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語言課教案反思優質7篇

教案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教案需要根據教材的更新進行調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語言課教案反思優質7篇,供大家參考。

語言課教案反思優質7篇

語言課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現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自己製造風;

2、瞭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周圍事物和現象,在探究的過程中細心、專心,並以客觀的態度發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6、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並著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事先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請家長予以配和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如圖)

微風 大風 看 感受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臉與生氣的臉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興趣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春遊了,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幼兒發言)

教師:誰說的好?為什麼?他們說了哪些內容?(幼兒回答)

二、感受發現風的大小

教師:在關於風的記錄裡,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討論)

風級說明了什麼?(風有大小,風力也不同)

這兩天是幾級風?(幼兒回答)風級小的是微風,級數大是大風

在微風和大風裡,你都會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幼兒發言)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後再分類

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教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究判斷風的方向

教師:今天是北風,你是怎麼知道的?(幼兒到戶外觀察、感受)

教師:你是怎麼用自己的方法來判斷風向的?(幼兒發言)

風有方向,風的方向叫風向

四、嘗試製造風的方法

教師:風能和我們做遊戲?誰有好辦法讓活動室裡有風?

(幼兒動手操作產生風的方法)

五、討論風的利弊

教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麼?(幼兒討論)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收集有關風的資料,瞭解各種各樣的風。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我設計的這節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於環節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鬆口吹到幼兒的頭髮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活動就這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選擇材料製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後,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語言課教案反思篇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感受媽媽給予的愛,樂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孩子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的情感。

3、讓幼兒通過朗誦,瞭解母親的辛勞和慈母之愛。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二、活動準備:

古詩《遊子吟》視訊、《動物界母愛》視訊、幼兒舊衣服、針、線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提問的方式,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

1、師生演唱歌曲,引發幼兒的情感

(1)師:你們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嗎?(師生共同演唱這首歌)

(2)師:唱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麼?(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師:你們知道世界上哪種愛是最偉大的嗎?引導幼兒說出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無論古時候的人,還是現在的人,都愛自己的母親,都在歌頌母愛的偉大,上節課我們也學習了唐代大詩人孟郊寫的一首關於母親的詩《遊子吟》,我們一起來複習一遍。

二、通過觀看視訊,深刻理解古詩

1、師:今天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個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呢

2、邊觀看視訊邊講故事: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人們都睡著了,但是有一位媽媽還在為她的孩子縫補衣服,因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學習了。媽媽邊縫邊想:兒子這次去學習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慢慢地,天亮了,媽媽終於把衣服縫製好了。孩子要走了,媽媽親手幫孩子披上衣服,並叮囑孩子要早點回家。兒子也捨不得媽媽,他含著淚說:"媽媽,我會早點回家的,您放心吧。"

3、提出問題: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你覺得孟郊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她愛不愛自己的孩子?

4、總結:母親對子女的愛是最神聖而無私的,我們再次有感情的朗誦古詩《遊子吟》,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

5、玩古詩接龍遊戲,朗誦古詩一遍

三、播放視訊《媽媽的話》,感受母愛。

師:其實,你們的媽媽也很愛你們,她還有話想對你們說,想不想聽聽?

四、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學會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

師:媽媽很愛你是嗎?那你們有沒有話想對媽媽說?我們也把自己想說的話拍下來給媽媽看好嗎?

五、有感情的表演古詩

師:既然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想不想把媽媽對我們的愛用這首古詩的形式來表演一下呢?那你想怎樣表演?女孩子扮演媽媽,男孩子扮演孩子,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再進行分角色表演。

六、延伸活動

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表演的非常投入,也非常棒,把母子之間的深深的、依依不捨情義都表達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為自己鼓個掌,表揚一下自己吧!其實不僅我們人類有偉大的母愛,在動物界一樣也有無私的母愛,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那我們一起來觀看一下吧,看看小動物們是怎麼傳遞暖暖的愛的。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遊子吟》,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國小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後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古詩《遊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情感,誦讀《遊子吟》,然後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後怎樣報達母親。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於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於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語言課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能夠用表演、繪畫等形式表達自己欣賞詩歌的快樂感受。

3、能夠聯絡生活,理解什麼是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幅,舒緩的輕音樂磁帶《快樂的小屋》詩歌磁帶

2、教師繪製一幅森林的背景圖,並將詩歌中的角色:小朋友、小屋、螢火蟲、小蜘蛛、小麻雀、紡織娘、蛐蛐和小螞蟻製作成可以貼上的卡片。

3、小朋友、螢火蟲、小麻雀、小螞蟻的頭飾各一個,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教師營造溫馨、舒適的氛圍,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1)教師出示森林的背景圖,播放輕音樂,請幼兒說一說:森林是什麼樣的?你們喜歡森林嗎?為什麼?

(2)教師在背景圖上貼上小朋友和小屋的卡片,請幼兒想象並展開交流:小朋友們用鵝卵石搭了一間小屋,你們說小屋會是什麼樣子的?會有哪些小動物來裝扮小屋?

2、請幼兒欣賞、理解詩歌。

(1)請幼兒聽錄音欣賞詩歌。

(2)教師邊操作角色卡片邊引導幼兒回憶詩歌內容,並用詩歌中的語言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裝扮小屋?它們是怎麼做的?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小屋?它快樂嗎?為什麼快樂?

(3)看掛圖再次欣賞詩歌,請幼兒閉上眼睛邊聽想象快樂的小屋。

(4)請幼兒隨音樂一起朗誦詩歌。

(5)教師提供三種操作材料,請幼兒分成三組自由選擇一種方式,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可以戴頭飾進行表演,可操作角色卡片進行講述,可用彩筆進行繪畫。

3、請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快樂,感受助別人的樂趣。

(1)請幼兒看掛圖、聽音樂展開想象:快樂的小屋裡還會發生哪些快樂的事情?如果是你,你會邀請哪些小動物來做客?為什麼?你會怎樣招待這些小動物?

(2)請幼兒相互交流: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是快樂的,我們做什麼事情,可以讓同伴、爸爸媽媽感到快樂。

語言課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助人與受助的快樂;能夠大膽、自信的在眾人面前進行表達。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討論,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求異思維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3、理解故事內容,積極開展想象,進行故事仿編和新車設計;識字:計程車、司機、猴、滿意。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汽車圖片、教具:計程車、小熊、方向盤等,創設立體森林背景。

活動過程:

(一)問題匯入:

提問幼兒: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用處的車?出示教具“計程車”引導幼兒觀察後提問:這輛計程車的司機是誰?引導幼兒大膽猜想小猴計程車的特別之處,並積極發言。

(二)展開:

1、講述故事,加深理解。

教師操作教具,講述故事,穿插提問:a小猴發現蛋寶寶和小熊遇到什麼困難?如果你是小猴你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請小朋友積極想辦法。b小朋友聽故事裡的小猴是怎樣做的。乘客對小猴設計的計程車是否“滿意”,為什麼?你們喜歡小猴和它的計程車嗎?是否也“滿意”?

2、大膽想象仿編故事。

引發仿編興趣:小猴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森林裡的小動物都來坐它的計程車。

提問:長頸鹿和小刺蝟遇到了什麼困難?小猴是怎樣解決的?森林裡還有誰也乘坐小猴的計程車?他們可能遇到什麼困難?小猴能解決嗎?我們也幫小猴想想讓所有的小動物都能順利的乘坐計程車。

3、展開討論,分組競賽。

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汽車圖片,引導各組幼兒展開積極討論,為汽車加工出主意,進行比賽。

4、創設情景,引出主題。

教師:告訴小朋友小猴子得獎了,是一枚勞動獎章,你們知道它為什麼能得到勞動獎章嗎?大家喜歡小猴子嗎?你認為還有那些人能得到勞動獎章?為什麼?如果沒有從事次工作的人會出現什麼情況?

教師小結,引出主題:只要你盡心盡力開動腦筋,多想辦法,為他人著想,辛勤的付出,就會像小猴一樣,成為一名受歡迎的人。

(三)結束:

幼兒集體遊戲:開汽車

活動反思:

?小猴的計程車》故事講述了小猴開著一輛普通的計程車,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它以故事情節為線索,以開放性、假設性提問為中介,以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求異,自主表達,鼓勵幼兒嘗試續編故事情節的教學活動。

語言課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ppt《好餓的小蛇》

2.小蛇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圖、小樹草地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它是誰?

2.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 觀察猜測,積累感知。

1.感知圓形

(1)肚子餓的小蛇也想找東西吃,我們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麼?

(2)好餓的小蛇吃了蘋果後,肚子變什麼樣了?為什麼?

(3)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圓圓的蘋果,肚子就變圓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吃了什麼東西?它的肚子為什麼會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飯糰,肚子就變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為什麼會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變成了正方形。

4. 感知彎彎的形狀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為什麼會變成彎彎的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彎彎的?

(3)小結:原來有些東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點,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彎彎的東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過的西瓜哦…

(三)操作體驗,鞏固提升。

1. 觀察比較。

(1)出示貼上在紙板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小蛇的朋友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進行觀察。

小結:原來小蛇朋友頭上戴的帽子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圓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 請一幼兒示範。

(1)請你幫這條小蛇去找一樣它喜歡吃的東西好嗎?

(2)你的小蛇吃了什麼呀?為什麼要給它吃一個圓圓的蛋糕呀?

3. 集體操作。

(1)提出要求:幫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

(2)幼兒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積累經驗。

1.分享交流:你給小蛇吃的是什麼呀?為什麼?

2.遊戲“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結:小朋友們都幫助小蛇朋友們找到了它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圓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圓形房子裡,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裡,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裡。小蛇朋友們好開心哦,它們說:“謝謝小朋友,請小朋友們到我的家裡玩玩吧。”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語言課教案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春天的特徵,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的美。

2、能大膽、清楚的表達對春天的感受,嘗試簡單的描述春天特徵,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感受詩歌中優美的意境,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

活動重點:能大膽清楚的表達對春天的感受。

活動難點:豐富詞彙,用語言、動作、表情表現。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觀察過春天,對春天的特徵有一定的瞭解。

2、鋼琴曲《多瑙河之波》磁帶、《春天在哪裡》歌曲磁帶、收錄機。

3:詩配樂《春天的祕密》。

4、每組一張大的圖畫紙,繪畫用的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1、"春天多美啊,讓我們一起去找春天"。幼兒在《春天在哪裡》的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

2、老師帶來了春天的祕密,你們想知道嗎?請你們看一看、聽一聽、找一找春天的祕密。(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小河嘩嘩流水聲……)春天會有哪些祕密?

3、提問:誰聽到了我帶來的祕密?(幼兒講述)是什麼祕密?

4、討論:春天美嗎?美在哪兒?(用語言描述自己對春天特徵的認識)

二、欣賞詩歌感受理解

(一)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幼兒第一次完整欣賞;

欣賞後老師提問:春天在哪裡?都是誰告訴你的?

(二)播放錄音,幼兒第二次完整欣賞;

欣賞後老師提問:它們是怎樣告訴你們春天的祕密的?

(三)分段欣賞詩歌,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分段朗誦,逐段引導幼兒學說詩歌中優美的語句,並逐步出示投影圖片讓幼兒觀察。

(1)欣賞第一段,理解春天來了,冰雪融化了。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河裡的冰怎麼樣了?(冰融化了)河水是怎樣流的?(淅瀝淅瀝)說了什麼話?怎麼說的?為什麼要小聲?(因為是祕密)我們一起來學學。

(2)欣賞第二段,春天來了,理解柳樹發芽了。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垂柳有什麼變化?(換上了嫩綠的新裝)春天還有什麼也是嫩綠色的?春風一吹,垂柳在微風中會怎麼樣?(輕輕地飄揚)老師當春風,你們當垂柳好嗎?(師生邊朗誦邊表演)

(3)欣賞第三段,春天來了,桃花開放。

桃花是怎樣告訴我們春天的祕密的?(紅花臉,抿著小嘴)怎樣說的?(微笑著說)師生一起學抿嘴微笑的樣子。

(4)欣賞第四段,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春天來了,誰飛來了?剛才詩歌裡怎麼描述燕子的?(燕子飛翔在蔚藍的天空)怎麼叫的?(啁啾啁啾地叫著)也是怎樣說的?(小聲地)我們一邊學燕子,一邊學說:春天來了,春天在這兒。

(5)欣賞第五段,春天來了,麥苗發芽了。

春天來了,麥苗是什麼顏色的?(綠油油的)麥苗從什麼地方怎麼往上鑽的?(使勁地從泥土裡往上鑽)我們一起學學看。

(6)欣賞第二段,春天來了,農民伯伯忙著播種。

春天農民伯伯在忙著幹什麼?(播種)拖拉機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轟隆轟隆)拖拉機也是小聲地說得嗎?怎麼說的?(嚷)農民伯伯忙著播種,拖拉機也在幹活,它很興奮,急著想把春天來了的好訊息告訴很多人,因為聲音很大,我們叫"嚷"(幼兒學念)

三、分組操作表現表達

1、在大一班裡,還有許多春天的祕密,你們找一找、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演一演。

(1)聽配樂詩《春天的祕密》:仔細傾聽,並操作圖片,輕聲跟念,並將自己想到的優美句子編進詩歌裡,幼教師記錄下來。

(2)模仿詩歌中動作,並將自己想到的優美動作編進詩歌裡,教師拍照記錄下來。

(3)仿編《春天的祕密》:鼓勵幼兒運用各種動、植物、風景等圖片材料對詩歌的結構進行大膽仿編,教師提示每一段都有的重複句子不編。

(4)繪畫《春天的祕密》:使用繪畫材料,運用觀察和想象創造性地畫出春天的不同祕密。

(5)表演《春天的祕密》:選擇頭飾、服飾等,進行對詩歌中的角色和場景的創編表演。

四、展示分享參與評價

1、與同伴合作進行展示、體驗、操作的分享。

2、與同伴自評、互評詩歌欣賞活動的發現、喜悅。

五、擴充套件延伸

1、春天還有很多祕密,在哪裡?想一想,找一找。把春天的祕密告訴爸爸、媽媽、同伴和老師。

2、跟隨《春天在哪裡》音樂表演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春天來了,萬物都有了性的變化,河裡的冰融化了,柳樹的葉子綠了,桃花兒紅了,春天還是一個播種的季節,農民伯伯開始播種了。這些都吸引了幼兒的目光。結合當前春天的季節,我開展了本節活動《春天的祕密》。

活動目標要求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能瞭解詩歌的內容,從而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續編詩歌,學習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發現的春天的祕密。

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拍了許多相關的照片,並在網上下載了大量的圖片繪製圖片供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欣賞,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內容。教師將詩歌內容的圖片一課件的形式一張一張展現給幼兒欣賞,讓幼兒更快的理解了詩歌的內容,還為續編詩歌的環節做了鋪墊。通過教師的充分準備,幼兒對春天的景象非常感興趣,所以能大膽地對自己知道知識進行描述。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只是活動的時間把控不夠好,但幼兒在最後的續編環節,表現得非常投入,師生間的互動效果非常好。

語言課教案反思篇7

設計思路:

?好餓的小蛇》故事內容簡單,畫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咕嘟"的反覆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著孩子,適合小班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幼兒的觀察、想象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想象小蛇身體變化的模樣,並支援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幽默有趣的情節,體驗遊戲的快樂。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準備:故事ppt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出示小蛇圖片引出主題過渡語:小朋友,今天陳老師帶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有一個小動物它也跟著我來了,它想講故事給你們聽。

重點提問:看看它可能會是誰呀?

小結:它說它是一條小蛇。小蛇的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黃黑相間的斑紋。【設計意圖:激發幼兒對小蛇的興趣,引導幼兒關注小蛇長長身體的外貌特徵,並對小蛇產生興趣,從而引出故事。】

二、觀察理解畫面:激發幼兒想象過渡語:小蛇扭著扭著,他覺得肚子有點餓啦,於是呀小蛇來到一片果園。果園裡面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水果吧!

重點提問:果園裡可能有些什麼水果給小蛇吃呢?

小結:果園裡有好多的香蕉、蘋果、橘子、草莓、菠蘿、西瓜、桃子、梨、櫻桃子,都是小蛇愛吃的水果。【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問題引起幼兒對各類水果的回憶,鞏固幼兒的已有經驗,併為下面吃水果做鋪墊。】

1、吃蘋果

(1)教師講述故事重點提問:吃了一個蘋果後,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麼樣?

小結:吃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後,小蛇的肚子變了,變得像球、瓶蓋、輪子一樣,圓圓的、真可愛。

(2)出示吃了三個蘋果的圖片(一串)重點提問:吃了三個蘋果後的小蛇肚子變成了什麼樣?

小結:小蛇吃了三個蘋果後變得像毛毛蟲、蝴蝶結、糖葫蘆一樣。【設計意圖:小蛇吃了蘋果後肚子發生了變化,變的圓圓的,非常的可愛,幼兒對此非常的感興趣,讓幼兒對這個圖形進行聯想,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2、吃香蕉

(1)重點提問:猜猜小蛇吃了什麼肚子才變成這樣的?吃了一根香蕉的小蛇肚子像什麼?

小結:吃了根彎彎的香蕉後,小蛇的肚子又變了,變得像小船、月亮、橘子瓣兒一樣彎彎的!

(2)出示吃了二根香蕉的圖片(平面、對稱)重點提問:吃了根香蕉的小蛇肚子像什麼?

小結:吃了兩根彎彎的香蕉後,小蛇的肚子變了,變得像蝴蝶、蜜蜂、蜻蜓一樣,這真是一條神奇的小蛇,你看,它吃了什麼東西,肚子就會變成什麼樣。【設計意圖:小蛇吃了香蕉後肚子變的彎彎的,非常的有趣,幼兒對此非常的感興趣,讓幼兒對這個圖形進行聯想,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遊戲:模仿小蛇吃水果要求:1、幼兒模仿小蛇扭動,發出啊嗚、咕嘟的聲音吃水果2、吃好水果後變一變,看誰變得像3、音樂結束回到座位4、分享交流小結:你們都是一群神奇的小蛇,吃了蘋果後,身體就變得大大的圓圓的,吃了香蕉後身體就變得彎彎的。【設計意圖:通過遊戲讓幼兒用身體表現小蛇吃完水果後的變化,讓幼兒自己感受小蛇身體的變化,同時,動靜結合的學習方式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方式。】

三、活動延伸

重點提問:小蛇為什麼吃了那麼多的水果呢?它的身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還有哪些動物的身體部位是長長的?

小結:大自然裡還有很多動物——脖子長長的長頸鹿、鼻子長長的大象、尾巴長長的小猴和小蛇一樣都是長長的動物朋友。【設計意圖:留有懸念,讓幼兒在生活中繼續探索身體部位是長長的動物朋友,讓活動延伸到幼兒的生活】

活動反思:

亮點

1、從活動現場看,整個活動氛圍溫馨、活躍,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儘可能多的讓幼兒模仿幼兒說出來的東西,幼兒的興趣很高。

2、從幼兒表現看,幼兒都很樂意表達,尤其是在說小蛇的肚子像什麼時?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很願意去表達。

3、從師幼互動看,活動中老師積極與幼兒互動,做到了面向全體幼兒,關注每一位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

不足:

1、教師的迴應沒有提升,大部分是在重複幼兒的話,沒有進行總結、提煉。

2、在遊戲環節缺少提升,可以在幼兒猜測時追問他們"為什麼是xx"讓幼兒對形狀有進一步的認識。

3、目標的定位有點寬泛,建議修改的更具體一點。

標籤:教案 反思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