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推薦5篇

工作總結有助於建立個人職業發展計劃和目標,通過工作總結我們能夠制定長期和短期的工作目標保持工作的連續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推薦5篇

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篇1

本月是教學常規活動月。本學期開學以來,我剛剛接了一個新班。但有一些學生課上不認真聽講。課上有的把手放在位底下做小動作,有的和別的同學小聲說話。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是有些同學竟然在課上轉動鉛筆刀。一節課要轉上好多次。我深深的感覺到課上必須讓他們養成一個好習慣。最起碼課上必須讓他們做端正,他們課上認真聽講了,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從常規做起。而要抓好班級常規必須從班級的一些細節抓起。

首先,上課之前我首先讓他們做端正了。每節課誰做的最端正我下課時就獎給他一張喜報。孩子們為了得到那張喜報大部分同學都做的較為端正。課上,他們所有的鉛筆刀我都讓他們放入位底下。桌子上除了本節課所需要的課本和學習用品外其它的我都讓他們收起來。這樣久而久之,課上摸索的同學就少了。

其次,本學期我上課特別注重課堂情境的創設,從而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課下為了上好一堂課,我精心準備每一堂課。課下,對於每一節課我都精心翻閱教學用書。以便把握好每一課的重點和難點。對於每一堂課我儘量使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創設與本課相關的情境,目的是給學生創設可望可及的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這不但是思維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也是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認識結構的需要。一個好的課堂情境的創設往往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敲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掃除學生心中之疑,使學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時開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時達其辭。課堂上某些教學情節吸引了他們,說話的就少了。

再次,多給他們一份鼓勵。

我發現這個班的一部分同學基礎比較差。課上不愛舉手。所以課上我叫起他們只要他們有一點點進步我就表揚鼓勵他們。漸漸的在我的表揚鼓勵中,那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慢慢的愛舉手發言了。作業從書寫和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教學常規工作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我將力爭一如既往地把教學常規工作做好,確實做到實處,立足課堂教學改革,使每堂課都有實效。

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篇2

在校領導的領導和指導下,本學期開學以來,教學常規工作,以觀念轉變、業務提高、常規落實、教學研究為重點,抓學風、使學生樂學易學為工作重心,常規工作得以落實到位,現在總結如下:

本學期開學,我們備課組認真落實課程計劃,嚴格按照課程計劃開足學科課時,堅持每週至少一次集體備課,對所有模組統一備課,統一重點難點,統一進度,作業作同一要求,同時又根據不同班的特點稍做改動。對有些重點等也根據每個班的特點做具體安排。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在教室樂學易學,我們還組織一些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休閒性於一體的有意義的活動,如看相關的視訊片段等。

常規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能把常規工作落到實處,這是責任心的體現,沒有責任心,就等於紙上談兵。對常規的落實,以高標準嚴要求,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落實,工作成效明顯。

在抓常規方面,我們在抓落實的同時,注重了細節,細節決定成功。在常規自查上都查得比較細,從備教批輔等方面,有什麼問題都有明確的記載,比如作業批改記錄,聽課評課記錄,教研活動記錄,學生輔導記錄,課後教學反思記錄都有詳細記錄等。常規工作是一個諸多工作的組合、運作和延續,由無數個細節連綴而成,相互影響制約。一個細節有問題,對整體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古人說:"天下事,必作於細",重視細節,就是尊重客觀規律,只有抓好了細節,就會有好的結果。

在常規的落實上,重點抓教師的備批輔。把落實好常規看成目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本學期,不僅抓常規的完成情況,重在要看實效:資料的查閱,備課中知識內容的覆蓋面;備課中對考試精神的貫穿情況;作業佈置是否與備課內容相配套,有沒有分層,也就是每次都有附加作業給好的同學吃飽;這些資料上的內容是怎樣給學生的,是以小黑板的形式,還是以試卷的形式,還是以多媒體的形式,是在備課本上體現還是在資料上體現,還是在多媒體上體現,這些都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好;測試數量適度,還有自己的更改針對性的測試卷;批改試卷的質量高,全批全改,;佈置給學生的課外作業適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處於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應付的狀態。

檢閱常規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根據課堂教學情況,主要問題是:學生厭學,上課根本不聽;教師上課缺少誘惑力。針對這一實際,本學期特別注重課堂情境的創設,從而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創設與課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意,目的是給學生創設可望可及的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這不但是思維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也是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認識結構的需要。一個好的課堂情境的創設往往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敲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掃除學生心中之疑,使學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時開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時達其辭。 當然,還有很多的不足。

一、在常規落實的實施上,創造性不夠,走不出原來的老一套。教學重視了課本,但忽視了學生的閱讀,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涉獵甚少。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的解題技巧和能力都與學生所處的年級所要達到的目標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教研上還不能把其他教師的優點化作自己的經驗。對他人的做法不能更深入地去體會,一談便過,沒有結合自己的`教學去尋求豁然開朗的內心體驗,因此,整體課堂教學質量還要進一步提高。

總之,教學常規工作做好,確實做到實處,立足課堂教學改革,使每堂課都有實效,使所教班的教學質量有一個更大的提高,是我們一直需要堅持努力奮鬥的目標。

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篇3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12、13、14三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12班是理科班,13、14班是文科班。現對本學期所做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化學備課組組長,在開學初就組織備課組成員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實驗計劃,由於本學期學生沒有教輔材料,而書本的課後習題量又小,我們備課組老師自己編寫作業,每個老師各自負責一部分,自編的習題比較適合我校學生的學習水平,針對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備課,既備學生又備大綱,同時還注意針對所教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儘量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教學用具、模型,實驗,多媒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的聽課效率。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實驗教學,為確保實驗順利完成,實驗現象明顯,在給學生演示實驗前我都會自己先做一遍。我認為理科的學習重要的不是知識掌握了多少,而是學習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提問的思考的能力。

文科班的教學主要把重心放在期末的會考,因此在開學初就先制定了詳細的扶差計劃。由於本學期才剛接觸這幾個班的學生,在開學初我就用最短的時間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狀態,然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從會考複習開始堅持進行扶差工作,不斷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在科技藝術節中組織化學謎語競猜活動,受到學生的極大歡迎。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的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期中六校聯考的考試中,成績良好。雖然文科班的會考成績還不知道,但是從幾次會考模擬考試就可以看出學生確實有很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會考複習中體會到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對將來的學習充滿了信心。

為了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學習和培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實驗技能比賽,獲得一等獎。

雖然學生的成績有所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下學期主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如實驗能力,計算能力等進行訓練,使學生有更大的進步。

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篇4

教學常規工作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29日,教導處對全體老師的教案、精品課件、交流課件、聽課筆記、學習筆記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現彙總如下:

一、總體情況

本次檢查,發現老師們的常規工作做得細緻認真,,比上學期有很大的改觀,教案整齊,教學過程詳細,板書設計合理,反思恰當到位,修改完善各抒己見,聽課筆記詳實,並有點評,學習筆記寫得認真,能摘錄與本學科有關的內容,篇幅也較多。特別是課件部分,老師們確實下了一定的.功夫,精品課件做得很有價值,交流課件數量多,內容豐富,起到了互相借鑑,互相促進的作用。

二、不足之處

1、教案部分:個別老師題目部分數學沒有寫明章節,語文沒有寫第幾課。

2、修改完善部分:內容少,數量少,只有個別老師寫得較詳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新來的老師做得不夠到位,沒有明白學校的意圖,希望你們很快適應我校的教學常規工作,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實。

3、教學計劃和反思部分:個別老師有影印、雷同現象,希望老師們引起注意。

4、聽課筆記部分:語、數老師做得很好,音樂老師做得也不錯,其他科目的老師數量不足,沒有達到15個標準,希望今後在聽課時能跨學科,跨學段進行。另外聽課筆記要把表頭填寫完整。

三、今後打算

以後的教案仍按本學期的方法執行,只是一律採用手寫教案,教學反思和修改完善部分要用紅筆書寫。交流課件老師們要名副其實的利用好,不要白白浪費了資源,辜負了學校的一番苦心。

j教學常規工作總結篇5

經過一個月的檢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對常規教學進行了規範管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對校本教研加強了力度,湧現出了一批抓質量、善管理、重實效的先進學校。但是還有一些學校領導不重視,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師工作不積極,教學不深入,落實不具體,出現了對各項工作敷衍應付的不良現象。下面具體總結如下:

一、教學管理

1、教學中心地位。學校都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目標方案,大部分學校的切實可行,符合校情,也有學校制定的目標比較大,不好實現。領導班子的聽課達到了每週2次,記錄齊全,特別是業務副校長的聽課記錄多且好,如xx。而校長的聽課記錄很少達到每週3次以上,有的校長的聽課記錄就沒有見到,不知聽過課沒有。有的校長的教學形勢分析報告不是教學方面的,或很少講教學方面的,而大講特講安全教育、學校落後原因等,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不能放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講,因為主題是教學,沒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

2、過程管理。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與上課表不一致,不能看出開設課程的實際情況,班級的課程表與學校的課程表不一致,聽張三的課去上課的卻是李四。

學校都制定了常規教學檢查細則,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如某某學校的教師積分方案,就是根據檢查細則進行的,每一期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分數,作為評先表優晉級的依據,公平公開公正,能夠很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的細則規定的太死。如教案必須幾頁,計劃必須多少字,這在開始時可以有一個規定,教師形成習慣後就要修改,不要常年一個樣。

有了細則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要把它作為擺設。如有的細則上不僅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要求,但看檢查記錄只有數量幾次,沒有質量的定性評價,也沒有檢查總結。有的有總結沒有抓落實,問題沒有改,下一次還是如此。這樣長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風不紮實,落實不具體,容易使教師產生應付思想,幹好幹壞一個樣,何必那麼認真呢。有的細則要求一月一檢查,但四個月了,只檢查二次。幾次檢查也不總結,某個教師缺一次,也不補檢,就有一個空格。

教案編寫數量學校差距比較大,像某某教師早就備了80課時,而有的學校只有40課時。有的`學校規定有問題,不是要求每個課時都有教案,而是規定一週不少於四次,只要完成即可,誰願意多寫哪。某某學校的作文每一次都有教案,有批改記錄。像複習課、實踐課、口語交際課就更不用寫教案了,那隨意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內容上就更有差距了。教學目標分三級,每一級有2—3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等,就寫了一頁多。有的作者簡介3頁,而教學過程就那麼三兩行,就那麼三兩個問題,不知道寫的幾個教學目標怎麼完成的。電子教案沒有按教研室的要求,下載了教案沒有修改,下載的資料也算教案。

作文篇數基本上夠兩週一篇,批改也比較及時。從評語上看,有的教師不認真,字型潦草,不按格寫,龍飛鳳舞;只找缺點,不提優點,沒有激勵性評價;評語籠統,不具體,千篇一律。如一個學生的11次作文中有七次都是字型工整、漂亮,書寫認真之類的話,在拿其他學生的看,也有類似情況。句子通順、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像這些通用的評語早該改一改了。但也有老師不但有總評,還有眉批,不但有等次,還有分數;有的學生改了教師再改,還鍛鍊了學生。

教學反思,沒有形成反思習慣,沒有反思能力,也不願意學習,只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簡單複述就萬事大吉了。有一個教師的反思每一篇都是六行,三次均勻分佈在一頁上。

聽課記錄次數基本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管誰的課只管去聽。一個語文老師最後7節都是聽的數學課,這有點不正常。聽課是為了交流,為了提高,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聽課記錄只記教師的活動,沒有記學生的活動,只有優缺點,沒有建議和意見,更沒有問題的思考和靈感。

3、質量管理

沒有見一個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過程有監控措施和成長記錄,只是有一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沒有見一個學校有期中期末終結性複習計劃,只有試卷分析,有試卷評講記錄。有的教師的試卷分析,只分析本班學生的一些資料,只分析試卷質量,沒有分析學生失分原因,沒有改進措施。培優補差計劃切實可行,落實措施得力,記錄齊全。有的校長的專題講座相當於一次理論學習,沒有結合本校實際,對教師教學指導性不強。

4、課堂教學和評課

大部分教師已經轉變了角色,走下了壟斷的講臺,不再對課文條分縷析。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重視朗讀並進行朗讀指導,進行文字細讀,進行語言品味。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①“晚進早出”。導語太長,作者簡介、字詞教學就佔了課堂一半時間,學生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文字細讀的時間。如一個教師僅出示教學目標,講教學目標就佔用了四五分鐘時間。一個教師學習生字,先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再找學生改正,教師再評講,翻來覆去過去了八分鐘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了。還沒有進行文字細讀,就進行拓展延伸了。文字學習一半時間,拓展佔一半時間。如一個教師的一節課還有20分鐘就開始了寫作訓練,實際上文字還沒有完全理解,對課文挖掘不到位。

②多媒體運用不當。以課件演示代替文字細讀,滑鼠代替了粉筆,螢幕代替了教材,學生的眼球多半時間盯著小小的電視螢幕,學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一邊,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脫離文字細讀,脫離對優美語言的品味。以“人機對話”代替情感交流。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解說員”,學生成了忠實“觀眾”和“聽眾”。本應充滿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了教師點滑鼠、學生看螢幕的“人機對話”。這實際上是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了高效的“機灌”、“電灌”。以僵死流程代替動態生成。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的教師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哪還有時間顧及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更不用說結合學生情緒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

③“貼標籤”現象嚴重。比如一篇課文運用了想象、聯想手法,教師只提一下本文的特色是聯想、想象,既沒有讓學生找一找哪裡運用了這一手法,也沒有讓學生分析運用這一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學生還是不會應用。

聽課教師少。有的學校只有一個教研組長去聽課,高音喇叭喊半天,不見去一個人,特別是第一節。有的聽半節有事又走了。評課教師準備不足,沒有理論依據,要麼隔靴撓癢,要麼只是戴花,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只對形式評價,不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如普通話不準確,板書不工整,課堂氣氛不活躍等。只關注教師的教,不關注學生的學。沒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沒有對語文閱讀教學有自己的認識。

二、教研管理

1、教研組設計不科學,三個年級三個教研組。應該是一個教研組,三個年級三個備課組,專題活動在一個組,聽評課、集體備課在年級組,也叫備課組。

2、校本教研與縣三級教研結合不緊密。有的學校就沒有制定教研活動制度,沒有活動時間和地點,縣三級教研會議精神不傳達。

3、教研活動單調。有的學校既有專題學習記錄,也有討論記錄,還有聽評課記錄。而有的學校只有聽評課記錄。有的專題只討論作文教學,沒有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有作假之嫌。

4、學校有教師教研成果獎勵辦法和制度,但很少有這樣的成果。寫一篇論文是為了評職稱,報刊上發表一篇是教研版還要交錢,又不申報省市級課題。

標籤:教學 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