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6篇 《海洋探險:小蝌蚪尋親記》

本文將圍繞兒童文學經典作品《小蝌蚪找媽媽》展開教學設計。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引導他們積極探索親情的重要性。課堂上將包含故事大意的梳理、情感體驗的分享以及創意繪畫等環節,幫助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溫暖與關愛。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6篇 《海洋探險:小蝌蚪尋親記》

第1篇

1、知識目標:認識8個二類字,指導美觀書寫“變”“披”兩個一類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親愛的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個謎語:

1、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裡面遊呀遊。板書:小蝌蚪

2、綠衣小英雄,田裡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板書:青蛙

4、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板書:找

1、先請大家看這篇文章的動畫片,邊看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1)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媽媽,先碰到了鯉魚,又碰到了烏龜,最後才找到了他們的媽媽青蛙。

(3)在田字格里指導學生寫“變”字(強調撇點的方向要往外)。

1、師配樂範讀,學生回答: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書上標出,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5、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看課件演示青蛙的生長過程)

採用換角色自述的方式,讓孩子們進一步加深對青蛙外形的認識。如——

例:我是一隻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

3、跳課中操《小青蛙找家》過渡句:哦,小青蛙多可愛啊,我們也來噹噹可愛的小青蛙,跳起來吧!

4、通過對比我們知道,青蛙小時候和長大後,樣子有這麼大的變化啊!課文中講,小蝌蚪在變成青蛙的過程中,遇到了鯉魚和烏龜,最後才見到了青蛙媽媽,它們都說了些什麼,讓我們讀一讀,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擬和看課件演練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詞的意思;並板書:迎追遊)

培養想像能力:小蝌蚪們看到烏龜,會怎樣說?——咦?前邊那隻動物就是四條腿、寬嘴巴,它可能就是我們的媽媽吧!快,追上它!

培養寫作能力:為什麼小蝌蚪把烏龜當成它們的媽媽呢?(因為烏龜也有個大嘴巴)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認錯,是因為鯉魚媽媽沒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徵描寫清楚,才造成這樣的誤會。以後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的時候一定要描寫全面和具體,把特徵說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對,不能根據身體的部分的特徵就去判斷,也就是說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瞭解。

讀出青蛙的慈祥和疼愛的語氣小蝌蚪欣喜的語氣板書——遊師生共演這一段

1、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找,講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鯉魚阿姨就迎上去問,看到烏龜像它們的媽媽就追上去喊,最後看到大青蛙才游過去叫媽媽。同時在找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先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變短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師:作者一組:小蝌蚪二組:鯉魚三組:烏龜四組:青蛙)

小蝌蚪先長出(),過了幾天,又長出(),再過幾天,()變短了,漸漸的,()已經不見了,變成了()。

5、師總結: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青蛙。出示課件:保護青蛙保護動物保護環境(學生大聲齊讀)

養幾隻小蝌蚪,觀察它們的發育過程,然後放歸到大自然中去。

小蝌蚪————————————————————————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6篇 《海洋探險:小蝌蚪尋親記》 第2張

第2篇

1、講讀課文,瞭解青蛙生長過程,能按課文內容天空。

小蝌蚪,大( ),黑( ),甩著長長的( ),快活地( )。

1、自由讀並思考:(1)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2)每一句講什麼?(3)這些句子的順序可以顛倒嗎?

四|a小蝌蚪的形態有什麼變化?(貼出後腿的蝌蚪圖)

(1)練讀小蝌蚪的話,問“迎”上去是什麼意思?(正面的,面對面的主動上去問。)

(2)誰來讀鯉魚媽媽的話?從鯉魚媽媽的話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媽媽的怎麼樣的?(四條腿、寬嘴巴。)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們先找出這段有幾句話,(板書:找找),再說說每句講什麼,(板書:說說)。最後有感情地讀讀。(板書:讀讀。)

1、按“找找——說說——讀讀”的學法,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第3段。

口頭填空:小蝌蚪遊啊遊,長出了( )。他們看見( )的烏龜在水裡遊,就把( )當作自己的媽媽,烏龜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頭頂上有( ),披著( ),捉起蟲來( )。

結合填空師貼出“長著前腿的蝌蚪”圖,理解“披著、頂呱呱。”

1、默讀思考: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誰是小蝌蚪的媽媽?把有關青蛙樣子的句子用“——”劃下來。

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學習生子“鼓”共幾筆?部首是什麼?書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寫出青蛙顏色的詞。(碧綠碧綠)、雪白的肚皮)

3、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麼變化?(貼出“尾巴變短的蝌蚪”圖;“尾巴不見的青蛙”圖)

4、從哪個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經變成小青蛙了?出示: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對比理解“蹬、跳、蹦”)

(1)看著黑板上的五張青蛙生長變化的圖片,說說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

1、總結課文,鞏固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2、會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1、出示課文的四幅圖,觀察圖片,指名說說圖的內容。

2、默讀全文,用“———”劃出表示小蝌蚪生長的句子。

(2)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a讀一讀,議議第二次變化是為什麼加上一個“又”。

小蝌蚪先長出( ),再長出( ),( )變短了,最後變成( )。

3、小結: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烏龜媽媽,並在它們的指點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大青蛙,這時小蝌蚪也變成了小青蛙。

1、讀讀課文中描寫青蛙的句子。師描述: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對鼓鼓的大眼睛。為什麼作者要把青蛙寫得這麼可愛?(青蛙能捉害蟲,是莊稼的好朋友,人類的好幫手。)

2、我們把描寫青蛙外形的這段話背下來好嗎?(蹲著……披著……露著……鼓著……)

3、課文的第4自然段是寫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的,它的結構上和第2、3自然段一樣嗎?

按“形態上的變化——看見誰在幹什麼——小蝌蚪怎麼說——‘誰’怎麼回答”的順序背第4自然段。

按照“形態上的變化——小青蛙怎麼做——青蛙媽媽怎麼說的順序背第5自然段。

1、我們已經知道了青蛙是莊稼得好朋友,你從課文的哪幾句話看出青蛙會捉害蟲?(用”——“劃出,讀讀。)

要求模仿課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這段話來說一說。(農田裡蹲著一隻大青蛙,它披著碧綠的衣服,鼓著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第3篇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小蝌蚪生字卡課件,課文六幅插圖課件,歌曲《小蝌蚪》。

師:一群活潑可愛的小蝌蚪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們交朋友?

師:誰認對一個詞語寶寶就可以得到一隻可愛的小蝌蚪。(認對後點擊一下生字卡,小精靈歡快地說:“獎給你一隻小蝌蚪”)

師:小朋友個個都是認字的能手,池塘裡的小蝌蚪可高興啦!

(出示課件2,即文中插圖1)小蝌蚪長成什麼樣?看誰觀察得仔細。

師:你真行,正確地讀出了“長”的兩種讀音。小朋友試著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帶著笑容把“快活”讀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興呀!誰也能高興地讀一下這段話。

師:真不錯!小朋友讀得這麼高興,李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小朋友認真聽,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得最棒!師範讀後,問:老師讀得好不好?

生一(評):老師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讀得重一些,把“長長”讀得長一些。

師:謝謝小朋友的誇獎(點選小精靈),你們想讀好這句話嗎?

師:你真棒!(點選小精靈)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長出了兩條後腿。

師:小朋友真聰明,請小朋友找一找哪個自然寫了這幅圖畫的內容。

師:誰願意來扮演小蝌蚪,讀讀小蝌蚪問鯉魚媽媽的話。

師:小蝌蚪不“走”上去問而是“迎”上去問,這是為什麼呢?

師:讀得好,還加上了動作。(點選小精靈)小朋友自己讀讀這句話。

師:鯉魚媽媽怎麼告訴小蝌蚪的,誰願意做鯉魚媽媽。

生:(大聲地讀)“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師:平時,當媽媽看到你急著找東西時,媽媽是用怎樣的語氣對你說呢?誰能學著媽媽說話的樣子讀讀鯉魚媽媽說的話。

師:鯉魚媽媽真熱情呀!小朋友也熱情地讀讀鯉魚媽媽說的話。

師:長出兩條腿的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這裡知道了自己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沒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多著急呀!它們該怎麼辦呢?

師:請小朋友學著上圖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這幅圖。先觀察小蝌蚪的變化,再扮演角色讀一讀課文內容,好不好?

生一:(自信地站起來)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前腿,它們找到了一隻大烏龜。(點選小精靈)

生二:小蝌蚪遊呀遊,它們找到了一隻大烏龜,這時小蝌蚪已經長出了兩條前腿。

師:你用上了“已經”這個詞,真棒!(點選小精靈)誰願意來扮演小蝌蚪和大烏龜?

師:請一名小朋友讀旁白,你們倆來扮演小蝌蚪和大烏龜,其餘小朋友當評委,好不好?

師:你表演時既有表情,還加上了動作,頂呱呱(點選小精靈)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一天天長大、變化,雖然很累,但它們不怕累,終於找到了媽媽。

(出示課件5,即文中插圖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上的小蝌蚪有什麼變化?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子?

師:請小朋友邊看圖這聽老師讀第四自然段。(師範讀)小朋友能不能學著老師的表情來讀讀這段話。

師:你們真棒!都獎一隻小蝌蚪。(點選小精靈)小蝌蚪找媽媽真不容易呀!它們找到媽媽時的心情怎麼樣?青蛙媽媽的心情又怎麼樣呢?小蝌蚪有什麼變化?

(出示課件6,即文中插圖5)小朋友觀察後說一說畫面內容。

生二:(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

師:你們真行,讀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的高興心情。(點選小精靈)小朋友想不想讀讀小蝌蚪和青蛙媽媽見面時的話語。

師:假如你們是蝌蚪,找到青蛙媽媽時會說什麼話呢?比一比,看誰說得棒?(在小組內說)

師:小蝌蚪找到媽媽後,在幹什麼?它們有什麼變化?

師:小朋友個個都挺聰明,既會讀還會表演。我還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們願意把《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表演給聽課的老師看一看嗎?

生:(大聲說)願意。(戴頭飾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鯉魚媽媽,兩位女生扮小鯉魚,一男生扮烏龜,一女生扮青蛙媽媽,其他學生扮一群小蝌蚪。)

今天這節課上,我們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它們一找到媽媽,就跟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它們天天捉害蟲,一天能捉多少害蟲呢?我們課後去探究一下,在下節課把你們瞭解的知識講給其他同學聽。

農村小朋友對小蝌蚪長成什麼樣,青蛙長成什麼樣,小蝌蚪長大變成什麼,這些知識對於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在課前我調查了一下90%的同學都玩過小蝌蚪,有的甚至還養過小蝌蚪,但針對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並非說得清楚。因而我在備課時,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朗讀能力為重點,按照從觀察——說話——朗讀——表演的過程來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一開始,我利用課件“和小蝌蚪交朋友”複習生字這一教學環節,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境,利用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使學生與老師之間更親近。

“胸有成竹,有條不紊”。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每幅彩圖都配有一段相關的文字,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但要低年級兒童用自己的話來完整表達每幅圖的意思,是有點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細緻地指導學生,使學生心中有“譜”。在教學中,我用分段教學法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內容,只要學生說的話與畫面有一點聯絡就作出中肯的評價,重點指導學生觀察每幅圖的小蝌蚪有什麼變化及鯉魚媽媽、小烏龜、青蛙媽媽的表情後再叫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內容。一節課下來,收穫還真不小。這樣先指導觀察後說話,學生就會心中有數,不至於東拉西拉,言之無序,自然而然就使學生邊練邊說,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文字之間要形成對話和交流的關係,朗讀起到了橋樑的作用。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道出了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體會、揣摩。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親自參與理解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根據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特點,我在本課教學中採用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這三種朗讀方法,讓學生從讀中理解“迎”“追”等詞語的意思,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去朗讀,讀後同學評價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反覆練讀。從讀中悟出詞意、句意,學生才能淋漓盡致地進行角色表演,使學生在自主、合作、輕鬆的氛圍內培養了朗讀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從本課的教學實驗看,針對不同型別的文章選擇恰當的朗讀訓練,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和理解文字的能力。

第4篇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態;懂得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朗讀方法;提高朗讀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樂於助人的好品質;培養學生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增強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

3.教師小結:多麼有愛心的孩子啊!(貼愛心圖)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幫小蝌蚪找媽媽吧!(板書課題)

既然大家要幫助小蝌蚪,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朋友吧!

⑶找出描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動手勾一勾,指名說一說。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青蛙)

⑴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圖⑤。

⑴引導觀察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一點兒也不像。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引導得出:小蝌蚪長大後就會像青蛙媽媽。

⑵提問:小蝌蚪是怎樣一天天長大變成青蛙的?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描寫小蝌蚪變化的句子。

⑷根據文字板書,找三名學生完成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圖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師生共同參與下,完成板書設計。

⑸根據板書,集體複述生長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邊說邊用動作表演,既培養了學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對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印象。

1.在大家的幫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他們可高興啦!可是,他們是怎樣找到媽媽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先遇到了誰?

2.觀看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動畫片段。引導理解“迎上去”。重點對第二自然段進行朗讀指導。

⑴看動畫理解“迎上去”,並用一隻手代表小蝌蚪,另一隻手代表鯉魚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動作。

⑶教師範讀第二自然段,請學生注意聽,聽完請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⑷請大家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的朗讀和表演。教師適當進行點撥,通過評比過程,體會朗讀的方法和技巧。

⑹男女同學分別扮演小蝌蚪和鯉魚媽媽,集體表演讀。

3.觀看三、五自然段的動畫,理解“追上去”和“游過去”。

5.同學們讀得不錯,現在老師獎勵大家觀看全文動畫。播放帶錄音的全文動畫,學生邊看邊跟讀,進一步感悟全文。

1.小蝌蚪長大後變成青蛙,他們幹什麼去?(去捉害蟲)

3.青蛙是“莊稼的保護神”可是……(課件展示捕殺青蛙的圖片)

4.親愛的小朋友,面對這些人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

5.教師小結:是啊,青蛙是莊稼的保護神,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青蛙,不要捕殺青蛙!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就上到這裡,讓我們帶著一顆愛護青蛙的美好心靈,走出課堂,去勸告身邊的朋友,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用我們的愛心去保護青蛙吧!

第5篇

1、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 能按問題的提示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通過選詞填空連句,瞭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 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對農作物有好處,是我們捉害蟲的好幫手。

難點:懂得應保護青蛙,並能向他人宣傳保護青蛙的道理。

2、學會“蝌、蚪、池、腦、袋、甩、鯉、龜”等9個生字,理解詞意。

3、能正確朗讀第一段,說說蝌蚪的形態特點,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

[1、出示課件,認識“蝌蚪”,說說怎麼記住這兩個字。

師:青蛙在水中產卵,小蝌蚪從卵裡出來,慢慢地變成了青蛙。因為小蝌蚪沒有看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媽媽在哪裡,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媽媽。補充課題後齊讀。]

1、 小朋友,我們已經觀察過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誰能說說它是怎樣的?

2、 揭題:小蝌蚪找媽媽。學習“蝌、蚪”,怎麼記住它? 3、 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麼?

1、 聽錄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和烏龜媽媽。(觀察課文插圖)

2、課文是怎麼介紹這幅圖的呢?指名讀第一段並思考: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3、 討論: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裡。你從課文的哪句話看出,指名讀一讀。

學習生字“腦、袋、甩”。[比較:腦---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讀讀寫蝌蚪樣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長”三個詞分別寫出了什麼?(大小、顏色、長短)

4、 朗讀指導。你喜歡這些小蝌蚪嗎?讀出對小蝌蚪的喜歡和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1、學會“披、短、蹲、碧、肚、鼓”6個生字,理解詞意。

1、 自由讀並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什麼?這些句子順序可以調嗎?

先找有幾句話,再說說每句講什麼,最後有感情地讀讀。

1、 按“找找、說說、讀讀”的學法,分組討論學習第三段。

1、默讀思考: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誰是小蝌蚪的媽媽?把有關青蛙樣子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

“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⑴、 看圖理解“蹲著、露著、鼓著”等詞。學習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寫青蛙顏色的詞。學習“碧、肚”等生字。[說說這段話中哪些詞語用得好?]

⑷、 你能看著圖和板書向大家介紹青蛙嗎?(自由說,指名說)

(尾巴變短了,不見了。)學習“短”。[給“短”找個反義詞]

2、 把描寫青蛙外形的這段話自己背一背。(蹲著、披著、露著、鼓著)

3、 按照“形態上的變化,看見誰在幹什麼,小蝌蚪怎麼說,誰怎麼回答”的順序背第4段。 4、 按“形態上的變化,小青蛙怎麼做,青蛙媽媽怎麼說”的順序背第5段。

{五、總結課文: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它自己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還知道了青蛙是捉蟲的能手,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它,並向爸爸媽媽和鄰居宣傳保護青蛙。(一隻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蟲,多達200多隻,一年能吃15000多隻害蟲。)}

小蝌蚪 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青蛙

第6篇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自然段對應。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本課有三幅圖,與五段話中的三個重點段落相對應:第一、二幅圖畫的是沒有長腿和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在詢問鯉魚媽媽。第三幅圖畫的是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錯將烏龜認做媽媽。第四、五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已經長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媽媽。課文對每幅圖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瞭解青蛙生長特點,懂得要保護青蛙和小蝌蚪。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河、姐”等6個字。

2、能聯絡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動詞如“披”“露”“鼓”。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同時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3、課上通過字詞訓練、朗讀訓練及打寫訓練等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在課外,可讓學生到池塘邊細緻觀察小蝌蚪、青蛙的樣子,瞭解它們是怎樣發生變化的,也可將小蝌蚪帶進課堂,甚至可用錄影進行直觀教學。

2、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的心情,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本課的學習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現、思維活躍的特點。能借助課件自主學習,對趣味性、生活化、直觀形象的圖文的教學資源非常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1、以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同時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研討突破教學難點。

1、出示謎語: 圓圓腦袋黑黝黝,長長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蝌蚪)你們看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怎樣長大的?(學生猜謎,開展討論)

2、課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內容,認識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目的:通過猜謎和展示直觀圖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