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推薦7篇

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教學計劃才是有價值的,一份有意義的教學計劃是能夠提升我們教學能力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推薦7篇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篇1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國小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國小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本冊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做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四、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五、各單元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和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5、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七、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篇2

一、基本情況

我們三年級(3)班學生一共有39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多數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在進一步培優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後進生的培養。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除法、認數、千克與克、加和減、24時記時法、長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及認識分數。

1.除法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表內除法和簡單的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2.認數是在學生認識1000以內的數並能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教學認識10000以內的數。

3.千克和克先教學千克的認識,再教學克的認識,然後安排了一個練習,鞏固對千克和克的認識。最後還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

4.加和減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正確筆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及相應減法。

5.24時記時法主要有兩部分:認識24時記時法和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6.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教學各自的特徵、周長的含義及計算。

7.乘法內容主要包括: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兩步連乘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8.觀察物體主要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物體。

9.統計與可能性主要讓學生會畫“正”字記錄資料,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認識分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聯絡實際生活的需要認識簡單的分數,通過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分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認識“萬”,知道10個一千是一萬,瞭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10000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分母不超過10),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援下能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在現實的生活情境裡感受並認識千克和克,通過動手實踐知道1千克=1000克。

瞭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正方形的邊長。

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相應的物體。

統計與概率:

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蒐集、整理資料,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

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計數器上表示數→分析數的組成→探索數的讀法與寫法→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學習萬以內數的過程,以及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並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過程,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在探索口算、筆算和估算方法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發展抽象思維。

在觀察常用物體並把幾何體與其相應檢視進行轉換的過程中,在通過折、量、比,探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中,在動手圍、量、畫、算平面圖形周長的活動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拋小正方體等活動中,經歷分類收集資訊、整理資料,用資料描述現象以及判斷可能性大小等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簡單的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

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資訊,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具有主動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逐步積累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經常與同學共同開展學習活動,經常與同學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初步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簡單地反思、評價自己的學習活動。

4.情感與態度方面。

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經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克服學習中的一些困難,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通過教科書裡的“你知道嗎”欄目以及報刊書籍、電視廣播和網路等多種資源,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初步感受到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在教科書和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習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四,教學措施

1、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學生自己能學懂的知識,儘可能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練習。

2、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滲透一些函式、集合、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4、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儘量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5、教學中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背景出發,讓學生主動探究解題方法。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義的例題和形式多種多樣的練習題及數學遊戲。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都來自於農村,父母外出打工,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的家長沒時間管教,再加上六年級的孩子正處於青春萌動期,個別大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產生了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所以在教育教學上存在很大的難度。

經過一學期的時間,我對學生的性格特徵以及各方面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多數學生思維較為活躍,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上課聽課認真,學習態度端正,能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女生都比較乖巧,上課認真聽講。但是,部分學生的自制能力還不夠強,需要加強培養他們的自制能力。在男同學中,有幾位學生上課喜歡交頭接耳,如:劉世濤、劉豐瑞、曹森琳、於志彭等,有幾個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如:李愛春、謝韻山、黃佳凝等。有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顯得有些吃力,如:王鈺梅家離學校較遠,家長基本沒有教育,學習很吃力,再加上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上馬馬虎虎,所以成績很差。潘金聖上課精力不集中,愛搞小動作。

從上學期的期末檢測成績來看,學生掌握了較為完整的數學知識,不管是對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平面圖形的知識及周長面積的計算、基本的方位知識、初步的統計意識、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的積累。更為重要的是五年級的學習,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同時學生也要掌握不少數學思想方法,積累不少數學活動的經驗。大部分學生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較紮實,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著很大問題:對基礎知識、概念、理念缺乏深刻理解,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稍複雜的問題,創新能力略顯不足,思維的靈敏性、多樣性、深刻性有待提升。從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來看,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上課聽到的知識,課後又不會運用,作業的正確率低。

針對以上情況,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的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後進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等;優等生的指導方面,力求使他們樂學,願學,整體學習成績有一個新的提高。

爭取這個學期採取有效手段提高學生成績,希望在本期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所進步。

二、教學內容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內容:扇形統計圖、圓柱和圓錐、解決問題的策略、比例、確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國小六年來所學數學內容的總複習。本冊教材的這些內容是在前幾冊的基礎上按照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任務安排的,著重使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掌握它們的體積等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形成統計的觀念,掌握用扇形統計圖表示資料整理結果的方法,提高依據統計資料的分析、預測、判斷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認識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然後把國小數學的主要內容加以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新的教學內容與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本冊教材中的圓柱和圓錐、比例都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首先,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掌握圓柱和圓錐的一些計算,既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其計算打好基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也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強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意識和能力。最後學習好比例的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用數學方法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而且也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函式觀念,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作初步的準備。因此,讓學生認識這些內容的概念,學會應用概念、方法和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的過程中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正確地判斷圓柱和圓錐,理解、掌握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資料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資訊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認識比例尺,會看比例尺,會進行比例尺的有關計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關係解應用題的方法,學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複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簡單實際問題的水平,進一步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數學思考方面

(1)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發展抽象思維,增強數感。

(2)發展統計觀念,發展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進一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進一步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3)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簡單實際問題的水平,進一步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情感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確定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2)進一步培養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培養髮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3)進一步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單元目標與重難點:

第一單元《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例項認識扇形統計圖,能聯絡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對扇形統計圖提供的資訊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資料的特點。

2.使學生在認識扇形統計圖的過程中,經歷運用資料描述資訊、作出判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結合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對扇形統計圖提供的資訊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重視對扇形統計圖描述的資訊進行簡單的分析。

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並認識取近似數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圓錐體積、容積。

教學難點: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靈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具體的轉化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通過回顧曾經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從策略的角度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絡,感受轉化策略的應用價值。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主動克服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用轉化的策略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啟發學生用轉化的策略進行思考並明確轉化後要實現的目標。

2.使學生體會轉化策略可以使問題化難為易,提高靈活地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主動克服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學生探索把條件適當轉化,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探索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第四單元《比例》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3.通過比例的教學,使學生認識比例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裡的實際應用。

4.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寫出比例,判斷幾個數是不是成比例;會解比例。 2.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3.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4.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用比例、比例尺、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第五單元《確定位置》

知識與技能:

1.根據實際的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表示出相應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描述和畫物體具體方向和距離的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

3.能根據平面圖描述具體的行走路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

2.使學生經歷描述物體方向和距離的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眼光觀察日常生活現象,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

教學難點: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第六單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作出相應的判斷。

2.讓學生在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加深對相關數量關係的理解。

2.讓學生在探索並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提升思維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七單元《總複習》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通過系統複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係、空間形式和資料資訊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飛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聯絡和綜合,加深對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養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發展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2.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簡單實際問題的水平,進一步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進一步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聯絡,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標”教學理念,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備課,課前準備充分,藉助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做好教學設計,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讓學多動手操作,變抽象為形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學得紮實。

2.結合實際生活,創設與學生貼近的、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3.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學中多鼓勵學生課堂積極發言,讓學生多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小培養學生認真的讀題習慣、仔細的答題習慣和細心的檢驗習慣。課後及時批改學生作業,發現問題及時彌補,及時反思,逐步總結,以提高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

4.練習過程不能單調,注意練習的形式多樣,要進行大量的變式練習。

5.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6.加強與家長的聯絡,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7.加強培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對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要進行耐心的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還可以進行一幫一的活動。 把“1+2”培優輔差工作認真落到實處。

8.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為指導,從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以有效落實學校教學常規為重點,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專業發展,促使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工作目標:

1.通過集體備課的研究與討論,實現教師教學過程的化。

2.通過對教學常規的學習和落實,從而轉變教師的工作意識和教學行為。

3.通過教師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發揮團隊的合力作用,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方法措施: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1.確定學習重點。本學期,我組數學教師應圍繞以下內容開展學習活動:

(1)學習有關課程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

(2)探討有關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與經驗。

(3)集中學習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瞭解學校教科研工作任務和教學常規落實任務。

2.組織本組成員深鑽教材,要求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教學時間,盡力上好每節課,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3.保證集中學習的時間。根據活動內容,採取分散學習與集中學習將結合的形式。教研組長負責記錄考勤及活動情況。

(二)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開展集體備課。充分發揮數學教研組的作用,組織集體備課。本學期開展集體備課3次,要求:每次集體備課前,每位成員都要研讀教材,主備者拿出第一稿,其他成員認真研讀教案,根據自己對教案的解讀在集體備課時提出修改意見,主備者認真記錄形成第二稿,並對電子稿進行修改,形成第三稿,再分發給組內成員。組內成員再根據自己的班情和對教材的理解進行調整。細化集體備課的過程指導,集體備好課後再延伸到上課、評課,使集體備課不是隻停留在“備”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備課是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著重圍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創新潛能”等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研究,以進一步增強教師為學生學服務的意識,探索出一條學生“能學、會學、學得主動、學得紮實、學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徑,努力做到每節課成為每位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廣闊天地。

2.落實教學常規:突出備課主題,備課形式可以是手抄、電子稿、活頁備課。教案設計要有教材及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包括作業設計)、板書、反思等。

3.開展作業互查交流活動,每位教師自命題一份試卷,教師之間開展公開教學活動。

九月份:

1.閱讀教材和教師用書,分析教材,討論、制訂數學教學計劃及教研計劃。

2.傳達教研組長會議精神。

3.確定研究課人員、時間及內容。

4.期初工作檢查。(重點:計劃、備課)

5.集體討論:第一、二單元教材分析

6.抓好學生的課堂常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十月份:

1.專題學習會

2.集體討論:第三、四單元教材分析

3.集體備課

4.教學常規督查活動

十一月份:

1.集體討論:第五、六單元教材分析

2.專題學習會

3.期中教學常規檢查——備課、學生作業

4.集體備課

十二月份:

1.集體討論:第七、八單元教材分析

2.專題學習會

3.教學常規檢查——作業批改、分析

4.集體備課

一月份:

1.集體討論:第九單元教材分析

2.討論制定期末複習計劃

3.期末教學常規考核

4.備好、上好試卷講評課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篇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空間觀念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空間觀念都是在國小階段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正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內容。因此,我們以“空間與圖形”知識為載體,研究和探索了“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策略,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提供現實性學習情景,構建生活化課堂,感受空間觀念

豐富的情景所承載的是生活中鮮活的問題,學生喜歡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開放小課堂,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幾何的大課堂,為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1、捕捉生活素材

?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而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可供數學學習的素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力求聯絡生活實際,充分有效地利用有價值的生活素材來補充教材,重組教材內容,以便更好地組織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知識。

2、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把數學問題情境生活化,聯絡生活實際引入新課,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真實的生活背景或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經驗,啟迪思維火花,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採擷生活例項

生活例項是知識的源頭活水,生活原形與課本知識之間需要通過一件件例項進行聯結與溝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蒐集很多生活中的數學例項,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在學生生活和數學生活之間建立一種相似或相對的聯絡,讓教學合情合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教學《認識平面圖形》一課時,在由“體”引出“面”以後,在學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圖形的概念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例項,可以問學生:“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的?”學生就能說出,國旗的面是長方形,粉筆盒前邊的面是正方形,硬幣的正反面都是圓形等等。

4、啟用生活經驗

基於經驗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生活化最顯著的特徵,生活經驗是學生感知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縮短文字感知與學生個體認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發現數學問題,理解數學規律,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迴歸生活實踐

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是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有效地實現數學和生活的溝通,注重引導學生將習得的“空間與圖形”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迴歸於生活實踐,並進行印證、運用與發展。

二、突出探究性學習活動,親歷“做數學”過程,形成空間觀念

?數學課程標準》在闡述“空間與圖形”內容時,大量使用了“探索……性質”這樣的句型,這反映了課程標準的“過程性”目標,而這些過程性目標要通過探究性活動,引導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來認識和掌握圖形性質,積累幾何經驗,加強幾何建模,形成空間觀念。

1、提供“做”的空間

有句話說,看見的容易忘,聽來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好。要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就要給學生提供“做”的機會,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甚至不惜多用時間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研究和探索的過程。

2、指導“做”的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正是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在“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中,尤其是要重視教給學生“做”的方法,否則,“做”就只能是一種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積累了一些“做數學”的方法,諸如 “畫數學”、“演數學”、“量數學”“剪數學”“找數學”、“拼數學”等等,都不失為“做數學”的好方法。在老師們的努力下,我們的學生在“做數學”方面都能有所收穫,甚至課間同學們還在“做”著有趣的數學。

3、享受“做”的.喜悅

數學美客觀存在。較之藝術美而言,數學美是一種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而“空間與圖形”知識就更顯示了數學學科的一種獨到的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是關注讓學生從中享受到“做數學”的樂趣,體驗到“做數學”的成功喜悅。

三、倡導實效性學習方式,注重想象力培養,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數學學習活動的情境設定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通過想象,形成表象,進而發展空間觀念。

1、有效組織學習活動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有效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紮實進行動手操作

在《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通常都要給學生創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機會和空間,讓學生在操作中逐步抽象、概括、獲得數學知識和體驗。我們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紮實性,使操作不流於形式。具體做法是:制定明確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時機,留有適當的空間,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和方法的指導。

3、適時進行空間想象

毋庸置疑,空間想象力是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而想象往往是和觀察、實驗、描繪等活動結合起來的,而且幾何學習中的想象必須是有依據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繪製和比較等方法,適時進行空間想象,從而豐富表象,意義建構,發展空間觀念。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篇6

一、班級基本情況

本班大多數學生上課大膽發言,學習效率較高;一小部分學生貪玩,上課經常不能注意聽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首先要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二要對少數差生注意個別指導。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單元:

1、兩位數乘兩位數

2、千米和噸

3、解決問題的策略

4、混合運算

5、年月日

6、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7、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8、小數的初步認識

9、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期末複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聯絡對四則運算的已有認識以及相關的計算經驗,探索並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關的口算、估算和筆算,初步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兩步混合運算式題,進一步掌握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聯絡生活經驗,認識質量單位“噸”,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24時計時法,初步瞭解分數和小數的含義。

(2)結合例項和操作認識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相關長度單位的換算;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能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估計、描述平面圖形或物體某個面的面積,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或合理估算有關平面圖形、物體某個面的面積,正確解答與面積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的過程,初步學會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彙總、排序、分組和簡單分析,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經驗。

2、數學思考方面。

發展數感,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展抽象思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裡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算、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在討論計算方法、驗證計算結果、發現簡單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中,逐步學會表達思考的大致過程與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後思考,進一步感受反思性學習環節的意義和價值。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表揚先進,鼓勵差生,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全班平衡發展。

2、加強常規訓練,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後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3、重視形象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意識的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創設豐富的便於操作的實踐活動情境,使學生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4、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5、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動手實踐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6、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7、提供豐富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素材。激勵他們擴充知識面和進一步探索研究的興趣與慾望,並通過這些活動獲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強等良好體驗,從而逐步增進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課時安排:

一、兩位數乘兩位數…………………………………………10課時

☆有趣的乘法計算…………………………………………1課時

二、千米和噸……………………………………………………3課時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4課時

四、混合運算………………………………………………………5課時

算“24點” ……………………………………………………1課時

五、年、月、日……………………………………………………6課時

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9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二)………………………………………6課時

八、小數的初步認識………………………………………………4課時

九、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二)……………………………………3課時

上學時間…………………………………………………………1課時

十、期末複習………………………………………………………5課時

湘教版數學教學計劃篇7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六一班有學生37人。從總體上看,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上課能專心聽講,基本上改變了“裝模作樣”認真思考問題的現象,因為“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加上每時每刻鼓勵“能把自己不懂的提出來”,而且“因為自己的不懂,老師會補充更多的東西”而有更多的嘉獎,所以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發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絕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

部分同學在學業上還是存在一些困難:

1、 是一到五年級的陋習:懶散、不做作業、圓謊不心慌。

2、 是非不分,沒有自己的目標。沒有競爭意識。

3、 家長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孩子。

接手時候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鑑於這樣的情況,光憑數學老師的說教,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作為數學老師的我來說,能做的就是利用學生的“好表現、好分享”的天性來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用“自主學習”學習環境來干預“權威意識”,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學習意識。下學期繼續思考如何提升學生成績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把不必要的不利於學習的關注轉移到學習上來。

二、學期教學任務和目的

任務: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和“總複習”三部分。

(一)圓柱和圓錐: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觀察與探究、圖形的放縮、比例尺。

(三)總複習 :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並能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相關問題。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與體育”的實踐理解,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與科技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充套件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範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絡,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資料作簡單的分析,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的措施

1、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混合運算計算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演練計算能力。

2、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舉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加強學生的空間立體感。

4、適度提升難度,用以實現孩子們的擇校希望

5、繼續完善在“學情分析”裡說到的一些策略,爭取下學期更好的用“一幫一”的策略。

四、教學進度

(一)圓柱和圓錐 面的旋轉 1 3.2----3.6 1

圓柱的表面積 2

圓柱的體積 2

圓錐的體積 2 3.9-----3.13 2

練習一 2

單元複習檢測 2

(二)比例 比例的認識 1 3.16-----3.20 3

比例的基本性質 2

比例的應用 2

比例尺 2 3.22------3.27 4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1

練習二 2

單元複習檢測 2 3.30------4.3 5

(三)圖形的運動 圖形的旋轉(一) 1

圖形的旋轉(二) 1

圖形的運動 1

欣賞與設計 1 4.7-------4.10 6 清明假期三天

練習三 2

單元複習檢測 2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 變化的量 1 4.13------4.17 7

正比例 2

畫一畫 2

反比例 2 4.20----4.24 8 機動(1)

練習四 2

數學好玩 3 4.27----4.30 9 五一假期

單元複習檢測 2

整理和複習 2 5.4-----5.8 10

(五)總複習 數與代數

數的認識 2 5.11------5.15 11

數的運算 4

5.18-----5.22

12

式與方程 2

正比例與反比例 2

5.25------5.29

常見的量 2 13

探索規律 2

圖形與幾何

圖形的認識 2 6.1--------6.5 14

圖形與測量 2

6.8--------6.12

15

圖形與運動 2

圖形與位置 2

6.15-----6.19

16

統計與概率 2

統計 2

6.22-----6.26

17

可能性 2

解決問題的策略 2

6.28--------- -期末考試

18---19

期末複習 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