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7篇

有了教案幫助教師培養自主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意識,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案的編寫過程可以促使教師更加註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7篇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著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後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池塘邊,長著許多水草,在草叢裡,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遊呀遊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說:“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才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說“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說“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說:“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麼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說:“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裡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裡講到的地方,是哪裡?(在池塘裡)那裡有什麼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幹什麼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講評:結束後,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啟事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祕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啟事》: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裡?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願意,一邊迫不及待地開啟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匯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匯入課文以後,隨即丟擲問題。

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徵。學生在讀中瞭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

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較句子。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裡遊,就追上去。)

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

d.分角色朗讀並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後,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徵。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

“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麼樣呢?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丟擲,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並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並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設計:

一、謎語匯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則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師:恩,我們看看誰最聰明,聽好了:大腦袋,長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

師:有同學說是小蝌蚪,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蝌蚪圖片,指向圖片相應位置)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裡游來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

生:是

師:那麼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

生:青蛙

師:(課件出示青蛙圖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麼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又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小蝌蚪找媽媽》

(課件出示課文題目,學生跟老師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複習生字

師:先來檢查一下上節課我們認讀的幾個生字,看一看這些字藏在新的詞語裡,我們還認不認識。

(課件逐一出示詞語“灰色”“歡迎”“追趕”“披著”“打鼓”“阿姨”“山頂”。)

生:(認讀字詞)

2、交流識字的方法

師:開啟課本151頁,看34課,《小蝌蚪找媽媽》,昨天我們自己預習了這篇沒有注音的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樣解決的呢?誰能把自己的好方法給大家說一說?

生:(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根據圖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請教其他人;查課後生字表)

3、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鑑,下面我們自己再把課文讀一讀,還沒解決的生字,可以做上記號,等老師讀的時候再認識它。

生:(自讀課文)

師:下面聽老師把課文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可要注意嘍!

(教師配樂範讀)

三、朗讀感悟

1、結合圖片,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老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誰有信心能比老師讀得更好,來給同學們讀一讀第一段?

(點名讀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學試讀,教師就語氣、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適機點評指導)

師:讀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誰能說一說?

(如果同學們感悟不夠充分,可以換另種方式提問,比如:“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呢?”)

生:(個別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師:(結合同學的描述,用課件逐一出示圖片及“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一條長尾巴”等重點詞句)

2、結合遊戲表演,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時候,都遇到了誰,他們是怎樣幫助小蝌蚪的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自然段。

(點名讀第二自然段,可選2至3名同學朗讀,教師引導其他同學作出點評,如誰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表達得更形象,誰把鯉魚阿姨的關切表現出來了)

師: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下面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

(選出角色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麼位置,該向什麼方向遊)

生:(表演)

師:(情景表演結束,教師點評。)

師:小蝌蚪又遇到了誰?

生:烏龜

師: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說的。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麼位置,各自向什麼方向遊。)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在鯉魚阿姨和烏龜的幫助下,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面來看第四自然段,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範讀)

師:小蝌蚪這次遇到了誰?

生:青蛙媽媽

師:(出示青蛙圖片)誰能說一說,青蛙有什麼特徵?

生:“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師:(隨著學生的介紹,用螢幕逐一出示重點詞句)

4、自主學習五、六自然段

師:我們自己來讀一讀五、六兩個自然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討論,也可以記下來一會我們集體來解答。

生:(學生自讀五、六兩段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生:(學生互問互答,教師相機指導。)

師:老師也有一個問題,誰知道一隻青蛙每天大約能捕捉多少隻害蟲呢?

生:(議論)

師:老師提供三個數字,你們來判斷一下,哪個數字更準確:7,70,700,正確的數字應該是多少呢?

生:(選擇)

師:一隻青蛙大約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蟲,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裡捕捉害蟲的能手,那以後我們要怎樣對待它呢?

生:保護青蛙、不傷害它們

5、分角色朗讀,鞏固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教師從旁指導。

四、拓展活動

1、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

師:我們剛才學習了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同學們表現的都非常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歌曲《小蝌蚪找媽媽》想不想聽一聽?

生:想

(教師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又欣賞了歌曲,那麼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呢?

(課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不見了的圖片。分別觀察小蝌蚪的身體有了什麼變化)

生:完成練習“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沒過多久,(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青蛙)”

2、激發學生情感,學習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師:我們在故事中認識了很多朋友,誰能說一說,你最喜歡故事裡的誰,為什麼?

生:個別發言,陳述喜歡的理由

師:相機點評指導

(蝌蚪:不畏艱險,面對挫折不氣餒,終於克服了各種困難找到了媽媽;青蛙:捕捉害蟲,是田裡的衛士;烏龜、鯉魚:關心別人,助人為樂。)

五、佈置實踐活動作業——寫給小蝌蚪的一封信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很喜歡故事裡的小蝌蚪,你們有沒有什麼話想跟小蝌說呀?

生:有

師:那麼就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想跟小蝌蚪說的話寫下來,老師當郵遞員,幫你們把寫給小蝌蚪的信寄給它們好不好?

生:好

(學生興致勃勃地給小蝌蚪寫信,教學活動結束)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佈局畫面,獨立製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乾淨。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瞭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範本一本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本提問式匯入主題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裡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裡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圖書的製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貼上在每頁的合適位置,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巡迴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1.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繼續飼養小蝌蚪並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活動反思:

這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瞭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瞭解連環畫的形式,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製作成連環畫,並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篇4

設計意圖: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深受幼兒喜愛的故事,我根據本班幼兒愛聽故事愛玩遊戲以及繪畫經驗少的特點,將語言,科學與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相融合,結合遊戲的形式,設計了這一綜合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青蛙媽媽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學習用團點、勾線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2、作業紙,棉籤、顏料。

3、青蛙、蝌蚪、金魚、大白鵝、烏龜、鴨子等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出示《小蝌蚪找媽媽》掛圖,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小蝌蚪的形狀、特點及顏色。

3、教師示範,演示小蝌蚪的繪畫方法。

4、為幼兒提供畫有青蛙的作業紙,引導幼兒團點、勾線的方法為青蛙媽媽畫出不同游泳的小蝌蚪。

5、欣賞、展示幼兒作品。

拓展活動:

教師帶幼兒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2、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飼養小蝌蚪,供幼兒觀察。

2、範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遊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引起興趣:

1、你們見過青蛙寶寶嗎?青蛙的寶寶是什麼樣子的,是小青蛙嗎?

2、教師生動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二、根據故事,回答問題:

1、小蝌蚪找媽媽時先後遇到了哪些動物?

2、青蛙媽媽的樣子是怎樣的?它有哪些特點呢?

三、創作圖畫《在水中的小蝌蚪》:

1、展示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它們是什麼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幼兒討論說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遊動。

2、教師引導幼兒畫小蝌蚪,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記號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想讓小蝌蚪向不同方向遊,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小蝌蚪,蝌蚪的尾巴不宜太長)

4、展示交流自己的畫作,給自己的畫創編故事。

活動反思:

春天來了,當迎春花把春天的資訊告訴大地時,春姑娘就悄悄地喚醒了冬眠的小動物喊來了揹著剪刀的小燕子,敲開了花媽媽的家門……啊!春天多美好!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一起出來找春天啦!在主題開展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對春天產生了一種積極的情感。

1、大自然是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天空,孩子的興趣來源於大自然。在這個主題裡,我們走出教室,走出幼兒園去感受春風的撫拂,去領略陽光的暖意,去尋找春的足跡。菜地上,花叢裡,小樹旁,我們在植物裡尋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瓢蟲,我們和動物萬春天的遊戲!春天多麼美、春天多麼好,我們和動物玩春天的遊戲!雨過天晴,萬物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景象,小樹、小花、小草在雨水的淋浴下,一下子變的精神抖擻起來,一隻小蝸牛也能引起幼兒對科學探索的願望。孩子對蝸牛的興趣完全來自於自然環境。他們在自然中尋找蝸牛,瞭解了蝸牛的特徵、生活習性,對蝸牛產生了感情,這些科學中的探究、情感上的互動是在活動室裡不能實現的,所以我們將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

2、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多次表徵活動、分享、交流活動,孩子們敢說、敢想、敢做,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繪畫、製作、表演等,再現了自己心目中蝸牛的形象。由此我們體會到:教師只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才能使幼兒自由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認識,從而使他們的創造力和表達力得到提高。

3、讓家長走進主題活動,成為活動的合作者。在以往的教學中,家長往往處於一種比較輕鬆的配角位置上,而在此主題活動中,家長則與教師同唱主角,他們也忙了起來,要與幼兒一起捉蝸牛,飼養蝸牛,記錄蝸牛的飲食情況。家長的一次次參與,常常會使孩子在活動中處於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更加使孩子有信心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因此,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總是真誠地吸納家長參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共同為幼兒的發展服務。

孩子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還探索了大自然的祕密,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描述和體驗,瞭解到春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體驗到春天郊遊的快樂,並學會了同伴之間協商、解決問題,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篇6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發展和培養幼兒的事物的興趣,獲得觀察力,想象力。

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知道要保護小動物。

通過具體活動,讓孩子們得到快樂,從而熱愛學習。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故事,能細緻的觀察畫面。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青蛙的成長過程,知道小蝌蚪長大後就是青蛙。能根據老師的演示覆述故事。

活動準備

魚缸、水、(紙做的)小魚、小黃牛、小烏龜、荷葉、小蝌蚪、青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當你放學回家沒見著媽媽時,你會怎樣?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誰聽得最認真,誰最棒!

2、出示裝水的魚缸,裡面有一隻小蝌蚪在游來游去。老師講述:有一隻小蝌蚪,在找他的媽媽。

3、接著出示一條小魚。老師說:小蝌蚪遊啊遊,看見一條小魚,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魚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有四條腿。小蝌蚪說,哦,並急得哭了。。

4、接著又出示小黃牛,邊演示邊說:小蝌蚪遊啊遊,看見了小黃牛,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黃牛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在水裡。小蝌蚪哭著說,噢。

5接著又出示小烏龜,邊演示邊說:小蝌蚪遊啊遊,看見一隻小烏龜,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烏龜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是穿的綠衣裳,也沒有尾巴。小蝌蚪說,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邊演示邊說:孩子,我在這兒呢!小蝌蚪聽見有誰在叫他,一看,荷葉上坐著一隻青蛙,正捉住了一隻害蟲,小蝌蚪急忙游過去,邊叫著媽媽,邊跳上荷葉,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二、師:現在小蝌蚪已經找著他的媽媽了,誰知道小蝌蚪為什麼叫青蛙是媽媽?(小蝌蚪長大後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師演示,請孩子複述故事。

四,延伸

師:小蝌蚪長大後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動物,專吃害蟲,我們要保護他,不要傷害他,要保護大自然。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節活動課,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培養幼兒語言發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設計的`這節活動課,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匯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之後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著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瞭解小蝌蚪的特徵,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遊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展,數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大班美術小蝌蚪教案篇7

活動目標:1、再熟悉故事的基礎上,根據故事的發展表現有情節的畫面。

2、學習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徵,大膽添畫與情節有關的事物。

3、同伴協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

1、幼兒看過連環畫故事書,瞭解什麼是連環畫。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對股市情節比較熟悉。

3、故事磁帶和動畫片,圖畫書《小蝌蚪找媽媽》。

4、圖片:鴨、魚、龜、鵝、青蛙。彩色筆、紙、訂書機等。

活動過程:1、幼兒觀看動畫片並討論。

教師:故事裡有哪些動物?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小蝌蚪找媽媽時先遇到了誰?後遇到誰?是在什麼地方遇到的?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後他們找到媽媽了嗎?

2、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麼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麼畫呢?小組合作時怎樣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每幅圖上可以畫些什麼?怎麼畫?除了動物,還能畫什麼?

教師出示一本圖畫書u,提醒幼兒製作完整的連環畫。

3、播放故事,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情節的發展表現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4、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教師評價。

教師:你們小組是怎麼合作製作連環畫的?哪一組的連環畫畫得最好?為什麼?你們是怎麼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的?

教學反思:

在上好一節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薰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裡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絡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範,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籤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生要求,把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