個是什麼呢?是花,看一看,這又是什麼?是水桶。有一個小動物飛來啦,我們來看一看,是什麼?哦,是一隻可愛的小鳥。

紙杯不但可也做出這些漂亮的玩具,它還能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呢!

二、幼兒體驗紙杯的多種玩法。

1.你們看,紙杯可以向上拋著玩,我想請我們小朋友動動你們的小腦筋想一想,還可以怎麼玩?

(頂、託、拋、投、跳、夾、滾)

引導幼兒自由嘗試各種玩法。

小結:寶寶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玩法,?

2.帶領幼兒體驗一個紙杯的玩法。

(1)頂紙杯:將紙杯扣在頭上,兩手伸平,保持平衡慢慢走。

“小紙杯頭上戴,變成小帽頂起來。”(找小朋友到前面比賽)

(2)投擲紙杯:右手拿紙杯,從場地一端投向另一端。

“紙杯舉上肩,用力向前投。”

(3)過小河:將紙杯六個一組擺兩排,幼兒跳過小河。

“小紙杯兩排擺,變出兩條小河來。”

“這兩條小河比較寬,小朋友們能跳過去嗎?”

“好,跳的時候要注意兩腳並緊一起跳過去,來,開始。

(4)帶領幼兒集體體驗一個紙杯的玩法。

紙杯傳球::幼兒拿紙杯站成二列縱隊,一個一個用紙杯傳球。

現在,楊老師就要跟我們小朋友玩一個有趣的遊戲。”看!老師的手裡拿了一個什麼?現在,我們就用紙杯來傳球。小朋友們,我們可以請幾位家長一起參加遊戲好嗎?注意傳球時,兩隻手拿紙杯,小腳儘量不動,把自己紙杯裡的球傳到你後面小朋友的紙杯裡,不要掉到地上。如果掉下去了,拿起來,繼續傳。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小朋友太棒了。鼓勵一下自己,加油!現在我們的紙杯寶寶要休息一下了,請我們小朋友們把紙杯放在腳下。

(5)用紙杯搭塔。

剛剛我們小朋友和紙杯做了遊戲。楊老師還可以用許多紙杯來搭寶塔呢?”你們看,

“紙杯口,向下擺,3個一齊排起來;上面兩個放中間;最後一個再上來。”

看,一座寶塔,搭好了!

我們小朋友每人手上有一個紙杯,我們每組小朋友合作,用更多的紙杯搭一座更大更高的寶塔!下面放4個或5個試一試。”現在我們小朋友回到座位上試一試。

“紙杯玩累了,請你以最快的速度將它們套在一起,放到小盤裡。”

三、探索新的玩法

紙杯不但可以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紙杯還可以做紙杯娃娃、做花籃,有好多的用處呢!以後,小朋友家裡用過紙杯後不要扔掉,我們可以帶到幼兒園一起製作成玩具放到我們的區域遊戲。好了,請小朋友們把紙杯送回家吧!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6

設計意圖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網上拜讀了《蚯蚓的日記》這一繪本,被書中小蚯蚓俏皮的形象、本真的個性、執著的勇氣深深吸引並打動,透過那一頁頁惟妙惟肖的圖畫和幽默風趣的語言,我彷彿看到了蚯蚓世界以外的一個個活生生的正在經歷著成長的孩子。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孩子們從中感受一種堅定執著、積極向上的正氣,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好壞,培植對生活充滿信心的良好情感。

活動目標

1.閱讀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視角里的世界。

2.會選擇一篇日記重點閱讀,用記錄、交流等方式表達對畫面的理解。

3.初步分辨是非好壞,體會幽默詼諧的畫面帶來的樂趣與感動。

活動準備

課前瞭解有關蚯蚓的知識;《蚯蚓的日記》電子版大圖書(ppt,網上直接下載);《蚯蚓的日記》大圖書分頁佈置在教室四周(網上下載,列印塗色);幼兒人手一份紙筆(紙片剪成小雞心形狀);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分享對蚯蚓的已有經驗

師:你知道蚯蚓嗎?把你瞭解的關於蚯蚓的知識來和大家說一說!

二、播放電子大圖書,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1.觀看電子大圖書,記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記。

師:有一條小蚯蚓,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自己看到的、經歷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他會記錄哪些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蚯蚓的日記》吧!注意一邊看,一邊聽,一邊記下一篇你覺得最有趣的日記!

2.通過提問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你覺得哪一篇日記最有趣?記錄了一件什麼事?

三、分散閱讀,用記錄、討論、交流等方式幫助幼兒歸納並理解

1.猜測蚯蚓記錄日記時的心情。

師:蚯蚓的日記有趣又精彩,那你覺得蚯蚓在記錄每一篇日記的時候心情都一樣嗎?有些什麼樣的心情?(高興、得意、難過、傷心、害怕、沮喪、擔心……)

2.幼兒分散閱讀,選擇一篇自己喜歡的日記重點閱讀並做好記錄。

師:日記裡到底記錄了哪些高興、得意的事,哪些難過、傷心的事呢?請大家仔細去看一看、讀一讀、找一找,並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一篇你最喜歡的日記。

3.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怎樣記錄才能讓自己或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記的,記錄的是哪一篇日記呢?(引導幼兒討論在記錄時用最簡便的方法:即記錄日記的日期,記下自己的姓名或學號、標記等)

4.出示記錄統計表,彙總閱讀後記錄的情況。

師:我們用表情符號(微笑、難過)分別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閱讀記錄的那篇日記是蚯蚓開心的事還是難過的事,就貼到相應的表情符號後面。

5.分享交流各自的記錄,師幼共同分類歸納蚯蚓在不同心情時記錄的不同的事。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記錄的喜歡的日記是哪一篇?說說為什麼喜歡?它是蚯蚓高興的事還是難過的事?

四、深化理解,初步分辨是非好壞

1.尋找蚯蚓日記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和需要我們提醒他改進的地方。

師:在蚯蚓的那麼多高興和難過的日記中,你覺得哪些地方他做得很棒,讓我們感動並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地方還有些小問題或小缺點,需要我們提醒他改進?

2.記錄統計表上增添符號“大拇指、問號”,分別表示“值得我們學習、有問題需要改進”,請幼兒分辨是非,將先前彙總的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匹配。

3.出示最後一篇日記,組織幼兒討論。

師:“作為一條蚯蚓,也有不好過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很小,有時大家甚至忘了我們在這裡……”小蚯蚓有擔心的事嗎?擔心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保護他們?

五、延伸活動

1.區角活動:將圖畫書放到圖書區,引導幼兒進一步閱讀書的前後環襯中一張張有意義的相片,觀察小蚯蚓使用的桌椅、如何握筆等可愛的形象,加深幼兒閱讀的興趣,深入理解體會《蚯蚓的日記》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思考。

2.遊戲活動:會用手偶在表演區中表演《蚯蚓的日記》故事情節。

3.家園共育:繼續閱讀《蚯蚓的日記》,在家長的指導下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大自然中對人類有益的小動物;在家長的指導下嘗試將自己每天或每週有意義的事用圖文的方式記錄成日記。

活動反思

?蚯蚓的日記》是一本容量比較大、有一定閱讀難度的圖畫書,如何在短短的三十分鐘裡把最有價值的東西挖掘出來,讓幼兒饒有興趣地去理解,我一改以往人手一本或兩人合看一本圖畫書的做法,將閱讀的難點進行分化分解,從電子圖畫書的閱讀“記下一篇你覺得最有趣的日記”到教室四周分頁圖畫書的閱讀“記錄下一篇你最喜歡的日記”,讓幼兒有重點地圍繞一篇日記進行閱讀,然後再各自分享交流,輕鬆地達到了互通訊息、整體理解的目標。同時,此繪本蘊含的教育意義深刻,我巧妙地採用記錄的形式,用四個符號標記統攬整個故事脈絡,以蚯蚓記日記時的心情為切入口,從區分開心、難過的日記開始,逐步過渡到“值得我們學習和需要幫助改進”的環節,深化了幼兒的認知和理解,凸顯了教材的教育價值,效果良好。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7

一、 動中辨左右

師生共同玩指鼻子眼的遊戲,然後交流自己的感受或發現的問題。

師總結:是啊,要做好這個遊戲就要先分清左右。你是怎樣分辨左右的?誰有好辦介紹給大家。

生1:我吃飯時用右手拿筷子,用左手拿碗。

師:他說的對不對呢?你們做做吃飯的動作。

學生興致勃勃地做拿碗吃飯地動作,並和周圍的同學交流哪是左手哪是右手。

生2:我寫字時用右手拿筆,左手按住練習本。

不等老師說,學生已經自己做寫字的動作並交流起來。

生3:早晨刷牙的時候,我用左手拿牙杯,右手拿牙刷。

學生又自發的動起來。

生4:媽媽做飯時用右手拿鏟子,左手拿鍋。

學生笑著完成炒菜的動作。

生5:我切菜時,用左手按住菜,右手拿刀切菜。

師:這麼小的年紀就會幫媽媽切菜了,你真了不起。

……

反思:

多麼精彩的回答啊!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行為無不是在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與交流中流露出來的。課前我就想過辨別左右方位,單靠教師認真講解和學生記憶是學不好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主動學習,但沒想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如此豐富,他們辨別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樣。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原有經驗為基礎,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才是有效的學習。

二、 找朋友

師:身體上的好朋友都找到了,現在看看自己周圍,你前後左右的好朋友是誰,誰願意向同學們介紹你的好朋友,介紹到誰,誰就站起來和你的好朋友握握手。

生:我左面是樂琪,(倆人很新奇的握手)右面是凱汐,(倆人很高興的握手)前面是小涵(兩人握手)

學生向後看了看,後面是聽課的老師,猶豫了一下,沒有說話。

師:後面呢?後面是誰?

生:是老師。

師:想不想和老師交朋友?

生:想。

師:那就大膽的過去和老師握握手。

學生走到老師面前大方的和老師握手,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生非常激動。

師:交了個大朋友,高興嗎?

生(很自豪):高興。

反思:

當學生看著後面的`老師欲言又止時,我知道學生想去和他不熟悉的大人打招呼,但他畢竟只是一年級的小孩子,還不敢主動去和陌生的人打招呼。老師及時的鼓勵和聽課老師的熱情使學生勇敢的伸出手,那一刻學生變了,由原來的侷促不安變為自信十足。我慶幸自己及時的鼓勵,感謝聽課老師的熱情,為學生的改變而高興。但我也感到不安。當學生握手回來驕傲的說他很高興時,我聽見下面有幾個學生在小聲說“我也想交大朋友”。我心裡猶豫了一下,現在改變的是一人,只需我的一句話,改變的將是五十多個人:可是五十多個學生都下去交朋友課堂上會是什麼樣?課還能繼續嗎?轉念之間課繼續下去。最後課順利上完了,可是那幾個學生的話卻一直困擾著我,它警示我,教書育人要摒棄浮華,踏踏實實,切實為學生著想。

三、 動中玩左右

師:下面的跳房子游戲更有趣,想玩嗎?(想)那我們就要先動手搭房子。同學們看,(如下圖,六隻小動物頭像排成一排)只要你能說出一隻小動物在誰的左邊或右邊就可為你們小組爭取到搭房子的材料。

生1:小馬在小鹿的左邊。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位同學就位你們小組爭取到一份材料。

生2:小狗在小羊的左邊,小狗在小鹿的右邊。

師:同意嗎?

生:同意。

生3:不同意。

其餘學生笑。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

生3:我覺得小狗和我們是面對面的,所以它們的左右應該和我們相反。

師:哦,剛才這位同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的,而你是從小動物的角度看的,是嗎?同學們,你們認為他的想法有沒有道理?

生:有道理。

師:是啊,他說的也對。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多棒啊!我們為他的精彩發言鼓掌!這兩個同學說得都有道理,都可以為你們小組爭取到一份材料。

師:剛才笑他的同學,你們現在有什麼想法?(學生低下了頭)當別人的意見和你不同時先要虛心的聽聽他的想法,交流一下,嘲笑別人是不對的。

反思:

當第三位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時,我也像其餘學生一樣以為他說錯了,但教師的基本素質告訴我,不能武斷的讓學生遵從自己的意見,要聽聽他們的想法,於是就有了他的精彩發言。克魯普斯卡婭曾說過“不要把兒童培養成奴隸,而要培養成自由的公民……那種不尊重兒童個性的教師,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從這位學生身上我看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我看到了課改的成績,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教育的理想在於發展學生先天的個性,培養獨特的見解和首創精神。我們老師不僅是紅燭,也是明燈,我們應在新課改的機遇與挑戰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

有趣的事教案反思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瞭解水的用途。

3、激發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懂得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臉盆6個、玩水工具若干、玻璃杯若干、糖若干、奶、錄音機、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幼兒自由玩水,體驗水的玩法。談話活動———————水可以怎麼玩?

二、簡單介紹水的三態

冬天很冷水會結冰是水的固態,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態,開水冒的氣是水的氣態,那麼水像魔術師一樣一會變成冰塊,一會變成雨水,一會又變成氣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們想多瞭解水嗎?好那我們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質

1、猜一猜,各是什麼?實驗:分別出示1號杯水、2號杯奶,讓幼兒猜一猜,看一看,通過觀察比較明白水是沒有顏色的,而奶是白色。

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

2、嘗一嘗,各是什麼味道?

實驗:讓幼兒聞聞、嚐嚐1號杯內的水,說說水是什麼味道?然後再來聞一聞、嘗一嘗2號杯內的奶,說說奶是什麼味道?在幼兒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小結:水是沒有味道的。

3、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實驗:把兩塊糖分別放入1號杯與2號杯中,讓幼兒觀察比較你看見了什麼?為什麼?

最後得出結論:水是透明的。

4、抓一抓,你知道了什麼?

實驗:用飲料瓶製作一個水槽,下面接一個杯子或者一個盆,讓幼兒觀察水是怎麼進了下面的杯子或盆裡的,幼兒就會說出是流進去的,從而得出水是流動的。最後得出結論:水是流動的。

四、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水。

老師小結了水的性質後,問孩子們:“水能用來幹什麼呢?”讓幼兒互相討論後回答,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水可以洗臉、洗頭、洗腳、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滅火、灌溉農田、發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約用水。

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時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真正做到節約用水。

師問幼兒:“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呢?那以後應該怎樣節約用水呢?”幼兒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總結。

五、做律動《水龍頭不哭了》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區域裡繼續探究水的其它特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再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總結水的性質。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通過猜一猜、嘗一嘗、看一看、抓一抓,去觀察、發現、思考。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發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沒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讓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的進步,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後一個環節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於觀察,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為理念,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現有知識,給幼兒創設應有的環境和氛圍,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提高創造性思維。這樣孩子們就會有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